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格证书能否改善弱势劳动力的就业和收入?

2024-05-29 07:16宁光杰曹以伦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资格证书

宁光杰 曹以伦

关键词:资格证书;弱势劳动力;Biprobit;处理效应模型

摘 要:劳动力市场对女性和农村户籍劳动力等弱势群体的歧视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界重点关注的话题。在学历无法提供足够竞争力的市场状况下,考取资格证书可能帮助弱势劳动力进入高收入行业,提高工资。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年数据,基于Biprobit模型和处理效应模型(TEM),分析了各类劳动力获取资格证书的可能性,以及获得资格证书后进入高收入行业的概率变化和工资的上升水平。结果显示,虽然资格证书具有提高弱势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作用,但是对其他劳动力的工资提升幅度更大。考虑到前者获取资格证书更加困难,总体而言资格证书加重了弱势群体,尤其是农村户籍劳动力的弱势地位。

中图分类号:F2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35(2024)03-0122-14

"Can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s Improve the Employment and Income of Vulnerable Workers?" — An Analysis Based on China Labor Dynamics Survey Data

NING Guangjie1,CAO Yilun2 (1. Business School,Shandong University,Weihai Shandong 264209;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21,China)

Key words: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disadvantaged labor force;Biprobit;treatment effect model

Abstract:The discrimination of the labor market against disadvantaged labor force such as women and rural registered residence labor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academic attention. In a market where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cannot promise sufficient competitiveness,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s provide another way for disadvantaged labor to find jobs and increase wages. Based on the Biprobit model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Model (TEM),this article uses data from the China Labor-force Dynamics Survey (CLDS) in 2014 to analyze the likelihood of various types of labor to obtain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s,as well as the probability of entering high-income industries and the level of wage increase after obtaining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though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s have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the wage level of disadvantaged labor,they have an even greater impact on the wage increase of other labor forces. Considering that it is more difficult for the former to obtain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s,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s generally aggravate the disadvantaged groups,especially the rural registered residence labor force.

一、引 言

劳动力歧视的相关研究将企业对劳动力的歧视分为两种——“偏好型”歧视和“统计型”歧视,其中“偏好型”歧视造成的就业和工资差异源于主体企业对某种类型劳动力的主观偏好,在竞争性市场中并不可取;但“统计型”歧视往往是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理性选择。1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制度尚不完善,企业和劳动力之间存在比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如果企业对弱势劳动群体的歧视是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信息造成的“统计型”歧视,那么能够反映劳动者能力的一些“信号”,如学历、资格证书等,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企业对劳动者的歧视,从而增加这类群体的从业人数和收入。我国大量关于教育收益率的文献表明,同等学力的女性和农村户籍劳动力等弱势群体的就业条件及工資水平低于其他技能相似的劳动者。23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正式教育的补充,资格证书是否能够在消除企业对弱势群体的歧视方面发挥作用,提高弱势群体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资格证书能否消除企业对弱势劳动力的歧视,进而提高其进入高收入行业的概率、提升他们的工资,在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退一步来说,在资格证书的考取阶段,我国劳动力是否面临平等的机会,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目前,我国大多数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对申请者都有最低学历的要求:根据2021年1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示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459项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中大部分资格考试需要申请者具有高中以上的学历,部分考试甚至需要本科以上的学历和一定的相关从业经验。对于学历较低的农村劳动力而言,这些资格证书可能在申请阶段就已将他们排除在外。其次,部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费用过高,难度较大,其中一些还有最短培训时间的要求,导致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成本过大,经济困难的弱势劳动者可能根本无力支付。如果资格证书从获取阶段就带有对弱势劳动力的歧视,而且资格证书的获取无法显著改善女性或农村劳动者的就业和收入分配情况,那么资格证书制度的出现无疑将进一步加深弱势劳动力与其他相似技能劳动力之间的不平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用实证方法探究资格证书的存在对弱势劳动力的影响,尤其是对女性和农村劳动力来说,是改善了他们的就业和收入情况,还是加剧了他们受歧视的程度。本文研究发现,弱势劳动力中,农村户籍劳动者获得资格证书的概率较低;考虑选择偏差问题后,即使获得资格证书,弱势劳动力进入高收入行业依然困难,女性劳动力尤为如此;此外,资格证书对城镇劳动力工资的提升作用明显高于农村劳动力,对女性工资提高作用略高于男性,但差距不大。这说明,资格证书虽然具有提高弱势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作用,但是对其他劳动力的工资提升幅度更大。总体而言,资格证书反而加重了弱势群体,尤其是农村户籍劳动力的弱势地位。

本文其余部分的结构如下:第二部分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简要整理分析;第三部分介绍本文研究所用的数据和变量,并通过描述性统计初步确定资格证书对不同劳动者就业和收入的影响;第四部分介绍计量模型,分析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探究弱势劳动力在资格证书获取,以及获取资格证书后高收入行业的进入概率和工资的提升幅度是否与其他劳动力存在差距;最后,本文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对于弱势劳动力的歧视,促进全民共同富裕。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关于资格证书与劳动力关系的相关理论研究包括人力资本理论、劳动供给理论、信号理论等等。5其中,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报考资格证书通常对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和工作年限具有一定的要求,并需要通过具有一定难度的考试,因此劳动者取得资格证书是其积累人力资本的过程,人力资本的增加引起了收入的提高;123劳动供给理论认为,资格证书通过设定一系列的准入标准,提高了劳动者进入某些行业的成本,导致该行业中劳动力供给减少,从而提高了行业内的平均工资;45信号理论认为,资格证书可以作为一种质量信号,使消费者对不同质量的产品与服务进行区分,从而降低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不确定性,同时也使得高质量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6按以上理论,资格证书确实可以提高行业内从业人员的收入。然而,按照劳动供给理论和信号理论,资格证书能否消除劳动市场对弱势劳动力的歧视,并提高其收入的问题却值得商榷:考虑到一些高级别的资格证书考试在学历、工作经验等方面设置了相对苛刻的限制条件,弱势劳动力只能考取质量一般的资格证书,那么一方面,普通的证书无法对弱势劳动力发挥相应的信号作用,另一方面,对进入高收入行业有帮助的资格证书反而会将弱势劳动力从该行业中挤出。因此,资格证书对弱势劳动力的就业影响有待进一步的实证考察。

从实证研究来看,资格证书能够提高劳动力工资这一观点基本不存在争议,7891011但对于资格证书会对劳动力弱势群体的就业情况产生怎样的影响,由于各种研究所处的时期、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以及选取的行业均存在较大差别,目前尚无统一的观点。其中,资格证书在国外劳动力市场中相对次要,因此相关研究不多,相关文献主要研究职业许可与劳动力就业和收入关系。职业许可是与资格证书类似的制度,二者都要求从业者通过申请、考试等形式获得进入某行业的资格,均发挥着限制行业劳动力供给的作用。1213一部分文献讨论了信号作用对弱势劳动力发挥的积极影响,认为职业许可或资格证书可以在信息不对称的劳动力市场中消除企业对弱势劳动力的“统计型”歧视。其中Rosenbaum & Rosenbaum在其对高质量职业学校的研究中特别强调了资格证书项目的信号作用,14Jepsen et al的研究发现资格证书对女性寻找工作具有积极作用;Law & Marks利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中期美国州与州之间许可证制度的差异进行自然实验来确定许可制度如何影响黑人和女性的就业和收入,发现在工人质量信息难以确定的职业中,职业许可有助于弱势群体的发展,为职业许可减少企业的“统计型”歧视这一假说提供了直接的证据;15李晓园 等发现隐性的性别排斥使得农村女性的技能水平和个人素质一般低于男性,合适的职业培训可以帮助其快速掌握岗位技能,对其收入的提高和迁移灵活性的提升有显著帮助;1刘翠花和丁述磊采用CLDS数据研究职业资格证书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发现职业资格证书对女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要显著较高,对农村户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也显著高于城镇户籍毕业生。2

然而,除了以上研究外,国外大部分的文献都认为资格证书和职业许可对弱势劳动力的就业产生了不利影响。原因有二:其一,虽然职业许可和资格证书可能减少企业对弱势劳动力的“统计型”歧视,但如果相关的资格考试带有对申请者年龄、最低学历甚至居住地等方面的限制,就会剥夺大量弱势劳动力对职业许可和资格证书的申请资格。如Dorsey认为许可证制度在最低学历、特殊培训等方面的要求使得弱势群体与其他劳动力相比处于绝对劣势,许可证的社会成本不成比例地落在低收入者、受教育程度较低者和黑人等少数群体身上;3Dadgar & Trimble认为只有考取周期超过一年的长期资格证书可以促进就业,短期资格证书对劳动力入职没有发挥显著的信号作用;4Law & Marks经研究也发现职业许可对弱势勞动力的行业进入有负向但不显著的影响。5其二,资格证书制度限制了行业内的劳动力供给,在性别、种族、地域等一系列歧视下,弱势劳动力在行业内从业人员减少时面临的风险更大。Federman等研究了美国的美甲师职业许可制度对越南移民的影响,发现职业许可的一些要求(如英语水平、最低培训时间等)严重阻碍了越南移民的进入和流动,即职业许可通过限制弱势劳动力进入的方式减少特定行业的劳动供给,虽然提高了在职者收入,但弱势群体的境况将会变得更差。6Koumenta也发现许可证发放机构对移民有着更加严格的筛查条件,不利于弱势劳动力在相关行业的发展。7

综合来看,目前国内还没有将资格证书对弱势劳动力和其他技能相似的劳动力的影响进行全面对比研究的文献,尚不清楚资格证书制度是否能够缩小我国弱势劳动力和其他劳动力的就业质量差异和收入水平差距。结合我国的现状来看,大量资格证书的学历要求和考试费用有可能不利于弱势劳动力申请报考。另外,一些高质量的资格证书往往费用更高,超出弱势劳动力的支付能力,故而弱势劳动力和其他劳动力考取的资格证书在质量方面可能也存在差距。低质量的资格证书对弱势劳动力进入高收入行业也许收效甚微,对弱势劳动力工资提高的作用也可能小于其他高质量的资格证书。因此,我们认为国外文献的第二类观点更符合我国当前的情况,并由此提出以下假说:

假说1:取得资格证书的弱势劳动力进入高收入行业的概率不会明显上升。

假说2:资格证书虽然可以提高弱势劳动力的工资,但不会缩小弱势劳动力和其他劳动力的收入差距。

三、数据、变量选择和描述性统计

本文通过对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hina Labor-force Dynamics Survey,简称 CLDS)个人数据相关变量的处理形成研究所需的分析数据。1在样本选取的过程中,本文剔除了务农人员、65岁以上的劳动力和年均工资性收入为0的劳动力,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估计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重点分析资格证书对不同劳动力进入高收入行业的促进作用以及工资提升作用的差异,将“劳动者是否取得资格证書”作为研究的核心解释变量,经统计发现获得资格证书的劳动力占总样本的28.1%。在高收入行业识别方面,本文参照陈钊等判定高收入行业的方法,即利用明瑟收入方程,加入行业解释变量和一系列控制变量,以制造业为参照行业,根据回归结果将平均收入水平显著高于制造业的行业认定为高收入行业。2按照此方法进行回归分析后,我们将“地质勘查业及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以及“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判定为高收入行业,并由此形成劳动力是否进入高收入行业的虚拟变量。在收入方面,本文将劳动者一年中扣除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后所有的工资、各种奖金、补贴的总和除以12,作为其月工资收入指标。除此之外,CLDS还提供了关于样本受教育水平、年龄、父母教育年限、婚姻状况以及工作情况等信息,可作为本文研究的一系列控制变量。表1列出了本文选用变量的基本信息;同时,为了初步了解劳动者的资格证书获取情况、收入水平以及高收入行业进入情况在性别与户籍方面的差异,我们还将总样本按照劳动者的性别和户籍分组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具体结果如表1的第(2)—(5)列所示。

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劳动者获取资格证书比例的差距并不显著,但两个群体在进入高收入行业的比例上存在明显差别,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进入高收入行业。为进一步分析取得资格证书与进入高收入行业的关系,我们引入“资格证书”和“进入高收入行业”的交叉项,该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中第3行所示。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女性获得资格证书后进入高收入行业的比例约为15.1%,3在男性劳动力中这一比例为21.4%,说明即使同样拥有资格证书,女性进入高收入行业的比例依然较低。就工资而言,女性平均工资为2 709.7元,男性平均工资为3 482.8元,男性高于女性。从表中信息不难发现,男性和女性劳动力在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年龄、父母教育背景等方面的均值差异并不大,但进入高收入行业情况和工资水平存在相对较大的性别差异,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从表1最后两列的统计结果中可以发现,农村户籍劳动力和城镇劳动力获取资格证书的比例差别巨大,城镇劳动力是农村劳动力的两倍以上,而城镇劳动力进入高收入行业的比例是农村劳动力的2.5倍左右。就获取资格证书与进入高收入行业的关系而言,拥有资格证书的城镇劳动力有21.7%左右进入了高收入行业,而拥有资格证书的农村劳动力仅有14.0%进入高收入行业当中。在工资方面,城镇劳动力平均工资为3 871.7元,农村劳动力为2 605.5元,仅为前者的三分之二左右。与表中所示性别方面的差异不同,农村与城镇劳动力在受教育水平、父母教育年限、党员身份、工作更换情况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必将对劳动力的工资和行业选择产生影响。因此资格证书对农村、城镇劳动力的不同影响有待进一步实证研究。

四、实证分析

(一)资格证书与高收入行业进入

本文首先采用Probit模型分析劳动力对资格证书的获取概率以及考取资格证书是否能够帮助弱势劳动力进入高收入行业的问题,模型为:

其中1[·]为示性函数,[αiCerti+Xiβ+ui>0 ]时取1,反之取0。被解释变量[Highwagei]代表劳动力是否进入高收入行业;[Certi]是核心解释变量,若劳动力拥有资格证书取1,否则为0;[Xi]代表一系列控制变量,参照陈钊等,1我们在加入受教育年限、年龄婚姻状况、父母教育年限等常见控制变量的基础上,还增加了“父亲党员身份”“是否更换过工作”“相对党龄”和“相对党龄平方”等几个特殊的控制变量;[ui]为随机误差项。

表2列出了Pr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表中所示回归系数为平均边际效应。如表所示第(1)列是总体样本的回归系数,获得资格证书对进入高收入行业的影响为正向显著,说明资格证书对劳动力进入高收入行业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女性”和“农村户籍”对高收入行业进入的影响均为负向显著,表明弱势劳动力进入高收入行业确实存在阻碍。第(2)列和第(3)列对女性和男性分组回归,其中获得资格证书对女性进入高收入行业的影响较低且不显著,但对男性进入高收入行业的正向影响较大。第(4)列和第(5)列对农村户籍劳动力和城镇劳动力分组回归,数据显示资格证书对农村户籍劳动力进入高收入行业的促进作用较大,对城镇劳动力反而没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Probit模型不能解决由无法观测的遗漏变量而导致内生性问题,例如劳动力的才能可能同时影响其资格证书的获取和高收入行业的进入。此外,一些高收入行业也会要求从业者入职后考取某些资格证书,以作为职务升迁的参考标准,因而二者间潜在的反向因果关系也可能导致内生性问题的产生。为此本文通过引入工具变量消除核心解释变量的内生性影响,工具变量为“劳动者认为要做好这个工作是否需接受专门的训练或培训”。从事某工作是否需接受专门的训练或培训与从事该工作的劳动者是否考取相关资格证书存在相关性,而工作培训在各行业中几乎普遍存在,故是否接受培训与劳动者是否进入高收入行业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由于劳动力进入高收入行业和获得资格证书都是虚拟变量,传统IV-Probit模型无法解决被解释变量和内生解释变量均为虚拟变量的问题,因此我们参考刘斌和幸强国的方法,1采用Biprobit模型分析资格证书对劳动者进入高收入行业的影响,即在式(1)的基础上,加入

其中[Certi]为本节式(1)中的核心解释变量,即劳动力是否拥有资格证书;1[·]为示性函数,当[γZi+Xiδ+ei>0]时取1,反之取0,其中[Zi]是工具变量;[Xi]为控制变量,和式(1)的内容基本相同;[ei]为随机扰动项。在内生性影响下,(1)和(2)两式中的随机误差项([ui,ei])服从二维联合正态分布,相关系数为[ρ],即:

将式(1)和式(2)联立,可以解决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还可以通过式(2)的回归系数观察女性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获取资格证书的概率与其他劳動力是否存在差距,从而判断弱势劳动力是否在资格证书的考取阶段就已经处于不利地位。经DWH检验,我们得到有关模型内生性的统计量值为9.381,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核心解释变量确实存在内生性,有必要使用Biprobit模型。

Biprobit模型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表中系数为平均边际效应。表3第(1)列显示的是对式(2),即获取资格证书的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反映劳动力自身特征如何影响其获取资格证书。从回归系数可知,劳动者的性别对获取资格证书的影响很小且不显著,但户籍因素对劳动力获取资格证书有显著影响,农村户籍劳动力在获得资格证书方面处于劣势。上述结果与描述性统计分析一致。在我国,资格证书虽然极少出现对申请者性别、户籍等方面的歧视,但是多数资格证书,尤其是含金量较高的资格证书往往带有最低学历或最低从业时间要求,而且报名费用比较昂贵。对学历水平和家庭收入普遍较低的农村劳动力而言,这些限制间接地阻碍了他们考取资格证书。

第(2)列为Biprobit模型对整体样本的回归结果,回归系数显示资格证书对劳动力进入高收入行业的影响为2.09%,相比Probit模型的结果下降了1.5%左右,但依然显著。第(3)列和第(4)列分别为对女性和男性的分组回归,结果与Probit模型类似,仅在数值上有小幅下降,说明当前的资格证书对女性进入高收入行业无明显的促进作用。第(5)列和第(6)列为农村和城镇劳动力的回归系数,其结果与Probit有所不同:引入工具变量后农村劳动力样本的回归系数大幅降低,显著水平也有所下降,城镇劳动力样本回归系数大幅增加,且由原来的不显著变为显著。该结果表明资格证书可以同时促进农村和城镇劳动力进入高收入行业,但对城镇劳动力的促进作用是农村劳动力的近四倍。其原因可能在于弱势劳动力考取的证书含金量较低,难以获得能够进入高收入行业的资格证书,当前拥有的证书无法发挥信号作用,不能消除高收入行业的企业对劳动力性别和户籍的歧视。此外,也存在高收入行业进入更依靠社会关系网络的问题,而弱势劳动力缺乏足够的社会资本,所以即使获得证书也难以进入高收入行业。以上结果支持了假说1。

(二)资格证书与收入增加

本文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是资格证书能否提高弱势劳动力的工资。为此,我们采用明瑟收入方程来估计获取资格证书对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的影响,核心解释变量依然是“劳动者是否取得资格证书”。对明瑟方程进行OLS回归的结果如表4所示,1第(1)列对应总体样本回归系数:明瑟方程回归结果显示,拥有资格证书的劳动者工资水平比未获得资格证书的劳动者高11.9%,但在此方程中,“女性”“农村户籍”两个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均为负值并且显著,说明在同等条件下,我国弱势劳动力的平均工资水平低于其他劳动力。第(2)—(5)列分别显示了对女性、男性、农村户籍和城镇户籍劳动力分组回归的结果,按OLS回归结果推断,资格证书对各类型劳动力的工资均有正向显著的影响,且对弱势劳动力的积极影响高于其他劳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核心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在明瑟方程中同样存在:首先,劳动者是否考取资格证书可能与其自身的能力有关。如果社会中能力较强的劳动者更倾向于考取资格证书,则OLS模型可能高估资格证书为劳动者带来的工资提升作用;相反,如果是社会中大多数能力较低的劳动者考取了资格证书作为对其工作能力的弥补,则OLS模型又会低估资格证书的影响。2此外,鉴于某些资格证书的成本(如报名费用、教材费用等)较高,只有高收入人群可以承担,那么资格证书与收入可能具有反向因果的关系。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是解决内生性问题的常用手段,但本文的核心解释是虚拟变量,2SLS并不适用。因此,本文采用处理效应模型(TEM)对问题加以分析。处理效应模型通过直接对处理变量(本文中为“是否获得资格证书”)进行结构建模,可以解决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是处理内生变量为虚拟变量的常用模型。在本文中,TEM的形式为:

式(3)中,[Lnwagei]为被解释变量,表示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的对数;[Certi]为核心解释变量,代表劳动者是否取得资格证书;[Ki]为劳动者性别、户籍、学历水平、工作经验及其平方值、年龄、婚姻状况、父母受教育年限和所在地区等控制变量,[vi]为随机误差项。式(4)中1[·]是示性函数,[Zi]为工具变量,[τi]为随机误差项,[θZi+τi>0]时取1,反之取0。考虑内生性影响,允许随机误差[vi]和[τi]的相关系数不等于0.

关于工具变量,我们选取了“劳动者认为要做好这个工作是否需接受专门的训练或培训”和“劳动者所在行业获取资格证书的比率”作为两个工具变量进行研究:首先,从事某项工作是否需接受专门的训练或培训与从事该工作的劳动者是否会考取相关资格证书存在相关性,而是否需要训练或培训由具体的工作要求而定,又存在一定的客观性,与劳动者自身能力的相关性不强;其次,行业中获取资格证书比率的高低往往影响着劳动者考取资格证书的决策,但不影响劳动者自身能力水平,因此上述两个变量可以考虑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1通过DWH检验,本文得到内生性检验统计量的值41.185,在1%的显著水平上拒绝了获得资格证书为外生变量的假设,因此有必要采用处理效应模型。在利用TEM进行分析之前,首先要用2SLS对工具变量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在对工具变量有效性的检验中,Hansen J统计量为1.543,p值为0.214,不存在过度识别问题,说明工具变量的选取有效,可以在处理效应模型中使用。TEM对总体样本处理的回归结果如表5第(1)列所示:引入工具变量后,总体样本 “资格证书”变量的回归系数由0.119上升至0.362。说明存在一定的负向选择,即能力低者获得了资格证书,这与Kugler & Sauer的结果一致,1其中的政策启示是一些阻碍高能力者职业进入的不合理的资格证书应该取消。

为进一步比较资格证书对不同劳动者工资的影响,本文将女性和男性劳动力、农村户籍和城镇户籍劳动力四个群体分别利用TEM方法进行了异质性分析,除农村劳动力子样本外,其余三个子样本都不存在过度识别现象。2四个子样本的TEM估计结果回归结果如表5第(2)—(5)列所示。第(2)列和第(3)列显示了对女性和男性劳动力各个解释变量的系数估计值,女性劳动力拥有资格证书后工资可提升约36.4%,男性劳动力拥有资格证书后工资可提升约35.3%,说明资格证书对女性工资的提升作用大于男性,但二者差别不大。第(4)列和第(5)列的估计值表明农村户籍劳动力拥有资格证书后工资可提升约28.2%,而城镇劳动力拥有资格证书后工资可提升约42.6%,资格证书对城镇劳动力工资的提升作用大于农村劳动力。假说2得到部分证明。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农村劳动力受学历、经济条件所限,无力考取较高等级的资格证书,而偏低级的资格证书对工资的提升效果不大。在CLDS数据中,也确实反映出考取高等级资格证书的农村户籍劳动力比例远低于城镇劳动力的情况。也存在即使拥有资格证书,但由于固有歧视的存在,农村劳动力资格证书收益率较低的问题。如前所述,其进入高收入行业的概率较低,也限制了其收入增长。

(三)稳健性检验

1.替换核心解释变量

解决内生性问题后,本文研究所得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女性获得资格证书对其进入高收入行业无明显促进作用,农村劳动力获得资格证书对进入高收入行业有小幅提升作用,但提升幅度远小于获得证书的城镇劳动力;第二,资格证书对男女劳动力工资的提升作用相似,对农村劳动力工资提升作用小于城镇劳动力。

针对拥有资格证书的群体,CLDS数据库根据其资格证书是否与当前从事的工作相匹配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统计显示并非所有劳动者拥有的资格证书都与其当前从事的工作相适应。为了保证结果的有效性和稳健性,本文将核心解释变量改为“劳动者是否拥有与当前从事工作相匹配的资格证书”,再次用Biprobit模型和处理效应模型对式(1)、(2)和式(3)、(4)进行回归,得到的结果如表6和表7所示。资格证书对女性进入高收入行业的影响变为绝对值很小的负值且依然不显著;对农村劳动力进入高收入行业的影响变为不显著,而且回归系数绝对值相比城镇劳动力依然很小。除上述两点外,稳健性检验的回归结果与表3和表5类似,说明本文结论是可靠的。

2.交互项检验

前文使用分组回归的方式讨论资格证书对高收入行业进入和工资影响方面在性别和户籍方面的差异,考虑到拆分样本后更少的样本量可能导致估计值偏差较大,分组回归的系数之间也难以确定其差异的显著性,本文参考Hertveldt & Michel的处理方法,1加入核心解释变量与性别和户籍虚拟变量的交互项,通过交叉项系数考察取得资格证书条件下不同劳动力就业和收入的异质性问题。由于核心解释变量及其交叉项都存在内生性问题,本节使用2SLS進行检验,所采用的工具变量与前文相同,结果如表8所示。

第(1)列和第(2)列分别是资格证书对不同性别和户籍的劳动力进入高收入行业影响的异质性检验结果:首先,核心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为正向显著,但核心解释变量与女性虚拟变量的交互项为负向显著,说明与男性劳动力相比,获得资格证书的女性劳动力进入高收入行业的概率更低;核心解释变量与农村户籍劳动力虚拟变量的交互项为负,但不显著,说明农村户籍与非农村户籍劳动力获取资格证书后都能提高进入高收入行业的概率,与本节第一部分的结果基本一致。第(3)列和第(4)列分别是资格证书对不同性别和户籍的劳动力的工资收入影响的异质性检验结果:首先,核心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为正向显著,但核心解释变量与女性虚拟变量的交互项为正向显著,说明与男性劳动力相比,获得资格证书的女性劳动力工资提升幅度更大;核心解释变量与农村户籍劳动力虚拟变量的交互项为负且显著,同样说明资格证书对城镇劳动力工资的提升作用大于农村劳动力,与前文结果一致。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首先通过Biprobit模型分析劳动者的性别和户籍因素如何影响资格证书的获取,以及获取资格证书是否有助于不同类别的劳动力进入高收入行业,得出以下结论。(1)农村劳动力取得资格证书的可能性低于城镇劳动力。一些资格证书报考带有最低学历或最低从业时间要求且报名费用比较昂贵,阻碍了农村劳动力考取资格证书。(2)即使是已获得资格证书的女性和农村劳动力,进入高收入行业的概率也没有明显提高。其原因可能在于弱势劳动力考取的证书含金量较低,也与弱势劳动力缺乏进入高收入行业所需要的社会资本有关。(3)在收入影响方面,四个子样本的TEM回归显示,资格证书能够提高各个群体的工资收入,但资格证书对农村劳动力的工资提升作用远小于城镇劳动力,对女性和男性工资的提高水平相差不大。可见尽管考取资格证书确实能够使农村劳动力的收入状况有所改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资格证书加剧了弱势劳动力,尤其是农村户籍劳动力的弱势地位,因为资格证书对后者产生了更加积极的影响,从而会扩大收入差距。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几点建议:第一,促进农村教育的普及。当前我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大多需要申请者具有高中以上学历,但农村教育普及还有待完善,一些地区的农村人口的平均学历水平仍然较低,不利于农民工与城镇劳动力的市场竞争,因此有必要加快农村基础教育的普及。第二,对弱势劳动力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试报名费用进行补贴。经济较为困难的弱势劳动力可能无力支付价格相对高昂的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试费用,从而失去利用资格证书提高收入的机会。对于有能力考取资格证书但无力承担考试费用的劳动力,国家可以通过政策补贴、无息贷款等形式帮助其接受专业培训和资格考试,提高劳动力的自身素质和生产效率。第三,进一步取消含金量低且不必要的资格证书。我国目前仍存在一些“鸡肋”型资格证书,不但无法反映证书持有者的真实能力,不能发挥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信号作用,还会成为难以考取相应证书的弱势劳动力进入某些行业的阻碍。建议取消这类证书以降低行业的进入门槛,让弱势劳动力和其他劳动力更加公平地竞争。最后,企业选拔人才时不可“唯证是举”,应多方面考察应聘者的实际能力,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服务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CLDS调查问卷中对资格证书的分类略显粗糙,以至于无法深入探究哪些行业、何种类型的资格证书可以对弱势劳动力产生较为积极的影响。相关具体问题有待数据细化丰富后做进一步的研究。

责任编辑:孔庆洋

猜你喜欢
资格证书
无损检测技术培训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对完善查验员资格管理机制的思考
关于会计从业资格证问题的研究
双元制背景下的我国职业培训校企合作研究
关于对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与职业技能提升的研究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财务管理专业资格证书与就业问题的分析研究
资格证书考试与开放大学课程建设对接研究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应用研究——以安防技术应用二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例
论高职院校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