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折枝牡丹纹剔花瓷缸的科技保护

2024-05-29 14:44赵换君
理财·收藏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折枝器物牡丹

赵换君

作为一种典型的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图案或者丝绸设计元素,牡丹纹是以牡丹花为主体创作出来的。从唐朝开始,牡丹就备受世人喜爱,是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因此,牡丹花成了当时瓷器的热门主题。北宋时期,牡丹被誉为“富贵之花”,牡丹纹饰的瓷器种类多样且范围广阔。其中,定窑和耀州窑都有雕刻牡丹花的作品,而磁州窑则是采用白底搭配黑色花纹的样式。此外,除了新颖的图案出现外,还有一些是结合了植物纹和动物纹或者是人类形象的复合型图案。这些设计的技巧包括印刻和绘画两种方法,这让花朵看起来更为生动有趣。同时,也有多种类型的布局,构图方式有适合式、对称式、均衡式等,并且仍然沿用传统的折枝牡丹、交枝牡丹和缠枝牡丹等等。另外,花纹在器物中的层次感也在增强。

这件宋折枝牡丹纹剔花瓷缸,高24.5厘米,底径19厘米。敛口,内折沿,筒腹,矮圈足。整体材质以灰色为主,内外施釉。整体器物达到了形式与语言的呼应,在同一器物上同时采用绘花与剔划花图案相结合的表现方式,并在表面使用了结合彩绘和剔花的相结合的设计技巧,腹部的主要花纹为三组花瓣形开光图案,内为白地,绘折枝牡丹纹,枝叶为黑色,黄褐色花与周围剔划露出的暖灰色胎地内外呼应,开光区域之间的角落填充了卷草纹剔刻花, 上沿和腹底处则都有一圈剔划手法绘制的方格纹装饰带,整个器物完整统一,而这种统一是通过绘画用色与胎地色泽、绘画笔韵与剔划刀法的连贯呼应来实现的,使绘画与图案语言达到了很好的融合。是一件难得的瓷器珍品,但因年代久远,器物釉面因外力作用造成划痕、剥落、磕釉等损伤,文物本体断裂成23块。

保护古物的关键在于维持其历史意义、艺术魅力及科技特性。唯有保有原始状态,方能有效保留其珍稀特质。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遵循全球文物保护中对于收藏品保养与修复的基础准则“坚持艺术品原本的状态”,我们始终坚守着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核心指导思想——“修旧如旧、保持原貌”。所有的操作步骤和处理方式都需遵从不改动文物本真的规定,完整无缺地记录、传承文物的真切资讯及其历史、艺术、科学属性,保证文物的安全性和提升其抵抗侵蚀的能力,同时要考虑到未来可能的再度保护与修复的可能性。具体保护修复原则如下:

1.应尽力采取防范性保护措施,尽量减少对文物的干涉,即以最小干预为原则。

2.保护处理不应对文物的原始外貌产生改变,这是可识别性原则。除了对文物有害的部分进行处理之外,还需要维持器物原本的古朴气质。

3.不能让文物处理后留下安全隐患,需要确保文物在时间的考验下不会发生不良或不可预测的变化,并增强文物对外界有害因素的抵抗能力。

4.确保新的技术或素材在经过大规模实验和长时间的检验后,对文物没有伤害和潜在危险,才能被采用。在使用某些材料,例如粘结剂和仿釉涂料时,我们需要注意其可逆性,这样才能为未来的科技进步提供更新更优质的材料,也就是遵循可重复处理的原则。

5.因為物品的差异,所以保护策略也会有所不同。在对任何物品进行保护之前,都需要做到尽可能详细地观察、分析和检查,确保对物品有全面的了解后才开始实施。

基于上述准则,我们通过深入研究并综合考虑后,遵循“保护现状、修复原状、消除隐患、延长寿命”的原则,以保持陶器的艺术特性、历史特点及科学意义,降低人工干涉,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科学分析与测试工具,以此高效地保管文物,针对这件北宋时期的花卉图案雕刻瓷缸进行了如下修缮工作。

1.拍照记录:对文物进行整体和细节处拍照,留存原始图像和数据资料。

2.绘图:绘制病害图和线图,对文物本身结构和病害作进一步了解,为着手修复做前期准备。

3.清洗:主要目标是消除陶瓷表层和内部分子的各种污染物或是异常成分。总览全局,大致可以把清理的目的归为两大类别:首先是为了移除对陶瓷材质造成破坏的潜在有害因素,以防止或延迟其腐烂;其次则是去掉那些外观难看、脏乱不堪的累积物、灰尘或者是过时的修补剂,以便让陶瓷切口保持干净整洁,确保颜色鲜明,并有利于后续的粘接、着色等修复。瓷器自身的结构、质地等特征,决定了瓷器可以放在清水中进行清洗。水要没过文物,接着进行加热,直到水沸腾,最后文物与所用的虫胶分离。宋折枝牡丹纹剔花瓷缸清洗釆用的是超声波清洗机,可加热使用,更快更好地去除胶痕,适当的振动可将比较深的污垢去除。

4.拆分:主要是为了清除瓷器原来残余的旧修痕迹、材料等,为再次修复做好准备。由于宋折枝牡丹纹剔花瓷缸有过不当修复,因此第一步便是拆分。机械拆分法:(1)用水拆分。瓷器表面釉层较为完好、无严重病害可选用热水拆分器物。将物品放入适宜大小的容器内,底部覆盖上柔软的布料,然后注入适量的温水,逐渐加热和浸泡直到碎片自行脱落或者通过人为的方式帮助它们分离。(2)使用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来拆卸物品。针对某些用水无法拆分的器物,可用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进行加热拆分。将物品置于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中,温度范围在90℃—200℃(15—30分钟)之间逐步升高并加热,取出后适当施加压力以分离碎片。(3)利用化学分解技术。一些有机化合物如丙酮可以有效地溶解多种黏合剂,然而这些物质通常具有高挥发性和易燃烧特性,并且可能对人类产生刺激作用,同时它们也可能会破坏低温釉上的颜色涂层及镀金表面。所以,我们需要非常慎重并小心地处理这类材料的使用。

5.拼对、粘接:在这次修复中,我们计划使用改良版的环氧树脂(合众AAA超能胶)进行粘接。在开始粘接之前,我们会先对物品进行预拼装,以确保所有的碎片都能够最后组合起来并找到正确的拼接顺序。在粘接过程中,需要适当地使用黏合剂,以防止多余的黏合剂溢出并污染物品表面。

6.配补、打磨:根据破损文物的缺陷程度进行修补,并且必须在有依据的情况下执行。对于需要陈列展示及科学研究的特殊需求,可进行局部区域的适当补全。对于较小的缺陷,例如裂痕、碎片等,可以直接用腻子进行填充。而对于大面积且造型复杂的物品,则需要使用印模材料复制缺失的部分来完成补充。我们可以选择使用木砂纸进行打磨,金相砂纸抛光。

7.作色、做旧:对修补区域进行上色操作,使之色彩和图案尽可能地接近原始位置的方法被称为“作色”。随着保护观念的变化,欧美博物馆已广泛采纳了 “六英寸、六英尺”的修复准则,也就是指修复的效果应能在六英寸之外清晰看到,而在六英尺以外无法察觉。这意味着,修复的结果应该保持适度的平衡,使得在一定的视距范围内看不到任何明显的修复印记,但又可以在合适的范围里用肉眼辨别出一些细节差异。常用作色材料是附着力、遮盖效果好,不易褪色、变色的仿釉颜料,将乙酸乙酯稀释调制好的仿釉颜料,使用机械喷绘法喷涂颜色。针对某些纹饰,可用绘制法进行纹饰绘制、复原。最后罩光、仿釉、做旧,使其接近原器物达到陈列展示的效果。

8.建档:修复工作完成后,对于每一步的操作过程,都要进行文字、影像记录,填写保护修复档案。将记录的数据刻成光盘和存入计算机硬盘两种形式存档。

人生病了可以找医生,文物“生病”了怎么办?这件有伤有“病”的宋折枝牡丹纹剔花瓷缸,在修复师的巧手之下又重新得以新生。文物是人类创造并保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因此又被称为凝固的历史。人既是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也是最大的威胁者。由于经济建设、旅游开发、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干扰和破坏,使得许多珍贵的历史信息、痕迹已不复存在,有的甚至濒临损毁,给人类造成永远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文物经历千百年沧海桑田,遭受长期自然风化,受到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的影响。穿越古今,展现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背后是修复师们的细心、耐心和恒心,他们用年华默默缝合时光,还原了浩大无声的历史。

猜你喜欢
折枝器物牡丹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三不够”牡丹节
江城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金缕衣
牡丹的整形修剪
绿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