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结合的实践研究?

2024-05-29 12:10唐福斌赵世连
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4期
关键词:教学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

唐福斌 赵世连

【摘 要】《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颁布是我国法律史与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该法案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与行动指南。将《爱国主义教育法》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培育学生政治认同、法治观念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将《爱国主义教育法》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结合,可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民族教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国情教育、融入其他内容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 教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4)04-44-04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其中爱国是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前提。2023年10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本文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颁布,为我国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南。将《爱国主义教育法》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情感。

一、《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历史演进

精忠报国、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最为鲜明的爱国精神特征之一。千百年来我国历代祖先都将赤心奉国作为毕生追求,自秦汉至明清,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都将爱国教育作为教育的重点。例如孔子提倡的忠君爱民思想以及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并将其作为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布多个文件强调在全国范围内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从1954年至1994年40年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改进和发展中学教育的指示》《关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教育的意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三个文件,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原则、教育目的、教育方法等方面作出具体阐述与规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多次就爱国主义教育发表重要论述。2019年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了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及本质特征,阐明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要求与实践要求。2019年,中央《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通知》中提出要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明确了爱国主义教育与弘扬民族精神二者的联系以及重要性。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又对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促使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在此背景下,2023年10月24日,《爱国主义教育法》面世。

二、《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重要价值

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法》,成为新时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指南与理论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1]《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出台,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南、规划了路径,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一)国家层面

《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颁布一方面填补了我国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法案的空白,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法制化、制度化,提升党治理国家的水平;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另一方面,该法的出台对各爱国主义教育主体提供意见指导,促进爱国主义教育运动的蓬勃发展,对于增强全民族团结意识和民族认同感,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社会层面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提升公民的国家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形成全社会向心力,共同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努力。法律的颁布将有利于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组织与实施,促进党和人民群众劲往一处使,凝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三)学生层面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13岁至16岁是一个人成长最为迅速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发展上势头迅猛,极易吸收外界观点形成自身的观念,因此初中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阶段。将《爱国主义教育法》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现状,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具备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培养出品德高尚、热爱祖国的新一代公民。

法律的生命不在颁布,更在于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这就要求每一位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的师生要充分主动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与护法。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深入寻找《爱国主义教育法》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连结点,不断挖掘二者的切合点,以更好地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服务。

三、《爱国主义教育法》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结合的前提条件

《爱国主义教育法》是新时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行动指南,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要理论参考依据。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充分研习法律相关条款,为《爱国主义教育法》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结合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強学习,夯实《爱国主义教育法》与教学结合的基础

1.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提出的,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法治走何路的问题,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具有深远的时代价值。在《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指引下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提是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涵与意义,从中深刻体会到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坚持党的领导的法治精神,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精神,是一种为全体中国人所普遍感知和认同的精神力量。

2.学习《爱国主义教育法》条款内容

要想将《爱国主义教育法》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相结合,对法律条文的研读是必不可少的。《爱国主义教育法》总计五章四十条条款,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内容、要求、各主体职责、具体实施措施以及支持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与规定。《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与内容,明确了各主体的教育职责,指明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实施路径,强调了各主体、各平台要统筹并进,充分合作协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二)开展研究,思考《爱国主义教育法》与教学结合的策略

1.研究教材,寻找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共六册,对学生开展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教育与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中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将爱国主义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于各级各类学科和教材之中。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为例,教材脉络从基本的国家政策方针发展到我国的民主、法治、文化,最终上升到中国、中国人共同的梦想,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始终。通过民主与法治专题的学习,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我国民主与法治的优越性,提升对我国民主与法治的认同感,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基于对九年级教材的整体分析与把握,可采取相应的策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2.研究法案,明确方向

《爱国主义教育法》给爱国主义教育指明了方向。首先,《爱国主义教育法》从实施方向指明了路径。例如法案的七至九条提出将爱国主义教育同民族意识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民族精神教育相结合,从三个角度指明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路径。其次,《爱国主义教育法》从施教主体明确了路径方向。有义务并且要定期开展教育活动、提供技术物质保障支持的职责主体,包括中央爱国主义教育部门及地方爱国主义教育部门,其中地方爱国主义教育部门包括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部门与相关部门、共青团工会等群团组织、各级各类学校、父母监护人、企事业单位以及行业协会。最后,《爱国主义教育法》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指明了方向。法案第六条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五史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家象征标志教育、国家山河文化遗产教育、宪法与法律教育、先进人物事迹教育以及有关爱国主义的其他内容教育。

四、《爱国主义教育法》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结合的实践

(一)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民族教育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爱国主义教育法》第七条提出国家与教育主体要积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教育中增强公民对国家民族、对民族文化等的认同感,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涵盖丰富的民族教育内容,教师要利用好相关内容对学生开展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例如九年级上册的“中华一家亲”一课,以民族为原点向外拓展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维护祖国统一教育、中国梦教育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全方位多层次向学生展现我国民族发展的现状以及各民族血浓于水的紧密感情,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的必要性并自觉以自身行动维护祖国统一;教师应在课程内容的教学基础上对学生加以引导,引起学生的家国归属感、对祖国的认同感以及热爱感。

(二)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主体,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围绕爱国主义创造出无数的优秀篇章,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教育法》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强调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法案第八条明确规定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在坚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进行。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要积极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的精神,大力开展五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并充分发挥相关课程资源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将优秀传统文化嵌入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公民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公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从而更加坚定爱国信念。[2]例如九年级上册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通过叙述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美德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并自觉树立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教师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时,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便是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树立文化自信,树立中国自信。这一教学目标达成,便是完成了这一课培养认同的教学任务。

(三)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个民族,比贫弱更可怕的,是价值的迷失、共识的坍塌。重建共识,需要道德教化,更需要以规则涵养风尚、以改革凝聚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凝练,指引着全社会的发展方向,引领着人们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首要追求,因此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例如九年级上册“构筑中国价值”一目详细地介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仅要在这一框这一目的教学中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整个初中三年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时刻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条为标准内省,明确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自己的全面发展。

(四)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国情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规定了我国公民应有的权利与义务,其中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与利益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因此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国情与国家安全教育十分有必要。《纲要》中指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进行国情教育,且应在世界背景下同省情、市情、县情的教育相结合。《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规定要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国防等方面的意识和观念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注重在国情教育与国家安全教育的全过程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时,教师可采用中国式民主与美国、欧洲的民主进行比较,以突出中国式民主的优越性。另外,当前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民主褒贬不一,教师可组织学生找出依据进行驳斥,加深学生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引发学生的自豪感以及对中国式民主制度的自信,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五)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其他内容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众多,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哲学等各方面,教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还应将其融入其他内容中全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法》要求充分利用国内外可利用的一切优秀教育课程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以及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文化的敬仰之情。在教学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以及各种其他资源,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利用家长资源邀请家长开展分享活动,通过对不同家长不同职业的相关分享促进学生了解我国各行各业发展现状,认识到新时代发展的巨大成就。又如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研学之旅。通过带领学生亲身体验祖国的大好河山、历史遗迹、纪念设施以及民俗文化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涵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参考文献】

[1]人民网—人民日报.习近平: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01).

[2]李万里.筑牢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入爱国主义教育的执行逻辑[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0(6):145.

猜你喜欢
教学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
师生参与,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实施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谈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小学语文教学
浅谈文言文教学如何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浅议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
论传统戏剧导演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