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现血液中的“健康隐患”

2024-05-30 00:00:00沈君金玉琴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4年3期
关键词:淋巴瘤白细胞贫血

大家去医院看病时,医生常常会说:“查查血常规吧”。究竟我们为什么要验血呢,能揭示我们人体哪些疾病呢?今天,我们一同揭开血液的神秘面纱,深入了解身体健康的密码。

▎血液参与人体新陈代谢

血液占人体体重的7%—8%,也就是说,一个体重50千克的健康成年人体内大约有4000毫升的血液。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又根据自身形态及功能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如果将血液比作一杯奶茶,血浆就像奶茶里的液体,血细胞就像奶茶里的各种小料。

血液通过各级血管在全身循环,流经各个器官,渗透各个组织,是参与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液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及其他重要物质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并将代谢产物从组织和器官中带走。

▎血细胞分化异常易得病

外周血细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一步一步分化而成,最终在外周血中成为成熟细胞,只有成熟细胞才具有正常功能。这些外周血细胞的成熟过程犹如人的成长过程。以红细胞为例,它的分化阶段分别为骨髓造血(出生)、原始细胞(幼儿园)、早幼红细胞(小学)、中幼红细胞(中学)、晚幼红细胞(大学)、进入外周血成为成熟红细胞(成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在分化成熟过程中出现问题,都会引起各种血液疾病。

▎红细胞病理性变化要警惕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小伙伴,它们的数量可以通过红细胞计数来看。红细胞计数为单位体积血液所含红细胞的数目,成年男性正常水平为每升(4.5—5.5)×1012,女性为每升(4.5—5.0)×1012。

红细胞计数存在生理性的变化,常见于红细胞代偿性增生(长期、多次献血)、精神因素(兴奋、冲动、紧张)、高原居住人群、婴幼儿(6月—2岁)生长发育迅速、妊娠等情况,这些生理性变化一般不算异常,我们不需要过于担心。

然而,一些病理性变化须引起我们关注,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红细胞会病理性升高,这是因为其体内长期缺氧,会代偿性导致红细胞生成增多,“慢阻肺”本身是“因”,红细胞升高是“果”。这种由其他疾病导致红细胞升高的情况就被称为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所以治疗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主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还有一种情况是红细胞自身生成过多,这是由于骨髓在造血过程中的异常增殖,这种患者的表现症状也很典型——面部、手掌、口鼻、视网膜等部位充血呈红紫色,这种疾病需要到血液科进一步诊治。还有些疾病会导致红细胞病理性减少,一般多见于各类贫血。

▎血红蛋白与贫血息息相关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与红细胞相比,它能更好反映机体的贫血程度。正常情况下,男性血红蛋白含量在120—160克/升,女性血红蛋白含量在110—150克/升(妊娠期女性的血红蛋白含量不低于100克/升)。按照严重程度,贫血被分为轻度贫血、中度贫血、重度贫血、极重度贫血,即血红蛋白越低则贫血越严重,头晕、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也越明显。

贫血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缺铁、钴胺素或叶酸缺乏、其他慢性病、遗传因素等。轻至中度贫血只需要针对病因治疗,但当血红蛋白低于60克/升时,则需要及时输血治疗。缺铁性贫血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贫血类型,主要原因是慢性失血,所以月经量多的女性或长期黑便、血便的人群须警惕缺铁性贫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发现自身存在贫血情况,应尽早至血液科就诊明确贫血原因,及时治疗。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主力军

白细胞旧称“白血球”,是我们身体免疫系统的主力军,包括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白细胞负责防御感染、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

白细胞计数主要指血液内总白细胞数量,成人正常值为(4.0—10.0)×109/L,而不同类型白细胞数量占比不同,数量变化可提示人体出现不同疾病。人体内白细胞数量低于正常值的情况,常多见于病毒感染,如病毒性感冒、病毒性肝炎、水痘等。除了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放化疗后骨髓抑制都会导致白细胞减少。当人体内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时,多见于局部或全身感染,同时伴随发热、咳嗽咯痰、腹痛等相关症状。若抗感染治疗后白细胞计数未见下降,或有其他血常规异常,须警惕白血病,也就是过去人们常说的“血癌”。

淋巴细胞属于白细胞的一种,是人体具有特异免疫识别功能的细胞系。临床上主要将淋巴细胞分为B细胞、T细胞、NK细胞3大类。淋巴细胞异常主要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等相关。淋巴细胞降低提示与免疫缺陷性疾病相关,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淋巴细胞升高须警惕淋巴瘤,常表现为全身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常伴有发热、消瘦、盗汗等症状。淋巴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霍奇金淋巴瘤治疗的预后较好,是可治愈的肿瘤之一。

▎血小板减少会出血

血小板具有预防出血与止血的功能。当血管内皮受损时,血小板就会抱成一团以覆盖出血部位。正常情况下,血小板计数处于(100—300)×109/L,当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水平,会导致出血,如皮肤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较为严重的情况是内脏出血、脑出血,可能危及生命。

▎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血液病

预防血液疾病的关键就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生活方式对血液健康有重要影响,保证充足睡眠和避免烟酒等不良习惯可预防某些血液疾病。除此之外,定期体检和及时就医也是早期发现血液疾病的重要措施。如果出现疑似血液疾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猜你喜欢
淋巴瘤白细胞贫血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传染病信息(2022年3期)2022-07-15 08:24:12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科学大众(2021年6期)2022-01-01 00:45:52
白细胞
中国宝玉石(2021年5期)2021-11-18 07:34:50
中医怎么防治贫血
基层中医药(2021年4期)2021-07-22 07:15:26
春困需防贫血因
基层中医药(2021年4期)2021-07-22 07:15:18
你对贫血知多少
认识儿童淋巴瘤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人人健康(2017年19期)2017-10-20 14:38:31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
磁共振成像(2015年5期)2015-12-23 08:52:50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