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瑛 卢江 甄欣
一、案例背景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直通车是西安市高陵区紧扣“大地欢歌”活动主题,以乡村为重点、以服务农民为宗旨、以实现均等化为目标,拓展公共文化服务“110”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带动作用的创新实践项目。该项目从2023年1月启动,4月开始实施。项目启动之初,即确定了精准对接、城乡均等、确保基本、满足多元、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发展路向,实现从打通“最后一公里”到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初衷。截至目前,直通车已组织动员300余名文化志愿者先后走进七个街道的60余个行政村和九境城、四季阳光、泾环南路等万人以上聚居的新型社区开展服务,同时还专门开通了“端午非遗专列”“芒种专列”“七一专列”“夏日广场专列”等,将优质文化资源送到群众家门口,累计开展活动60场次,线下服务群众10.5万人次,线上传播仅“芒种乡村节”主题活动一项,微博话题阅读量累计达2813.6万次,直播在线观看量累计达1200万人次。直通车先后被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学习强国、中国文化传媒网、百度、腾讯、搜狐等媒体报道。
二、主要做法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直通车的主要做法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创新机制,强化保障,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
依托“110”协调机制,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由区委办、区政府办、区财政局、区督察室、区委宣传部、区文旅体局等20余个部门组成,从组织机构、人员调配、经费保障、宣传安全等方面协同配合。其整合各部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共育,聚焦乡村文化振兴,保运行、保畅通,可发展、可持续。
(二)组建队伍,科学布局,按“三三制+”组成服务总队
直通车是综合服务体,人员来源广泛,其中区级各成员单位、新时代文明中心等占三分之一,村(社区)综合文化站、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占三分之一,当地农民自愿团队、乡村文化人等占三分之一,文化艺术企业、社会团体、社会文化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成为拓展成员,同时区委宣传部、区委文明办及时面向全社会发布招募志愿者公告,为直通车提供人才服务保障。
(三)以户为点,以村为圆,成立“1+N”服务工作队
基于脱贫攻坚时村组提供的人员信息和前期的摸底调查,直通车紧密对标乡村农民的文化诉求,以需定供,供需直通。一是成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大队,按照基本服务标准满足大众化需求,主要开展大中型文化活动、戏曲进乡村、“四季村晚”、广场舞展演、电影放映等常态化服务;二是组成满足农民多元化需求的服务中队,包括线下服务小队和线上服务小队,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的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服务;三是成立特殊群体服务分队,根据村组提供的名单和信息,因人而异,专供“386199”群体,有针对性地量身定做,既适合本人生理特点,又能满足合理的文化诉求,以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咨询、心智沟通、智能手机操作等服务为主;四是组成乡村数字化服务小分队,主要针对年轻人及在外务工、上学的人员,这部分人员约占全村总人口的65%,小分队依托村组微信群,利用公众号、抖音等媒介推送公共文化服务,让在外的村民成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参与者和享受者,扩大均等化的覆盖群体,缩小他们与家乡的距离,留住鄉愁,进而投入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来;五是成立应急服务小分队,随时随地根据直通车之需提供应急特殊服务,包括公共文化和跨界服务交叉的群众文化诉求。
(四)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最主要的是乡村产业振兴,它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支撑,和乡村文化振兴相辅相成。产业振兴是基础,文化振兴是源泉,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应配合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五)合理调配,运行有序,搭建政府和农民之间长效沟通的“连心桥”
直通车体现的是乡村服务综合体。一是设立调度计划室,负责直通车服务的计划安排、人员调配。二是组成前期调研联络小组,按照调度计划表深入到即将服务的村(社区)摸底走访,逐项列出服务清单交付调度室制定实施方案。三是合理调配,区、街道、村相结合,时间灵活多样,出行采取“清点制度”,对服务的人员数量、行程路线、服务点位、时间选择等科学谋划,精打细算。四是出行安排组,直通车根据服务规模及项目安排出行,采取“大车+小车”“电动+自行”的灵活出行方式,人员安排则实行城区人员和所服务村(社区)的志愿者相结合,节约开支,合理调配。在服务时间选择上灵活多样,大中型活动一般选择在周末下午人员聚集的地方,面对面、点对点服务的时间一般选择在上午或下午,特殊群体的服务以征询服务对象而定。
(六)奖惩结合,用人有度,建立和谐共处的可持续环境
一是建立考勤考核服务效能反馈机制,依据服务质量实施奖惩。二是制定服务量化和能力培养提升机制,以提高服务水平。三是加强人才引进和聘用的奖励政策,稳定人才队伍,确保直通车的骨干队伍稳定。四是加强基层乡村人才的引导和培养,确保直通车的基本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实现良性循环。
三、创新成效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直通车所取得的创新成效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文化润心,文明素质得到提升
一是注重直通车服务的内容,在活动的开展上,优秀安排健康向上、传播正能量的优秀节目。二是注重供给的质量,服务项目的选择贴近农民诉求。三是注重面对面、特需服务,每到一个村,特别是面对面的入户服务,经常出现昔日不常有的感人画面,哪怕是满足群众一项微小的文化诉求,也会使其及家人产生较大触动,发自内心地感谢党和政府对他们的文化关爱,同时也感染了左邻右舍、亲朋好友,这种服务如春风化雨,滋润着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社会。乡村农民的文明素养在文化润心中逐渐升华。
(二)合力增强,乡村供给体系矩阵形成
直通车项目建立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协同机制以及组建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队,改变了常规的文化和旅游部门单独的服务供给体系,创新形成乡村服务综合体,把文旅部门“我”办文化转变为大家共同来办,加强了社会化服务,提升了服务群众的效果,将公共文化服务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对接,同各部门、各领域的优质服务资源相融合,进一步扩大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供给体系,在开放发展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
(三)供给多元,覆盖面广,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
直通车融合“基本公共文化+多元化文化需求+个体化文化诉求”,同“线下广普+面对面入户+线上传授”双轨并驱,扩大受众面,改善城乡之间公共文化服务实际存在的不对称局面,缩小均等化服务差距。
(四)用心用情,注重实效,受众有回声,活动有影响
直通车活动选择农民的空闲时间,在适宜的天气环境下进行。直通车来村之前都会和所属街道办、村委会对接沟通,发布活动信息,提前告知,并要求和动员当地村民编排节目参与其中。直通车和小分队的精心服务,激起村里的一池春水,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文化需求,直通车如同播种机“种”文化在乡村。目前西安市高陵区已经自发成立文艺团队12家,100余名乡村文化人自愿加入直通车服务。
(五)数字培植,促进乡村数字文化发展
直通车通过教授农民使用智能手机、帮建微信群、参与网络直播等,致力于乡村数字文化的普及与推广,消除乡村“数字文化鸿沟”,以适应新时代农民对信息化、数字化的渴求。
四、经验启示
第一,直通车对乡村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探索。乡村公共文化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直通车致力于“城乡一体、均衡发展”,将优质文化资源送到群众家门口,激发新时代乡村文化活力,把提振精神作为首要目标。
第二,進一步丰富了“大地欢歌”的主题内容。直通车以“大地欢歌”为主题、以服务农民为主体、以乡村文化振兴为重点,创新文化惠民、文化供给方式,拓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精准对接农民需求,普惠大众,兼顾小众,关爱特众,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和体验多种类的优质文化服务。
第三,凸显社会化合作理念。直通车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参与,社会力量融入其中,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化文化需求,既保障基本又体现多元。供给的大众化迎合了不同层次的人们对特色化、个性化的追求,形成服务有目标、实施有计划、落实有清单的综合文化服务体系,破解了当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缺人才、缺经费、供需不对标的难题。村民的自发参与,既解决自身诉求又享受其中,满足了在新发展阶段对新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更加激发了村民投身公共文化服务的内生动力。
第四,直通车践行乡村文化振兴的初心使命。直通车项目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不仅限于搞几场演出、放几场电影、跳几次广场舞,它涵盖了新时代的文明实践、文明乡风的培育、文化赋能等方面的主题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航、乡村文化的挖掘整理和村民文明素养的提升成为直通车的主流服务内容。直通车把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放在重要位置,注重探索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目标,践行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初心使命。
(西安市高陵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