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本位的幼儿园种植课程实践研究

2024-05-29 17:39贾文芬
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4期
关键词:儿童本位幼儿园

贾文芬

【摘 要】幼儿对大自然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和探究欲,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引领下,种植成为幼儿园重要的课程组成部分。幼儿园基于儿童本位创设种植环境、审议种植材料、建设种植课程、优化种植课程,在种植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丰富幼儿对自然界、动植物的认知经验,同时帮助他们形成发现问题与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情感、习惯和能力基础。

【关键词】儿童本位 幼儿园 种植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4)04-90-03

幼儿对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和探究欲望。陈鹤琴先生提出,幼儿园需布置一个科学环境,尽可能地领导儿童栽培植物,布置儿童从事浇水、除草、收获种子等工作。“种植和植物是幼儿园的应有元素,也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1]作为引发幼儿探索自然的有效载体,种植课程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发掘和利用。教师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关注幼儿的主体参与,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种植方式和种植内容,放手让幼儿嬉戏劳作,在“玩”与“动”的过程中探索自然、感悟成长、建构经验、促进发展。

一、基于儿童本位的幼儿园种植课程的重要意义

(一)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基

种植园是幼儿自主探究和学习的重要天地,丰富多彩的种植活动可以让幼兒在亲历播种栽培、施肥灌溉、除草除虫、开花结果等一系列种植管理活动中提高观察、探索、表达、表现的能力,建构植物生长的知识经验,培养求实、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幼儿身体力行地参与种植活动,既能习得简单的田间劳动技术,体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劳动教育,又有助于培养“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约美德,以及爱心、耐心、责任心等良好品质。一粒种子从发芽到收获的奇妙过程,是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幼儿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积极情感。

(二)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儿童为本的种植课程需要教师尊重幼儿主体地位,改变以往种植活动中幼儿参与止于欣赏、探究停于表面的被动局面,还需要教师耐心地与幼儿对话,依据幼儿的兴趣选择“种什么”,从问题导向入手讨论“怎么种”“如何管”,以合作者、支持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种植活动中,在幼儿有需要的时候提供有效的支持。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现状,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本文简称《指南》)对种植课程的核心经验进行分析梳理,在与幼儿共同规划种植场地、讨论种植计划、参与种植活动中,能够增进对幼儿的了解,丰富关于植物和种植的知识经验,观察、识别、支持幼儿的能力得以提高,课程发掘意识和课程建设能力不断增强。

(三)推进园所的课程建设

户外种植区作为幼儿科学活动的重要区域,对园本课程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户外种植活动的实施对于提升幼儿园教育的品质具有积极作用。高质量的户外种植活动为幼儿园课程增添了重要内容,引入不同形式、样态的种植活动,可以丰富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和内涵,优化幼儿园的课程体系,为幼儿园课程注入活力、带来生机,促使幼儿对种植活动以及其他各类活动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进而得到综合性发展。[2]

二、基于儿童本位的幼儿园种植课程的实践策略

(一)遵循儿童特点,创设种植环境

1.尊重儿童身心特点,合理规划场地空间

幼儿园需对户外场地进行合理规划,创设种植园、百果园、百花园等种植课程环境。种植园主要用于开展蔬菜、瓜果、谷类农作物的种植、管理、观察、收获的活动。百果园种植不同季节成熟的水果,供幼儿观察果树开花、结果、成熟的变化过程,体验采摘、分享的乐趣。利用幼儿园的围墙下、零散的角落等空间打造百花园,种植各类草药和花卉,供幼儿欣赏、观察、比较,感受植物的品种多样、色彩缤纷,形成关于花期、花信、植物的作用等认知。还可以利用水池和各种瓶罐,饲养和种植各类水生动植物。在考虑到各个区域功能的同时,要兼顾区域的特性,将幼儿园的边角空间充分利用起来,与幼儿共同创设美观又适宜的种植环境。在规划户外场地时教师与幼儿共同商议如何划分,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

2.顺应儿童认知过程,优化种植课程环境

为促使幼儿在种植活动中获得更多实践经验与发展机会,教师应有目的地对种植环境进行优化设计。一方面,创造便于种植活动开展的条件,如为种植园地设置浇灌的水渠,方便幼儿进行灌溉;设置劳动工具置物架,促使幼儿养成整理收纳的习惯;设置雨水、厨余垃圾收集器皿,方便收集雨水和利用厨余垃圾制作有机肥,为施肥活动的开展创设条件;区域内还需要设置展示牌,便于幼儿展示自己的问题、发现、作品等。另一方面,通过保留部分“不完善”的环境,让幼儿有挑战困难的机会。例如将水龙头设置在距离百花园稍远的位置,幼儿在浇水的时候需要尝试通过连接水管、把三轮车改造成运水车等方式将水引入百花园;种植园没有平整的小路,幼儿需要自己寻找砖头、木块、竹竿等来设计和铺设小路,拓展经验,同时经常在不同材质、宽度、排列方式的小路上行走,对于幼儿的动作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

(二)立足儿童适用,审议种植材料

1.根据不同年龄特点,有层次地投放探究工具

第一类是劳动工具。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定数量的小铲子、小锄头、小剪刀、小篮子、小推车、水壶、水勺、水管、小筛子、竹竿、薄膜、绳子、小网兜等。其中,小班幼儿比较适宜用大肌肉活动的劳动工具,如水壶、水管、小推车、小锄头等。中班幼儿精细动作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且具有一定的种植经验,可以初步投放小铲子、水勺、小剪刀等。大班幼儿的种植经验逐渐丰富,可体验需要一定种植技巧的种植活动,例如搭架子、搭大棚等,可以向他们提供细竹竿、绳子、薄膜等材料。第二类是安全防护工具。由于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和种植经验,因此在种植活动中教师可投放手套、雨靴、护衣、护目镜等工具,使种植活动更加安全、真实,优化幼儿的体验感。

2.结合认知经验需要,有针对地投放学习工具

种植活动会引发幼儿多种的探究活动,如测量、称重、科学实验等,教师提供的工具需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点进行相应增减。除此之外,还需提供一些基本的工具材料,如关于种植科普的绘本、记录板、纸、笔、照相机、放大镜、写生板等,以保障幼儿的深度学习与延伸活动。阅读材料是幼儿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支撑性材料,可以在种植园、百花园、百果园等区域,投放有关动植物生活习性、照料方式等内容的科普绘本,供幼儿参考阅读,引发幼儿探究兴趣。围绕种植活动开展需要与核心经验的获得,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工具材料。

(三)聚焦儿童成长,建设种植课程

1.着眼于儿童核心经验,完善生态的课程架构

为有效提高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教师要基于种植活动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安排。一是让幼儿体验相似品种的比较性种植。如葱、蒜、韭菜的外形相似,芫荽、芹菜和茴香都有比较特别的气味,把具有相似性的品种种植在相近的位置,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和分辨。二是让幼儿体验不同方式的种植。如大多数植物都是用种子种出来的,而土豆是用块茎培育的、红薯是用苗扦插的、韭菜是分株的。此外,可以对比不同形式的种植效果,例如种植辣椒活动中,可以让一部分幼儿用辣椒种子种植,一部分幼儿用辣椒苗种植,比一比哪种种植方式辣椒生长得更好。在活动过程中,重视幼儿获取的关键经验,不断审视、完善种植课程框架,持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从儿童学习需要出发,推动适配的课程实践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少,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动植物的明显特征感兴趣,因此在选择种植內容时,应以生长周期较短、种子颗粒较大的植物为主,例如萝卜、西红柿等。这类植物果实个头较大,色泽鲜艳,更容易吸引小班幼儿,引发他们对种植活动的兴趣。中班幼儿可以较细致地了解植物的主要特征,同时可以在种植过程中发展他们比较观察的能力,因此可以为中班幼儿提供一些外观上有一定相似之处的植物,例如葱与蒜、黄瓜与丝瓜等。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寻找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以发展辨别能力。大班幼儿求知欲望较强,在选择种植内容时应想办法引起他们深入研究或细致观察,例如种植莴苣、油菜等生长周期相对较长的作物,或是不同品种的瓜类,以展示物种的多样性。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选择不同类型、不同特性的种植内容,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3.从儿童生活情境入手,生成多元的课程内容

春夏秋冬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均有适宜生长的时令植物,教师可以此为契机开展相应的种植活动。例如秋季是种植萝卜的好时节,萝卜品种丰富、生长速度快、成熟周期短,一个月左右能见证其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幼儿园可应季开展萝卜种植活动,让幼儿体验“种萝卜—拔萝卜—玩萝卜—尝萝卜”的快乐。幼儿在生活中有着许多奇思妙想,教师可基于幼儿生活中偶然发生的事件开展种植活动。例如幼儿在雨后的草地上发现了蘑菇,非常感兴趣,于是开展菌菇种植小实验;幼儿吃水果时对西瓜籽、草莓籽、苹果核产生了兴趣,教师便可以与幼儿一起尝试种植西瓜、草莓、苹果;幼儿在吃午餐时,对西蓝花和花椰菜感兴趣,想探究这两种蔬菜的种植过程是否相似,由此可开展西蓝花和花椰菜的比较种植。这些种植活动真正意义上从幼儿的真实生活情境出发,顺应季节发展,以多元种植活动打造多元课程,促进幼儿多元发展。

(四)助力儿童发展,优化种植课程

1.实验性种植活动丰富课程经验

幼儿的学习是通过亲身体验、直接感知的方式进行的,因此在种植活动中,教师要给幼儿试错的机会,引导幼儿在错误和失败中分析原因、改进方案、获得成功。例如有的幼儿觉得种子播撒得又多又密就能多收获,结果种子却因过于密集通风不够而无法发芽;有的幼儿希望植物长得快,于是浇水过多或施肥过多而造成涝害或烧苗。每一次失败经验都值得集体讨论,找寻失败的原因,这是幼儿修正认知的过程,幼儿在试错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经验认知。

2.持续性项目活动构建课程系统

幼儿园在实施种植课程中,可结合《指南》领域目标与幼儿兴趣,引导和支持幼儿开展系列、持续的项目与专题实践研究。例如在春季,开展“最先发芽的树”持续性观察活动,记录不同的树长第一片叶、开第一朵花的时间与进程。在夏季,开展“好吃的黄瓜”种植活动,体验搭架子种植黄瓜的全过程,感受收获的喜悦。在秋季,开展“种子探秘”活动,在收集种子的过程中,认识种子不同的形状,以及种子生长位置和传播方式的不同,等等。在冬季,进行露天种植和大棚种植实验,感受气候对植物的影响,帮助幼儿形成系统的经验与认知。

3.生发性趣味活动促进课程联动

教师要充分利用种植活动中的契机,引导幼儿开展生动的活动。例如为了防止小鸟偷吃麦子,幼儿讨论设计图纸,寻找材料制作和装饰稻草人;红薯丰收了,尝试用红薯制作薯条、红薯粉、烤红薯等不同的食物;树上的果子成熟了,设计制作摘果子的工具;花生丰收了,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猜猜一颗花生一般有几粒花生米;在丰收的蔬菜中挑出幼儿不爱吃的蔬菜,开展介绍活动,引导幼儿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养成不挑食的习惯;还可以用麦秆、玉米秆、豆壳等创作手工作品;等等。这些趣味性活动有助于提升各领域学习的关联性和互动性,让种植活动充分发挥作用,促进幼儿发展。

4.支持性共建活动助推课程深化

陶行知曾经说过:“宇宙为学校,自然是吾师。众生皆同学,书呆不在兹。”提倡把学校、社会、自然联合在一起。在种植课程实施中,教师应广泛挖掘“专家”资源。一是挖掘家长中的专家资源。例如有的家长具备丰富的种植经验,他们可以作为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常驻指导专家,为幼儿、教师提供最直接的指导与帮助。二是社区等外部专家资源,包括专业农业团队、农业农村指导中心机构等,可邀请他们定期到访或组织幼儿前往实地参观。充分利用资源一方面有助于破解部分教师缺乏种植经验、不懂种植技巧的瓶颈,减轻教师的负担,另一方面拓宽了种植活动的前路,让幼儿真正在种植活动中受益,获得学习与发展。

三、结语

在《指南》引领下的种植课程实践中,幼儿始终怀有积极的探究欲望,在提问、思考、制订方案、实践、验证、交流、总结经验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与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自主建构对植物的认知经验。另外,在接触自然、探索自然的过程中,幼儿与自然形成了情感链接,从而形成尊重生命成长、爱护自然环境的积极品质,为成为终身学习者奠定了情感、习惯、能力基础。

【参考文献】

[1]虞永平.种植园地与幼儿园课程[J].幼儿教育,2010(13):6.

[2]樊雨菲.以种植为契机,让课程融入生活:开展幼儿园生活化种植活动的策略[J].教育界,2023(29):86-88.

猜你喜欢
儿童本位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呼唤和谐的儿童本位观
“好玩”的教育
儿童本位,让儿童诗教学更高效
儿童本位,让语文课堂智趣飞扬
基于“儿童本位”的阅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