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果实套袋易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2024-05-30 14:17陈艳莉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24年1期
关键词:摘袋果袋果柄

陈艳莉

(河北省涿州市农业农村局,072750)

果实套袋已成为苹果生产中的常用技术,套袋可显著减少果实病虫危害,还能明显降低果实农药残留,并使果面光洁,既能提高果品质量,又能增加经济效益。但是在苹果生产中,果实套袋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幼果脱落、发育迟缓、果实缺钙、果实黑红点病、果实气孔坏死、果皮蜡质层变薄、果实内在品质及贮藏性降低等不良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苹果果实套袋栽培的健康发展。现将苹果果实套袋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总结如下,供参考。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树体修剪不合理,疏花疏果不到位

苹果树大枝过多,枝条过密,通风透光差,导致套袋果实着色不好,质量差;留果量过多、过密,套袋果实达不到优质果标准。

1.2 裂纹严重

(1)“肩部”裂纹重。在果实生长后期,当果肉细胞仍在继续膨大时,如果此时温度下降,果皮就会收缩,而仍在继续膨大的果肉细胞则会撑开果皮,导致果皮出现裂纹,果实的“肩部”果皮嫩,所以裂纹重。

(2)果实梗洼裂纹重。摘袋不及时或果实采收不及时,梗洼裂纹皆会加重,如嘎拉,摘袋后7天没有采收,20%以上果实将产生裂纹。

另外,降雨多,果实裂纹重;摘袋后,如果每天有露水且11:00前果面不干,果实裂纹重;地下湿度大,果实裂纹重;气温不稳定,果实裂纹重;7—8月偏施氮肥的苹果园,果实裂纹既多又重。

1.3 萎缩不长

长期干旱缺水、树势弱的苹果园和通风透气性差、温度高、湿度小的苹果园,易出现套袋后果实萎缩不长的现象。尤其是外层较厚而耐雨淋、内层为非压光黑纸的双层纸袋,平日袋内无湿气,高温天气时袋内温度高达50℃,果实内水分倒流到叶片中,引起果实生长停止,甚至萎缩。

1.4 发黄不上色或着色不匀

(1)氮肥施用过量。尤其是在7—8月,冲施氮肥过多或地下追施氮肥过多,都会出现摘袋后果实发黄不上色的现象。

(2)硼中毒。如果追施硼砂过多会导致硼中毒,使果实发黄不上色,而且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可能连续3年果实着色困难。

(3)环剥过重。如果出现早期落叶严重,树体营养积累不足,仍继续加大环剥力度,结果将导致苹果发黄不上色的现象。

(4)持续高温。连续超过30℃以上高温天气,套袋果实袋内温度超过60℃,也会影响着色物质的形成。

(5)摘袋时间不合适。若摘袋过早果实会先着色后褪色,返为绿色,出现“绿腔”现象。中熟苹果品种如嘎拉、珊夏等,如果与红富士同时摘袋,会出现发黄不上色现象。嘎拉于8月1—5日摘袋合适,若晚摘6~7天,则苹果发黄不上色。红富士于9月25、26日可以开始摘袋,若延迟到10月中旬摘袋,会出现发黄不上色现象。

(6)着色不匀。采收时发现套袋果实着色不匀,这是由于纸袋的质量不佳所致。

1.5 幼果脱落

套袋后3~4周出现幼果脱落现象。其原因是套袋前没有认真做好疏果工作,树体负载量大,枝果比和叶果比都不尽合理,营养不良使其落果。

1.6 烂果

套袋后2~3周发现有些果烂在袋内,其原因是套袋过早遇高温所致。当5月下旬至6月中旬出现超过28℃的高温时,袋内温度已超30℃,这样就会使幼果严重灼伤,导致烂果或干缩。

1.7 病虫果

由于套袋前没有及时打药,或者打药不够细致周到,留下隐患,遭病虫侵染的幼果套袋后,病虫继续对其进行危害。

1.8 畸形果

在秋季发现少数果的果形不正,甚至畸形,这是因为套袋时没有认真选果,套袋果发育不良。也有的是因为套袋时不小心,使果柄出现机械损伤所致。

1.9 日灼

日灼与袋纸的透光性,果袋有无透气孔,套袋时果实是否悬于果袋之中,以及高温有关。应注意选择质量高的果袋,套袋时不要让果实贴在纸壁上,将果实放中间,高温天气注意果园喷水,剪大透气孔。

1.10 果实黑点病

果实黑点病主要由土壤黏重、果园通风透光不好、轮纹病菌侵染、康氏粉蚧危害、苦痘病发生所致,应注意合理修剪,增施有机肥,套袋前喷药喷肥。

1.11 果实失水

主要是高温干旱,蒸腾加剧,叶片枝条内汁液浓度升高,引起“库”“源”逆转、果实内水分养分倒流于枝叶中引起,应给果园少量多次灌水,如使用喷灌、滴灌设施。

2 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2.1 精细修剪

果树在套袋前,必须进行精细修剪,为套袋打下树体结构基础。冬季修剪注重调整树体结构,开张枝条角度,合理摆布大枝和枝组,做到树冠稀疏、通风透光良好;夏季及时疏掉背上直立枝条,去除过密、重叠、交叉枝条,达到生长季节树冠下有“花影”。通过修剪,使叶片能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树体能充分地进行养分积累,套袋果摘袋后,能充分见光着色。

2.2 严格疏花疏果

果树疏花从花序分离开始进行,中庸树原则上每20~25厘米留1个花序,多余花序全部疏除。疏去弱花、晚茬花、腋花、梢部花。在每个花序中,留1朵中心花和1朵边花;等到谢花后半个月左右,再进行疏果。一般按每20~25厘米留1个果,留中心果、果柄长的果;落花后3~4周开始疏果,大型果一律留中心果,疏除发育不良的小果、病虫果和畸形果,保留下垂果、好果、大果,使树体负载量合理。对中长果枝的梢头果一般不予套袋。

2.3 合理选择套袋

果袋的好坏直接影响套袋的效果,用袋不当不仅不会提高果实品质而且会严重损伤果实,还会造成一些虫害(如康氏粉蚧等)的发生。果袋的质量决定于袋纸的质量和制作工艺:外袋纸质要求能经得起风吹日晒雨淋,透气性好,不渗水,遮光性强;内袋要求不褪色,蜡层均匀,日晒后不易蜡化;在制作工艺上要求果袋有透气孔,袋口有扎丝,内外袋相互分离。目前我国生产应用的果袋有进口袋和国产袋两大类,分单层和双层两种。进口袋优于国产袋,双层袋优于单层报纸内黑袋(内面用油墨刷成黑色)。

不同品种用不同袋子,对于黄色和绿色苹果品种(如金冠等)以及较易着色的红色苹果品种(如新红星、新乔纳金等),可选用疏水单层袋,也能达到套袋效果。对于较难着色的红色苹果品种,如红富士、乔纳金、北斗等,宜选用双层袋,促进着色。现在生产上主要给价值较高的红富士套袋,应以双层袋为主。

2.4 套前防病虫

虽然套袋有预防病虫的功效,但有些病虫在套前已侵染果实,如果不搞好病虫防治,套袋后果实不直接接触农药,病虫就会在袋内继续危害果实,失去套袋的意义。因此,在早春要刮粗老树皮,萌芽前要打石硫合剂,花期到套袋前是果实染病的敏感时期,轮纹病、霉心病易在此期侵入果内,潜而不发,8月以后,果实内糖度增大,酸度、钙浓度以及酸类物质含量下降,轮纹病就会发生,此期又是钙、硼等多种元素吸收的高峰期,是康氏粉蚧、蚜虫、红蜘蛛、潜叶蛾等多种害虫的并发期,而且是果实纵径增长的关键时期,这时注意喷药和喷肥对病虫防治、提高坐果率、增加单果重、防止缺素症有很大作用。

2.5 适时套袋,正确套袋

落花后4~8周套袋为好,一般在6月下旬进行,7月初完成,这样6月落果现象已经结束,果实优劣表现明显,果柄木质程度和果皮老化程度都增高,不易损伤果实。同时暴露时间长,病虫防治时间拉长,病虫危害和缺素症少。

套袋方法:套袋顺序应先上后下,先内后外,逐枝逐果整株成片进行,以便管理。将袋子下部两角横向捏扁向袋内吹气,撑开袋子,袋口扎丝置于左手,纵向开口朝下,果柄置于纵向开口基部,将果实悬于袋中(不要让果实和袋子摩擦,勿将枝叶套入袋内),再将袋口横向折叠,最后用袋口处的扎丝夹住折叠袋口即可。套袋时要防止幼果或果柄发生机械损伤,纸袋的下端一角要开口,防止袋内积水。

2.6 摘袋时间与方法

采前30天左右摘袋。如果太早,果实暴露时间长,日灼和轮纹病易发生,且着色差;如果太晚,含糖量低,风味淡,且采收后易褪色。若单从着色考虑,可稍晚些(采前29天)摘袋。

摘袋时先摘外袋,再摘内袋。最好在阴天摘除外袋,一般在袋内外温差较小时摘袋,即10:00以后先摘除外袋,经5~7个晴天后开始摘除内袋,摘内袋时应于10:00—12:00摘树冠东、北方向的,14:00—16:00摘树冠西、南方向的,这样可以减少日灼发生。摘袋时应一手托果实,一手解袋口扎丝,然后从上到下撕烂外袋,这样可以防止坠落果实。

2.7 病虫害防治

果实套袋,虽然能够大大降低果实的病虫害发生,但是为了确保果实的正常生长,仍需加强对叶片、枝干的病虫害防治,保护好枝干和叶片,保证树体生长健壮,营养充足。套袋后至除袋前,重点防治早期落叶病、轮纹病、红蜘蛛、蚜虫等,同时注意防治因套袋而引起的特殊病虫害,如苦痘病、康氏粉蚧等。摘袋后至采收前,及时喷施杀菌剂,防止烂果病发生。注意不要喷波尔多液,以免污染果面,影响果品质量。

2.8 增施有机肥,喷布果树微肥,减轻果实含糖量的降低程度

苹果果实套袋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1个百分点左右,这是由于果实长期在遮光袋内生长造成的。另外,酸含量、芳香物质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致使套袋果在贮藏后期风味变淡。及时叶面喷施稀土微肥、增糖增色剂等,能有效地减轻套袋果含糖量的降低程度;同时苹果树施入充足的有机肥,减少氮肥的施用量,是减轻套袋果含糖量降低的根本措施。

猜你喜欢
摘袋果袋果柄
库尔勒香梨不同类型果柄差异比较
不同颜色育果袋对‘瑞雪’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采果方法对贮藏期猕猴桃果实品质劣变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不同透光率果袋对黄冠梨鸡爪病发生的影响
刺梨果柄分离特性研究及有限元分析
不同果袋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晚熟苹果摘袋五忌
新型便携式果实套袋器的结构设计与应用
苹果摘袋前后注意防治病害
不同成熟度花生果柄节点力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