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秀 刘瑾欣(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 桂林 541000)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依靠现代化的人,青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人民网发文指出,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符合现代化的青年工作者支持与参与;而大学生作为青年工作者的中坚力量,体质健康水平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所以采用一些方式对学生的运动健身进行干预和指导,激发大学生群体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来提高体质健康水平非常重要。伴随着“互联网+体育”的发展模式兴起,我国健身市场需求旺盛,健身APP 作为新兴的互联网产物,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群体的欢迎。这类APP 可随时随地进行锻炼,不受场地的限制,并提供健身指导、数据记录等功能,满足大学生日常锻炼的需求。通过查阅和整理体育锻炼类期刊、专家书籍等文献资料,了解目前健身APP 的发展现状,预测该研究的走向趋势。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在校大学生使用健身APP 的情况、对健身APP 的接受程度以及主要使用的功能、使用健身APP 前后体育锻炼行为的表现和目前市场上健身APP 所存在问题以及对应完善方法。
本文主要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大学生对健身APP 的使用情况和体育健身管理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健身APP 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探索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一些相关性问题。
(1)文献资料法。
本文根据所要研究的健身APP、体育健身管理的有关问题,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等论文网站中将“健身APP”“体育健身管理”等作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将所需的相关论文进行下载和阅读。
(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查阅了现有的文献以及借鉴国内外广泛运用的调查模式,拟好调查问卷,通过研究对象网上自填问卷的方式收集研究资料。
①问卷设计
本文将问卷调查法作为本研究所需要的数据的主要工具,通过软件模拟以及查阅资料对问卷进行多次修改,并遵循问卷设计原则,根据研究主题最终完成设计。
②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本文主要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线上发放问卷的方式,了解大学生的健身APP 使用相关情况。本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350 份,实际回收问卷323 份,其中有效问卷有303 份。回收率92.28%,有效率86.6%。
(3)数据统计法。
将调查数据,运用数据统计软件整体录入,形成框架式指引模式,之后对研究相关的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大学生对于自身体质健康大部分较为认可,但仍然有部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较低,有待提高。从表1 中可以看出,在问卷所调查的对象中,有150 人觉得目前自身体质健康一般,说明大学生对自身体质健康满意度总体呈中等水平。对自身体质健康持满意态度的人数共有75 人,占比24.75%,说明大学生对自身体质健康较为认可,但是仍有37 人(约占比12.21%)对目前自身体质健康状况表示不满意。
表1 大学生对自身体质健康的满意程度(n=303)
(1)学生运用健身APP 进行体育健身的分析。
当前大多数的学生了解过健身APP 并会使用健身APP 来指导体育健身。从表2 中可以看出,正在使用健身APP 参与体育健身的学生有173 人,占比57.1%,从未使用健身APP的学生有43 人,占比14.19%,听说但未使用健身APP 的学生有87 人,占比28.71%。
表2 健身APP 的使用情况
(2)健身APP 每周使用频率的分析。
大学生在使用健身APP 时,容易被软件功能的创新性所吸引,独特的APP 标识和新颖的界面符合大学生的猎奇心理,进而增加某款健身APP 的使用频率,促进体育锻炼频率的提升;但大学生总体上使用频率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使用过健身APP 参与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中,健身APP 的每周使用频率存在明显变化。每周使用3-4 次的人数最多达90 人,占比36%;每周使用7 次以上人数最少,仅有14 人,占比5.6%;每周使用1-2 次的人数有81 人,占比32.4%;每周使用5-6 次的人数有34 人,占比13.6%;每周使用不到一次的人数为31 人,占比12.4%。
(3)健身APP 每周时间累计使用情况。
部分学生每周锻炼累计时间较少,可以看出体育课锻炼效果欠佳,锻炼强度有待强化,应适当增加课后作业,设置每周锻炼达标相应时长。从表2 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每周使用健身APP 的时间累计达到150min 的人数有135 人,占比54%,累计时间未达到150min 的人数有115 人,占比46%。中国公众健康网多个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min 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或75min 的高强度身体活动,或两者等量结合,进行身体活动对健康有好处,有助于延长寿命,减少死亡风险。
(1)大学生使用健身APP 前后体育锻炼时间的变化。
大多数学生每天锻炼时间少于30min。从表3 中可以看出,使用健身APP 之前参加体育锻炼时间在30min 以内的人数有112 人,占比44.8%;锻炼时间在30-60min 的人数有94 人,占比37.6%;锻炼时间在60-120min 有32 人,占比12.8%;锻炼时间在120min 以上的人数有12 人,占比4.8%。
表3 大学生使用健身APP 前后体育锻炼时间的变化(n=250)
(2)大学生使用健身APP 锻炼后时间的变化程度。
在使用健身APP 之后,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明显增加,说明健身APP 提高了他们锻炼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增加了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促进体育锻炼行为的养成。从表3 中可以看出,使用健身APP 后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明显增加的人数有87 人,占比34.8%;时间明显减少的人数有21 人,占比8.4%;时间无明显改变的人数有87 人,占比38.8%;时间先减少后增加的人数有18 人,占比7.2%;时间先增加后减少的人数有27 人,占比10.8%。
(1)大学生使用健身APP 的名称。
大学生对于健身APP 接受程度高,愿意积极使用软件辅助进行体育锻炼。从表4 中可以看出,最受欢迎的健身APP排名前三的是Keep、步道乐跑、手机自带APP,其中选择Keep 进行锻炼的人数有191 人,占比76.4%,受到大家广泛的认可;其次步道乐跑APP 的使用率达到57.6%,但是存在一个弊端,乐跑变成了乐骑;第三是手机自带APP,使用率达到17.63%,手机自带的健身APP,如华为运动、小米运动等,这类APP 都不需要再次下载,使用起来更便捷。
表4 大学生对健身APP 的认知情况(n=250)
(2)大学生使用健身APP 的功能的分析。
健身APP 所附带功能是影响广大学生选择较为主要的原因之一。从表4 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在使用健身APP 的功能方面,数据记录是使用的最主要功能,占比达到了51.2%;其次是视频教学跟练和健康饮食指导,占比分别为28.8%和4.8%。其他功能使用情况分别为支持智能可佩戴设备、运动商城、社交功能、量身制订训练计划。由此可见,大学生在使用健身APP 时,数据记录、视频跟练是最主要影响大学生使用健身APP 的因素。
(3)使用健身APP 最主要考虑的因素。
大学生选择健身APP 最主要考虑的前三种因素是功能全面、运动记录及数据分析和操作简单。从表4 中可以看出,功能全面这一因素人数有149 人,占比57.31%,其次选择运动记录及数据分析人数有117 人,占比45%,选择操作简单这一因素人数有103 人,占比39.62%,其他主要考虑因素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用户需求高、教学视频功能、计步打卡、页面直观、健身计划制订、社交交流以及其他。说明功能全面是大学生使用健身APP 最主要的考虑因素。
目前健身类APP 还存在较多不足。通过表5 可以看出,其中最典型的是同质化严重,占比19.25%,有48 人选择,其次是无法离线使用所占比例为17.6%,有44 人选择,提供准确度不够所占比例为16.8%,有42 人选择,缺乏针对性个性化指导所占比例为12%,有30 人选择,其他功能使用不足的情况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内容不细致、其他功能过于单一、专业规范度不够、流量消耗大、不贴合生活实际等。由此可见,健身APP 缺乏独特的核心价值诉求,原本用户在接触一段时间新鲜感过之后,APP 却没有持续的特色和创新的功能,便很难获得用户关注度,会出现放弃使用的后续结果。无法离线使用同样是是被关注比较多的问题,会影响用户使用的流畅感。提供准确度不够,特别是GPS 定位上,容易出现定位偏移,没有信号导致数据记录缺失;同时,移动数据也是决定定位准确的关键,流量的消耗也会导致用户的粘性。用户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健身APP 需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制订训练计划,因此针对性个性化指导也是一直存在并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表5 目前健身APP 存在的不足(M=250)
通过研究大学生自身满意程度、健身APP 的使用情况、健身APP 的认知情况等数据,得出结论:当前部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较低,仍需提高;大学生使用健身APP 人数占比较少,使用频率不高;使用健身APP 可以提高运动频率,增加体育锻炼时间;健身APP 存在较多不足,无法吸引年轻受众人群目光,同质化严重、无法离线使用等问题亟需解决,并且需要创新运营模式来提高竞争力。
本次研究分析了中国现代化视角下大学生体育健身管理现状,针对研究发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学校可通过专家讲座、科普宣传、观看体育赛事等形式,让大学生知晓体育锻炼的益处和缺乏运动的弊端,也要针对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体育项目;
(2)体育教师应适当增加课后作业,设置每周锻炼达标相应时长;在日常的体育课开设、体测考核等方面,要严格组织,避免体育课沦为摆设;
(3)体育课堂设计时应把传统体育教学内容一致的部分融入到健身APP 中,建立智能化、趣味性的体育课堂;
(4)健身APP 需完善平台整合,创新模式,开发自身产品特点,设计的内容要结合不同程度身体素质的大学生来开发不同的体育锻炼内容;
(5)根据不同受众人群以及用户个人各项状况提供个性化服务;
(6)提高准确性与安全性,精准GPS 定位,使用户在户外能精准定位,保证实时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