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能力提升的语用实践路径

2024-05-29 19:22:37陶新霞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窝囊思辨性上台

陶新霞

在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一些富有思辨性的任务,可以启发、引导他们展开沉浸式、有深度的阅读,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提升他们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对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具体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阅读思辨性任务,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一、处理信息能力

思维能力,在新课标中的解释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在学生刚刚接触新文本时,他们往往最先关注的是文本讲了什么内容,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快乐或者享受,能否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语文课程全面育人的目标决定了我们的课堂阅读不能仅仅停留在“日常消遣式阅读”的“写了什么”的层面,而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去体会“怎么写”和“为什么这么写”,从而发展他们的道德认知、情感体验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的目标达成,显然离不开学生活跃的思维活动。

基于学生的直觉思维,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交流,既满足了他们“想说”的愿望,又可以引导他们进一步阅读文本,寻找更多的信息与他人分享。这样一来,学生在对文本的持续、全面、深入的关注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然后再作用于语言内容和形式的体会、感悟,他们获取、梳理、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比如,学生在初读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一文后,获取了这些基本信息:1.“我”想上台露露脸;2.教师满足了“我”的愿望;3.“我”没想到演老虎也那么难;4.“我”的这次演出失败了……此时,教师可以追问“‘我为什么也想上台表演”“教师是爽快地答应‘我上台表演的吗”“‘我觉得演老虎难在哪里”。这样的追问,指向体会人物的心理,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符号圈画、文字批注等方式,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锻炼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运用能力。

二、话题思辨能力

新课标提出:“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在学生阅读、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除了通过有目的地追问来不断推动他们的思维走向深刻,还可以通过一些富有思辨性的话题,激起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

仍以《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一课为例。文中的“我”自始至终纠结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不会豁虎跳就不能扮老虎”,这样的困惑其实源自与“我”同时演出的伙伴的三番五次的干涉,以至于“我”对教师一步步详细的指导,如“向前爬、站起来、扑过去、大声叫”等,都没有听进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我的演出窝囊吗”这一话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辨性表达。因为学生对课文的感受不深,所以一开始都是被作者的思想牵着走,理所当然地附和“演砸锅了”的观点。

这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演砸锅了”的依据。这些信息的提取,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比如“紧张得忘记上场”“台下一阵哄堂大笑”“没有来几个豁虎跳”,等等,都说明“我”的演出不成功。接着,教师给学生出示课文中的三段话,一是教师在演出前跟“我”说的那段“通情达理”的话,二是排练时教师对“我”指导的一段话,三是“我”正式演出时的具体表现,让学生在联系、比较中产生新的疑问:“教师说不一定要豁虎跳,只要爬上台,啊呜啊呜地叫,扑、追、躺下就行了。‘我在演出时的表现,也确实是立刻弯下身爬上场,啊呜啊呜直叫,一直演到躺下来死掉,这与老师的要求是一致的,怎么能说‘演砸锅了‘窝囊呢?”

学生在“‘我的表演到底算不算窝囊”的思辨中,逐渐认识到“我”感到“窝囊”的原因并不仅仅是演出不出彩,更主要的是,在从排练到演出结束,“我”始终没有发言权,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能按自己的思路去做,同伴、教师给的各种表演方法死死地限制了我的自主性,我成了一个被他人支配着的“工具人”,这才是真正的“窝囊”之处。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思辨性的话题,可以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更好地理解文本,感悟人物形象、心理活动,学会文本中的表达方式,为写作积累经验。

三、理性表达能力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强调“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常常组织学生对自己的观点、想法进行阐述,对作品的内容、主题作出自己的判断。这样的语言表达实践,不应该是张口就来的即兴演说,而应是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条理清晰的严谨表达。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的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说说自己与课文中所说的排练和演出时的表现相类似的经历,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之前,先让他们理清练习的要求——说两个方面的感受,“印象深刻的”和“一点儿记不起来的”,围绕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完整的经历。

经过这样的思维热身,学生对自己的经历讲述就有了清晰的思路,表达也随之变得理性。比如,一个学生这样说道:“六一儿童节马上就要到了。老师这次一改以前直接点兵点将的做法,把表演的節目直接下发到每个小组,由小组长安排本组的表演人选并进行排练。这让本来参与几率很小的我,可能性一下子放大了——不,不是放大,简直就是百分之百中奖!我们小组表演的节目是相声,因为我又高又瘦,而组内恰好有个小胖墩儿纪明,演出的任务自然就直接落到了我们俩身上。这对于没有幽默细胞的我来说,简直就是飞来‘横祸啊!排练时,我拿着本组小秀才王振创作的台词,感觉就是在强迫自己背进去,再背出来。因为紧张,我好几次都抢说了纪明的台词,惹得他一脸的不开心。到了正式演出的那一天,我穿上了长袍,还没上台表演,我的手心已经满是汗水了。每当纪明说完后,我赶紧接上自己的台词。幸好相声本身就要求演员能绷着脸一本正经地讲笑话,这才让我歪打正着。漫长的演出终于结束了,一阵稀稀落落的掌声中,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迈着步子走下台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质量,调动他们的直接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引领他们从文本表面的滑行,深入对文本语言的深刻领悟中去,让他们读思结合,学思结合,助力他们的思维与语用能力共同提升。

猜你喜欢
窝囊思辨性上台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小读者(2020年4期)2020-06-16 03:33:44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被夸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上台说汉服
班长上台(节选)
二窝囊
小说月刊(2016年3期)2016-02-26 00:16:53
阅读解码 窝囊
读写算(下)(2015年11期)2015-11-07 07:21:11
窝囊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