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现状及完善对策

2024-05-29 19:22易琼
理财·收藏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财务部门事业单位部门

易琼

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共同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对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作出了重大制度安排,提高了财会监督在国家层面监督体系的重要地位,为新时代财会监督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机关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跟进时代变革脚步,履行好人民政府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努力建设经济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一、事业单位做好内部控制的意义

(一)提高单位经济活动效率与效果

做好内部控制会提高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效率,创造一个有影响力的效果。在经济活动运行中,会不断增加团队的力量,管理者就需要运用制度来管人、运用流程来管事,这一系列的实施操作是建立内部控制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明确单位经济业务目标、经济活动风险测算与控制管理、预算控制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单位的各项工作高效运行。

(二)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将内部控制贯彻落实,会加大财务人员的监督力度,做好有关财务管理经济活动的各项事宜,降低财务风险,保障经济活动的有序运行。新政府会计准则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将收入支出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和编制财务报表能合理展现当期的运营情况。年度结束,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可以编制一份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以供管理者、监管部门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提高国有资产的安全性

做好内部控制会提高单位资产使用效率,保障资产安全。做好内部控制,能够防止管理者打着公有的旗号去购置私有资产的现象,能够使得单位购买的资产管理是处于合理使用的状态,从而保证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做好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会将单位内部每一笔资产都公开透明,告知单位内部人员资产的使用方式以及保管方法,资产保管明确到个人,将资产安全落实到使用者、保管者身上,从而确保单位资产的管理规范与安全。

(四)提高事业单位的廉洁性

通过对单位管理活动的监督,建立适用的决策审批机制,避免出现以权谋私等违法行为。对单位部门的监控管理,建立业务部门与管理部门之间相互牵制的制度,避免出现集权部门的徇私舞弊。强化廉政风险防范可以通过构建对事业单位中主要的经济、技术活动核心岗位人员管理体系,如定期轮岗、定期检查等方式,避免单位出现经济舞弊案件,损害单位利益。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

(一)组织架构不清晰

事业单位的治理结构还比较保守,没有与时俱进地改变管理方式。有些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设计不合理,造成业务部门与行政管理部门职能冲突的现象。事业单位上下级部门的权责分配不科学,部门职责不清晰,人员管理不到位。在出现管理问题时,出现部门之间的相互推卸责任,团队力量不集中,导致事业单位内部经营管理效率大大降低。

(二)会计管理机构设置不独立

事业单位与企业不同,事业单位本身没有经营业绩考核压力,特别是一些顺应经济发展成立的事业单位,在他们的管理层看来,财务部门是一个可以与行政管理部门合并一起的部门,所以在机构设置上并没有单独设置财务部门。在实践中发现,与行政管理部门合并一起的财务职能在监管方面存在较大弊端,在单位组织运营中出现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违背财务管理的独立性,而且这种管理形式对内部控制模式的建立健全也提出了很大挑战。

(三)财务预算编制不科学

财务部门是审核预算的直接部门,业务部门上报预算相关数据,未细化到具体项目,即使细化的项目数据也需要会同有关业务部门一起探讨。导致该现象的原因:一是财务部门承担的工作量较大,工作人员数量紧缺,无法进行预算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二是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岗位变化较大,在编制本部门预算时对业务不够了解,就出现预算编制不合理的情况,这会直接导致单位预算管理和预算资金的无效分配。在预算制定过程中未考虑环境变化对预算编制也影响较大,在预算制定过程中需要确定该部分预算金额。

(四)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

一般国有企业都有自己的内部审计机构或者部门,鉴于人员结构设置及数量,一些事业单位没有设置相关监督部门。在实践中就出现关于内控方面的事项,没有指导部门,特别对于无编制无预算的事业单位来说是一个比较难推进内控体系建设的事情。审计部门的存在就是树立严肃性、权威性的一种方式,审计监督能够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约束。

(五)信息系统不完善

事业单位实现了部分信息化系统管理,主要以平常工作用的内部信息传递办公系统为主,针对业务管理还只是停留在纸质审批,层层报批,影响工作效率。经济活动中重要的管理像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财务报告、项目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等都没有稳定强大的信息系统去支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内部控制的效果,并且这种现象在实践中大范围存在。当外部经济环境或管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时,信息系统的不完善会影响单位运营效率。

三、完善事業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优化组织架构,打造良好内部环境

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进行上下级结构的梳理,制定单位发展战略目标,根据发展战略进行机构调整。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特别对于无预算无编制的事业单位,需要理清成立该单位的初衷,确定监管部门及责任,落实各层级单位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依。在设立组织架构上分业务部门以及行政管理部门,单独设立财务部门以及内控部门。

(二)设置独立会计机构,优化财务管理体系

具备独立法人性质的事业单位应按照要求设置独立的财务部门,会计出纳人员的配备,做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在管理上做到职责明确。财务部门是专业性较强的部门,引进的财务人员需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减少财务人员的兼职工作,这样才能保持财务部门的独立性,才能起到监督作用,减少财务风险的产生。此外,事业单位应支持会计机构的信息化管理,将业务和财务模块进行整合,从业务执行端嵌入财务审核环节,结算模块建立业务的直接报销环节,在运营过程中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互通,减少沟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三)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提高内控监管职能

预算的编制事关单位的全年资金支出活动,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从根本上对财政资金进行把关,严格规范资金审批及支付。制度建设上要分清各部门的任务及权利,按照规定编制部门预算及单位预算。预算制度要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预算执行要求、预算上报及调整时间。在执行预算时要严格按照预算金额,控制预算差异,对于不可预见的事项要有应对措施。

(四)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审计监督

事业单位建立相关制度之后的重要工作是执行,不然就是形同虚设,没有起到作用。为了在实际运行中有效落实内部控制制度,就必须加大相关内控工作的监督力度,构建完善的内部监管体系,科学、合理和规范地执行监管流程,保证监管质量。审计机构是相对独立的部门,首先,事业单位可根据其运营规模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小组,规模较大的单位可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规模较小的单位可成立审计小组。此外,在建立审计机构时要聘任专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人员加入审计队伍。其次,为了使审计工作顺利进行,事业单位应完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明确审计监督职责和权限,树立审计部门的权威性。最后,审计监督工作要形成制度化、流程化、常态化,并将审计精神贯彻到单位每位工作人员,降低业务执行的财务审计风险。

(五)加强信息互通,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

建设信息化系统能够实时共享单位动态,减少层层传递的时间成本,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减少或者消除一些人为干扰因素,从而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效果。将内部控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业务操作流程嵌入信息系统,明确各流程的经办、审批责任和权限能够清晰高效地处理各项经济活动,较大程度地降低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信息技术能够记录操作痕迹,对于事后检查也能及时追溯,发现问题所在,并找到对应解决办法。

(六)做好风险评估,降低潜在风险

事业单位可按照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进行每年一次的风险评估,切实将内部控制效果运用在经济运行中。一是明确单位的工作目标,按照既定的工作方向开展业务活动,分析可能对目标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判断及打分,并制定对应措施防范。二是自查单位的固有风险,组织结构风险、岗位设置风险、流程审批风险、财务报表风险等,并对这些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价,结合各部门的建议提出降低风险的措施,并列入风险控制执行计劃。三是综合确定单位的风险水平,做出预期判断。综合各方面的检查与指标细化,将具体业务范围明确风险区间水平,并尽可能降低。

四、结 语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是一项长期的管理活动,将建章立制、实施方案走在业务前面,建立长效实施,切实推动专项整治取得真实效果。单位领导层要重视内控工作,把内控工作作为专项整治任务,积极推进、协调联动,加强与外单位的沟通对接。构建事业单位良好的内控环境,组织有效的内控活动,完善运营机制,建设高效便捷的信息系统,加强服务型单位的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型机关单位。

猜你喜欢
财务部门事业单位部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科研经费报销抑制科研积极性的治理研究
基于BSC的高职院校财务部门绩效管理实践
简述企业经营效益的经济管理对策
7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