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县花鞭鼓舞的艺术特色与保护

2024-05-30 15:49王森
文化产业 2024年10期
关键词:商河县队形舞者

王森

商河县花鞭鼓舞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其艺术特色在于融合了舞蹈、杂技及地方民俗,历经演变展现出独特的韵律与形态。然而,受社会变迁影响,该艺术形式面临受众流失、技艺传承困难、道具材料短缺及经费不足等挑战。对此,现探索商河县花鞭鼓舞保护对策,包括创新表演形式、加强宣传推广、政策扶持和加大资金投入,以及优化传承人培养机制,以期推动对商河县花鞭鼓舞的保护与传承。

商河县花鞭鼓舞最初是一种由行走各地的商人和艺人在市井集市与街头巷尾吸引买家或谋生的表演手段。随着时间的推移,花鞭鼓舞逐渐从实用化的表演形式转化为一门独立的民间舞蹈艺术。这项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和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在2006年被纳入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14日,花鞭鼓舞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商河县花鞭鼓舞的艺术特色

舞蹈动作的艺术特色

花鞭鼓舞的动作繁多复杂又极具观赏性。下面对其中五个经典动作进行详细解读,以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武术底蕴。

一是“单劈叉”,这个动作犹如一幅动态的水墨画。第一拍,舞者的左腿稳健有力地向前踏出,形成一个气势磅礴的前弓步姿势,上身随之微微前倾,仿佛要捕捉无形的韵律。此时,舞者左手灵动地做出绕腕击鼓的动作,恰似龙蛇飞舞,而右手则巧妙地进行逆时针盘腕加抖腕,紧接着便是一系列迅猛有力的抡鞭加甩鞭动作,最终使得花鞭如同疾风骤雨般从左腿胯下直击鼓的正面,展现出其惊人的力度与精准度。到了第二拍,舞者的腿部动作与左手的击鼓动作保持不变,但右手却转为顺时针盘腕抡鞭,直至在身后完成一次精彩的后击鼓,此番转折让人眼前一亮。

二是“双劈叉”,其展现了舞者良好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第一拍,舞者的右腿奋力向前跨出一大步,形成威武的前弓步姿态,上身依然前倾,此刻左手依然遵循着绕腕击鼓的节奏,而右手则采取顺时针盘腕加抖腕的方式。随着身体的摆动,花鞭被舞者挥舞至身后准确无误地击在鼓的反面。进入第二拍,舞者腿部和左手动作保持不变,右手变化为逆时针盘腕抡鞭,花鞭如同狡黠的灵蛇穿梭于右腿下方,再次精准击中鼓的正面。这一系列高难度动作无疑是对舞者的空间感知和身体控制力的极致考验。

三是“鲤鱼打挺”,这一动作将力度与轻盈感完美结合。第一拍,舞者双脚呈“正步”半蹲,左手在激昂的击鼓声中如波浪般起伏跌宕,右手则在逆时针盘腕与抖腕的流畅转换中迅速抡鞭至前方击鼓,精准地击打在鼓面上,不论是前半拍还是后半拍,都充分体现了舞者的节奏感和力量感。而在第二拍,舞者左手紧抱鼓身,双腿猛然蓄力跳跃,身体向后空翻,在空中翻转时,右手动作转换为顺时针盘腕加抖腕,待翻至最高点,舞者将花鞭凌空挥舞至身后,精准完成了一次令人惊叹的后击鼓动作。

四是“苏秦背剑”,其动作设计极具戏剧性和故事性。第一拍,舞者双脚稳稳站立在正步位,左手以绕腕击鼓的姿态启动整套动作,表现出沉稳与内敛的气质。第二拍,舞者将身形瞬间转向右侧,右脚猛力踏出,形成大弓步,左臂緊紧夹住鼓帮,左手按压鼓身前部,使鼓的后半部分自然向后倾斜。就在这一瞬,舞者的右手自身前开始,通过抖腕和顺时针盘腕,把花鞭高高抡起,经过头顶正上方,最后甩鞭至身后,犹如剑气破空,精准地击在鼓面上,仿佛再现了古代谋士苏秦背负宝剑,运筹帷幄的英姿。

五是“张飞骗马”。第一拍,舞者左脚果断向前迈开一步,看似随意实则暗藏玄机,配合右手顺时针盘腕加抖腕,将花鞭挥至身后猛烈击鼓,同时左手亦以绕腕击鼓的动作呼应。进入第二拍,舞者左手持续击鼓,左脚借力蹬地跃起,右腿犹如一把巨斧,以“盖腿”之势向左逆时针旋转一周,右手逆时针盘腕抡鞭,花鞭自右腿下悄然穿过,再次精准地击中鼓的正面,整个动作既有张飞英勇豪放之气概,又巧妙融入了舞蹈的艺术性,令人叹为观止。

舞蹈队形的艺术特色

在我国古典舞蹈中,队形变化与韵律调度是至关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尤其在花鞭鼓舞这样的集体舞蹈形式中,不同的队形布局和节奏变换能够极大增强舞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二龙吐须

“二龙吐须”不仅可以作为舞者个人的精彩动作,还可以拓展到整个团队的队形编排上。在大型的花鞭鼓舞表演中,队形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舞者手执花鞭,如同两条巨龙在舞台上穿梭游动。当舞者同步挥舞鞭子时,犹如双龙齐头并进,鞭梢飞舞如龙须,生动再现“二龙吐须”的壮观景象。这种队形不仅展现了舞者的专业水准,更提升了整体的阵列效果和团队凝聚力。

2.“四趟街”和“六趟街”

“四趟街”和“六趟街”是对舞蹈表演队形空间变化的一种形象化表述。在花鞭鼓舞中,舞者可按照四条或六条虚拟的街道排列,随着音乐节奏和舞蹈内容的变化,舞者在这些“街道”之间穿梭、变换位置,形成有序且富有层次的流动队形。“四趟街”与“六趟街”的编排方式体现出空间结构的多样性,既可以形成平行推进的阵列,又可以变化为交叉互动的矩阵,寓意社区邻里间的和谐共融,也象征着生活的丰富多彩。

3.龙摆尾

“龙摆尾”队形取自中国“龙舞”中的经典形态,队伍最后一排的舞者(或某一部分舞者)模拟龙尾的摆动,引领整个表演队形随之波动起伏。在队形变换过程中,舞者之间的默契配合至关重要,舞动的“龙尾”通过巧妙的引导,带动整个队伍在舞台上形成连绵起伏、跌宕有致的流动韵律。

4.对跳街

“对跳街”是指将舞台划分为两个区域,舞者分成两组,在各自的区域内翩翩起舞,而后通过适时的穿插、交错,实现舞蹈间的对话和交流。这种队形设计提升了舞者间的互动性,既增强了舞蹈的观赏性,又升华了舞蹈的主题。

5.圆中圆

“圆中圆”队形是以多个同心圆为基础的排列方式,内外圆层叠交错,舞者在各个圆形之间穿插,构成一幅动态的几何画卷。圆在中国文化中寓意团圆、和谐与永恒,这种表演队形突出了群体的团结与统一,同时也揭示了舞蹈世界中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特性。

6.赶太阳

“赶太阳”队形源自古老的农耕文化,舞者沿着一个特定的方向运动,或追赶阳光,或追逐光明,象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与自然规律。在舞蹈表演中,舞者根据音乐的节奏,沿着舞台边缘或某一设定的路径整齐划一地行进,形成波澜壮阔的视觉效果。

商河县花鞭鼓舞面临的挑战

受众流失与传播局限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商河县花鞭鼓舞在现代社会中略显“古老”和“陌生”,难以引起年轻人的共鸣,加之现代社会娱乐方式多样,大部分年轻人倾向于选择更时尚、更潮流的文化活动。因此,商河县花鞭鼓舞的受众逐渐流失,特别是对年轻人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同时,由于宣传和推广力度不足,以及缺乏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商河县花鞭鼓舞知名度和影响力较低,传承和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难以突破地域束缚,也难以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此外,社会变迁给传统艺术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在现代社会中,各种艺术形式层出不穷,公众有了更多的选择。商河县花鞭鼓舞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在同类艺术形式的竞争中优势并不明显,导致商河县花鞭鼓舞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逐渐边缘化,难以获得重视和保护。

学习门槛高,存在风险

商河县花鞭鼓舞对舞者的技术要求较高,尤其是花鞭的操作技巧和节奏掌控,对初学者而言,学习门槛较高。复杂的动作组合、灵活多变的鞭法、准确的节奏把握,都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高超的协调能力才能掌握。

同时,舞蹈中使用的道具,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没有经过专业指导和训练的情况下,舞者极易受伤,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学员来说,这种潜在的风险会让家长产生担忧,进而影响了花鞭鼓舞的推广普及。

道具制作难,缺少经费支持

商河县花鞭鼓舞所使用的花鞭对制作材料和工艺有着严格的要求。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手工艺人老龄化问题严重,加上部分原材料稀缺,导致花鞭的制作成本增加,甚至无法保障足够的供应量。这不仅影响了表演效果,还对商河县花鞭鼓舞的传承和发展构成威胁。

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离不开稳定的经济支持。当前,商河县花鞭鼓舞的传承工作在资金投入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如在培训师资、举办演出、研究整理、宣传推广等方面的资金来源不稳定,严重影響了该艺术形式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实践。特别是在学校教育、社区普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由于经费短缺,很多计划无法得到有效实施,制约了花鞭鼓舞的传承发展。

商河县花鞭鼓舞的保护对策

创新表演形式,适应发展潮流

首先,挖掘与提炼花鞭鼓舞的核心元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趋势,实现艺术的再创作。通过对传统舞蹈进行动作拆解、节奏调整和舞美设计更新,可将花鞭鼓舞与现代舞蹈相结合,设计出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时尚感的舞蹈。例如,将传统的舞蹈动作与现代舞步相结合,采用更为自由灵动的空间布局,或者将花鞭鼓的打击节奏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创新融合。

其次,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花鞭鼓舞的表现形式。例如,通过数字技术制作虚拟现实场景,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花鞭鼓舞的魅力。运用三维动画技术重现花鞭鼓舞的历史场景,讲述其背后的故事。甚至可以开展与电子音乐、光影艺术等领域的跨界合作,打造气势恢宏的现场演出,使传统的艺术形式焕发新的生机。

最后,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市场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跨界融合。例如,将花鞭鼓舞融入大型实景演艺项目以及主题公园表演、影视剧中,甚至与其他艺术门类如戏剧、歌剧、杂技等相结合,打破艺术形式界限,从而吸引更多不同年龄和文化背景的观众,关注和欣赏花鞭鼓舞。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度

首先,借助媒体力量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报道。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的作用,策划专题报道,或以纪录片形式深度解读商河县花鞭鼓舞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文化价值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同时,积极与新媒体平台合作,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等,向用户推送花鞭鼓舞的精彩瞬间、传承故事、教学视频等内容,充分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兴传播方式,增加花鞭鼓舞的曝光度和互动性。

其次,在各类文化活动和节庆赛事中,积极推广花鞭鼓舞。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策划全国乃至国际花鞭鼓舞大赛,邀请各方代表同台竞技,以此为契机增进交流,提高花鞭鼓舞的知名度。同时,在当地开展文旅推广活动时加入花鞭鼓舞表演,如在民俗文化节、庙会、旅游节等活动期间安排专场演出,让游客能够亲身感受、领略花鞭鼓舞独特的艺术魅力。

最后,与教育部门合作,将花鞭鼓舞作为特色课程编入学校课程中。通过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可以让在校学生接触并了解这门民间艺术,从小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认同和传承意识。此外,还可以与各大高校、艺术教育机构合作,开展学术研讨、课题研究等活动,提升花鞭鼓舞的影响力。

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

首先,政策层面。为了做好对商河县花鞭鼓舞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政府应完善相关法规,明确对花鞭鼓舞保护的范围、目标、任务以及责任主体,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有效落实。同时,制定详细的扶持政策,对传承人、传承单位及相关的教育培训机构提供税收优惠、场地补贴等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更多人投身于花鞭鼓舞的传承工作。

其次,在资金投入方面,政府可以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基金,满足商河县花鞭鼓舞保护工作对经费的需求。资金可用于三个关键领域:一是对花鞭鼓舞的发掘、整理、研究工作,包括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拍摄记录影像资料、出版发行研究成果等;二是传承基地建设以及对传承人的培养,包括组织各类培训、研讨活动,改善传承场所设施条件、完善传承人补助制度等;三是对花鞭鼓舞的创新与推广,包括举办各类展演活动,让花鞭鼓舞走进校园、社区和旅游景区,以及加强对相关文创产品的研发等。

最后,政府应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资本的深度融合,创新资金投入方式,加大对花鞭鼓舞保护与传承工作的经费支持力度,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两轮驱动,设立专项投资基金,引入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健全政府采购、项目补贴、贷款贴息、捐资激励等制度,落实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等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对花鞭鼓舞艺术的保护工作。

商河县花鞭鼓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深厚的历史渊源、独特的艺术特色及其所承载的社会价值不可忽视。面对社会变迁带来的诸多挑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艺术精髓,同时正视并解决其在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创新表演形式、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完善传承人培养机制等措施,商河县花鞭鼓舞有望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单位:山东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商河县队形舞者
舞者
舞者
舞者
队列队形体育教案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
县域农业产业化实体培育现状及对策建议
提升农技推广能力,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无人机编队机动飞行时的队形保持反馈控制
可疑的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