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清?杨贺凯
作者简介
吕清(1981- ),女,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石家庄,050024);杨贺凯(2001- ),男,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
基金项目
河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立项课题“河北县级职教中心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契合度研究”(2303086);2023-2024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教师范生数字化素养提升策略研究”(2023GJJG144),主持人:吕清
摘 要 教育家精神在当代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对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主要包括职业教育教师应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教育家精神融入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价值是:与“工匠之师”教育情感的共生发展,促进职业教育教师的“知行合一”,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的知识创新能力等。教育家精神融入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具体策略是:转换目标,实现从精神象征到真正推动人才培养;持续激发动力,实现从认知认同到情感认同再到行为认同的螺旋上升;关注学生能力培养,实现职业教育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丰富培养载体,实现从学校“一元”主导到“多元”协同。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职业教育教师;工匠之师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4)10-0012-06
2018年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培养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同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构行动”[1]。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专业建设,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具体目标[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师德师风建设和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对于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性[4]。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各种不同场合对教师们寄予了深厚的关爱和殷切的希望。他鼓励全国的教师群体以教育家为榜样,积极传承和发扬教育家精神。他同时指出:“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5]
教育家精神是指教育家在实践中展现出来的精神气质,对于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其是推动职业教育教师培养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整个职业教育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石。本文聚焦教育家精神内涵及其对职业教育培养提出的要求,提出了教育家精神融入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策略,对新时代“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及其对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要求
教育家精神建构了新时代教师应该具备的集体人格和精神风貌,是对教师职业精神的凝练与升华,也是对教师队伍高标准建设提出的新要求[6]。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的意识和精神活动是由客观物质世界和社会实践塑造的产物。这意味着,个体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都受到外部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这些意识形态和精神状态一旦形成,会反过来影响个体的社会实践和行为[7]。职业教育教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将教育家精神融入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对于凸显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彰显职业教育教师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一)职业教育教师应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这一理念深刻体现教师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它不仅反映出教师对国家的坚定立场和使命感,也彰显他们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价值追求。这种思想构成了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并指导其价值取向。“心有大我”倡导教师结合个人抱负与国家需求,培育“为国家强盛尽责”的信念;“至诚报国”则鼓励教师把教育职业看作是实现个人理想与服务国家的双重途径[8]。在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中,要求教师既要对国家忠诚,又要将其付诸专业教育与道德教育中。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教师队伍构建应围绕政治坚定、情感深厚、思维独特、视野开阔等标准[9]。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者、教育强国建设的主力军。因此,职业教育教师必须具备高尚修养、强烈责任感和深厚家国情怀,进而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二)职业教育教师应具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1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的首要标准是师德师风[11]。“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核心体现了教师的职业准则,是教师职责的基石。该道德情操不仅是教师实现教育初心使命的必要品质,也是教师职业特性的直接体现,要求教师群体必须具有卓越的道德素质和显著的人格魅力。这种品质的培养和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鍵[12]。这一理念源自《世说新语》,意指言行能够成为楷模。教师职业要求道德高尚、行为一致、以身作则,这是模范师表的关键品质。在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中,教师不仅代表道德规范,更是职业操守与工作态度的楷模,其言行展现了自身的学术追求与职业精神,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应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融入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使他们既具有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又具有职业实践和道德操守,以高标准自律、严格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当好学生职业发展道路的引路人,为学生树立榜样。
(三)职业教育教师应具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描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体现了育人智慧的实际应用。有效的教育策略与对教育家精神的广泛推崇,能够使教育产生细微而深远的影响。在这种教育观念下,“启智”不单是教师传递知识,更是激发学生智慧的过程;“润心”则强调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内在成长,滋养他们的心灵。这一理念揭示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育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13]。职业教育教师应具备“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他们需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智”),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应塑造良好职业道德(“润心”),并鼓励学生职业成长。教师通过尊重学生差异、调整教学策略(“因材施教”),能够有效地满足学生需求,促进职业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职业教育教师应具有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对教师行为理念的精确描述。教师需保持真诚的耕作精神以实现教育的理念和成效。“躬耕”指的是亲自从事耕种活动。在教育领域,这一概念被理解为教师深耕于教育事业之中,致力于用文化涵养人、塑造灵魂,且在教育过程中默默付出、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勤学笃行”要求教师勤奋学习,将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中。“求是创新”强调教师需求真务实,采用创新方法有效解决教育问题[14]。这种教育态度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促进了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进步。在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中,应将“勤学”作为基石,重点培养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鼓励其持续学习新技术和教学方法。应重视培养职教教师坚韧与勤奋的品质,使职业教育教师在掌握知识后,实践“笃行”,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实现“知行统一”,最终培养出能适应未来挑战的职业教育教师,以推动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五)职业教育教师应具有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15]。教育家的仁爱精神,是中华美德与教育核心精神的体现。在职业教育中,教师的无私关爱和职业精神培养至关重要[16]。“乐教爱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概念,其中,“乐教”不仅是“爱生”的基础,更表明只有教师对教育职业充满热情,才能真正关爱学生。“爱生”则直接展示了教师对教育的热情,反映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切承诺。教师只有具备“乐教爱生”的品质,才能达到教育的高尚境界并长期投身于此。“甘于奉献”是在“乐教”与“爱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情感态度。广大教师需要怀有这样的情感,用一颗纯粹无私的心致力于教育事业,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中,应注重深层的仁爱和人文关怀,以此为基础培养教师的职业精神。在培养过程中,职业教育教师角色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激发学生职业灵魂的导师。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应包括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的训练,使职业教育教师不仅传递知识与技能,更建立起师生间的互信,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实践提供方向指引。
(六)职业教育教师应具有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17]。自古以来,我国便重视社会教化,拥有深厚的弘道文化传统,教师始终承担着培育国民和传授人伦道德的社会职责。建立恰当的价值导向并积极推广教育家精神,是激发教育传递美德、塑造社会风尚的根本动力。“弘道”涵盖寻道、问道、闻道、悟道、传道、卫道等多个维度,表达了对正道的信仰和宣扬。这一过程本质上反映了教师如何通过自身的精神世界,积极影响他人的精神发展[18]。“胸怀天下、以文化人”准确反映了教师在弘道追求中的具体实践,并概括了其在社会上的责任。在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中,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明确自身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定位以及如何增强自身影响力。职业教育教师在关注国内教育的同时,必须具有全球视野,特别是对“一带一路”倡议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意义有充分理解,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高尚教育志向的职业教育教师[19]。
二、以教育家精神引领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价值
(一)情感价值:教育家精神与“工匠之师”教育情感的共生发展
职业教育教师应该具备教育家精神和“工匠之师”的双重品质。教育家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工匠之师”则保证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是对职业教育教师技能和实践的要求。教育家精神与“工匠之师”教育情感共生发展,能够使职业教育教师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现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紧密对接,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实际发展需要相契合。同时,教育家精神与“工匠之师”教育情感共生发展,能够实现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使职业教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教育家精神与“工匠之师”是职业教育教师教育情感的两个重要方面,通过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构成了职教教师教育的情感价值。然而,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在现实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如教育学科地位低下、学生认同感不足、教师队伍专业化不强、课程设置与实践需求脱节、实习基地建设不完善等[20]。这些问题不仅影响职业教育教师教育情感的形成和发展,也制约了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升。要培养具有教育家精神和“工匠之师”品质的职业教育教师,就必须正视和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从制度、政策、资源等方面给予职业教育教师更多的支持和保障,激发职业教育教师对职业教育的热爱,促进其全面发展和成长。因此,培养具有教育家精神和“工匠之师”品质的职业教育教师,是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必要条件,也是职业教育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实践价值:教育家精神能促进职业教育教师的“知行合一”
教育家精神,作为职业教育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不仅能够指导个人职业生涯,也是职业教育教师教育实践的精神导向。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在于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通过教育实践构建并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教育家精神鼓励职业教育教师将理想融入实践,这种实践不仅涉及知识应用,更关键的是在职业教育领域中主动识别和解决問题,实现创新与专业成长。此外,这种融入也能加强职业教育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定力,使他们坚守教育理念和追求。将教育家精神融入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有利于实现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知识产出和个人发展的深度结合,可以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进而提升教育质量。概而言之,教育家精神的融入不仅是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必要条件,更是促进职教教师实现知行合一、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强化教育家精神的培养,可以有效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适应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三)知识价值:教育家精神旨在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的知识创新能力
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家综合素质的体现,其既包括教育家在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育实践等方面的显性知识,也包括教育家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关心、对社会的责任和对自我完善的追求等隐性情感特质。教育家精神是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其要求职业教育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实践,从而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对职业教育教师的知识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及显著知识价值。一方面,教育家精神能够激发职业教育教师的知识探索和知识创造动力,鼓励其主动学习、积极实践、勇于创新,不断拓展和更新知识领域。另一方面,教育家精神能够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知识运用和知识转化能力,使其能够灵活运用、有效整合、合理创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将知识转化为教育实践的指导和推动力。然而,职业教育教师的知识创新能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挑战,如知识结构的单一化、知识更新的滞后性、知识传播的封闭性、知识评价的单一性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职业教育教师的知识获取和知识建构,也制约了他们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发展。要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的知识创新能力,亟需正视和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从知识内容、知识来源、知识渠道、知识标准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构建开放、多元、协作、共享的知识创新环境。因此,培养具有教育家精神的职业教育教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
三、以教育家精神引领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策略
(一)转换目标定位:实现从精神象征到真正推动人才培养
传统意义上,教育家被视作一种精神符号,主要起到精神激勵的作用,而非直接参与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21]。然而,现在所面临的挑战是将教育家精神实际融入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育和发展过程中,实现从纯粹的精神象征到实际群体培育的转变。这一转变不仅重塑了教育家的角色,也为职业教育发展打开了新的视野。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家型职业教育教师的角色应被高度重视。这种角色的教师不仅代表了教师队伍中的顶尖力量,也是所有职业教育教师职业生涯追求的最高境界。这种境界不仅体现在对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刻苦研究上,更体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成长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教育创新的不懈追求上。成为一名教育家型职业教育教师,意味着其能够深刻影响和塑造学生的未来,这对职业教育教师的个人发展同样具有极大激励作用。
面对职业教育领域内教育家型教师稀缺的现实,需要一系列具体可行的策略,促进教育家型职教教师的培养。从国家政策的角度,重点应放在通过群体培育来整合教育家精神,将其作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部分。这不仅意味着需要政策的支持,如提供资金、制定激励措施、确立职业发展路径,更关键的是要在实际操作层面上,为教育家精神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如可以通过建立专业发展平台、鼓励教师间的经验分享、促进校企合作等方式,提供实践中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从学校角度来看,职业师范院校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职业师范院校需要将教育家精神纳入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包括课程设计、实习经历以及专业实践活动。这要求师范院校制订既系统又多元化的培养方案,如设置与教育家精神相关的课程、组织学生参与教育创新项目、提供面对面的导师制度等,以确保学生能够从多角度理解和领会教育家精神。从教师自身角度来看,教师应将教育家精神作为自我发展的一部分,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同时,教师还应承担起指导学生、传播教育家精神的责任,通过实际的教学和育人工作,将教育家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热情。这些策略的实施,不仅能够培育更多的教育家型职业教育教师,也能够为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进而实现教育的深刻变革和社会的长远进步。
(二)持续激发动力:实现从认知认同到情感认同再到行为认同的螺旋上升
“强认同”概念强调的是在心理和价值观层面深度认可、接受以及积极支持教育家型教师的重要性,这种深层次认同是实现教育家型教师培养目标的关键。这种认同感的构建涉及三个层面: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
首先,认知认同作为基础,要求教育工作者和学校正确理解教育家型职业教育教师的内涵以及教育家精神的价值和意义。这不仅包括对其理念和价值的直观感知,更重要的是通过深入学习和反思,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这一过程要求教师深刻理解教育家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日常教学实践来体现这种精神。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与职业领域相关的专业发展研讨会,使教师理解教育家精神如何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及其对职业生涯的长远影响。举办行业专家讲座和企业实地考察,可以使教师直观感受到教育家精神在实际职业环境中的体现和重要性,从而深化对其在职业教育中作用的全面理解。其次,情感认同要求教师在情感层面对教育家型职业教育教师持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理性认识。这种认同是通过内化教育家精神的赞同和价值观,将其转化为个人信念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教师个人及学校是否真正愿意接受和倡导教育家型职业教育教师的理念,是否能够将这种理念视为自我发展和职业成长的重要部分。可以通过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如社区服务、行业实习指导等,使教师们在参与中感受到教育家精神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积极影响。这不仅有助于建立教师对教育家精神的情感认同,也能使学生体验到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增强学习动力。最后,行为认同是在认知和情感认同的基础上,将教育家精神的价值信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和行为。这不仅是认同过程的最高层次,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它意味着教师和教育机构不仅在理论上理解和接受教育家型职业教育教师的理念,而且会积极将这一精神融入职业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学生评估和师资培养等。这要求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实践应重点关注如何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发展的具体教学策略。如开发和实施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模块,其中既包含专业技能的培训,也融入了团队合作、创新思维等教育家精神的要素。同时,鼓励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真实的工作场景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三)关注能力培养:实现职业教育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
将教育家精神融入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本质是使教育家的核心能力渗透到职业教育领域,与课程、实践、评价、管理等各方面相结合。教育家的核心能力是职业教育教师在适应社会需求、创新教学方法和提高专业水准过程中所积累的素养,涵盖多个方面,如职业敏锐度、教学创意性、终身学习力等,从而促进素养的传承和教育。一是注重职业教育教师行业适应性与前瞻性教育。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需要紧跟社会发展脉搏,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这要求教育者不仅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还要能够预见未来的行业趋势。这种前瞻性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与行业趋势研讨会、企业实习和访问,以及与行业专家的密切合作得到培养。通过这些活动,教师能够直接从行业一线获取最新的知识和技能,进而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融入教学实践中。二是注重教学创造力的培养。职业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递知识和技术,还在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精神。职业教育教师必须采用创新的教学策略和工具。这意味着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以及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我驱动力。通过这样的方法,教师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三是强化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是一种动态的教育,需要职教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提升专业水平,适应职业发展的变化。教育家精神中的终身学习,包括自我驱动、反思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等能力,应成为职业教育教师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并被纳入教师素质评估体系中[22]。而且,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教育家,职教教师要在职业教育变革的前沿不停地试验和探究新的教育思想及教学方式和方法,这要求职业教育系统建立开放的、容错的、创新的发展环境。
(四)丰富培养载体:实现从学校“一元”主导到“多元”协同
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认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是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协作过程,需要各主体间建立合理高效的合作机制,实现协同育人[23]。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家精神是各主體的共同价值基础,也是各主体的共同行动指南。教育家精神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专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技能,还要求其具有对教育的热情、对学生的关爱、对社会的责任和对自身价值的追求。为了培养具有教育家精神的职业教育教师,需要构建一个多层次、多维度、多形式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其中包括师范院校、高水平综合大学、工科大学、教师发展机构和实践基地等主体。师范院校作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主渠道,需要深化职教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创新卓越职教教师培养体系。高水平综合大学、工科大学作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重要补充,需要利用学科优势积极设置职业教育师范专业[24]。教师发展机构和实践基地作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重要支撑,需要着力培养科学精神、实践思维、创新意识等能力,组建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师发展机构,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研究,提高职教教师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等五部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EB/OL].(2018-03-22)[2024-03-0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803/t20180323_331063.htm.
[2]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EB/OL].(2019-02-13)[2024-03-06].https://www.gov.cn/xinwen/2019-02/13/content_5365377.htm.
[3]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21-10-12)[2024-03-06].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212/t20221222_1035691.htm.
[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4-03-07].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5]习近平.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N].人民日报,2023-09-10(1).
[6]刘敏,张新科.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价值意蕴及弘扬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23(10):143-151.
[7]徐雅芬.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EB/OL].(2022-01-13)[2024-05-05].https://news.gmw.cn/2022-01/13/content_35444360.htm.
[8]曹晔.教育家精神时代内涵与职业教育的弘扬路径[J/OL].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7.[2024-03-1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3117.G4.20240325.1036.002.html.
[9]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2019-11-13(6).
[10]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EB/OL].(2013-09-10)[2024-03-08].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910/c1024-22862732.html.
[11]王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21.
[12]赵玄,于维涛,刘禹希,等.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核心要义、理论逻辑与实践要求[J/OL].当代教育论坛:1-12.[2024-03-20].https://doi.org/10.13694/j.cnki.ddjylt.20240412.001.
[13]罗生全.教育家精神的价值谱系及塑造机制[J].南京社会科学,2023(10):135-142+151.
[14]李双龙,马婷婷.习近平关于教育家精神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思维品质与培育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7):3-11.
[15]成尚荣.大情怀育人范式:行知教育实验的扎根性与创新性[J].中国教育学刊,2023(9):8-14.
[16]陈春丽.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四有”好老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24(5):71-75.
[17]黄宗羲.宋元学案(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664.
[18]冯浩,项贤明.教育家精神的历史传承与时代使命[N].中国教育报,2023-09-14(6).
[19]李丰,白宗颖.教育家精神引领职教教师培养的本质内涵、价值追求与实践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4(4):36-42.
[20]胡重庆.职技高师院校职教师范生培养的困境及化解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61-67.
[21]王兆璟,李晶晶.尼采的“教育家”镜像及其价值[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89-97.
[22]王铁成.“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成长思维模式:理论构建与实践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23(35):63-70.
[23]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第1卷[M].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24]董辉,孙少帅.以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