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扬手风琴演奏中“情”的理解与表达

2024-05-29 00:45冯睿廷
牡丹 2024年8期
关键词:风箱手风琴作曲家

冯睿廷

音乐情感在音乐作品表达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在巴扬手风琴演奏中,只有对“情”进行深度理解、灵活表达,才能给观众带来更加强烈的视听感受,让观众能与演奏者一起代入巴扬手风琴作品的意境中,从而达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目的。这对于巴扬手风琴演奏者来说是较大的挑战,演奏者除了要了解演奏作品的背景、内容、演奏特征,还需要把握好演奏时的心理变化,如此才能实现对作品的良好诠释。本文主要围绕巴扬手风琴演奏中“情”的理解与表达展开分析和论述,以期能够有效提升演奏者的演奏水平。

一、音乐情感

音乐情感是人类对现实音乐世界的特殊反映形式,亦是人类对音乐、相关事物客观认识是否符合其本身音乐需要而产生的音乐心理体验。音乐情感虽然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形式,但其与音乐认识过程有本质差异。其中,音乐认识更多是反映客观音乐现实本身,音乐情感则是与人的音乐需求有直接关系。音乐实践中,对“情”的理解与表达,关键在于从音乐作品本身出发,去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特征、旋律等,在正式演奏中,加入自身对其的理解,能最大限度地表现出作品内涵、情感,让观众产生共鸣,这对于演奏者来说是极其难得的。

二、巴扬手风琴演奏中“情”的理解与表达重要性

(一)巴扬手风琴演奏中理解“情”的重要性

不同巴扬手风琴作品中的“情”有较大的差别,这取决于作曲家的自身认知经验、音乐创作方式等,其中寄托着作曲家的情感,若不能对其进行正确的理解,则难以把握作品的脉络,更无从演绎其中丰富的情感,也难以正确地操控手指、风箱、身体姿态等,故而“情”的理解至关重要。

(二)巴扬手风琴演奏中表达“情”的重要性

巴扬手风琴演奏中表达“情”,实际上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展开的,属于演绎者的二次创作。要提升音乐的感染力,乐手需要能够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将自身经历、情感、情绪等与作品相结合。《论指挥》中说:“音乐是写下来的没有生命的音符,需要借助表演赋予其生命。”二次创作能实现音乐作品的情感升华,但需要演奏者对作品情感进行深度理解、掌握,如了解作品创作时代背景、历史文化、作曲形式、创作风格、创作背景等,如此才能提升二度创作效果,让“情”的表达落到实处。

三、巴扬手风琴演奏中“情”的理解与表达策略

本文以佐罗塔耶夫手风琴《儿童组曲NO.5》为例,探索巴扬手风琴演奏中“情”的理解与表达策略。

(一)巴扬手风琴演奏中“情”的理解策略

1.了解作品创作背景

不同创作背景下,演奏者对曲目会有不同的感受、体验,其要将这些感受和体验融入作品中,若不能结合作品背景进行“情”的理解,很难将其表达到位。以《儿童组曲NO.5》为例,其作者佐罗塔耶夫1942年出生于俄罗斯,儿童时期就在家庭聚会上表现出较强的巴扬手风琴天赋,并从15歲开始进行系统性的音乐学习,从此开始其创作生涯。佐罗塔耶夫也曾内心充满矛盾、心情极为苦闷,对自由无比向往,这也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灵感,并在作品中有所体现。可以说,这一时期佐罗塔耶夫的作品几乎都包含了矛盾的情绪,如幸福中交织着痛苦、愉快中透露着悲伤、在遵循传统的同时追求创新。演奏者在进行《儿童组曲NO.5》中的“情”的处理与表达时,应关注到这种矛盾,再通过演奏形式、曲调变化等来展示。

2.关注作品创作特征

佐罗塔耶夫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不同乐派音乐的融合是其作品的一大鲜明特点,且作者比较擅长结合乐器本身来创作。故而在理解作品的“情”时,演奏者应学习佐罗塔耶夫这种继承传统音乐技法、表达新派音乐风格的做法,以此来形成自身鲜明的演奏特征,让“情”的表达更加自然,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

风箱技术是手风琴特有表现手段,亦是作曲家常用创作技法,其善于通过风箱震颤、抖动来表达音乐风格,描述音乐场景。比如《儿童组曲NO.5》第三首“TOY-SHIP”,该曲描述了“玩具船”像在海上航行的场景,在旋律调性、速度节奏上有明显变化,引子部分注意行板速度,保持旋律平静、优美,进入A段后,从戏谑的小快板开始,音色明快,三个声部同步进行,描绘浪拍打海岸的场景,表达欢快的情感。因此,要把握作曲家的作曲初衷,关注作品创作特征,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控制演奏情绪,表达演奏内涵。除了“三抖”“四抖”等抖风箱技术,作曲家作品在乐句设置上是契合风箱运行规律的,不论是呼吸强弱起伏,还是乐句长短设置,都极其适合通过手风琴来演奏,故而在实际演奏时,切忌随意调整曲目演奏方式,否则会影响曲目中情感的极致表达,让观众听起来有不切实际之感。

丰富的变音器亦是手风琴的关键特色,作曲家在使用变音器时并未局限于一个乐段统一用一个音色来处理,而是选择通过变音器对音色乃至于音高听觉上的改变,彻底将变音器融入音乐内部,以此来丰富作品演奏内容。考虑到作曲家这种创作习惯,演奏者在进行作品“情”的表达时,也应灵活使用变音器,深度思考现阶段变音器与作曲家当时变音器之间的差异,从而调整变音器使用阶段、模式,使其与作品表达更好地契合,展现作品的“原汁原味”。

3.关注曲目旋律走向

关注曲目中旋律走向,加深对“情”的理解。半音音级的旋律契合巴扬键钮排列规则,以“KARABAS-BARABAS”为例,在演奏时左手低音环绕半音旋律为主,和弦时保持手型不变、上下移动,如此安排旋律能使演奏通畅,用于表达明快的情绪。为保持情绪的递进、持续性,演奏者应注意手位的灵活布局,避免手重心一直飘忽不定、随意旋转,要让二指、三指、四指、五指相对自然地依次放于紧邻排列的四个键上,一指随意搭在外侧键钮上,手型呈半握状,手腕保有自然弧度,如此才能随着音乐作品的进行,让手指出现在指定位置,避免演奏中断。

从谱面能观察到《儿童组曲NO.5》创作中,作曲家比较偏好通过固定的音型来贯穿整个乐曲,“KARABAS-BARABAS”全曲皆是在不同的音高上重复一种节奏型,突出明快、单纯的特征。为了契合这种情绪,在演奏时应保持欢快的情绪,嘴巴、眼睛、鼻子、面部肌肉等都应该携带快乐的笑意,让观众可以根据面部表情变化来领会作品中的“情”。

学习特殊记谱手法,《儿童组曲NO.5》第三首“TOY-SHIP”中用到了“三行谱记谱”,这在当时的手风琴作品中比较少见。演奏者可以通过左手来演奏低、中两个声部,结合自由低音手风琴左手部分系统的排序特点,让传统低音、自由低音能有效结合。其中低音部按照传统低音键钮演奏,中声部通过由低音键钮演奏,让传统低音的浑厚有力、清晰的音色得以结合,从而在丰富演奏效果的同时,使观众产生一种复杂、矛盾的情绪。这也与作曲家一贯的作曲风格相契合,能够表达其当时的矛盾情绪。作曲家将低、中两个声部分开置于两行五线谱中,而非混合一行谱内让两个声部展示独立的旋律,并选择最适宜这两个声部音区的谱号记谱。在对“情”进行理解时,可结合作曲家这种记谱习惯,进行曲目中各类“情”的拆分、细化,以此来把握曲目不同节段中的变化趋势,更好地理解“情”。

(二)巴扬手风琴演奏中“情”的表达策略

1.适当展开二次创作

二次创作对于“情”的表达至关重要,佐罗塔耶夫在《儿童组曲NO.5》创作上十分自由,这也给了演奏者较大的二度创作空间,但需要注意,即便能二度创作,也应尊重作曲家的初衷与情感表达,可根据作品中标注的表情记号来加以创作、演奏,关注表情记号变化,渗透情感因素。第一,对《儿童组曲NO.5》进行深度剖析,了解作品中的旋律線条、风格变化、情感基调等,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再将演奏者个人感悟、情感体验、实际生活阅历等纳入其中,配合相关创作、演奏技巧进行二度创作。第二,进行技巧的灵活运用,是作品二度创作的保证。演奏者在呈现一段旋律、标记装饰音、完成音乐术语时,展开深入思考,比如“ORIENTAL TUNE AND DANCE”中低声部为何进行空五度和弦的分解?为何进行“KARABAS-BARABAS”调性模糊处理?五首乐曲中“情”的表达有何不同?基于此再进行各类技巧的灵活使用,使其与作品表达的内容、情感不会出现较大的冲突。

2.把握演奏技术技巧

把握演奏技术,只有在曲目“情”的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情”的准确表达。《儿童组曲NO.5》包含了极具苏联风格的忧郁四六度跳进,特别是“ONE-INCH GIRL”,其连绵起伏的旋律、叹息式的低声部,在“情”的表达中有不断加持的作用。演奏者在处理这部分乐句时,要注重细节把握,提升风箱掌控能力。

演奏者在操控风箱时,要注意保持平稳、关注强弱变化,让“气口”自然衔接,在每个乐句演奏前轻吸气,从正扇形风箱开始,控制小臂下侧紧邻风箱,而上侧则与风箱保持一定空开,如此小臂、腕带、风箱挡板构成三角稳定架构,让左臂在弹奏时不会僵硬,同样也不会松懈。收回风箱时转换自然,手腕小幅度上提风箱,让风箱能圆润回转,中间不会出现停顿;在左手触键时切忌跳起太高,避免因手指幅度过大引发风箱颤动。运行风箱时与呼吸配合,可想象琴体为身体一部分,以此来表达“叹息”的情绪。演奏者日常练习时需结合乐句起伏调整风箱开合、加以固定,以防乐句中途更换风箱而造成“情”的表达中断,从而给观众带来连绵不绝、委婉悠扬的“情”的体验。

3.其他

除上述要点外,还需要保持良好的现场演奏心理,每次演出皆为一次性过程,难以补救,故而临场心理调节至关重要,部分演奏者虽然技术能力较强,但易出现怯场、动作僵硬、手脚颤抖、紧张冒汗等问题,引入触键不准,弹奏出错,难以发挥个人水平。因此在演奏时应注意心理调节、自我暗示,增强演奏信心,将自身情感、曲目情感融合,如此才可让观众更好地代入其中。

另外,演奏者要选择适宜的妆容与服装,在观众面前呈现以直观的音乐形象。演奏时,任何形态都应是贴切的、适宜的,因为身体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征,若演奏者无精打采、肢体懒散,则难以通过肢体来进行良好的身体表达。在演奏激昂曲目时,可抬头挺胸、目视前方,稍稍加大身体动作幅度;在演奏安静曲目时,眼神滑向地面,收缩身体,保持安静姿态。

四、结语

本文结合佐罗塔耶夫手风琴《儿童组曲NO.5》对巴扬手风琴演奏中“情”的理解与表达展开探索,认为演奏者在进行情感理解与表达时,要明确作品创作背景、作品创作特征、曲目旋律走向等,在实际演奏时灵活处理,从而准确把握作曲家的思想,有效地提升演奏效果。

(哈尔滨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时凤侠

猜你喜欢
风箱手风琴作曲家
论手风琴风箱的重要性
浅析抖风箱在手风琴演奏中的作用
小小作曲家
徐昌俊手风琴独奏《两首前奏曲》和声研究
青年作曲家危阳简介
著名作曲家杨天解
手风琴音乐在室内乐实践中的研究
键盘乐器的起源与发展(之十五)手风琴(下)
键盘乐器的起源与发展(之十四)手风琴(中)
我家的风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