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玉萍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人民性。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出,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1]。所以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共同富裕作为长期努力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共同富裕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对共同富裕理论做了新的阐释,作出我国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的重大判断,为推进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取得显著成效。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此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即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加快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中国共产党在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提出的“共同富裕”概念,既源于中华民族最质朴的理想“天下大同”,又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契合, 在我们党推进改革开放、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深化。新时代对共同富裕理论做了新的阐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学指引。
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共同富裕始终是广大民众的美好理想和根本诉求,“大同思想”描绘的“大同世界”就是一个安乐和平的理想社会。从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到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诸多“大同学说”表现了中国人最为质朴的共同富裕愿望;从道家“小国寡民”治国理念到孙中山“天下为公”的世纪之梦,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对共同富裕的追求探索从未停止。但由于历史和阶级局限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旧中国无法确立,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诉求的共同富裕也就无法实现。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共同富裕只是人类的一个幻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构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理想的社会制度,是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条件下,废除私有制,阶级消亡,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社会形态,是最终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革命的理论,明确阐明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最终目的是所有人的富裕。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其初心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纵观党的百年奋斗史,革命战争年代的浴血奋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艰苦奋斗、改革开放年代的奋发图强、新时代的自信自立、守正创新,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始终带领全体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迈出一个又一个坚实的步伐。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于,既要发展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又要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国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观,体现“人民性”价值要求,既关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根本社会要求,又兼顾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践行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我们党历经百年奋斗,积累了宝贵的革命和建设经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摆脱了贫困,尤其是通过改革开放激发了经济社会活力,生产力和社会财富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走上了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新时代的十多年,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创造了人间奇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得以深入贯彻,共建共享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呈现出更为显著的优势。
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搞了几百年,但只富了少数人,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导向,其鲜明特征体现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3]。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共同富裕夯实了基础。现在,党又带领我们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上迈出坚实步伐。党在这一阶段的历史使命就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党的十九大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的奋斗目标。随着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共同富裕切实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
进入新时代,世纪疫情叠加地缘冲突,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党和国家沉着应对、统筹推进,发挥制度优势,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消除了绝对贫困,胜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共同富裕进入到扎实推动的历史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只有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社会成员才能得到更多收入。进入新时代,我国以新发展理念领航,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稳步提升。2021年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相较2012年提高了1.8倍①,2022年GDP突破120万亿元②。同样面对世纪疫情考验,我国经济正是因为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础,才能承压前行,显示出强大的韧性,支撑共同富裕推进能力显著提升。
追求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作为“重大政治问题”,共同富裕需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国家促发展、聚财税、调分配,加快缩小城乡发展、收入水平差距,社会公平程度大幅度提升。例如国家各级政府通过二次分配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衡,在保基本、兜底线等方面的基准线不断抬升,表现在企业职工养老金从2005年开始已经连续上涨了18年,2011年到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③。通过促进公平正义推动共同富裕走深走实,也进一步促进社会全面、稳定、和谐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分析其内涵深意,就是教育发展是共同富裕的组成部分,也为共同富裕提供强大动力。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以促进教育公平为突破口,人口素质快速提升,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以职业教育为例,在现代产业体系中除了需要数以万计的顶尖大师、领军人物,还需要职业教育培养的数以亿计的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我国用二十余年建成世界最大规模职业教育体系,每年为国家培养约一千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2022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在新兴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及服务业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为职业院校毕业生。此外,国家进一步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不断扩大培训规模,面向企业职工开展技能提升、面向退役军人开展转业就业和面向妇女等群体开展精准技能培训,特别是组织农民工和困难劳动力及其子女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使得我国劳动力就业质量不断提升,也推动我国技能人才结构逐步优化、总量进一步扩大。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农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比2010年翻番目标,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较快,5年年均增长7.87%,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农民收入结构更加优化,其中务工收入中工资性收入5年间增加2374元,对农民增收贡献最大,达41.6%④。通过推进教育公平,让更多一线劳动者通过提升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从低收入人群迈入了中等收入行列,成为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显著标志。
虽然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但我们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这个阶段;我们的经济总量虽然位居世界第二位,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新理念指导新实践,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上下功夫,把推进共同富裕落到实处。
立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在新征程新起点上,以新发展理念为先导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为达成这个目标,就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社会经济稳定增长并保持在合理区间,人均GDP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这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基础之一。
为鼓励创新、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国家一方面通过培育和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技术转化服务机构,壮大创新主体,推动引领高水平创新发展;另一方面,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全社会创新创业,不断完善创新载体,其中民营经济表现出了独特优势。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民营企业重视以创新研发作为重要驱动力来提升核心竞争力,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占比70%以上⑤,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⑥。党的二十大之后,国家实施壮大民营经济的一系列重大举措,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搭建创新平台,增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新动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创新创业、贡献税收、增加就业等方面为实现共同富裕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资源禀赋差异大,区域、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协调发展就成为必然要求。着眼全国一盘棋,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以区域重大战略带动引领,增强区域间的优势互补,以点带面协同推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快步前进。
实现共同富裕,重点在乡村,难点也在乡村。这就需要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之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现代化建设要求,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吸引人才形成农创客主体,吸纳就业,活跃城乡市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动城乡人民富裕富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包括对生态美的需求。高质量发展一定是可持续的发展。共同富裕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要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表明,高质量的绿色发展就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求发展,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绿色转型。一方面实施环境污染治理、节能环保、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等工程建设,让人民拥有更多“绿水青山”的美丽家园,提升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另一方面通过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清洁低碳产业,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并提升经济和生态的优势转化效能,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通过绿色发展让共同富裕更加可持续。
共同富裕的前提是发展。四十多年前中国推行对外开放政策,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在提高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上实现弯道超车,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举措之一就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提升,要扩大开放规模,有效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口,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生活的需要。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挑战,要提升开放质量,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协作,在互学互鉴中提升我国实力由大到强,在共赢共享中促进全球共创发展机遇。
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把做大的“蛋糕”公平分好,即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与共同富裕完全契合。
共享发展的重点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关键在于坚持效率和公平兼顾的原则,一方面通过优先发展生产力,把生产要素的收益和各要素的经济效率挂钩,把个人劳动报酬同劳动效率挂钩,以极大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经济发展的“蛋糕”做大做强;另一方面通过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强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提升教育、医疗服务公平性,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加大税收调节力度,着力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及收入差距,把“蛋糕”切好分好,做到社会基本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按照党中央擘画的蓝图,到本世纪中叶要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此,我们要持续发力、凝心聚力,以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稳步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注释]
①国家统计局2022年9月13日发布的报告.
②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xinwen/2023-01/17/content_5737514.htm.
③党的二十大报告.
④央视网.【“十三五”成就巡礼】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https://news.cctv.com/2021/03/13/ARTIUJ6pjOPsnuoWCgiY5xWj210313.shtml.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数据-数据说.
⑥央视网.【两会绘中国】民营企业成长在中国希望的田野上.https://news.cctv.com/2023/02/27/ARTIu6wmvhekbcnMd5Hn4Pn62302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