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群课程思政育人的研究与实践

2024-05-29 02:03:32李阳霄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0期
关键词:三农育人思政

李阳霄

[摘           要]  新时代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按照新發展要求全力打造高水平专业群,集聚优势促进茶叶专业群高水平发展,以点带面提高茶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以省高水平专业群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为例,将专业群作为课程思政的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和完善专业群课程思政体系,拓展课程思政的内容与路径,顺应新时期对茶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人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0-0133-04

一、问题的提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工作,其他各门课程都要承担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责任。专业群课程思政与一门课程、一个专业课程思政的异同点是:一是范围更广,涵盖多个专业,更需要一体化设计;二是集群效应更明显,主要体现在资源共享;三是学生差异化,需求多样化,更需要资源丰富性。茶叶产业(行业)与其他产业(行业)不同的地方,即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是茶产业历史悠久,茶历史、茶文化底蕴厚重;二是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普遍性,入门门槛低,老中小都适合推广;三是融合性强,与旅游、餐饮、商业都能很好融合。

专业课教师往往难以完整地把握自己所执教课程的思政脉络,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时,没有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作支撑。因此,在专业群建设中,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项目一方面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同向协同、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深度协作,破解专业群课程思政的价值高度、专业深度及其二者之间的关联度。教师端在重构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等方面作出调整,从而提升育人的实效性;另一方面突出茶叶专业群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作用,构建思想政治引领,以专业群为中心,向校企协作延伸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模式,围绕全面提高茶产业全产业链人才综合职业能力这个核心点,提升职业教育育人质量。

二、专业群课程思政实施现状

(一)群内课程思政一体设计较弱

由于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为各任课教师,没有实现一体化设计,会存在某一专业的思政主线不清晰、专业内课程的思政元素同质化程度高、教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途径差异性较大等问题,从而有可能导致学生短时间内接受同一话题的重复程度较高,学生会失去学习热情。如果能够统一设计,各有侧重,实施时集体备课,实现统一与特色的协调,可大大避免这类现象。

(二)课程思政资源缺乏共享平台

某一专业的思政资源往往有时政热点、榜样人物、企业案例等,一方面是课程思政资源同质性高,另一方面是教师需要耗费大量精力搜集丰富的参考依据与案例支撑,如果能够建立专业群课程思政资源库并建立分类资源,课程思政资源能够去除同质化的同时实现共享,可以使课程思政资源的呈现形式与内容更加丰富,让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据可依,同时方便检索与调取,改变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无资源可应用的局面。

(三)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存在较大差异

一是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协同程度比较弱。二是课程之间融入思政元素程度不一,有些突兀,有些融入润物细无声,需要建立一个共享共用平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四)教师融入思政元素的方式与手段单一

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实施能力普遍较弱,投入研究精力有限,尤其是研究课程思政融入路径与融入方式方面显得参差不齐。有的讲实际案例,有的讲名人故事(榜样故事),有的讲时事热点,有的实地探访(现场教学),随意性较大,未形成体系。

导致这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一是学校层面没有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或文件,教师缺乏实施的积极性与动力。二是教师层面,教师本身教学、教科研和社会服务压力较大,同时重视程度不够,或者存在拿来主义现象,投入精力较少。三是学生层面,高职学生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不够,仅靠教师引导,课程思政的实际教育效果欠佳,需要教师带领实践。

三、构建“新茶人”专业群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依据岗位群核心素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教育部的专业教学标准,制订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构建高职思政引领的、基于专业群并向校企协作延伸的“新茶人”专业群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一)结合产业需求,凝练专业群核心素养

专业群内四个专业覆盖茶产业链上的第一、二、三产业,第一产业主要涵盖茶树栽培与茶园管理,第二产业主要涵盖茶叶加工、茶食品加工和质量控制等,第三产业主要涵盖茶叶销售、茶艺服务和茶文化推广等。专业群主要岗位有茶园管理、茶叶加工、茶叶审评、茶叶质量检测、茶食品加工、茶艺展示服务、茶文化推广和茶叶销售等。结合八大就业岗位群人才需求,明确岗位职业标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岗位工作过程、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职业基础能力,培养其成为“志于学、精于业、践于行”的知农爱农新型茶产业人才。专业群思政核心素养围绕“农”“茶”“商”展开,凝练乡村振兴、文化自信和工匠精神为专业群思政核心素养。家国情怀方面,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三农”情怀,从而引领更多学生致力于乡村振兴;文化素养方面,主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茶文化宣传,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更强的文化自信;道德修养方面,主要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发扬浙商精神,从而内化为工匠精神。

(二)立足价值创造,构建专业群思政框架

从岗位群人才需求目标提炼思政素养,在明确专业群育人目标的基础上,构建专业群思政框架。专业群思政育人框架围绕价值创造展开,提炼出包括政治价值、道德价值、经济价值、劳动价值、规则价值、生命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环境价值和健康价值十方面的价值创造。四个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体现专业目标和专业素养,因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包括素养目标、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三个方面。同时构建融课程思政、实践育人和劳动育人于一体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在专业知识中挖掘思政元素。教学规范着重课堂教学设计和思政元素设计,师资队伍方面主要体现师德师风和育人意识,教学资源方面主要是基于实训项目挖掘思政素材,从管理机制和文化氛围提供质量保障,并开展专业研究和思政研究,开发融入思政的教材,提升专业育人水平。

(三)点燃服务“三农”,变革专业群课程体系

专业群人才培养将价值创作为引领,以服务“三农”为己任,构建“思政协同、共享基础、核心并立、拓展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在专业群课程体系中,凝练出七个主题作为思政切入点:“三农”历史沿革、“三农”历史事件、“三农”历史人物、红色茶馆、茶叶博览馆、合作社体验馆和供销文化一条街。前三个主题以视频学习和理论讲座为主开展思想洗礼,后四个主题以虚拟场馆和真实体验馆为主形象化展示文化。“三农”历史沿革主要讲述“三农”发展与政策出台,以史明理,学生通过历史全面了解“三农”发展的艰辛与不易,深刻理解“三农”政策的历史意义,领悟农业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三农”历史事件主要讲述“三农”历史发展进程,以史增智,学生通过对一系列影响重大的农业历史事件的学习,理解伟大的转折可能就在几个瞬间,而这几个瞬间联系前后可以观全局;“三农”历史人物是从榜样人物和鲜活形象激发学生通过榜样力量了解“三农”,激发学生服务“三农”的理想和信念;红色茶馆与茶叶博览馆以虚拟仿真场馆的形式展现,学生有机会了解全国乃至全世界各类茶叶的历史、文化和故事;合作社体验馆与供销文化一条街是校内实体场馆,满足学生专业认知、社会实践和专业研讨的需要,营造校园的“三农”文化氛围。通过七个主题的思政切入点,教师有“标”可以,学生有“馆”可学。

(四)融合中国茶文化,开发“三农”特色教材

茶专业的职业教育适用教材一直处于匮乏状态,高职教育的茶专业教材体系建设是推进专业群课程思政的重要一环,也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落脚点。专业群以平台共享课程为基础,以茶企业的真实案例与真实产品为载体,将茶文化、茶产业的新技术、茶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需求融入教材,校企合作共同开发适应高等职业教育需要的茶产业新型教材。专业群开发《大国三农》《中国茶文化》《农产品电子商务》等“三农”特色教材并投入使用,编写茶语录读本用于学生认知学习。

四、实施“四讲四行”专业群课程思政育人路径

只有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实施能力,才能实现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通过“四讲四行”,提升高职茶叶专业群课程思政实施能力。“四讲”包括用数据讲事实(数据展示新技术与新工艺)、用案例讲道理(重大议题和热点问题专题讲解)、用体验讲故事(前辈专家人生经历分享)、用情感讲期待(理想、信念,对学生的期待),通过“四讲”增强教师将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意识。“四行”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技能、策划项目、实践学习,通过“四行”提升教师将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能力。

(一)学研并进,增强教师的思政意识

开展各类各级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增强教师课程思政的实施意识;开展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的集中备课研讨,共同提炼与挖掘专业课程标准中的思政元素;专业教师参加人文大讲堂现场讲座或学习强国线上学习,提高思想理论素养。专业群内教师利用教研活动时间针对茶产业新业态、新工艺、新技术,举办研学讲堂,深刻理解茶产业非遗传承人的核心素养,增强教师的育德意识。

(二)展赛融合,提升教师的思政能力

专业教师的思政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思政的融入效果,在思政育人过程中应具备与教育教学水平相当的技能。基于以展促学、以赛促研的理念,实践出真知,专业群开展“一系一品”“一专一特”“一课一策”课程思政专题活动,定期举办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说课比赛、示范课展示等活动,通过比赛彼此交流分享挖掘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有效方法以及思政育人成功经验,形成示范效应。

(三)导评贯通,保障育德持续改进

结合上级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学院实施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并作为专业教师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课程思政育人方面成效突出的专业教师,在职称评审、岗位聘任、评优评先中给予优先考虑。在听课评课过程中,单独设计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评分项,在学生评教中增加思政教育成效评价,构建全方位多元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五、营造“虚实融合”专业群课程思政育人氛围

虚实融合的场景化学习和浸润式体验学习对培养茶专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成效非常突出。专业群将农耕文化、供销社文化、合作社文化和中國茶文化融入学生的生活区、教学区、实训室,营造浓厚的农耕文化氛围、供销文化氛围、合作社文化氛围和茶文化氛围,学生场景化、浸润式感受各种文化的洗礼,发自内心产生专业认同感和职业信念感。

(一)校企共建“教科农场”和“技能大师工作室”

“教科农场”采用双导师模式,由一名技能大师、技术能手、茶叶工匠和校内实践指导教师共同指导一名学生完成从采摘、炒制、审评、包装完整的茶叶实践过程,以岗位为阵地培养茶产业拔尖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邀请涵盖茶产业链从种植、生产、研发、审评、销售到茶艺展示的非遗传承人、全国制茶大赛金奖技术能手等为行业导师,同时互派骨干教师或技术骨干入企入校指导,营造规范操作、安全生产、勇于开拓、积极创新、热情服务、精益求精的育人氛围。

(二)校企共建“大国三农文化馆”虚拟仿真项目

“大国三农文化馆”给学生提供一个随时学习与研讨的平台,通过将农耕文化、供销文化、合作社文化、中国茶文化等建成虚拟仿真项目,让学生身临其境接触各类文化历史沿革、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馆内思政内容丰富,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实习指导和就业指导过程中随时随地引用馆内资源,通过大国工匠事迹简介、茶叶相关名言警句、茶诗文赏析等,切实将茶文化和“三农”情怀传播到每个角落,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与潜移默化中激发服务“三农”、无私奉献的爱国激情和严谨求实、进取创新的学习热情。

六、建设“融通共享”专业群课程思政平台资源

(一)梳理课程内容,挖掘思政元素

专业群中各专业的教师以自己所执教的课程为出发点,整体梳理课程脉络,分门别类地归纳独立部分,找到课程交叉部分,充分挖掘思政元素。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方法主要采用:纵向历史对比法,通过对茶文化发展历程的挖掘,讲述茶文化与茶产业发展历史,引导学生建立行业自信与文化自信;横向对比法,通过对比中国茶产业发展、世界茶产业发展及其对比,引导学生建立产业自信与专业自信;时事联系法,通过密切联系茶产业如申遗成功等时事热点,将专业知识融入热点事件,通过讨论、查阅资料、形成报告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内生动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与“三农”情怀;学科专业典故法,通过茶大师成长道路、历史人生选择,学术前辈严谨治学、永攀科学高峰等事迹,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个人理想与国家社会发展相统一;实践启发探究法,利用专业实训周,整合实践内容,优化实践教学,构建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和安全教育。

(二)注重行业需求,校企合作开发

茶叶专业群内课程,与企业的服务、经营、生产、销售等诸多方面均息息相关,企业的种植加工经营过程就是专业群的专业课内容。因此,专业群课程思政资源库的建设在引入一些普适性的内容与元素的基础上,更多地研究企业对员工素质的需求以及社会对于各个行业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在“茶文化传承与创新”国家资源库建设期间,专业群中各个专业的教师深入企业,与企业的经营者、劳动者、管理者以及行业的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沟通与研讨。录制相应的实操视频,与企业经营者一同制作微课,以影像的形式丰富资源库。

(三)科学分类资源,丰富建设形式

资源库收集的思政元素归纳为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等几个大类。对每个大类下的资源进行细分,例如在经世济民资源大类下,可以依据资源的形式分为文字案例类、视频资源类、图像资源类、微课资源类、互动资源类、实践项目类等。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增加工匠精神类;根据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的要求,增加爱国教育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类;依据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行业现象,增加绿色发展类等。

依照一体化设计、统筹兼顾、内外结合和虚实结合,提高高职茶叶专业群课程思政浸润性,通过专业群课程思政体系完成整体浸润,通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完成专业浸润,通过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完成协同浸润,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劳动教育等完成后续浸润,以期学生能自然接受,认为思政就是课程的一部分(专业层面),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情感层面),能够有效地激励学生产生内动力(体验层面),有效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与技术技能的理解、拓展和深化。

参考文献:

[1]朱丽霞.课程思政视域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合一”实践教学模式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21.

[2]何玉海,于志新.新时代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四个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2):132-136.

[3]肖润花,李珊珊,陈文娟.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实施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1(22):82-85.

[4]刘建军.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八个统一”[J].教学与研究,2019(7):13-19.

[5]唐芳云.立德树人:高校“课程思政”价值定位的哲学审视[J].理论导刊,2020(2):121-124.

[6]罗仲尤,段丽,陈辉.高校专业课教师推进课程思政的实践逻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1):138-143.

[7]朱飞.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澄明与进路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2019(8):67-72.

[8]何源.高校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表现及其培育路径[J].江苏高教,2019(11):80-84.

[9]赵志伟.我国高校“课程思政”的脱嵌性问题研究:以社会科学类课程为例[J].中州学刊,2020(4):88-92.

[10]贾启君.新工科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逻辑[J].中國大学教学,2021(5):50-53.

[11]王景云.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逻辑互构[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6):186-191.

[12]章忠民,李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拓展的内在意涵与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20(11):62-67.

[13]宣勇,张鹏.走出学科危机: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大学学科建设[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 39(3):48-58.

[14]易鹏,王永友.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逻辑起点和实践指向[J].中国电化教育,2021(4):54-58,66.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三农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06-01 06:17:46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1:38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