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元时期文人画艺术风格

2024-05-29 23:47周雨童
牡丹 2024年8期
关键词:赵孟笔法文人画

宋代山水画的艺术品格基本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基调,宋代是一个色彩和水墨交相辉映、诗情画意、笔墨意趣交融的时代。元代文人画发展于动荡的社会,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的特点。在中国绘画史上,宋元文人画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将文人画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亦成为后世的典范。

一、何谓文人画

宋代国力昌盛,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繁荣的时代。这一时期,文学艺术急速发展,儒学复兴,形成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政治环境相对稳定,思想开明。早在南宋覆灭之前,蒙古族已经定都于汉地大都,建立元朝。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这一时期民族矛盾较大。不同的时代也催发出不同的艺术,宋元两代的文人画存在差异。

那么何谓文人画?文人画又称“士大夫写意画”,顾名思义,创作群体多是文人墨客,他们多取材于山川草木,抒发个人“性灵”,标榜“士气”,讲求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常常以书入画。文人画的意蕴处于一种情景交融的状态,文人创作时,将现实景象与艺术的真善美相联系,将主观情感融入山川之中。陈师曾论文人画特质云:“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可见,文人画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美术和中国书法的发展。

二、宋朝文人画艺术特色

明人王世贞曾说:“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苏轼是第一个提出“士人画”概念的文人士大夫,他曾高度赞扬王维《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等文人墨客对文人画的开创有划时代意义,但这一时期只是一个从仕人画向文人画转变的过渡时期,并没有完全变革。宋朝取消了身份限制的政策,工商阶层的人也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文化风气上扬。

(一)宋朝文人画“尚意”

“尚意”也是士大夫作品中的主要特点,他们在创作中抒发自己的主观个性,彰显自己的“私欲”。梅、兰、竹、菊则是他们的主要选材,能够凸显出他们高洁、清逸的品格。由此可见,文人绘画相较于院体画、人物画,已经脱离了教化的目的,强调自身的情感。北宋文人画同时也将尚意的审美观念注入传统绘画中,米芾也在《画史》中提及,“山水古今相师,少有出尘格者,因信笔为之”,“信笔”的意思便是随手作画,直抒胸臆。大多画家将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与画面相融合,画心中所念,使得画面有了思想,但鉴赏者往往只能够直接看到画面的表象,很难上升到意境的境界。

例如,米芾性格癫狂弄嗔,常常简笔淡墨,笔甚草草。他的儿子米友仁也耳濡目染,在其画作上自题“墨戏”,不拘常法,重神似,轻形似,不刻意在意技巧笔法,多从心而画,强调个人感情,如游戏嬉闹一般,以此表现烟云溟濛的意趣。董其昌称“老米画难于浑厚,但用淡墨、浓墨、泼墨、破墨、积墨、焦墨,尽得之矣”。《潇湘奇观图》是米友仁代表作品,采用纸本水墨,纵19.8厘米,横289.5厘米。作品开卷则是浓云翻卷,用简单的笔法表现秀美氤氲的山林景色。群山连绵不绝,色泽却各不相同,视线所望的重点之处笔墨厚重,主峰耸起,清晰可见,画到尾处便若隐若现了,整幅画作层次分明,画面意境幽远,作者笔力引人入胜。从笔墨技巧上看,画家个人特色浓厚,如画中有大量横点,大大小小,错落有致,且相较于传统画法,整幅画没有明显的线条,而是用没骨法取代了隋唐北宋以来的双勾,墨与水相融,浑然一体,聚点成面,还没有元朝那么强调造型和笔法。清远的河洲、葳蕤的林木、绰约的草庐与云雾中影影绰绰的山峰相互照应,烟雨蒙蒙,变幻莫测,惟妙惟肖,是典型的“米氏云山”长卷。可见米芾父子的画作虽没有浑厚的气势,却有气韵生动、天真洒脱的文人意趣。

(二)文之极也

宋朝时期文昌武弱,国力昌盛,有丰富的绘画形式,如小景山水、文人山水都大有发展,还出现了一位十分喜爱艺术的皇帝——宋徽宗赵佶。赵佶重视绘画人才,扩建翰林画院,广泛吸收优秀画家,极大地改善了画家的待遇地位,同时他也十分重视作品的情趣与诗意,使得各类文化艺术到达登峰造极的水平。据邓椿《画继》载:“所试之题,如‘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自第二人以下,多系空舟岸侧,或拳鹭于舷间,或栖鸦于篷背,独魁则不然。画一舟人,卧于舟尾,横一孤笛,其意以为非无舟人,止无行人耳,且以见舟子之甚闲也。”该试题以诗歌为题目,题虽一样,却给答者留下无限想象空间,一切都靠答者自己通过再造想象或创造想象构建出具象物体。绘画创造的过程就是将自己想象或者看到的东西进行加工提炼,通过头脑审美意向化后,再用艺术手段具象化,一旦定型,便只有一种形式呈现给鉴赏者,这一过程十分考验答者的主观意趣和文化修养。邓椿在《画继》中提及“画者,文之极也”,极好地诠释了绘画中文与画的重要性,提醒画家要提高文学修养,同时提及“然则画者,岂独艺之云乎”,作为一个画家不能只专注于画画,应什么技艺都知晓一点,才能把画面绘制得更加栩栩如生,强调了文的重要性。所以,他现在也被很多学者认为是“宋代最后一个为文人画张目者”。

三、元朝文人画特色

文化和政治往往互相影响,不稳定的政治环境会对文化艺术乃至文明产生直接影响。宋亡以后,元朝统治者的压迫让文人们都有了“小隐隐于野”的傾向。文天祥被俘虏后,更是对统治者采取坚决不从的态度,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时代的激流,也塑造着个性截然不同的艺术家们。

(一)人文理想风格的转变

文人画变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是南宋画院的废除。南宋院体画风格安逸祥和,细致华丽,有粉饰太平的政教功能,而在蒙古族入侵后,这种风格显然不再实用。画院的废除导致大量职业画家失业,更多职业画家行走山林,归隐于市,而这种归隐更像是在朝中郁郁不得志的社会性退避。例如,在元四家之一的吴镇的《双桧平远图》画面中,可以看到作者用“平远”构图,将视线压低,两棵弯曲的但高大的老桧树屹立在碎石之上,与远景形成对比,使观赏者豁心目而舒襟怀,同时表达他对现实的不满;倪瓒的画作则更是“画林木平远竹石,殊无市朝尘埃气”。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由此可见,古时思想家就把人深层次的情思,与山水相连。在元代这个混乱的时代背景下,文人雅客们为了求得心平心静,都选择淡然避世、遥望山水。正如北宋郭熙所说,山水是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之地,山水野林成为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仕途无望的精神归宿。而山水画也成为他们主要的绘画题材,借景抒情成为其主要的绘画风格。

长时期的政治高压使得士大夫已然麻木,他们的社会地位极速滑落,甚至到了“九儒十丐”的地步。其创作风格也从“淡泊无为”“天真”转变为无可奈何的“释然”,元代的文人画至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时期为了使自己内心压抑、痛苦、迷茫的情感以及精神得到充分的体现,他们不再局限于刻画物体的客观形态,而是更强调情景交融,天人合一,在绘画中描绘自己不能施展抱负的悲怆以及内心深处真实的呐喊。正如倪瓒所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直抒胸臆、信笔拈来、聊以自娱是元朝文人画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倪赞的逸气说与钱选的士气说有相似之处,都强调绘画的自由随性,不为人所驱動,这也是一种所谓的文人“自恋”状态。

(二)技法发展与诗书画印结合

赵孟,字子昂,汉族人士,号松雪道人,他不仅精通音律绘画,还对经济之学、书法金石及鉴赏多有研究。他托古改制,提出了“古意说”。赵孟还提出“书画本来同”的口号,以书法入画,略带“飞白”法的意蕴,强调书法与绘画的关系。他的绘画作品兼有诗、书、印之美,画中韵律更明显,相得益彰,艺术表现力强。他认为“不假丹青笔,何以写远愁”,以画寄意,强调绘画的内在功能和情感抒发的重要性,对元代文人画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被董其昌称为“元人冠冕”,甚至有学者考察认为若无赵孟,元代文人画发展走向将未可知。

相较于宋朝米芾父子“墨戏”“戏作”的技法,赵孟提出要以“云山为师”,强调画家的写实基本功与实践技巧,纠正“墨戏”的陋习。吴镇也提出:“墨戏之作,盖士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秀石疏林图》是赵孟绘画作品中体现文人意趣、美学风格的典型作品,该画纵27.5厘米,横62.8厘米,采用纸本设色。画卷上有赵孟自题的七言绝句:“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其认为画石头就要用飞白笔法,画树木则是用大篆,画竹则需要和书法联通,反映了他书画同源的思想。画中的两块巨石运用侧锋“飞白”寥寥几笔,突出石块的立体感,笔力轻松、灵动、自由,使得眼神落入画面有了重心点。他注重构图,近大远小、近实远虚,并且主次分明,枯木杂草点缀在旁,不过多占用画面,运用篆书、隶书的笔法以书法入笔,体现了枯木的苍老遒劲。古人在书法行笔里强调运用中锋,认为中锋线条更厚实流畅,内在意蕴更丰富,并且笔锋在运行中会不断调整,巨石前方散落的几丛小草、雄浑的枝木便是用“中锋”画出的。整幅绘画作品多以书法技法进行表现,体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线条美,虚虚实实的留白也给予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有一种从有限到无限的超越美。赵孟另辟蹊径打破了中国传统绘画中单纯的绘画形式,以书法技法、诗歌入画,由表及里融入文人元素,与米友仁《潇湘奇观图》相比较,更注重笔法的变幻以及书法技法的传达。

四、结语

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提及,从美学理论来看,宋代绘画强调的是“师造化”“理”“法”和“传神”,讲究画面的位置、构图等,元代强调的则是“法心源”“趣”“兴”和“写意”。二者相比较:一是题材选材不同。元代开始题材扩大,由简单的梅、兰、竹、石扩展到山川山水。二是笔法技法不同。元代笔法更严谨,由宋代代表文人画画家的米芾父子自提的“墨戏”转变为赵孟提倡的“以云山为师”,注重笔法造型的锤炼。三是笔墨意趣不同。在具体的绘画操作过程中,宋代一些文人也会以书法入画,但此时文人画尚未成为文人的艺术理想,而元代文人因仕途无望,更倾向于在艺术领域发展,他们往往以书画抒情,讲求笔法、用墨的趣味。四是文人意识不同。根据画面的内容与空间,在画面上题诗,讲究诗画结合在宋代的文人画中也有所表现,但元代的文人画更具有文人意识,并且有文人理想、文人理论、文人标准之文人画概念。五是环境不同。宋代院体画为主流,除米家山水和苏轼外,几乎没有纯粹的文人画土壤,而元代文人画则大行其道。

宋元时期艺术呈现不同的风貌,这是时代更迭变换的结果,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在技法与画风上进行了创造性发展,有不可忽视的成就。

(四川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周雨童(2000—), 女,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艺术美学与艺术教育。

责任编辑   高瑞

猜你喜欢
赵孟笔法文人画
文人画文人
《李思训碑》笔法临析(十)
元 赵孟 行书与达观长老札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DYNAMICS FOR AN SIR EPIDEMIC MODEL WITH NONLOCAL DIFFUSION AND FREE BOUNDARIES∗
几多笔法写思情
笔法与临摹
冯骥才:关于文人画史的思辨
俱天成,极奇妙!——闲聊画面石的独特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