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类比衬托 打造出彩作文

2024-05-29 02:03罗蓉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4年16期
关键词:衬托游子茉莉

罗蓉

技法导入

影视剧中总少不了一些配角,正是他们的类比和衬托,才使主角大放光彩。而在文学作品中,类比和衬托这两种写作手法的使用范例更是比比皆是。

一、类比

类比作文的写作思路有以下三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这里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指的是叙述一个生活现象或故事,就事论事;“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是抓住类比要素展开联想、引申;“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则通过描写某种生活现象或某种事物,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如茅盾《白杨礼赞》中,作者便由白杨树的干笔直,类比联想到人的正直;枝靠拢,类比联想到人的团结;叶向上,类比联想到人的进取;皮光泽,类比联想到人的质朴。白杨树外形的不平凡象征着北方的农民、抗日的军民,更象征着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或缺的朴素、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作者将内心的无限情感赋予白杨树,读后耐人寻味。

写作时,同学们应意识到事物间的联系和相似的特性,展开联想的同时凭借这些联系和相似点,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使思维和感悟不断得以深化。

二、衬托

所谓衬托,即借助描绘其他类似的事物来陪衬、对照主要事物,使其特点突出的一种修辞手法,形象地说,就是一种绿叶扶花、烘云托月的写作手法。

文学创作中,较常见的是以景衬人。文中的环境描写大多是为刻画人物、反映主题而服务的,特定的环境描写往往能折射出人物特定的狀态与心理。如彭荆风的《驿路梨花》,自然界中的梨花出现多处,其中,“我”梦境中的“梨花”和最后一处眼前的“梨花”都是作为映衬的客体存在,对人物产生映照、烘托的审美效果。如,“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在“我”的梦境中,花与人融为一体,“香气四溢的梨花林”构成了这位哈尼小姑娘的活动背景,“梨花”则映衬出小姑娘纯洁美好的心灵。

除此之外,还有以物衬人。如《核舟记》的结尾:“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体现出了奇巧人王叔远高超的微雕技艺。

以物衬物则是指在描写某种事物或景色时,用次要的“物”来映衬主要的“物”。如郦道元在《三峡》中除了直接描写三峡两岸的山势连绵、险峻高耸外,还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从侧面衬托出山峰之高、江面之狭的特点。

文题亮相

依依杨柳,打动了文人的心灵;眷眷亲情,打动了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打动了学子的心灵……相信在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一定也有许多打动你心灵的人或事物。

要求:(1)请以“打动我心”为题,写一篇作文;(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不少于5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

作文展示

茉莉芬芳打动我心

◎蔡桂敏

墙边,老树浓荫,草色釉青,三三两两的蜂蝶在花丛中逡巡。洁白的茉莉在翠叶中酣睡,淡雅的芬芳在空气中游走,一如当初那般打动我心。

初中生活忙碌而紧张,埋下头,按下笔,便隐没在题海中,开始了与难题的殊死拼杀,任凭笔尖席卷试卷,任凭书页被一遍遍打开、合上。明媚的晨光中,有我朗朗的读书声;皎洁的月华里,有我孤军奋战的身影。可纵使我三更灯火五更鸡般的勤勉,换来的却是一个大大的“败”字。那几天,我似经霜的茄子般郁郁不乐。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如此努力,却没有丝毫成效。

夜如一袭藕荷色的纱帐掀起淡淡的哀愁,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决定出去走走。在这样的夜晚漫步,思绪如蛛丝般勾连,结成密密的心事,在心底涌出阵阵的凉。风声猎猎,捎来一脉幽香,这香气不似其他花儿那般浓烈,而是一种丝丝缕缕的香,混杂着水汽的凉意,叩开了我的心扉。我不由得停下脚步,想要一睹这花的风采,只见墨绿色的叶子翠色欲滴,白色的花星星点点藏于其间,花瓣小巧,虽不似杜鹃般张扬,却显出别样的韵致。

书上说,茉莉在白天吸收阳光的精华,经由风雨的洗礼,最终才得以在夜晚开放,正因如此,才有了令人心醉的清新淡雅、悠远沉静的香气。至此,我才明白,茉莉伫立在繁叶间,静静地积蓄力量,绝不是在蹉跎岁月,那些淋过的雨、吹过的风终会在时间的见证下托举出簇簇的白。而我却被这不值一提的风雨困住了手脚,只顾得上眼前的处境,实在是太不应该了。那一刻,清雅的茉莉芬芳撩开了我心头的云雾……

一点一滴的努力积累成生命的厚度,每分每秒的付出终有一天会在时间上显现,使生命充实而丰盈,使灵魂晶莹而纯真,将青涩的岁月酿成醇美的酒。我何不放下那点凡事都要有个结果的负累,去品味那沁人心脾的茉莉花香呢。

夜深了,伴随着淡淡的茉莉芬芳,落笔的沙沙声再次响起……

◆点评

作文主要描写了“我”夜晚漫步时偶遇茉莉的场景,运用类比思维,由茉莉在白天孕育花蕾,吸收阳光的精华,经由风雨的洗礼,最终才得以在夜晚开放的特点联想到努力奋斗的人。茉莉在平日里都默默积蓄能量,何况是人?

作文字字写茉莉,却又字字写人,寓意丰富,构思精巧,情景交融;结尾对主题进行了升华,读后引人深思。

缕缕炊烟打动我心

◎汪紫涵

夜微凉,青痕缓缓爬上天际,夕阳下,炊烟袅袅升起,我不由得停住脚步,心里泛起阵阵涟漪。

缕缕炊烟,归子思念。

如果乡愁有颜色,那它一定是一抹炊烟的乳白色。儿时,我常爬上村头那棵歪脖子树,看万家灯火,看袅袅炊烟如精灵般从柴火里轻轻起身,钻过黝黑的烟囱,不染纤尘,飘向天空。青砖绿瓦间,缕缕温暖从房屋里缓缓溢出,混合着一股淡淡的油烟味和葱花香,覆在暗黄的玻璃上,氤氲在袅袅的炊烟里,钻进我的心间。

年复一年的花开花落,歪脖子树也绿了一季又一季,渐渐长大的我也随着炊烟飘向远方。

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我不禁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直到离家求学后,常常在梦中又见炊烟,醒来后一枕清泪,才发现,原来,那袅袅炊烟是飘着去寻那游子的孤魂。泪眼看炊烟,炊烟怎么不是湿的呢!

缕缕炊烟,乡人守望。

我想,那些漂泊他乡的游子返乡创业,振兴乡村,定是因为心中有那缕缕炊烟的牵挂吧。他们也如同炊烟一样,初时向往广阔天地,想闯出一片天;后来循着来时的方向,回应着炊烟的召唤。

乡里人家,互帮互助,共同致力于乡村振兴。无论是缓缓归家的游子,还是远道而来的客人,都会热情地招呼对方到自家吃顿便饭。随着乡村振兴进程的发展,家家户户基本都用上了天然气,可乡人们却仍保留着灶台。袅袅炊烟中,又见孩子们在田野间肆意奔跑,奔向炊烟散去的方向……

“吃饭了吗,当家的,添副碗筷!”

“外面冷,来烤烤火吧!”

缕缕炊烟又化作冬日里几句温暖的问候,焐暖了乡民们的心。

那缕缕炊烟中,荡漾的是游子们的一句“爸妈,我回来了!”是孩童们指着远方散去的炊烟,大喊:“我要走出大山!”更是乡民们一句温暖的问候,“留下来吃个便饭。”

炊烟袅袅升起,撩动着我们的心弦……

【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罗村第一初级中学】

◆点评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小作者借缕缕炊烟寄托游子的思念,正是这些“混合着一股淡淡的油烟味和葱花香”的炊烟,给“我”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以至于“离家求学后,常常在梦中又见炊烟,醒来后一枕清泪”。文中大量运用衬托与白描手法,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将那绵绵乡情、平凡烟火里的宝贵时光展现得淋漓尽致,使作文意蕴丰富,主旨鲜明。

猜你喜欢
衬托游子茉莉
早春
水中的茉莉
潮细胞
衬托与烘托在诗词中的运用
茉莉雨
游子
茉莉雨
游子归家
游子之心
写作的艺术表现手法:衬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