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联合: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新模式探究
——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4-05-30 02:31刘云憬杨青建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留学生国际化教学资源

刘云憬,杨青建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学院, 江苏 常州 213100)

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中国企业加大了走出去的步伐,海外投资逐年增多。2016年为配合“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区域教育的开放交流与融合,教育部发起“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教育合作、共同行动提供契机,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这一行动也成为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国际教育迅速发展的内生动力,为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高职院校的国际教育要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将中国理念和中国标准推向全世界,为境外企业培养适合的专业人才,就需要我们不断转变观念,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模式,尝试适合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新路径。而“多校联合”进行国际学生培养,便是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新路径之一。

一、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中“多校联合”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管理、生产、建设和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应主动发挥专业特色和优势,构建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策略。”[1]“多校联合”便是人才培养创新策略之一。“多校联合”指的是同一行业类型的职业院校、同一区域的职业院校或者国内国外的职业院校联合起来,采取不同的合作形式,在师资、生源、教学资源、实习基地、人才培养标准和课程标准等方面进行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共同促进国际化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高职院校国际教育起步较晚。中国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在建国之初就已经开始了,但是发展较为缓慢。后来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加入WTO,留学生教育才开始蓬勃发展起来。不过这一时期的国际教育大多集中在本科院校。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持续推进以及中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日益深入,中国高职院校对沿线国家留学生的吸引力逐步显现,高职院校的留学生教育才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尽管如此,高职院校的留学生人数仍然相对较少,截至2018年中国高职院校达1.17万所,在校生2685.54万人,而全日制来华留学生却只有1.7万人[2],在学生总数中占比非常低(2020—2022年期间,由于疫情的影响,中国停止颁发留学生入境签证,职业院校的留学生数量没有统计数据)。由于高职院校的留学生人数较少,留学生教育很难在学校的发展中受到重视,因此教师配备相对不足,且很难吸引到高素质的中文教师前去就业,造成高职院校高素质中文国际教育师资力量的薄弱、教师专业素质普遍不高的现状。也正因为高职院校国际教育缺乏必要的师资、教学资源和完备的体制支撑,致使职业院校国际教育发展缓慢,限制了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高职院校之间“多校联合”,借助外力完善自身,给高职院校国际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职业院校国际教育的发展成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需要尝试多种可能,才能找到对人对己都有益的方式”[3]。

二、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中“多校联合”的模式探索

(一)高校联合,国内发展

国内的高职院校之间进行“多校联合”,促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分为“纵向联合”和“横向联合”两种模式。

1.纵向联合

“纵向联合”是指由具有行业优势的本科院校或者高职院校牵头,同一行业类型的高职院校进行联合,共同进行教材编写、学期分配,联合培养学生。

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纺织专业是本校最有代表性的特色专业。我国是一个纺织大国,但却不是一个纺织强国,纺织企业在技术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要缩短这一差距,实现把我国从一个纺织大国建设成为纺织强国的目标,最重要的是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出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纺织技术人才。而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纵向联合,实现优势资源的整合和留学生的联合培养,无疑是一种比较好的解决方法。比如纺织类院校,由东华大学或者江南大学牵头,常州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等同一行业类型的高职院校联合起来,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标准制定、专业和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共享等,无疑会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第一,联合编写教材。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多倾向于技术应用,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在学习的过程中专业术语较多,学习难度偏大,对留学生汉语水平要求较高。现有教材多是本科院校编订的通用性汉语教材,专业性及针对性不强,对于高职院校留学生的专业学习实用性不高,不能完全满足其专业课学习需求。这就对高职院校的教材编订提出了新的要求。

职业教育侧重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在就业后能够尽快融入企业。因此,在编写高职院校对外汉语教材时,更应该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由具有行业优势的本科院校或者高职院校牵头,同一行业高职院校多校联合,组织汉语专家并联合专业教师组成教材编写团队,明确专业设置和留学生专业方向,编写适合本专业留学生学习需求、与专业内容密切关联的汉语教材;同时增加教材中的汉语实践应用环节,让教材内容更具灵活性和实用性。

第二,联合培养学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毕业生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于是出现了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培养”即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合作,本科院校提供学历,专科院校提供环境。学生毕业后取得本科院校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享受本科院校的就业政策。这种办学模式无疑提高了学生的第一学历,但是因其常常以“4+0”的模式出现,联合培养的师资和留学生的学习环境由高职院校提供,留学生难以接触更优秀的师资,也难以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

采用分配学期联合培养的方式,如采取“3+1”“2+2”或者“3+2”的模式,把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学期连接起来联合培养留学生,无疑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2~3年在高职院校学习,1~2年在本科院校学习,既可以增加本科院校的生源,使高职院校留学生得以无缝衔接升学深造,还给了他们享受更多教学资源和实践的机会,也可以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素质更高的学生、教师和更丰富多样的中国文化。

2.横向联合

“横向联合”是指在同一区域的高职院校进行联合,以达到经验分享、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目的。

同样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本校所在的常州科教城共有5所高职院校和1所本科院校。这5所高职院校在教学资源和实训资源方面常常进行共享。他们将各自包括文学类、艺术类、法律类等在内的特色课程设立为大学城公选课,供这5所学校的学生自主选择,互相承认学分,让学生(包括留学生)能够共享这5校的教学资源。这5所高职院校还在科教城东区联合设立了实训基地,供这5所职业院校的学生参加实训,既节约了场地,又共享了教学资源。科教城唯一的本科院校——常州大学,可以为这5所高职院校进行科研指导,另外该校还设立了高职教育研究所,设立了职业教育研究项目,推动这5所高职院校积极参与与职业教育相关的研究,鼓励大家为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国际化发展献计献策。

第一,学生共享教学资源。分布在同一区域的高职院校因为空间距离的优势,可以共享图书信息资源、课程资源、校园活动场所和校外实训基地,还可以举办一些演讲大赛、传统文化大赛之类的活动,为各校留学生搭建文化交流和信息沟通的平台,鼓励留学生之间多多交流与互动,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迅速消除文化差异、走出文化困境提供帮助。

第二,教师之间可以交流教学经验。由于各个高职院校的对外汉语教师相对较少,缺少同行交流的机会,同一区域的高职院校可以经常举行教学观摩、经验分享活动,其中“同课异构”便是经验交流效果较好的方式之一。“同课异构”,就是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以自己的经验、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教学风格为基础备课并上课展示,然后进行教师互评与经验交流。由于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同、处理不同,教学风格也各具特色,这就构成了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展现出不同的教学风貌和效果。“同课异构”让教师互相取长补短,是汉语教师总结教学经验、迅速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高校联合,海外输出

中国的职业教育要真正走向世界,就要将中国理念和中国标准推向世界,其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培养熟悉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产品的海外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这也是助推中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一条有效途径。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中国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加大了海外投资的力度,这带来了世界人才市场对既了解所在国文化又懂中文同时又有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增加。高职院校为了应对这种需求,加大了来华留学生培养的力度,同时也纷纷追随中国企业的脚步走出国门开始境外办学。

境外办学是指我国学校在其他国家境内办学的模式。高职院校境外办学是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重要内容,这种不离国门的留学,让学生学习中文的同时,培养其职业技能,减少了外国学生来华留学因文化差异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应,降低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难度,同时对市场需求能够有更准确和更清晰的定位,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培养知华友华力量、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我国高校国际化建设的有力举措。

1.国内高校联合出海

走出国门海外办学是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但是高职院校赴海外办学谈何容易。职业院校作为境外办学者,将面临诸多问题,如“办学活动的培养目标确定、学科专业设置、办学模式构建、协议章程签署、招生模式选择、学籍注册管理、课程体系规划、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推进、质量自我评估、学历学位颁发、办学经费筹措、办学风险管控、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政策指导,以及服务当地需要、适应当地文化、严格准入标准、完善退出机制等一系列操作层面的问题,面临办学所在国家和地区及合作高校、企业、社会组织等认可的问题,面临准备接受我国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评估的问题”[4]。

如此多的问题,使职业院校境外独立办学隐含很大的风险,面临成本投入大、办学所在国国情复杂、职业院校自身能力不足等问题。在境外办学探索阶段,可以尝试“联合出海”,多所高职院校拿出优势专业共建海外学院联合体,结合所在国的国情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共享教学资源、分担投资成本、共担办学风险,从而提高海外学院办学成功率。同时,政府也要对境外办学进行适当管控,要稳扎稳打,不可贪多求快。

2.国内外高校联合办学

高职院校要满足“一带一路”国家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就需要对当地的人才需求方向有准确的把握,对当地风土人情、文化习俗有深刻的了解,掌握国际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标准,培养出满足当地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而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最好的方式是中外联合办学。

中国很早就认识到了中外联合办学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重要作用。早在1995年我国就出台了《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充分肯定了中外联合办学的地位和意义。2003年国务院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进一步明确“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中外合作办学原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教育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近年来,中外联合办学作为引进和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手段,在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促进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国内外高校联合办学的模式,韩涌把它分成了三种:中外教学模式完全融合的融合型模式,互认学分、互发证书的嫁接型模式和互聘教师、互相访学、互相接收学生短期学习实习的松散型模式[5]。对于新建学校或者双方协商一致为合作办学而兴建的学校,一切的规则和标准都可以统一制定,融合型模式是一种比较好的合作办学方式。但是对于一些已经建校多年且有完备规章制度的学校来说,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把两种差别较大的教学模式完全地融合在一起比较困难,所以对于现有的职业院校来说,嫁接型和松散型合作更为方便和有效。双方可以共同商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和课程教学标准,互相承认学分;在此基础上,采取互换学期的形式进行合作,采取“1+2”或者“2+1”或者“3+1”或者“2+2”的模式联合培养学生,互相使用对方的实习基地,互相邀请对方的教师来本校授课和访学进修,从而使学生学习到世界先进技术,接触到不同的国情与文化,培养他们的国际化视野与能力。

三、结语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职业院校要张开怀抱,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国际化人才的最佳培养方式、国际教育输出的最佳模式,积极参与世界教育的竞争与合作,尝试多种可能,找到对人对己都有益的方式,才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真正占得先机,并在世界竞争中占有一席之位。

猜你喜欢
留学生国际化教学资源
聚焦港口国际化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