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师职业困境及其破解:教育家精神视角

2024-05-30 14:53张帅
职业技术教育 2024年10期

作者简介

张帅(1986- ),女,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数字化教学设计,混合同步学习(芜湖,241000)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农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路径优化研究”(JKZ23003),主持人:张帅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是指引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方向。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师面临着适应之困、负担之困、培训之困、实践之困四大困境。教育家精神为破解困境之局提供了重要指引。职业教育教师应充分汲取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形成以信念精神提升适应力、以育人精神提升担当力、以勤学精神提升学习力、以仁爱精神提升胜任力的破解之道,从而助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培育更多符合国家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职业教育数字化;职业教育教师;职业困境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4)10-0018-06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深刻阐述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教育家精神是激励、指引和支撑广大教师和师范生立德修身、潜心育人、开拓创新、强教报国的强大精神力量。总书记将其概括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1]。

当前,我国正处于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职业教育是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时代新要求,以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现代化服务职业教育数字化,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彰显我国的制度优势与文化自信,是目前职业院校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工作[2]。

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的发展,为职业教育现代化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可能性,但其更新速度之快又使教师面临严峻挑战。职业教育教师不仅是传统教学的传递者,更是科技创新的引领者。为了确保教师能够有效传授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这就要求教师需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素养,掌握新兴技术的原理并应用,以更好地应对技术的更新。而面对不断涌现的创新技术,教师不仅需要关注传统学科的发展,还必须积极了解并融入最新的科技趋势[3]。除了学科知识的更新外,教师还需要关注教育技术的发展,如在线学习平台、虚拟教室等。这些工具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方式,也让学习者有了更好的学习体验,但也要求他们具备相应的在线教育技能和数字素养[4]。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不仅要关注知识传授,更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以适应不断演变的科技和职业环境,这也将成为教师发展的新方向。面对数字技术为职业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教师面临的职业困境,教育家精神既是其思想源泉和前进动力,又是核心要义和生动写照,发挥着指引方向的作用。

一、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师教育家精神的具体体现

职业教育数字化作为现代教育领域的重要创新,涵盖了与现代技术、学习方法和职业需求相关的关键方面[5]。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师应汲取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形成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文化基因,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教师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支撑作用,培养更多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在数字转型情境下坚守教育家的理想信念

目前,职业教育正处于数字化转型迭代的重要时期,职业教育数字化是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特征和核心指标,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影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速度和质量[6]。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全要素、全业务和全过程中利用数字技术,使其全方位赋能,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職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育人质量,教师则是实现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因而,教师秉持何种态度关乎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效度”。

数字迭代给职业教育带来了多元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因此,职业教育教师应在多变的时代中坚守本心,固守教育家精神的基本理想信念。将教育家教育信念作为精神根基且以职业教育发展作为人生志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因此,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实现个人理想,培养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教育精神并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职业教育教师要本着“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满意、让企业认可、让国家放心”的初心使命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在定制培养的框架设计中体现教育家的道德素养

职业教育具有跨界性,涉及教育、产业和职业三个方面,这也就决定了职业教育数字化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在数字技术驱动的教育领域智慧化、产业领域数字化、工作领域智能化三方面综合型的高素质、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7]。因此,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更新,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进行系统性、个性化、前瞻性的定制培养框架设计。

个性化的定制培养设计中要体现教师高尚的人格与模范行为的素养,这样才能积极影响学生、引领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者与大先生,以教育家精神的道德素养要求自我,以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以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和职业标准贯穿教学,创新教育教学思路,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发现中巩固知识和强调实践,积极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打破常规,解决问题。

定制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赋予学生更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更为个性化和富有弹性,以保证其最有效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设计独特的学习路径,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因此,职业教育教师在实践中不仅要注重传统师徒制学习,更要注重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这就要求职业教育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施,在教育实践中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以自身“立德”,以此推动“立学、施教”,挖掘学生潜能,助力学生在更高平台更大空间中实现职业梦想。

(三)在自适应学习的智慧平台中发挥教育家精神的育人智慧

自适应学习已成为推动个性化教育实践落地的抓手,基于自适应学习的智慧平台已成为推动职业教育学生在知识技能学习、职业适配、未来发展等方面的实践落脚点。自适应学习的智慧平台是一种以现代数字通信技术为基础搭建的集教学、信息、分析、预测等功能于一身,具有针对性、即时性、跟踪性等特征的学习平台[8]。

职业教育教师使用智能化、个性化的智慧学习平台时,要遵循教育家所追求的教育原则,根据不同学生资质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影响,真正做到启发智慧、润泽心灵。为学生的学习情况搭载适配的学习资料,为其提供适配的、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活动资料,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分析其学习情况进而调整学生的学习内容,引领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在自适应学习平台的使用中,如何启发学生智慧是教育的要旨所在,也是教育家精神所追求的境界。

面向社会的快速发展,智慧生产、智慧营销、智慧服务成为经济和产业转型的重要趋势,为了让职业教育的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教师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在利用智慧学习平台教授知识种类后,偏向知识应用;在操作性、生产性等实践教学中,注重育人方式、育人理念、育人智慧。基于此,教师在使用自适应学习智慧平台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行设定学习目标,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发展需要。尤其是职业教育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但并不代表其学习能力水平不高,切记设计目标不要“一刀切”,要充分考虑其未来发展,尤其是以就业为目标,合理结合未来职业发展规律,在学习过程中整合各类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教育教学十分重要,学习情境复杂且多样,自适应学习智慧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多视角、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资料。

与此同时,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利用自适应学习的智慧平台创新教法,通过平台观察、记录学生的学习数据,如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数据、完成度数据等,结合线下课堂学生的参与情况、注意力集中情况、自主答题情况、自主合作学习情况等,进一步优化教学目标设计,重点关注情感培养目标与素养培育目标,使其适应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在保证学生自适应智慧学习平台学习过程中完善知识体系,从而确定个性化发展方向。自适应学习智慧平台在收集学生数据和通过教师的数据优化,自适应学习算法会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依赖线上教学资源扩展教学的时空弹性,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学问题[9]。尤其重要的是,可以优化评价体系,从多个维度出发设定目标,确保自适应学习与职业教育教学有机融合。

二、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困境

(一)数字鸿沟与教师适应之困

数字鴻沟是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指的是拥有信息时代工具的人与未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10]。在职业教育数字化中,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学生之间,还延伸至学校和各省市层面,涉及到技术的使用和获取。这引发了一个紧迫的问题,即如何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平等地受益于先进的技术,而不因技术差异而造成不公平的局面[11]。职业教育数字化中的数字鸿沟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学生之间的数字鸿沟可能源于他们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的不平等条件。一些学生可能无法获得高端的数字设备或稳定的互联网连接,从而限制了他们利用智能技术进行学习的机会。其次,学校之间的数字鸿沟体现在设施、师资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不均衡。一些学校可能面临财政限制,无法投入足够的资源来更新设备和培训教师。最后,省市层面的数字鸿沟可能涉及到整体教育体系的发展水平和技术政策的制定。一些地区在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其他地区则可能面临滞后的情况。

数字鸿沟的加剧让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生涯陷入了适应压力与资源不均的困境中。一方面,技术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他们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力求能够将这些知识整合到教学实践中。这对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可能是一项较大的挑战。另一方面,数字鸿沟带来的资源不均问题是教师需要面对的又一困境。一些地区或学校可能缺乏必要的教育资源,包括技术设备、图书馆、实验室等。这使得一些职业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提供与时俱进的教育体验。

职业教育教师不仅仅是传统教学的实施者,更是科技创新的引领者。这意味着他们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素养,掌握新兴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以更好地应对技术更新。

(二)柔性需求与教师负担之困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面临的第二大挑战是亟需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个性化学习需求是学生对于更贴近个体需求、更适应个人学习风格的教育方式的渴望[12]。职业教育教师也应灵活地应对多样化的学生群体,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制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首先,个性化学习需求意味着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和节奏。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必须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各种形式的新型教学,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其次,个性化学习需求也表现在对不同职业领域和专业技能的需求上,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职业兴趣和发展方向。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必须熟知不同领域和专业的技能需求,这需要职业教育教师在实践教学、实习实训中不断紧跟时代和社会需求调整课程内容。最后,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适应数字化时代对于个性化学习的迫切需要。从被动的知识传递到学生参与式、实践导向教学方式的变革要求教师具备更多的创新能力不断进行终身学习,这无疑也给职业教育教师带来了相应“负担”,例如需要学习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等,职业教育数字化将颠覆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如何适应这种“颠覆”并转化为教学优势,是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因此,在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师应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帮助识别和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便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并根据学生的个体目标和职业志向,个性化地设计和调整教学计划,以发挥“数字化”优势。

(三)技术迭代与教师培训之困

面对不断涌现的创新技术,教师不仅需要关注传统学科的发展,还必须积极了解并融入最新的科技趋势[13]。随着技术的快速更新,教学中所依赖的各种先进教学工具和技术也随之快速发展,在线学习平台、虚拟教室和教育应用等工具的不断更新涌现,加速了职业教育数字化的发展。这些工具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方式,也让学习者有了更好的学习体验,但也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数字素养和在线教育技能[14]。

大数据、超级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产业形态、发展模式、生产组织方式等的革命性变革,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才能培养出数智时代需要的人才。因此,教师需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素养,掌握新兴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以更好地应对技术迭代所带来的教学模式变化。同时,职业教育教师亦面临着相关挑战,这种挑战表现在外在局限与内在局限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技术更新加快带来的职业院校数字化建设滞后,而当前职业教育在经费投入方面略低于普通院校,从而无法给教师提供全面的、系统的培训机会。二是技术迭代势必带来教学新工具的使用,教师需要适应新的教学器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但教师可能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之外不愿或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参与技术培训,这就会导致教师无法充分发挥技术工具的功能,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四)跨界诉求与教师实践之困

随着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崛起,传统职业面临着深刻的转型,产业界逐步出现职业跨界和产业升级现象,因此,职业教育数字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培养在不同领域具备交叉学科能力的人才。随着某些任务被自动化替代,一些传统职业可能减少需求或发生结构性变化,对复合型、职业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15]。在这一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高级思维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够适应未来可能涉及多个领域的交叉职业环境,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跨行业技能的培养,以掌握更全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更好地适应职场的多变和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需要采取更灵活和前瞻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以适应未来高度智能化、高度链接、高度融合的社会职业。为此,教师需要与行业建立紧密联系,了解行业最新的技术、工作方法和需求,以便根据实际需求及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确保课程始终与职业发展同步,为学生提供更实用、与时俱进的教学,这无疑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难度。同时,教师需积极参与产业界和技术领域的对话,了解最新的职业需求和技术趋势。需要建立与行业合作的桥梁,以更好地对接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实用、与时俱进的培训。这种与产业的紧密合作有助于缩短学生从教育到就业的过渡期,提高其在职场中的竞争力。

三、以教育家精神破解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师职业之困

技术的迅猛发展给职业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同时也使教师陷入了复杂的职业困境之中。这些困境是时代和人类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建设教育强国路上必须扫除的障碍。时代越是向前发展,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和教师的作用就越发凸显[16]。因此,國家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期冀为教育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再立新功。

(一)以信念精神鞭策教师,提升适应力

理想信念对于教师而言至关重要,它是超越外部条件局限保持长久精神内驱力的重要举措,更是在数字化背景下克服数字鸿沟带来的环境缺陷、提升职业教育教师适应力的关键环节。“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和“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是教育家精神的内核,对于职业教育教师而言,无疑是其在时代大洪流中坚定自我、恪守职业道德操守的“信念之基”。因而,职业教育教师如何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自身的信念精神,是其保持对教育事业持久“热情”的关键。第一,提高对职业教育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认识。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审视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深刻理解人类发展的整体趋势和未来命运。当今世界,社会和技术的快速变化是不可避免的现实,科技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也在不断演变,教育行政部门应引导职业教育教师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践行者,以教育家精神的内核为指引,积极身体力行地主动应对变革,保持培育技术技能人才的初心使命。第二,职业教育教师要秉持坚定的理想信念。面对数字化背景下新技术带来的职业困境,职业教育教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努力提升自身修养,承担起为国家培养大国工匠、为企业输送能工巧匠的重要职责。广大职业教育教师要用信心把稳思想的方向,以教育家精神的内涵为指导,在岗位上努力钻研技术,矢志求是创新。第三,在师生互动中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的理想信念,将教育家精神落实到每一堂课上,让每一堂课都能够实现技能传授和品德教育并济,在教学生技术技能的同时亦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从而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自觉融入到建设教育强国的壮阔奋斗之中,为国家培养各类实用型技术人才,让学生朝着明事理、懂技术、会创造的方向发展,并使其坚定技术报国的人生理想。

(二)以育人精神涵养教师,提升担当力

教育家精神是教师在长期教书育人实践中形成的思想理念和宝贵品质的高度体现[17],其中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彰显了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对学生的关怀和帮助,是教师育人精神的重要来源。教育家精神的底色植根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信念和使命感,驱使他们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凸显着教师的责任担当。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变革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还涉及到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方面面。因此,职业教育教师应具备育人智慧、拥有育人精神,做好担当角色。第一,职业教育教师应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启智润心就是要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将教育的目标不仅局限于知识传递,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品格、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这意味着教师应追求学生在学术、社交、情感等方面的均衡发展,致力于塑造更全面、更有深度的个体,担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角色。第二,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发展。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体现在将智能化、多样化的技术融入到教学中,注重对每一个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教师通过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提供个性化支持,能够更好地应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展现职业教育教师的教学担当力。第三,职业教育教师应具有持续学习能力。当前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教师面临着教学负担日益繁重的局面,针对这一现状,更要大力发扬和宣传教育家精神,以教育家精神的底色提升教师的担当力,使职业教育教师从内心做到对技术服务创新课程负有责任感,积极投身改善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并持续关注专业发展,实现育人的更大价值。

(三)以勤学精神鼓舞教师,提升学习力

教育家精神的必备素养是自我超越,在教学中不断超越自我也是终身学习的发展诉求[18]。针对当前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出现的培训困局,职业教育教师应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以“勤学”精神来提升自身的学习力。第一,职业教育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致信中提到,希望广大教师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这种积极的态度和行动有助于职业教育教师在变革中不断成长和发展,为学生的未来提供更加优质和有效的教育服务。特别是在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终身学习的观念使得教师能够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应对各种变化。第二,职业教育教师应树立刻苦钻研的精神。职业教育教师的学习力对于教学与自身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持续学习是职业生涯成功的关键因素,最终能够转化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提高其学习兴趣。教师通过钻研教学教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才能推动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升,这种质量提升又能反过来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发挥双向驱动作用。第三,职业教育教师应身体力行,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身体力行是指职业教育教师应积极参与专业培训、研讨会以及行业交流,这能够深入理解不同技术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从而为自己的教学方法带来新的启示,并将这些启示灵活地融入到实际教学中[19]。这种学习观念使得教师能够不断适应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科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具前瞻性的指导。教师秉持勤学精神,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持续学习,保持对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科知识的敏感性,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四)以仁爱精神激励教师,提升胜任力

“教育家是指通过亲力亲为的教育实践创造出重大教育业绩,对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产生重要影响的优秀教育工作者。”[20]教育家精神的本质在于教师要有一颗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对教学事业充满热情和喜爱,尤其是乐于面对教学中的挑战和困难,以此提升自身胜任力,以更好地培育学生。第一,强化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的最基本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其本质上是用自己的知识、思想、真理塑造学生的心灵和精神。教师首先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先进的思想和不断追求真理的心态,要爱学生、乐于为学生奉献,这既是为人师者的基本操守亦是应然要求。第二,构建良好师生伦理关系,涵养教师仁爱德性。职业教育教师应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愿意为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而付出努力。通过与学生建立亲近、信任的师生关系,让教师以仁爱之心对待学生,学生会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关爱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技术和知识,以此促进自身胜任力发展。第三,以教育家精神为导向涵养胜任力。教育家精神要求教师要以本领为要,勇于实践探索,以榜样为范,学习优秀先进事例[21],以此提升教师的胜任力。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下,教师胜任力还涵盖了除教学以外的实践教学,这要求教师要与行业建立紧密联系,切实了解实际工作环境的需求,让职业教育与实际工作环境更加贴近,培养出更具实用性的专业人才,增强其在职场中的竞争力。

综上,面临学科知识与技术融合的大时代,职业教育教师要以教育家精神中推崇合作共赢精神为指引,与行业密切合作,确保职业教育与实际职场需求紧密契合,为职业教育注入更为实际和实用的元素。通过与行业专业人士的交流合作,教师能够了解行业最新的技术、工作方法和需求,及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确保专业和课程内容始终保持与实际职业发展同步。这使得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具前瞻性和适应性,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参 考 文 献

[1]本报记者.习近平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强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N].人民日报,2023-09-10.

[2]董琪.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现代化:内涵解构、关键挑战与应对策略[J].机械职业教育,2024(1):25-28.

[3][13]邬志辉,王苏平.新时代如何弘扬教育家精神[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6):1-7+14.

[4][14]郭晓琳.教师专业数字素养:核心要素与培养路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2(11):27-31.

[5]吴林龙.教育家精神的内涵要义、现实价值及践行逻辑[J].福建教育,2023(49):5-7.

[6][7]张栋科.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教育强国建设战略[J].职教通讯,2024(1):13-15.

[8]柳稳斌.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2021(4):18.

[9]Martin F,Chen Y,Moore R L,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adaptive learning research designs,context,strategies,and technologies from 2009 to 2018[J].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2020(4):1903-1929.

[10]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18.

[11]魏先龙,王运武.多视角下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6(4):20-23.

[12]何克抗.促進个性化学习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对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四版)》的学习与思考之三[J].开放教育研究,2017(2):13-21.

[15]易烨,薛锋.“数字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研究——基于浙江省335名专任教师的实证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5):55-61.

[16]王定华,吴瑞瑞.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传承发展与价值引领[J].课程·教材·教法,2023(12):8-9.

[17]刘海燕.教育家精神的时代意蕴与践行理路[J].教育研究,2023(12):121-129.

[18][20]李贵安,杨博谛.教育家型教师的内涵、素养与成长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3(6):109-118.

[19]赵云建,许明雪,左昭,等.教师技术应用反思的现实图景、问题剖析与优化路向——基于教学反思文本的实证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21(7):118-125.

[21]沈玉顺.“教育家”评价标准建构及其内涵解析[J]. 上海教育科研,2010(9):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