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卫军
现分析山西文旅产业现状,在现有政策与市场环境基础上,考查新质生产力概念理论以及构成要素,阐述山西文旅产业新质生产力与产业发展关系的具体表现,从而对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要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效益与文化价值的统一,因此要优化旅游体验、挖掘文化价值,从而全面提升文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对山西文旅产业发展提出五大建议,包括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和应用,优化文旅消费模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创新宣传营销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和旅游工作十分关心,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山西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大省,正通过着力提升5A级旅游景区数量,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面推进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建设,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等方式,朝着高级别景区数量更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更完善、文化旅游吸引力更强的发展方向加速迈进。但文旅产业体系不完善、市场机制不灵活、业态创新和协调发展不足、宣传营销理念和模式滞后、资源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率不高等仍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学习时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这为新形势下山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因此,必须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着力点,坚持创新是核心、产业是基础、绿色是本底,紧扣山西文旅产业发展现状,探索如何利用新质生产力促进山西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山西文旅产业现状
山西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具有丰富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据统计,截至2023年,山西省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1处,居全国之首,3处世界文化遗产,6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79处中国传统村落等珍贵遗产资源。近年来,山西省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文化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以高标准规划建设了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不断加强,成功创建了一批国家5A、4A级旅游景区,现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0家,4A级旅游景区141家。然而,山西文旅产业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文化旅游资源挖掘深度不足,文化旅游产业结构单一、产业融合度不高,区域间的联动性协调性有待加强,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模式较为单一等,都成为制约山西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山西文旅产业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重要着力点,加强科技创新对文旅产业内生增长、产业链优化与资源整合的作用,注重科技创新赋能文旅产业新业态,运用新质生产力打造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旅游产品,从而助推山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山西省政府积极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将文旅产业作为山西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并施行了一系列涵盖投资、财税、用地、信贷等多个领域的优惠政策,如《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24〕2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扎实推进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行动计划的通知》(晋政发〔2022〕14号)等,力图将山西打造为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同时,文旅部门积极制定相关政策以保障旅游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进一步提升了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的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此外,山西文旅市场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呈现众多新特点与新趋势。旅游消费逐渐升级,游客对高品质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促使文旅产品和服务日益多元化、个性化、高端化。在全省范围内,以文旅为媒介,地理、行业、部门界限逐步被打破,推动了各类文旅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带动了与旅游相关的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产业链的改善与升级。当前,在新质生产力理论指导下,山西省文旅产业的战略布局和政策导向将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迈进。
新质生产力理论框架
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理论成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和理论支撑点。新质生产力的关注点不仅在于物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更强调创新力量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基础作用,强调生产力质的飞跃。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文旅产业体系下界定新质生产力的概念需考虑以下五个因素。一是产业创新能力,这通常与企业的研发投入、技术创新等紧密相关,也是提升产业竞争力、拓展市场空间的核心动力。二是科技进步促进传统文化旅游资源在现代化文旅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科技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还可以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在资源整合、精准营销等方面推动创新。三是劳动者的技能素质和服务态度,这直接影响游客的体验感受和满意度,进而关联到产业的整体形象和效益。四是管理与服务的优化创新。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服务流程明显提高了产业运行效率,推动了产业质量的整体升级。五是文化元素深度融入文旅产业,这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山西丰富的文化遗产与历史资源应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与现代旅游需求相结合,提供新的文化旅游产品与服务,以最大化实现文化价值。总而言之,山西文旅产业的发展需要紧密围绕新质生产力概念展开,通过创新生态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服务能力、创新管理与服务,进而全面推进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新质生产力构成要素
新质生产力相对于传统生产力来说,强调信息力、创新力、协同力、环境力四个要素。新质生产力的要素中,信息力是首要的,通过互联网平台、大数据分析及云计算等,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精准度。信息力不仅涵盖科技维度,还包括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和对消费者行为的深刻理解,这对文旅产业的定制化服务与市场细分至关重要。创新力是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通过跨领域的技术融合、多元文化的互动交流以及全新的体验模式,促使文旅产业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提升创新力依靠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文旅产业的人力资本水平和结构将直接影响产业的竞争力与区域品牌的塑造。协同力以跨界合作为先导,通过构建文旅产业链中各环节的高效连接与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了生产、管理、服务链条的优化升级,不仅提高了整体效率,也加强了产业内外部各业态的协作互补。环境力贯穿于新质生产力的各构成要素中,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应在绿色可持续的原则下进行布局和规划。生态优先理念引导文旅产业发展策略的调整,有助于推动文旅产业实现绿色转型,符合国家关于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战略方向,也是响应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新质生产力在助推山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需将信息力、创新力、协同力及环境力有机结合,提高区域文旅产业核心竞争力,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新质生产力下的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
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解析与要求
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更关注其经济效益与文化价值的统一,要求在不断优化旅游体验、深入挖掘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对优秀文化进一步传承创新,全面提升文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山西省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丰富传统的景区游览与旅游活动形式,还应提升文旅产品的内涵与创新能力,突破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向高端化、特色化、精品化方向发展。一是精准文旅产品开发。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并在产品开发中实现个性化与差异化,获得游客的情感共鸣。二是深化科学技术在文旅产业中的应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依托于技术创新,通过创造性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例如,大数据、云计算等,进一步优化游客体验,提高服务效率,同时,借助数字化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及精细化管理。三是加强文旅产业人才的专业化培养与素质提升。通过培养具备丰富知识与技能的人才队伍,助力文旅产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持续推动产业向前发展。
新质生产力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关系
新质生产力是指在科技进步、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的背景下,产生的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经济增长动力,具有高效、智能、绿色、可持续等特点,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而文旅产业是以文化和旅游资源为基础,通过产品创新、提升服务和拓展市场,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先,新质生产力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文旅产业得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的发展。例如,在线旅游平台的出现,使得游客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为游客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旅游体验,这些新技术和新应用不仅提升了文旅产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还为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文旅产业的发展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和拓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文旅产业作为一种综合性产业,涉及众多领域和行业,具有强大的产业关联效应,可以带动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同时,文旅产业的消费群体对于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具有较高的接受度,这为新质生产力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推动了新技术的商业化和产业化进程。文旅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融合发展,还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引入新质生产力,推动了文旅产业从传统的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提升了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文旅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促进了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这种融合发展有助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以新质生产力助推山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策略
加强政府引导,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良好的市场环境是新业态发展的土壤,而政策支持是规范市场竞争环境的利器。一是要强化政策设计,明确新质生产力主体的认定和奖励性政策,设立文旅产业创新基金,激励创新型文旅企业发展。政府通过制定促进政策,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引导资本投入和技术支持,以满足创新发展需求。二是要加强政策引导,通过税收、贷款、财政资金等倾斜性支持政策,促进新质生产力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三是要逐步构建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的有效机制,完善文化旅游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鼓励开展跨界合作,推动文旅产业与教育、科技、农业等领域融合发展,拓展文旅产业发展空间。四是不断简化文化旅游项目在选址、申报、立项、审批等方面的程序,加大政策扶持引导的力度。市场反馈是资源配置的第一检验标准,让文化旅游产品经过市场的选择,筛选出有创意、有深度、有热度的项目,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五是加强前瞻性政策研究。在提供财政资助和税收优惠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全方位的产业支持体系,包括政策引导、市场准入、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多个层面的配合,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政策基础。
加强科技创新和应用,丰富文化旅游业态
一是推动高科技元素在文旅产业中的应用,促进全方位、立体化、互动沉浸式体验旅游的发展。通过新技术与表演的高度融合,不断加强情境、气氛等方面的设计,丰富现场所需的音效、景色、场面,形成以内容创新以及新技术为核心的文化演艺。二是推动新技术与博物馆经营模式相结合,改变博物馆藏品的陈列方式、消费者的体验方式,助力传统博物馆转型升级。积极推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通过数字采集、云端服务和智慧技术等前沿科技,完成文物的采集、存储、展示等流程,实现文物数字化保存,利用AR、VR、MR、裸眼3D等技术,丰富馆藏资源。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提升博物馆数据整理效率和分析准确度,为把握消费者需求、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品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展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渠道,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三是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开启乡村旅游新模式。因地制宜地打造民俗村、田园农庄、农业科技园、乡村度假村等多样化、差异化、高质量產品,扩大数字技术在乡村旅游中的应用范围,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乡村旅游信息平台,高效传播乡村生活内容,提升大众对乡村消费的热情,助力乡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优化文旅消费模式,满足游客多元需求
一是发展沉浸体验式消费。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过去旅游行业的“门票经济”正逐步被“体验经济”所取代,传统“签到式”的旅游市场规模逐步减小。依托互联网技术,以“90后”“00后”为主的新兴文化消费群体为目标受众,打造具有体验性、娱乐性和知识性的多层次旅游体验项目,为消费者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感,推动沉浸体验式文化旅游消费的发展。二是打造“网红”景点。在当前旅游消费由精英消费向大众消费转变的背景下,利用短视频以及社交网络的全民普及来推动景区的宣传与推广。以景区、商业街区等旅游地标为背景,融合当下热点,制作轻松幽默的短视频,并推动其在网络平台的广泛传播,形成“网红”景点,如淄博烧烤、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甘肃麻辣烫等。“网红”景点在紧跟潮流吸引消费者的同时,也要提升服务品质,深挖文化内涵,以短期热度为契机打造长期品牌。
加强文旅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人才兴旅
人是一切创新活动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为严格和细致的要求,特别是在文化旅游这一综合性、交叉性极强的领域,高素质人才更是不可或缺。一是加强对新质生产力内涵的深入挖掘及其在文旅产业中的应用。新质生产力不仅注重技术革新,更强调高效、高质的生产方式,这为文旅产业的創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文旅人才队伍建设应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二是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推进政校合作、校企合作以及校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同时,高校要紧密对接文旅产业的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文旅人才。三是强化智慧旅游实践技能培养。新质生产力推动下的文旅产业正日益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这对文旅人才的技能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需通过专业实训等模式,强化文旅人才在智慧旅游领域的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四是注重构建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明确的职业晋升通道以及完善的福利保障,吸引并留住优秀文旅人才。同时,政府及社会各界应加大对文旅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与支持力度,为文旅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革新文旅宣传营销模式,提高产品知名度
运用新质生产力高效的生产方式和可持续的发展特性,为提升文化旅游企业的营销能力提供有力支持。一是利用新技术进行精准营销。运用大数据技术深入挖掘游客需求和行为模式。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了解游客的购买偏好、消费习惯、社交关系等信息,进而预测市场趋势,为精准营销提供有力支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游客行为进行实时分析和预测,从而制定个性化的营销方案,同时,通过人工智能辅助旅游企业进行自动化营销,如智能客服、智能推荐等,提高营销效率和用户体验。二是创新营销渠道和方式。打破传统营销思维,积极拓展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直播电商等新兴营销渠道。同时,注重线上线下融合,打造全渠道的营销体系。线上渠道如电商平台、官方网站等,为旅游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覆盖;而线下渠道,如实体店、体验店等,则可以为游客提供更直观、更深入的产品体验和服务。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为游客提供更加完整、更加优质的购物体验,从而提高文旅营销效果。
2023年度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人力资本促进山西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研究”(项目编号:2023YJ156)。
[作者单位:山西省文旅(产业)规划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