胡锦华:少时种下一颗 “健康”种子,一生只做一件事

2024-05-30 00:00:00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4年3期
关键词:锦华外公卫生

胡锦华,我国著名健康教育学家,至今已从事健康教育工作60余载。他的一生,亲历并见证了上海健康教育事业从“敲锣打鼓”到“立项评估”的层层蜕变,从“卫生宣传”到“健康促进”的华丽转身。面对各种不同的情况和环境,他始终保持一贯的沉稳和投入。

▎外公在他的心里种下一颗“健康”种子

“小时候,外公告诉我,将来一定要学医,因为医生‘不求人’。”当被问起为什么会投身于健康教育事业时,胡锦华回忆起外公对他说的这句话。

人们的生活轨迹和职业发展往往受到许多偶然因素的影响。这些偶然事件,有时被称为“机缘”,可能是一个意外的机遇、一个偶然的相遇,或者是一个突发事件,它们可能会彻底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向和职业选择。对胡锦华来说,这个机缘来自他的外公。少时的他询问外公自己长大了应该做什么,慈祥的外公用朴实的语言告诉他“做医生”。尽管胡锦华当时只有10多岁,还不太理解外公的回答,但他仍将学医、做健康工作当作自己的目标,外公在他的心里种下了一颗“健康”种子。

▎“卫生宣教”向“健康促进”转变的见证者

1959年,胡锦华从公共卫生专业毕业,加入了上海市卫生教育馆。那时正值社会卫生环境待改善之际,传染病、麻疹、肺炎以及血吸虫病等问题正侵害着民众的健康。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胡锦华不遗余力地大量印制卫生知识小册子,并与同事们一同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考察,短短时间内便走遍了上海的郊区。随后,他又拓展了工作领域,涉足图片制作、宣传资料撰写以及展览策划等,全身心地投入健康宣教事业中,立志要将健康科普工作进行到底。

1985年,胡锦华有幸成为我国首个健康教育出国考察团的成员,踏上了前往美国、加拿大和新加坡的旅程。这次出访极大地拓宽了他的视野,激发了他内心的激情,他随即挥毫泼墨,撰写了一篇名为《对卫生教育几个命题的思索》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应当将传统的单向指令和号召式的“卫生宣传”模式,转变为针对性更强的、能够积极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的“健康教育”。胡锦华的这一提议在我国健康教育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健康教育”理念首次被引进中国。

1988年,上海爆发了甲型肝炎疫情,胡锦华分发了超过230万份预防肝炎的宣传单和35万份《上海大众卫生报》的“肝炎专刊”,他还制作并播放了3部电视宣传片,这些措施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响。当时,许多人预测春节过后疫情可能会出现第二个高峰期,但最终并未如预期的那样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胡锦华所倡导的健康教育。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一词给出了官方定义,即“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对此,胡锦华也撰写了一篇题为《马斯洛的健康概念》的文章,他强调马斯洛的健康观不仅仅是身体健康,更是一种追求高尚人格的自我实现。胡锦华认为,对健康的理解不应局限于医学范畴,而应该从心理学、道德学和哲学等多个维度来考量,归属感、情感、尊严、荣誉等元素,都是构建健康概念所不可或缺的部分。

胡锦华意识到,健康并非仅关乎个体,而是涉及全体。健康教育的价值在于,与其治愈个别人的疾病,不如教育一群人学会自我保护和预防疾病——不仅是避免疾病,还要学会如何健康快乐地生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健康为福,无病为乐”的美好愿望。

这些年来,胡锦华始终在思考健康的真谛,探索生命的价值。他常回望历史,又对未来抱有期待。他的理念体系,在持续的思考与实践中逐步建立,日益炉火纯青,不断完善。

▎健康教育是永恒的主题

“健康教育的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而只能潜移默化。这些年,我亲眼所见老百姓‘衣食足而知健康’,我更相信无论历史翻过多少页,‘健康’始终是不变的主题。而‘明天’的健康,将是一种新概念,需要个人的维护,更需要社会的保障、环境的支持、政府的承诺。”胡锦华说,“我可以用一生的时间,耐心等待一颗种子生根发芽,因为我可以想象它将来必然会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60年多年来,胡锦华著作颇丰,包括《现代健康教育学》《胡锦华健康教育文选(上、下)》等10余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从理论到实践,对中国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胡锦华提出了健康教育“九大观”。①人文观:提出了“健康教育人文学说”,健康教育学是医学与人文的交叉学科。②生态观:提出“唯有和谐才有健康”的健康生态观,健康生态观的核心是和谐,包括社会和谐、身心和谐、自然和谐。③文明观:提出“健康教育需要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融合”。④先行观:提出“预防疾病,健康教育先行”,这也是上海胡锦华健康教育促进中心的“行动纲领”。⑤群众观:提出“健康科普是健康教育走进群众不可或缺的手段”。⑥方法观:提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卫生领域的一门方法学,健康教育是医疗卫生事业中的‘软件’”。⑦政策观:政策是健康教育的最有力的支持和保证,这是“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早期设想。⑧特色观:中国特点的健康教育方法——政府主导,行政干预,群众参与,社区“六位一体”,传播与教育并重。⑨生死观:提出“死亡教育应列为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退休后,胡锦华仍致力于他所热爱的健康教育工作,筹建了上海胡锦华健康教育促进中心。在他的亲自筹划和指导下,上海胡锦华健康教育促进中心申请获批上海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健康教育与健康传播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重点探索建设健康教育与健康传播专业本科学历培养体系和实训基地。

胡锦华从加入健康教育行业的那一天起,就立志要为这个领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热情都投入这项工作中,始终秉持着敬业和专注的态度。在他的一生中,他只专注于做一件事,那就是推广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

胡锦华用一生的时间,耐心等待一颗种子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在胡锦华的影响下,健康教育逐渐深入人心,成为我国人民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必备知识。而他本人也因为在这方面的突出贡献,成为了中国健康教育事业的领军人物。

猜你喜欢
锦华外公卫生
如果
My Favourite Pet
卫生与健康
我的外公
外公做的门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28
外公是个象棋迷
海之声
锦华成长记
卫生歌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 13: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