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听说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生活中,我们更常听到的是它的俗称——肺心病。这是一种由肺部疾病引发的心脏疾病,其症状多样且隐匿,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威胁。我国每年有数百万人被确诊为该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心肺功能、家庭经济负担等方面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大家认识这一疾病,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守护心脏健康。
▎什么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因慢性支气管-肺疾病、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病变导致肺血管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从而引发右心室结构改变和(或)右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综合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原因多样,主要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哮喘等,这些疾病导致肺部组织结构和功能受损,从而使肺血管阻力增加,造成右心室负荷加重,长期负荷过重使右心室心肌逐渐肥厚,最终引发右心功能不全。作为慢性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程进展缓慢,患者会逐渐出现心悸、食欲减退、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但也会由于某些因素导致原本稳定的病情突然恶化,恢复平稳后还有反复急性加重的可能。
▎不同阶段的典型症状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根据病程发展,可分为肺、心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肺、心功能代偿期有以下表现。①呼吸系统症状:出现咳嗽、咳痰、气促、哮喘等症状,活动后加重。②肺部体征:双肺可听到干湿性啰音,肺泡呼吸音减弱,肺弹性降低。③心脏体征:心音遥远,心脏搏动减弱,可出现三尖瓣或肺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④全身症状:出现乏力、疲倦、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有以下表现。①呼吸系统症状:气促、呼吸困难加重,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甚至出现急性呼吸衰竭。②肺部体征:双肺湿性啰音增多,呼吸音减弱,肺部水泡音明显。③心脏体征:心率增快,心音低钝,可出现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分裂,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加重。④全身症状:出现严重乏力、消瘦、脱水、乏尿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右心衰竭、心力衰竭等。⑤并发症:可导致肺性脑病、酸碱平衡紊乱、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表现为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患者日常须注意这4点
1. 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应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2. 注意合理搭配饮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如瘦肉、鱼类、豆制品等。同时,要限制盐分摄入,不吃过咸食物,以减少水分丢失。
3. 注意预防及治疗呼吸道感染:冬末春初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更应注意防治呼吸道感染。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勤洗手,去公共场所应戴口罩;发现呼吸道问题后应积极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
4. 适量运动,提高免疫力: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常因免疫功能和呼吸系统防御功能减退而易患感冒,尤其在冬春季节,容易诱发慢性支气管炎发作。因此,患者应适量运动,提高免疫力,可根据自身状况选择适当的锻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