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绿色生态技术模式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2024-05-29 13:56王继涛马建梅刘晓娇李相宁蒋学勤肖自斌
中国瓜菜 2024年5期
关键词:番茄技术

王继涛 马建梅 刘晓娇 李相宁 蒋学勤 肖自斌

摘    要:為更好地进行生态农业技术应用,探索不同绿色生态技术模式下番茄生长情况,筛选适宜于番茄种植的最佳模式。设置4种种植技术模式:“三零”种植技术(T1);行下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T2);蚯蚓生物垄侧套种套养技术(T3);蚯蚓生物垄上套种套养技术(T4);以常规栽培作为对照(CK),比较不同蔬菜绿色生态技术模式对番茄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1番茄总产量较CK显著提高24.86%;果实总糖含量与CK无显著差异,土壤全磷含量与T3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糖酸比较CK、T2、T3分别显著提高12.52%、13.68%、17.12%;维生素C含量分别较CK、T2、T3、T4显著提高7.97%、65.56%、59.53%、29.57%;土壤有机质含量较CK、T2、T3、T4分别显著提高4.59%、17.14%、19.19%、22.02%;其土壤重金属砷、镉含量最低。综合判定,T1种植效果最佳,可以作为设施番茄最佳种植模式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番茄;绿色生态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三零” 技术;蚯蚓套种套养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871(2024)05-124-09

Effects of different green ecological technology models on tomato growth

WANG Jitao1, MA Jianmei1, LIU Xiaojiao1, LI Xiangning1, JIANG Xueqin1, XIAO Zibin1

(1.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Horticultural Techniques Transfer Center, Yinchuan 750002, Ningxia, China; 2.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Information Center, Yinchuan 750002, Ningxia,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make better application of eco-agriculture technology, and select the best planting mode suitable for tomato cultivation, four planting technology modes were set up: "three-zero" planting technology (T1), inline straw bioreactor technology (T2), interplanting and interbreeding technology (T3), interplanting and interbreeding technology of earthworm on ridge (T4), using conventional cultivation as control (CK).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green ecological technology models on tomato growth, quality and yield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yield of T1 was 24.86% higher than that of CK. The total sugar content, sugar-acid ratio, vitamin C content, soil organic matter, total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conten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treatments. The sugar-acid ratio of T1 was 12.52%, 13.68% and 17.12% higher than that of CK, T2 and T3, respectively. Vitamin C content of T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K, T2, T3 and T4 by 7.97%, 65.56%, 59.53% and 29.57%, respectively. 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matter was 4.59%, 17.14%, 19.19% and 22.02% higher than CK, T2, T3 and T4, respectively. The content of heavy metals arsenic and cadmium in soil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ccord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judgment, T1 has the best planting effect and can be used as the best planting mode of facility tomato fo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production.

Key words: Tomato; Green ecological technology; Straw bioreactor technology; "Three-zero" technology; Technology of earthworm interbreeding

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蔬菜种植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设施栽培番茄以其产量高、效益好而受到广大菜农的青睐。番茄的特性是喜温、喜肥、喜水。种好番茄需要良种、良肥、良药、良方、良好环境等因素,缺一不可。采用“三零”技术种植可以获得好吃、安全、优质的番茄。所谓“三零”技术就是以BLOF技术(现代有机农业理论和技术)为支撑,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建立现代化、科学化、精准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蔬菜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肥料(重点指不使用化学合成的氮磷钾肥料)、不使用化学农药,不使用激素,即生产出“零农药、零化肥、零激素”的“三零蔬菜”[1]。有研究报道,养殖蚯蚓一方面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肥力,利于植物根系生长,显著提高蔬菜果实的品质[2];另一方面土壤含有的微生物可以抑制植物土传病害的发生[3-4]。蚯蚓生物技术如今被应用于环境风险评估和污染土壤、市政污水污泥调节治理,主要是由于蚯蚓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环,不仅通过自身强大的免疫功能适应环境,分泌的免疫因子直接作用于环境中的污染物及致病微生物,更是通过吞食排泄等生理行为利用肠道环境整合调节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生态环境功能的多样性,从而增强环境自身抗污染、风险的能力[5]。也有研究结果表明,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能够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进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秸秆生物反应堆是用秸秆作原料,在微生物菌种的作用下,使秸秆转化成植物生长所需的CO2、热量、有机和无机养料,进而实现作物高产、优质和有机生产,能综合改善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6-7],极大提高产量和品质,是一项科学利用秸秆资源发展现代农业种植的先进实用技术。传统的生态农业技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很难满足当前社会对蔬菜种植的需求,因而为了更好地应用生态农业技术,就必须加强对绿色蔬菜种植技术模式的研究。笔者将针对不同蔬菜绿色生态技术模式对番茄生长的影响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22年7月在贺兰县金贵镇金贵村宁夏新起点现代装备有限公司日光温室进行,温室为第三代主动蓄热日光温室,坐北朝南,东西方向延长,长63 m,跨度10 m,脊高5.3 m,后墙高3.6 m,采用PO膜12丝覆盖,试验地土壤类型为砂壤土,前茬常规种植番茄。

供试土壤基础理化性质分别为:pH 7.98,全盐含量(w,下同)3.53 g·kg-1,碱解氮含量191.00 mg·kg-1,速效磷含量87.13 mg·kg-1,速效钾含量569.00 mg·kg-1。

1.2 材料

番茄:京采6号(北京现代农夫种苗科技有限公司),早熟品种,无限生长型,果实圆形,未熟果有明显的条状绿肩,成熟果粉红色,口感细腻,酸甜可口。蚯蚓:大平二号种,由宁夏万辉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供试物料:中熟有机肥[有机质含量(后同)≥45%,N+P2O5+K2O≥5%,宁夏中卫市丰源生物肥有限公司]、氨基酸肥料(米糠、豆粕等腐熟而成,宁夏中卫市丰源生物肥有限公司)、矿物质肥料及微量元素肥料:碳酸钙镁(BLOF混合镁肥MgO≥28%,含速效水溶性MgO≥16%,S≥12%,CaO≥3%,SiO2≥3%,FeO≥5%,ZnO≥2%,BO≥1%,pH 7~9,优农道(北京)科技有限公司)50 kg·667 m-2,硅钛肥(SiO2≥20%,TiO2≥1%,河南东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活力素(杨馥成活力素Cu+Fe+Mn+Zn+B+Mo≥10.0%,天津馥成植物营养素有限公司),硫酸亚铁(BLOF水溶铁颗粒Fe-19%,S-11%百果园集团,百果农资(青岛)有限公司),硼砂(Na2B4O7·10H2O≥99.5%,B2O3≥36%,B≥10%,Na2O≥16,Na2SO4≥0.2%,水不溶物≤0.04%,Fe≤0.005%,天津馥成植物营养素有限公司)、太阳热菌剂[有效活菌数≥2亿·克-1(枯草、地衣、胶质芽孢杆菌等总活菌数≥100亿·克-1),优农道(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秸秆生物反应堆专用菌种(枯草芽孢杆菌、米曲菌≥5亿·克-1,河北冀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完全随机排列,每小区面积为0.8 m×10 m=8 m2,每个处理3次重复,于2022年7月1日在98孔穴盘中育苗,7月28日选择长势一致、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幼苗定植。定植后及时浇水。2022年12月25日收获结束,全田间生育期150 d。

T1采用“三零”种植技术,垄距150 cm,垄面宽80 cm,垄沟宽70 cm,垄高25 cm,单行定植,株距20 cm。具体操作如下:定植前需要进行土壤改良,首先撒施底肥,撒施含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有益微生物多的中熟有机肥1500 kg·667 m-2;其次用旋耕机将肥料翻耕,深度20 cm以上,然后结合起垄均匀撒施氨基酸肥料200 kg·667 m-2、矿物质肥料及微量元素肥料,其中碳酸鈣镁50 kg·667 m-2,硅钛肥2 kg·667 m-2,硫酸亚铁10 kg·667 m-2,硼砂1 kg·667 m-2;再次对垄面喷洒太阳热菌剂1 kg·667 m-2,喷水,使土壤耕层30 cm左右含水量在50%~60%;在垄面铺设两条滴灌带,间距40~50 cm;最后将地膜覆在垄面上,四周压实压紧,累计温度需在450~900 ℃(土壤温度25 ℃以上,持续25 d后按照种植作物确定密度并定植。田间管理:整枝、追肥、浇水、除草、病虫害防治等采用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追肥以氨基酸肥料为主。

T2采用行下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垄距240 cm,垄面宽80 cm,垄沟宽160 cm,垄高25 cm,双行定植,株距20 cm,垄上行距25 cm。具体操作如下。准备秸秆:选用玉米秸秆6 m3·667 m-2;开沟:栽培番茄采取南北向大行距栽培,南北向开沟,沟宽50 cm,深30 cm,开挖的土按等量分放在沟的两边;填秸秆:在开好的沟内铺满干秸秆,秸秆铺好后在沟的两端各伸出10 cm,便于灌水;撒施菌种和尿素:使用秸秆生物反应堆专用菌种与干秸秆按体积比1∶400施入,菌种用量10 kg·667 m-2,同时施用尿素10 kg·667 m-2,将菌种和尿素掺在一起,均匀撒施在秸秆上;覆土:将沟两边的土回填于秸秆上起垄,覆土厚度25 cm,并将垄面整平;灌水:起好垄后灌一次透水,要确保水量能够湿透秸秆。隔3 d后将垄面找平;3 d后打孔。采用长度60 cm的塑料管做通气孔替代打孔,在垄上打3行孔,孔距25 cm,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秸秆反应堆做好后,15 d后按设计好的处理密度定植。定植后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及土壤含水量变化灌水;土壤含水量低于60%时及时灌水;每次灌完水后及时打孔,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一般比常规栽培灌水次数减少3次。其他按照常规管理。

T3、T4均采用蚯蚓生物套种套养技术,T3采用垄侧套种套养技术,垄距240 cm,垄面宽80 cm,垄两侧分别制作40 cm宽的蚓床,垄沟宽80 cm,垄高25 cm,双行定植,株距20 cm,垄上行距25 cm;T4采用垄上套种套养技术,垄距240 cm,垄面宽120 cm,垄面中间开60 cm宽的暗沟,垄沟宽120 cm,垄高25 cm,双行定植,株距20 cm,垄上行距40 cm。具体操作如下。物料准备:牛粪27 m3·667 m-2,玉米秸稈27 m3·667 m-2,蔬菜尾菜或稻草6 m3·667 m-2,蚯蚓种80 kg·667 m-2;物料处理:将玉米秸秆粉碎,长度5 cm以下,与牛粪按质量比1∶1混合,加入生物腐熟剂,大水浇透,闷堆发酵腐熟15 d,期间翻堆1次。栽培模式:南北向大行距栽培。垄侧:在垄面种植作物,垄两侧养殖蚯蚓,垄两侧分别制作40 cm宽的蚓床;垄上:在垄面种植作物,垄上暗沟养殖蚯蚓;蚓床制作:定植前7 d将发酵好的物料铺在垄两侧和垄沟,制作蚓床高度与番茄种植垄面齐平,定植前2 d,在蚓床上均匀投放蚯蚓种,蚯蚓种应连同蚯蚓种殖养殖基料一同投放,蚓种投放结束后在蚓床上铺放蔬菜尾菜,厚度5 cm,在垄两侧蚓床上铺设2条微喷带,垄上模式在垄面中间蚓床上、植株内侧铺设2条微喷带;定植:种植垄面上覆盖地膜。田间管理:蚓床湿度保持在60%~70%。根据蚓床水分含量变化情况及时补水,7 d补水1次,其他管理按常规进行。田间打掉的蔬菜叶片、枝杈可直接投入蚓床,用来喂食蚯蚓。

常规种植为对照(CK),垄距150 cm,垄面宽80 cm,垄沟宽70 cm,垄高25 cm,双行定植,株距25 cm,垄上行距40 cm。底肥为有机肥、复合肥和磷酸二铵。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1.4.1 土壤性状测定 在定植前(2022年7月20日)、收获期(2022年12月25日)按照不同处理采用五点法采取地表0~20 cm处土壤样品,将五点取的土样混合均匀,去掉杂草和石子等杂质,自然晾干后将土壤放到干净的密封袋中,约500 g,袋子密封好后贴上标签待测。

测定指标及方法:采用LRH-150F生化培养箱(碱解扩散法)测定水解氮含量;采用L6物联智能L系列紫外分光光度计(碳酸氢钠浸提,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有效磷含量;采用M410火焰光度计(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速效钾含量;采用HGK-50凯式定氮仪(硫酸-加速剂消解,凯氏蒸馏法)测定全氮含量;采用L6物联智能L系列紫外分光光度计(氢氧化钠熔融-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全磷含量;采用M410火焰光度计(碱熔-火焰光度法)测定全钾含量;采用DDS-307A电导率仪测定全盐含量;采用PHS-3CpH计(玻璃电极法)测定pH;采用ET-ZL1油浴锅(油浴加热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有机质含量;采用AFS-8220原子荧光光度计(湿消解法)测定重金属砷和汞含量,AA-6880F/AAC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湿消解法)测定重金属镉、铅、铬含量。

1.4.2 生长势观测 番茄地上部分:营养生长期,定株测定3次,分别为:定植后(2022年8月10日),第一穗花开放时(2022年8月23日),第三穗花开放50%时(2022年9月16日),每个处理定株测定9株。采用标尺测株高,采用游标卡尺测茎粗,采用叶绿素仪测定叶绿素含量。

番茄根系:收获后取植株根系,用根系扫描仪(Epson expression 1680型扫描仪)扫描根系,记录根系长度、投影面积、表面积、体积、平均直径、连接数、节点数、根尖数、分杈数、交叉数。

1.4.3 产量测定 收获期(2022年12月25日)从第1穗果到第5穗果,每次采摘时定株记产量,记录番茄产量,其中,小区产量=定植株数×单株坐果数×平均单果质量;每666.7 m2产量根据小区产量折算。

1.4.4 果实品质测定 采集番茄第3穗果,分别测定番茄品质指标,其中,采用液相色谱仪测定维生素C含量(GB 5009.86—2016);采用阿贝折光仪测定总酸含量(GB 12456—2021第一滴定法)、总糖含量(GB 5009.8—2016第二滴定法)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NY/T 2637—2014),并计算糖酸比。

1.5 数据分析

数据计算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采用 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LSD和Duncan 法检验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技术模式对植株生长势的影响

2.1.1 不同技术模式对植株株高的影响 由图1可知,番茄植株苗期株高T1、T3均与CK无显著差异,T2较CK显著提高34.88%,T4较CK显著降低29.54%,T1、T2、T3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T1、T2、T3均显著高于T4,较T4分别显著提高59.74%、91.41%、56.23%。

始花期T1、T2株高显著高于CK,分别较CK显著提高22.68%、23.29%,T3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T4显著低于CK,较CK显著降低18.82%,T1、T2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T3、T4,T1较T3、T4分别显著提高15.23%、51.12%,T2比T3、T4分别显著提高15.85%、51.87%,T3比T4显著提高31.10%。

第三穗花开放50%时T1、T2、T3株高均显著高于CK,分别较CK显著提高12.71%、19.95%、25.41%,T4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T1与T2相比无显著差异,T1与T3相比显著降低10.13%,T1比T4显著提高22.83%,T2与T3相比无显著差异,T2比T4显著提高30.73%,T3比T4显著提高36.67%。

2.1.2 不同技术模式对植株茎粗的影响 由图2可知,番茄植株茎粗3个时期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从柱状图的趋势看,3个时期T1处理的茎粗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

2.1.3 不同技术模式对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由图3可知,番茄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T1显著高于CK,较CK显著提高41.28%,T2、T3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T4相比CK显著提高25.80%,T1显著高于T2、T3,较T2、T3分别显著提高25.09%、25.23%,T2、T3、T4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始花期T1、T3、T4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CK,分别较CK显著提高30.64%、17.34%、19.69%,T2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T1较T2、T3、T4分别显著提高19.18%、11.33%、9.15%,T2、T3、T4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第三穗花开放50%时T1、T2、T3、T4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CK,分别较CK显著提高32.52%、18.43%、13.41%、30.91%,T1较T2、T3分别显著提高11.90%、16.85%,TI与T4相比无显著差异,T2与T3相比显著提高4.43%,T2较T4显著降低9.53%。

2.2 不同技术模式对番茄植株根系的影响

由表1和图4可知,T1、T2、T4番茄植株根系长度均显著高于CK,分别较CK显著提高71.00%、54.66%、51.43%,T3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T1、T2、T4处理间无显著差异,T1较T3显著提高46.83%,T2、T3、T4处理间无显著差异。T1、T4投影面积显著高于CK,较CK显著提高73.13%、57.35%,T2、T3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T1、T2、T3、T4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T1、T4表面积显著高于CK,较CK显著提高73.13%、57.35%,T2、T3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T1、T2、T3、T4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各处理间体积、平均直径及交叉数均无显著差异。T1连接数较CK显著提高73.40%,T2、T3、T4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T1、T2、T3、T4各处理间也无显著差异。T1节点数较CK显著提高75.17%,T2、T3、T4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T1、T2、T3、T4各处理间也无显著差异。T1、T4根尖数分别较CK显著提高76.27%、69.94%,T2、T3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T1、T2、T3、T4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T1分叉数较CK显著提高75.64%,T2、T3、T4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T1、T2、T3、T4各处理间也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T1处理更有利于促进植株根系生长。

2.3 不同技术模式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由图5可知,番茄总产量T1较CK显著提高24.86%,T2、T3、T4与CK相比均无显著差异,T1较T2、T3分别显著提高26.62%、31.49%,T1与T4相比无显著差异,T2与T3、T4相比均无显著差异,T3较T4显著降低16.10%。

2.4 不同技术模式对番茄果实风味营养的影响

由表2可知,从番茄果实总糖含量来看,T1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T2、T3、T4分别较CK显著降低6.98%、18.60%、2.09%,T1较T2、T3、T4分别显著提高7.50%、22.86%、2.14%,T2较T3显著提高14.29%,T2较T4显著降低4.99%,T3较T4显著降低16.86%。

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来看,T1、T2、T3较CK分别显著降低5.31%、5.31%、17.66%,T4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T1与T2相比无显著差异,T1、T2较T3均显著提高15.00%,T1、T2均较T4显著降低5.56%,T3较T4显著降低17.88%。

从总酸含量来看,T1、T2、T3、T4分别较CK显著降低11.48%、6.22%、15.79%、6.54%,T1较T2、T4分别显著降低5.61%、5.29%,T1较T3显著提高5.11%,T2较T3显著提高11.36%,T2与T4相比无显著差异,T3较T4显著降低9.90%。

从番茄糖酸比来看,T1、T4较CK分别显著提高12.52%和4.37%,T2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T3较CK显著降低3.93%,T1较T2、T3分别显著提高13.68%、17.12%,T1与T4相比无显著差异,T2较T3显著提高3.03%,T2较T4显著降低5.16%,T3较T4显著降低7.95%。

从维生素C含量来看,T1较CK显著提高7.97%,T2、T3、T4分别较CK显著降低34.78%、32.32%、16.67%,T1较T2、T3、T4分别显著提高65.56%、59.53%、29.57%,T2与T3相比无显著差异,T2、T3分别较T4显著降低21.74%、18.78%。

从整体变异系数(CV)来看,维生素C含量的CV最高(1.99%),说明维生素C含量是影响番茄果实风味营养的重要指标。

由此可见,T1处理更有利于提升番茄果实风味营养。

2.5 不同技术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由表3可知,T1处理的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有机质含量较CK显著提高4.59%,较T2、T3、T4分别显著提高17.14%、19.19%、22.02%;有效磷含量较CK显著提高15.12%,较T2、T3、T4分别显著提高70.00%、40.03%、40.73%;T1土壤全磷含量与T3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CK显著提高7.34%,較T2、T4分别显著提高18.18%、13.59%;T2土壤pH 较CK显著提高5.76%, 较T1、T3、T4分别显著提高3.56%、2.18%、1.56%;土壤全钾含量T3较CK、T1、T4分别提高1.31%、0.34%、0.34%;较T2显著提高4.35%。由此可见,T1处理更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2.6 不同技术模式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由表4可知,土壤重金属砷含量T1显著低于CK,较CK显著降低5.06%,T1显著低于T2、T3、T4,较T2、T3、T4显著降低6.64%、8.35%、8.63%;土壤重金属铅含量T4显著低于CK和其他处理,分别较CK、T1、T2、T3显著降低2.73%、5.31%、12.65%、6.26%;土壤重金属镉含量T1显著低于CK,较CK显著降低25%,T1显著低于T2,较T2显著降低25%,T1、T3、T4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土壤重金属铬含量T1、T2、T3、T4较CK显著提高37.86%、82.25%、72.85%、26.11%;土壤重金属汞含量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T1处理有利于降低土壤重金属砷、镉含量。

3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苗期番茄株高T1较T4显著提高59.74%;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T1分别较CK、T2、T3显著提高41.28%、25.09%、25.23%。始花期番茄株高T1较CK、T3、T4分别显著提高22.68%、15.23%、51.12%;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T1分别较CK、T2、T3、T4显著提高30.64%、19.18%、11.33%、9.15%;T1根系长度、投影面积、表面积、连接数、节点数、根尖数、分杈数及交叉数值均最高。卢雪征等[8]研究认为,结球生菜在应用“三零”种植技术(BLOF技术)后,幼苗生长表现均较好,出苗率及幼苗茎粗、叶片数、根长、地上部鲜质量和根质量均较高,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似,说明“三零”种植技术更有利于促进植株地上和地下部生长。

本研究结果表明,T1番茄产量较CK、T2、T3处理分别显著提高24.86%、26.62%、31.49%;番茄果实总糖含量T1较T2、T3、T4分别显著提高7.50%、22.86%、2.14%;番茄糖酸比T1较CK、T2、T3分别显著提高12.52%、13.68%、17.12%;维生素C含量T1分别较CK、T2、T3、T4显著提高7.97%、65.56%、59.53%、29.57%。刘发伦[1]研究认为,应用“三零”种植技术种植的番茄、芹菜、花椰菜、大白菜、豌豆尖等多个蔬菜品种,经权威农产品检测机构检测全面实现零农残,均达到绿色有机标准,比常规种植增产30%,说明“三零”种植技术更有利于提高产量,改善果实风味营养,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T1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T1有机质含量较CK、T2、T3、T4分别显著提高4.59%、17.14%、19.19%、22.02%;有效磷含量较CK、T2、T3、T4分别显著提高15.12%、70.00%、40.03%、40.73%;T1土壤全磷含量与T3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CK、T2、T4分别显著提高7.34%、18.18%、13.59%。T1土壤重金属砷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分别较CK、T2、T3、T4显著降低5.06%、6.64%、8.35%、8.63%;T1土壤重金属镉含量较CK、T2均显著降低25.00%。BLOF创始人小祝政明[9]研究认为,“三零”种植技术中的中熟堆肥技术能够非常有效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强土壤通气性和保水保肥能力,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4种不同技术模式之间相比,采用“三零”种植技术种植的番茄植株株高(始花期开始)、叶绿素含量、根系长度、投影面积、表面积、连接数、节点数、根尖数、分叉数、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及产量均显著高于常规种植,且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常规种植和其他各处理,土壤重金属砷和镉含量均最低。因此,该项技术可作为蔬菜绿色生态技术模式应用于蔬菜生产。

参考文献

[1] 刘发伦.发展“三零蔬菜”开辟中医农业新路径[J].云南农业,2022(10):24-25.

[2] ZUO Y A,ZHANG J X,ZHAO R,et al.Application of vermicompost improves strawberry growth and quality through increased photosynthesis rate,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nd soil enzymatic activity[J].Scientia Horticulturae,2018,233:132-140.

[3] 李典友,潘根兴,向昌国,等.土壤中蚯蚓资源的开发应用研究及展望[J].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2005,21(10):340-347.

[4] 胡艳霞,孙振钧.蚯蚓粪对黄瓜苗期土传病害的抑制作用[J].生态学报,2002,22(7):1106-1115.

[5] 肖璠,邢美燕.蚯蚓生物技术在环境安全领域的应用及其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0,38(3):99-104.

[6] 胡英强,樊继刚,吴海燕,等.秸秆生物反应堆在日光温室草莓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上海蔬菜,2017(3):63-64.

[7] 杨圆圆,韩娟,王阳峰,等.秸稈生物反应堆对日光温室微生态环境及草莓光合性能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4,23(8):167-172.

[8] 卢雪征,刘慧,张亮,等.6种增产防病技术和产品在结球生菜上的应用效果[J].现代农业科技,2023(13):87-89.

[9] 小祝政明.有机栽培基础和实践[Z].北京:优农道,2010:24-25.

猜你喜欢
番茄技术
番茄炒蛋
秋茬番茄“疑难杂症”如何挽救
番茄果实“起棱”怎么办
冬天的番茄为啥不太好吃
番茄炒蛋做成功啦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