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融合的教改对策研究

2024-05-29 13:40张雨波方存宝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实训思政院校

张雨波 申 慧 方存宝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高等农业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农业生产、建设、管理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同时也肩负着面向农业生产开展科技开发和科技服务的历史重任。近年来农业类高等院校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要求不断提高,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广泛开展大学生实习实训,不断丰富第二课堂。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在进行农业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同时,也肩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专业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在提升技术技能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做到润物细无声,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做到四个“正确认识”,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融合现状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00 后作为高校学生占比最多的群体,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00 后生长在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有着优越的外部条件、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更加活跃的思想,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需要不断地改进。当前大思政教育格局下,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融合重视度越来越高,探索的路径也逐渐多元化,但依然存在不足,主要呈现以下三种特点:

融合形式单一,创新性不强。目前思政教育融合专业实践,大多体现在课程思政的建设方面。课程思政是一种隐性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渗透到专业课堂,发挥着专任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而对于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大部分课程以动手实践为主,需要在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完成专业实践的学习任务。课程思政应用于实验室或实训基地等第二课堂的形式,基本以专业课理论部分为主,而在十分重要的动手实验和实际操作流程中未能得到具体的应用。

重实践,轻思政,思政元素不明显。高等职业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能够根据总体目标安排教学任务,但实践环节配置的思政教育板块相对薄弱。思政教育融合专业实践,大部分表现在课堂理论教学部分,实验实训过程中,基本以常规操作教育和动手环节为主,穿插思政教育环节设计不足,导致学生实习实训过程中整体呈现重实践、轻思政,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弱化,思政元素不明显。

课程思政建设评价办法有待完善[1]。专业实践融合思政教育元素,从教育的主体功能来看,属于一种实践型课程思政。由于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特殊性、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教学成果的开放化,使得实践型课程思政难以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量化。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将课程思政确立在人才培养总体目标中,使课程思政主要以专业课为依托,将思政教育通过隐性教育渠道发挥教育功能,而对于课程思政建设成效及考核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专业实践教学融合思政教学的教改思路

(一)构建涉农专业课程思政总体目标

农业作为我国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承载着民生之重。农业高职院校作为培育服务三农人才的重要基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国兴国为己任,发挥教育的主导功能,做好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同时,更需要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引导学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

农业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围绕农业人才发展需要,符合农业技术经济发展趋势,这使得涉农专业必须立足于社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功能导向,必须构建涉农专业课程思政总体目标。深度加工课程思政内涵,将课程思政落实到学生实习实训教学方案中,结合实训教学内容,做到一训一案,发挥好“第二课堂”实践型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

(二)建立第二课堂思政教育“三全育人”体系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农业高职院校专业实践场所更能贴近农业生态,其能更好发挥农学专业的可持续性,因此需要多部门全体人员、实习实训全过程、多维度全方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专业实践场地的运行和维护,需要实验室、实习实训等“第二课堂”全体人员的参与和配合。专业实践融合思政教育,不仅仅是专任教师的主阵地,也是实验技术人员、后勤、安保、网络等相关人员的阵地。应建立“第二课堂”思政教育“三全育人”体系,从时间、空间、层属关系等多维角度,对实训场所维护、操作规程所涉及的双师型人才、后勤、技术人员等进行岗位培训,确保所有与参训学生直接接触的人员都具备思政教育的能力。制定可量化的育人成效考核清单,分门别类贯穿学生实习实训全过程[2]。

三、农业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融合的教改对策

农业高职院校教育水平能够呈现当前国家农业发展趋势,能够彰显当前农业技术技能、工具用具的前沿性和前端性。农业高职院校充分发挥贴近农业、贴近生态“第二课堂”天然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排列式、嵌入式、平行式融入学生实习实训、实验试验、课外实践等。提高融合成效的对策,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

(一)强化课程思政理念,提升全员思政教育能力

农业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仅依靠思政教育无法实现,课程思政能够在学科教学中多角度进行思政教育,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提升全员思政教育成效。

1.全面开展思政工作培训

农业高职院校应稳步落实“三全育人”理念,需要思政工作培训人员不再局限于思政工作队伍。由于高职院校学科专业具有以就业为导向、体现农业人才需求格局的特点,这决定了农业高职院校需要相当一部分“双师型”人才,既能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又能从企业实践经历出发,传授学生实践技能。高职院校实训课时较多,很多课程是在实验室完成,实验员、技术人员、药剂师等也会与学生有较多的专业交流,此部分人群如能结合课程思政理念,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农业高职院校可通过分批次、分层级、分类别进行专项思政培训,量化培训指标,跟进培训效果,加大考核力度,确保思政培训有目标、有方案、有成效。

2.大力打造思政文化环境

思想政治文化环境,能够影响高校师生员工的思政品德形成,通过开展思政教育活动,营造宏观的发展环境,对师生员工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农业高职院校可通过学习农学名人、专著、传记等宣扬农学大家对中国农业科技事业发展的深远影响,加深师生员工对我国农业领域的内涵认知,产生情感共鸣,引导师生员工增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大国“三农”情怀。

3.扎实推进责任到人制度

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成效,离不开前期的方案规划、过程的稳步推进、成果的客观考核。仅制订课程思政方案,进行思政工作培训,不能实现理想效果。农业高职院校应以环形方式,多点对应,从实训基地、教研室、课题组出发,串联相关负责人,具体到学生工作人员、教学科研人员、后勤保障人员,根据教学、生产需要,结合实际,制定自下而上的责任到人制度。

农业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利用农学特色,充分展现学科优势,分别从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与本学科育人成效挂钩,责任到人,从末端进行成效检验,激发教职员工思政工作的内生动力。

(二)围绕总体目标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方案

“课程思政”概念自提出以来,全国高校尤其农业类高职院校积极响应,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教学改革。农业类职业教育实践课程融合思政教育须围绕本阶段学生思想水平、学生理论基础水平、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水平设计总体目标,制订可操作、可量化、可评估的教学方案。

1.加强顶层设计,遵循教育规律

农业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应重点突出农学特色,彰显学科优势,深入凝练蕴含在农业知识体系中的思政板块。加强顶层设计,根据学校课程思政总体目标设计,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3]。

专业实践融合思政教育,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通过创新实习实训方式,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融合。从教学规划到课程设计,明确思政教育在专业实践中的地位,强化实习实训、实验试验、劳动教育等专业实践的育人功能,在顶层设计中筑牢专业实践课程思政的重要地位。

2.深入开发蕴含德育元素的特色课程

农业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学科优势,找准方向,深入挖掘蕴含德育元素的特色课程。根据教学大纲、课程设计、教学方案,系统设计、创新方式方法,注重特色课程德育板块的设置和建设,从课程本身专业知识向结合思政教育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纵向延伸。

职业院校一方面应注重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不断加强专业实践教师职业规范,为教师提供企业锻炼机会,提升教师教学实践水平;一方面注重提升实践教师道德素养,提高教师运用特色课程融合思政教学能力。

(三)完善课程思政成效考核模式

课程思政考核不同于思政课程考核,思政课程考核有着具体的考核办法,而课程思政考核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专业实践融合思政教育需要用可推行的评价办法量化相关指标。

1.探索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考核办法

农业高职院校专业实践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农业科技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从而提高农业类高职院校毕业生竞争力。专业实践融合课程思政,力在培养一批专业能力强、思想政治素养硬的农业科技人才[4]。课程思政在实习实训、实验试验、劳动教育等专业实践中是否发挥作用,是否围绕总体目标,自下而上按照教学方案、教学规划中有关思政教育的模块教学,能够部分反映在学生人格发展和毕业离校的职业发展之中。

高校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同时,也在服务社会。除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农业高职院校也应该在专业实践思政教育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不怕吃苦、勤奋踏实、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农业类高等职业院校应转变观念,确立过程性评价标准,鼓励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所学知识,并将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主观能动性作为考核的指标,使专业实践课程思政的方案得到有效实施。

2.创新专业实践思政教育成效考核模式

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式考核,能够反映专业课程思政方案的科学性。专业实践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对参训学生的专业技能、劳动素质、政治素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考核评价,正面得出参训学生的整体水平。学生通过对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的师德师风、专业素质方面进行评价,侧面提出专业实践教师队伍需要提高和改善教学方法,为专业实践课程思政教学方案的完善提供数据支持。

农业高职院校可通过持续跟踪调查学生在专业学习、升学深造、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发展,绘出与专业实践课程思政的联系曲线,运用结果进行量化分析,提高专业实践课程思政成效考核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浅析农业高等职业院校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融合现状,发现目前专业实践课程思政融合形式单一、创新性不强,专业实践课程表现出重实践轻思政,体现的思政元素不明显,且课程思政建设评价办法不够完善。通过现状分析,提出构建涉农专业课程思政总体目标,建设第二课堂思政教育“三全育人”体系的教改思路。建议通过强化课程思政理念,提升全员思政教育能力、围绕总体目标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完善课程思政成效考核模式,提高农业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融合成效。

猜你喜欢
实训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