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沙江沿岸红色歌谣的主题意蕴及多元价值

2024-05-29 23:47王可骄
牡丹 2024年8期
关键词:金沙江歌谣红军

民间歌谣是富有创造力的口头文学,起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红色歌谣作为民间歌谣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独特的韵味,记录了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参与武装斗争的历史过程,兼具民族性与地方性。对这些留存至今的红色歌谣进行研究,研究者不仅可以感悟其中的民族精神,品味其中的思想理念,还能领略其审美风格,挖掘其时代价值。金沙江沿岸红色歌谣具有丰厚的内涵,既是红军长征开展思想宣传工作的必要手段,也是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见证者。本文立足云南地域文化,将金沙江沿岸的红色歌谣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主题意蕴和多元价值进行一定的阐释与分析,旨在对金沙江沿岸红色歌谣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弘扬红軍长征精神、挖掘红色资源。

金沙江,是中国长江的上游河段,因江中沙土呈现黄色而得名,其在云南境内长1 560千米,流域面积10.9万平方千米。金沙江从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德拉附近进入云南省,最后从昭通市的水富市流入四川省,流经迪庆、丽江、大理、昆明、楚雄、曲靖、昭通等七个地州市,在此流域内居住的民族除汉族外,还有藏族、纳西族、白族、彝族、回族和苗族等。红色歌谣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的红色歌谣范围极广,包含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的各个时期产生的革命歌谣;狭义上是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及之后流行、传唱的革命歌谣。本文仅对狭义上的红色歌谣概念进行谈论。20世纪30年代的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壮举,红军先后两次进出云南,同云南各族人民相互信任、并肩作战。金沙江沿岸的红色歌谣中既有红军创作的,也有云南人民创作的。红军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进歌谣里,人民把对红军的感恩与思念寄托在歌谣中,时至今日,金沙江沿岸的人民群众还在传唱着当时的红色革命歌谣,历久而弥新。

一、金沙江沿岸红色歌谣的主题意蕴

(一)歌颂红军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点燃了希望之火,云南地区的人们想红军、念红军、感谢红军,并把这份真挚的情谊谱写成一首首颂歌。歌颂红军的歌谣数量是十分丰富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直接抒情,大多在歌谣名称中便有所指。例如,流传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的《穷人盼望老红军》,歌谣的名称简单明了,为歌谣定下思念的基调,表达了红军在当地待的时间虽是有限的,人们对红军的想念却是绵延不绝的。歌谣开头第一句直截了当地表达对红军的信任,而后描绘了红军与人民之间纯粹而深刻的情感,引起听者的共鸣。对人民来说,红军就是甘露,滋润着人们的内心,为人们带来坚持下去的勇气。流传于曲靖地区的《红军最爱老百姓》也是如此,从歌谣名称中就可以感受到百姓对红军的情意,歌谣开头叙述太阳落山和鸟儿归林现象,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家的踏实与安心,同时也暗示红军给予百姓家人般的温暖。另一类则为借事抒情,即通过描述具体的事件来表达对党和红军的情意。例如,流传于曲靖市马龙县的《红军走过曲靖坝》便是如此,该红色歌谣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易于传播,以纪实的手法叙述红军路过当地的情形,既歌唱了红军的革命成果,也鞭挞了土豪恶霸的恶行,夸张的艺术手法承载的是当地老百姓的情意,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表达效果十分强烈。歌谣虽没有直接抒发对红军的感谢,却充分地展现了红军为老百姓做主、让他们的脸上重新绽放笑颜的事迹。

对歌颂红军的歌谣作以上划分是相对而言的,事实上,有很多歌谣是将直接抒情和借事抒情融合在一起的。例如,流传于曲靖地区的《兵分两路进云南》,讲述红军分两路进入云南,以矢志不渝的信念感、勇往直前的使命感进行长征,真实的历史事件为歌谣增添了厚重感,结尾一句“桃源人民爱红军,永远跟着共产党”则水到渠成地表达了人民对党和红军的爱意,升华了主题,提高了整首歌谣的艺术性。正是因为字里行间传达出的无限真情,让金沙江沿岸的红色歌谣时至今日仍散发出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二)歌颂共产党和革命领袖人物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革命形势十分严峻,但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屈服。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与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在荆棘丛生中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那段路程是艰辛的,却也是有盼头的,反映在歌谣中,则唱出了人民跟随共产党的决心,唱出了对共产党的拥护。例如,流传于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的《劝告白军快觉醒》,充分呈现了当时云南人民内心的激动与喜悦,他们期盼着将醒未醒的人们快快觉醒,加入共产党,为光明的世界战斗。还有时任红九军团供给部长的赵镕(云南宾川人)所作的《强渡金沙江》,也表达了坚定的革命理想,烘托出激昂的战斗气氛。

金沙江沿岸的红色歌谣不仅歌颂共产党,同时也歌颂革命领袖人物毛泽东同志。例如,流传于昆明、曲靖地区的红色歌谣《毛主席赛过诸葛亮》,人民群众直接将毛泽东同志与诸葛亮作比,称赞毛泽东同志用兵出神入化,赛过诸葛亮。再如,流传于云南省宣威市等地的《滇东北扩红歌》,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加入红军队伍,跟随毛泽东同志的脚步,歌词直白而真诚地写出了云南人民对毛泽东同志的尊敬和爱戴。

(三)控诉黑暗社会,坚信革命必胜

长征途中地理环境艰险,物资匮乏,但红军坚韧不拔,靠着强大的毅力克服了挫折,军民心往一处使,革命队伍不断壮大,局势一点点扭转,日渐明朗。彝族红色歌谣《太阳落了要出来》以太阳意象起兴,点出太阳东升西落,总会出来,红军不会忘记人民群众,终会回来。太阳象征着光明,预示着革命斗争会走向胜利,迎来曙光。人民群众对革命胜利的坚信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是红军用实际行动一层层地拨开了人们心中的迷雾,让无数老百姓卸下了心防。

《革命有雄心》是流传于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红色歌谣,同样也展现了人民对革命的信心。短短几句,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听者仿佛可以感受到当地人民高涨的革命热情,鼓舞人心的同时,有利于宣传革命思想。从被剥削到奋起反抗,从苦不堪言到对未来满怀期待,这份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冲劲儿感染着无数的云南人民。

红色歌谣的创作主体之一是人民群众,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红色歌谣来发声。金沙江沿岸的红色歌谣中还有一部分展现出云南人民迎接新生活的激情,他们渴望过自由的生活。流传于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的《富人不要猖狂》直抒胸臆地表达了云南人民渴望当家做主的心愿,红军是云南人民的底气,人们相信忧伤只是暂时的,快乐属于红军与人民。云南被称为“彩云之南”,歌谣最后提到的彩云飘扬与云开雾散相呼应,极具画面感,给人以力量。金沙江沿岸的红色歌谣是时政内容与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相结合而产生的,新旧碰撞中,增强了人民的凝聚力。

二、金沙江沿岸红色歌谣的多元价值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红色基因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鼓舞着一代代中华儿女自立自强,勇敢拼搏。金沙江沿岸的红色歌谣蕴含着共产党人不畏艰险、不屈不挠、勇于开拓的革命精神,是意义非凡的教育资源,在不同的群体中都产生了宝贵的价值。

于学生而言,听红军的故事、唱红军歌谣、接受红军精神的洗礼,有助于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崇高的理想信念。金沙江沿岸的红色歌谣再现了红军的革命风采与革命斗志,学生通过对红色歌谣的学习,能够增强自身的爱国意识与思想道德修养,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中;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接受金沙江沿岸红色歌谣的熏陶有助于其在了解革命历史的同时,自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红色歌谣展现了先辈们勤劳、勇敢、踏实、坚韧的优秀品质,激励着人民群众去努力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于党员干部而言,传唱金沙江沿岸的红色歌谣有助于其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红军战士为党为国,无私奉献,即使荆棘丛生,也绝不放弃。红军队伍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和群众之间建立了亲密的联系,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新时代下,广大党员干部也应遵规守纪、甘于奉献,全心全意为民服务、替民着想。

(二)文化价值

金沙江沿岸的红色歌谣是红军和云南人民思想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记忆,对理想的执着、对未来的期盼、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交汇在一起,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提到红色,人们的潜意识里会出现热情、大胆、无畏这些富有生命力的词语,具体到歌谣里便是红军与人民流露出的强烈的生存意志,虽处在困境中,依然怀抱梦想,顽强不屈,那份简单却炙热的情感绵延至今日,一直激励着广大人民群众。红色歌谣是学习和研究中国共产党光辉历史的原始资料,对红色歌谣进行多维度的探索,深层次挖掘其背后的规律与道理,对生活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金沙江沿岸红色歌谣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人民沟通与交流的纽带,其所表现出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将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它独有的审美风格、表达方式、民族风情都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云南地区丰沃的文化土壤为红色歌謠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养分,红色歌谣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21世纪是全球化的时代,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让人眼花缭乱,如何在一众文化中构建自身的身份认同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提供了精神指引。金沙江沿岸的红色歌谣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内容积极向上,不仅表露了人民群众内心的声音,还彰显了革命先辈浓厚的爱国情怀。金沙江沿岸红色歌谣以其独有的表达方式讲述着伟大的英雄故事,其汇聚而成的民族精神也强化着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三)经济价值

金沙江沿岸红色歌谣是红色文化资源的载体,近些年红色旅游迅速发展,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红色旅游经济的发展状况。旅游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以红色文化为桥梁发展旅游业,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与之相关的红色文化建设项目、红色文创产品、红色文化主题餐饮业也被纳入经济化管理,目前红色旅游观光已经成为促进红色文化发展的新兴传播方式之一。

金沙江沿岸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文化氛围浓厚,红色歌谣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载体之一,保存于当地的纪念馆及资料陈列室内,传唱于百姓之间。当下,金沙江沿岸地区依托红色资源,将文化与经济紧密联系,赋予旅游以新的文化体验,在宣传红色文化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产业的发展。

金沙江沿岸的红色歌谣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红色歌谣对于传承云南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云南红色文化品牌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旅游经济中巧妙融入红色歌谣,激发人们内心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意识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结语

金沙江沿岸的红色歌谣是特殊时代的产物,饱含着人民群众对党和红军的深厚感情,彰显了人民群众始终坚定地跟着党走的决心。本文通过对红色歌谣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了金沙江沿岸红色歌谣的主题意蕴与多元价值。金沙江沿岸红色歌谣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对它进行积极的保护有助于人们把握和领悟其在新时代的深刻

内涵。

(昆明学院人文学院)

基金项目:2023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研究生类)“文化记忆视域下金沙江沿岸红色歌谣与民族认同建构研究”阶段性成果(2023Y0930)。

作者简介:王可骄(1998—),女,山西阳泉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责任编辑   黄蕾

猜你喜欢
金沙江歌谣红军
幸福歌谣
春天的歌谣
开挂的“金沙江”
《春天的歌谣》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行走金沙江
倔强的小红军
写实与抽象:金沙江岩画考古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