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文言文教学的“问题与突破”

2024-05-29 19:22:37赵久龙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戴嵩文言文笔者

赵久龙

统编语文教材有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增添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这些文言文篇幅短、句意浅、内涵深,值得教师引导学生细细揣摩、品读、感悟。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的文言文教学存在问题,诸如“教学零碎”“教学浮泛”等,具体表现为“教师习惯于将文言文中的字词‘嚼碎喂给学生”“教师满足于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字面意思”“文言文教学重点不突出”等。这样的教学,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不够深刻。为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文言文教学策略,不断优化学生的文言文学习。

一、文言文教学从“零碎”走向“统整”

在统编语文教材中,文言文通常都是安排在一个单元中。因此,统编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并非一个个孤立的“单篇”,而是有着内在的关联。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单元整体视角,去探寻文言文勾连的“点”、文言文牵连的“线”、文言文蕴含的“魂”。教师立足整体,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言文。

比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教师就应当从单元的人文主题“艺术之美”出发,引导学生品读文言文。《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都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神、审美观念。其中,《伯牙鼓琴》传达了“知音文化”,还表达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书戴嵩画牛》则通过牧童基于自身的劳作经验,对蜀中杜处士极为珍爱的戴嵩名画《斗牛图》提出质疑,从而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揭示了“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创作离不开细心观察、体验生活”的道理,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哲理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文言文中的语言文字,体会“中国传统艺术之美”,体会“音乐与自然、人文之间的联系”,体会“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追求”,从而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传达的“绘画也要讲究形似”的道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如引导学生想象泰山、流水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戴嵩画牛的场景,他观察牛,注意到了牛的角、蹄子、尾巴等细节,但却忽略了尾巴的位置;引导学生想象戴嵩如果听了批评之后,会有怎样的表情,作出怎样的改进,等等。

文言文教学从“零碎”走向“统整”,要求教师立足单元整体设计教学计划。只有这样,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才能突破文字的表层含义,走向对文本的深层理解。

二、文言文教学从“得言”走向“得意”

文言文教学如何突破“浮泛”?笔者认为,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让文言文教学追求、抵达“言意共生”的境界。“言”是文言文的外壳,是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言文的“言”是文言文教学的应有之义,但又不能仅仅注重“言”,而必须关注“意”、关注“味”。为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想象、揣摩、品味,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句段的含义,还要引导学生把握文言文的内容、结构、情感等,提高学习文言文的效果。

比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一课,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就是引导学生串解句意,本该生动活泼的文言文教学变得索然无味、无趣。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让学生深入揣摩文言文。如笔者引导学生研讨:文中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古人为什么称呼他人为“子”呢?这里的“子”应当翻译成“你”还是“您”呢?文中的主人,适合用尊称“您”吗?将“子”翻译成“您”是否仅仅表示尊敬呢?这样的讨论,深化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尤其是深化了学生对文言文寓意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将“子”翻译成“您”不仅仅是体现了对他人的尊敬,更在客气的问话中体现了不客气的嘲讽、讥讽等意思。在此基础上,笔者再次引导学生用相关的语气、动作将人物对话表现出来,促进了学生对文言文寓意的理解。

“言”是文言文的文字,而“意”是文言文的内涵、意蕴。“言意共生”的文言文教学,不仅要借助文言文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要借助文言文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尤其是渗透、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察言会意、明言得意、赏言悟意、学言表意。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抵达文言文学习的“言意共生”境界。

三、文言文教学从“混沌”走向“明晰”

文言文教学,要突出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梳理文言文的结构,探寻文言文的教學脉络,让文言文教学从混沌走向清晰。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文言文的结构,通过文言文的内在脉络、结构等的探寻,让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领悟作者的思想、观念、情感等。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领悟文言文的写作主旨,把握文言文的内在意蕴。

比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一课,笔者就以“辨”字作为教学主线,引导学生重点感受、体验“思辨”的乐趣。基于这样的教学重点,笔者首先让学生用声音的不同轻重、不同语调、朗读的不同神态等来表现两小儿辩论的神态;然后引导学生从视觉、触觉两个方面来进行思辨,掌握一些辩论技巧。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思辨,让学生明晰文言文的主旨,即对于同一个事物,人们由于立场、视角不同,因而会形成不同的观点、看法。《两小儿辩日》的教学重点,不在于让学生得出绝对正确的答案,而在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思考问题。在教学中,笔者还组织学生创编情景剧,引导学生表演情景剧。这样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言文的思想、价值、文化,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深刻的理解力、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创造力。

文言文教学从“混沌”走向“清晰”,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总之,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注重文言文教学的学段衔接、进阶,既要注重文言文“思学推进”,又要注重文言文“根源回溯”,还要注重文言文“言意揣摩”“情理顿悟”。实践证明,文言文教学能促进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语用能力。

猜你喜欢
戴嵩文言文笔者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2:54
从戴嵩画牛看中国古代绘画中的误笔
小牧童批评大画家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语文知识(2015年11期)2015-02-28 22:02:00
趣味古文
趣味古文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