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旺平
摘要:高质量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是加强文化馆事业建设的必然要求和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的应有之义。新时代,推动文化馆高质量发展需要正确的思想引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全民艺术普及,提升文化产品质量,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关键词:新时代;文化馆;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是加强文化馆事业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的应有之义,是新时代文化馆转型发展的方向。如何在新时代推动文化馆高质量发展,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遵循客观发展规律,要有正确的思想引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强化督考一体责任,不断加强硬件设施建设;要提升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要补短板,夯基础,不断推进全民艺术普及;要精益求精,勇于创新,不断提高文化产品质量;要创新激发内生活力,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做好以上举措,努力提升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一、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文化馆承担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开展社会公众教育、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辅导基层文化骨干、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化素质、推动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职责。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后,全国各级文化馆全面实施向广大民众免费开放的政策,文化馆服务大众的作用进一步体现。相关意见明确指出:“文化馆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1]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并系统论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重要论断再次充分展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阐明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坚守人民立场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基本观点。新时代文化馆高质量发展必须肩负新的时代命题,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
二、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015年1月,《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務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从此,全国文化馆建设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但因区域差异、城乡发展不均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地方财力不足等各种因素制约,贫困地区文化馆在硬件基础建设和设施设备配套等方面跟不上发达地区,并且存在很大差距,无法满足群众基本文化活动需求。以甘肃中西部部分市州及县区场馆建设为例,就市州级馆来看,地处中部的定西市文化馆馆舍总建筑面积仅1960 m2,而酒泉市文化馆达9085 m2、金昌市文化馆达6062 m2、张掖市文化馆达5386 m2;就县区级馆来看,定西市场馆建设面积最大的临洮县文化馆为3400 m2,最小的通渭县文化馆为908 m2,酒泉市场馆建设面积最大的敦煌市文化馆达7833 m2,最小的瓜州县文化馆达3216 m2。从比较中可以看出,就同一省份而言,文化馆硬件基础建设差距甚大,群众活动用房、业务用房、管理用房和辅助用房不健全,群众文化活动阵地建设严重滞后,受活动用房和场地空间等的限制,设施设备也无法配置,群众文化活动很难开展,基本文化需求难以满足。例如,近年来甘肃省举办的广场舞、合唱、朗诵等各类大型文艺活动、展演、比赛不断增多,因受排练场地限制,定西市文化馆只能以临时“借”“租”场地的方式组织排练,排练时间、节目质量很难保证,比赛成绩提升困难,很难赶超省内其他市州,地方群众文化发展差距越拉越大,文化馆引领群众文化繁荣发展的示范作用得不到发挥,影响地区整体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因此,场馆建设滞后依然是一些地区文化馆发展的瓶颈。
要推动文化馆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阵地建设问题亟待解决。为规范全国文化馆建设、管理与服务,发挥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的作用,促进文化馆事业科学发展,文旅部每四年进行一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有效推动了文化馆的全面建设,提升了文化馆的整体质量,使各地区文化馆的整体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文化馆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地方各级政府也应重视文化馆的基础建设工作,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责任体系考核,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文化馆场馆等基础建设落后和设施设备不足的问题,形成上下协同发力的格局,为文化馆的发展提供最基本的阵地保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最基本的硬件需求。
三、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消费的多元化、品质化需求不断增加,对肩负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文化馆等群众文化机构服务能力要求不断提高,也对群众文化工作的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但从目前部分地区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现状来看,文化机构人员编制少,专业人员数量有限,紧缺专业人才难引进,专业结构比例失调,艺术门类不齐全,常规服务项目书法、绘画、摄影、声乐、器乐等专业人员居多,戏剧、小品、相声等曲艺类专业人才长期空缺,不同艺术类别从业人员比例不协调,现有专业人员知识更新不及时,导致对群众文化辅导不深入、不全面;职工在职称晋升方面存在很大竞争压力,工作积极性调动难,缺少懂管理、善管理的一专多能型人才。同时,因群众文化工作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志愿者队伍建设滞后,现有力量薄弱单一,老年志愿者较多,年轻志愿者不足,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整体质量不高,社会力量作用发挥不充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人才队伍建设是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培养和利用是推动新时代文化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培养善于思考和创新的研究型人才,能够立足当前群众文化工作发展实际,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要培育与现代文化馆建设相匹配、适应现代文化馆发展的专业型人才,突出文化馆馆长和业务部门科室主任、关键岗位少数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推动“单位人”向“系统人”转变[3];要加强既擅长管理又熟悉业务的“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建设,培育一批能够带动转型的高层次领军人才,以确保文化馆的管理和运营能够真正符合科学发展规律;要完善人才招聘、培养、交流、晋升制度,建立符合文化馆行业发展特点的人才保障机制,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布局。同时,加强新时代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四、必须推进全民艺术普及
新时代的精神内涵要求文化馆通过各种渠道实现普惠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的多样化需求,让人民在共建共享中获得幸福感,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目前,全民艺术普及存在程度简单化、浅表化,覆盖面不高的问题。一些地方文化馆阵地建设滞后、人才队伍建设薄弱,特别是场地空间狭小、文化场馆建设跟不上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需求,制约着艺术项目的开设和艺术门类的设置,一些想开设而长期未开设的艺术项目依然未能开设,艺术门类偏而不全;“走出去”服务理念滞后,受传统服务方式影响,大多地区文化馆推广艺术普及依然侧重以“送文化”为主,没有树立“种文化”的理念,不注重对广大民众的辅导培训,无法让艺术扎根开花,普及效果不佳;数字化建设滞后,赶不上时代发展需要,一些文化机构因地方财力不足,扶持力度不够,数字化设备难以配套,线上艺术普及处于空白期,有些文化馆虽然建成了数字化平台,但缺乏技术性人才,线上艺术普及难以开展,或开展形式单一,内容单调,仅仅停留在转载转播视频阶段,不会制作慕课,不会进行直播,或艺术普及项目缺少地方文化特色,难以吸引区域内群众;总分馆制建设是开展艺术普及的主要途径,能够上下联动、深入群众、深入基層,但大多地区总分馆制建设停留在机构搭建层面,总分馆制的真正作用未能发挥,不能调动和统筹配置有效资源,文化馆之间依然单打独斗、各自为阵,资源不能共享,艺术普及面窄小。
促进文化馆普惠式发展,要加强科技成果运用,建设数字文化馆,搭建文化馆线上数字服务应用平台,充分弥补文化馆线下服务资源少、服务范围有限的不足,满足新时代公众的数字文化需求;要改进服务方式,开展流动服务,加强供需对接,增强服务时效,扩大服务范围,实现服务盲区全覆盖,提高资源的可共享、可获得性;要创新治理手段,建设总分馆制,在融合发展上巧下功夫,通过整合公共文化资源,把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农村,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对基层文化的需求。以上举措,可以打破地域限制,缩小区域差异,消除群体差别,推动城乡均衡一体发展,推进全民艺术普及,彰显新时代文化馆高质量发展内涵。
五、必须提升文化产品质量
文化馆肩负培根铸魂的文化使命,文化工作者承担服务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职责。但从目前来看,大多数文化馆和文艺工作者对自身职责及使命担当不够清楚,文艺作品创新不足,缺乏灵气,不接地气,体现时代精神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太少。开展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不多。展览展演比赛等大型品牌文化活动太少,对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开发不深入,不善于整理利用,缺乏保护传承意识,文艺作品、文化产品质量低下,严重影响文化馆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文化馆要把为时代提供优秀的文化产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文化工作者要把为广大人民群众创作更高层次的精神文艺作品作为职责使命,要不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要求。提升文化产品质量,打造优秀文艺作品,推动文化馆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增强品牌意识,从本职上促进文化馆不断创新,在服务的某一方面、某一构成要素上要有新颖性、科学性、引领性、示范性的举措,使文化馆产生更加明显的服务效益、更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更大的辐射作用[4];其次要抓好内容建设,树立文化产品“内容为王”的理念,日常工作中要不断汲取地方特色文化养分,充分开展文化资源的搜集、整理、保护和利用,强化供给内容特色,创作优秀文艺作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服务的特色化提升文化产品质量,不断推动文化馆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六、必须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目前,文化馆发展中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业务工作按部就班,缺少创新精神、缺少内生动力、缺少创作激情,特别是文化活动频次少、规模小,主题不够突出、内容不接地气、形式比较单一,缺少与群众的互动,限于“自我演艺”“自娱自乐”,活动开展被动,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文化需求,社会效果一般;二是运行模式上,行政主管部门既“管”又“办”,文化馆多被动地执行,自主研究主动性不强,原创能力萎缩;三是属地管理和各自为阵的传统运行管理理念无法让各级文化馆开展交流合作,难以实现普及网络的搭建,多级联动、协同发力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总体来看,文化馆发展的内生动力严重不足。
2017年12月,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开始实施,提出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创新管理运行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机构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增强活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5]定西市文化馆2018年初完成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工作,改革完成后,文化馆各项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请进来”搞活动为“走出去”搞活动,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不断增强演职人员和受众的文化自信,让基层群众有更多的文化获得感、认同感、归属感。定西市文化馆探索出了一些团结和带领社会文艺团体、文化名流、演艺人才、喜好群众等合作服务基层服务大众的机制和模式。
(甘肃省定西市文化馆)
参考文献
[1]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J].群文天地,2011(7):4-7.
[2] 国家图书馆研究院.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24(1):99.
[3] 林琰.新时期文化馆高质量发展路径探讨[J].剧影月报,2018(5):71-72.
[4] 金武刚,王瑞芸.论文化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点[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0(8):15-23.
[5] 国家图书馆研究院.《关于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实施方案》发布[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7,26(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