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课程思政与学科专业教育协同育人探讨

2024-05-29 13:40黄灵芝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机制

黄灵芝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一、课程思政与学科专业教育协同育人的重要性

(一)顺应时代发展,回应国家号召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民众的物质生活得到更好满足,多样的信息交互和快速传递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直接影响。在这样的新时期背景下,将“协同育人”理念落实至校内思政教育活动,并与其他各门课程相互结合,逐步建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既满足了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又积极响应了党和国家对思政教育建设的相关标准,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步入社会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因此,可以说,建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的必然选择。

(二)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我国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但通过建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我们可以将全新活力注入思政教学活动中,实现教师、学生、学校、社会等多方资源的有机整合,从而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和教学质量。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须通过多种要素构成,其中,各要素间的相互促进作用至关重要。为了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必须确保协同育人机制始终保持平衡、稳定的状态,以高效的方式实现教育目标。因此,建设思政协同育人机制需要从整体角度出发,合理搭配各机制要素,以促进思政教学效果和整体功能的更好发挥。

(三)显著提升学生个人思想素质

思政教育是连接学生与社会的重要桥梁。通过有序开展思政教育,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个人思想和整体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思政教育的有序开展,将更多正确的思政元素传递给学生,从意识层面进行正向引导,逐步提高学生对当下社会政治生活的充分了解,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政治思想,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此外,教育活动具有互动性,建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须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课程与课程之间、学校与学生之间实现良好互动,使学生思政教育活动得到丰富,最大化发挥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功能,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提供保障。

(四)课程思政与学科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学科专业教育则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二者紧密结合,可以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将课程思政融入学科专业教育,使学科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提升学科教育的吸引力和实用性,增强其社会影响力。将课程思政和学科专业教育相结合,可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专业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课程思政与学科专业教育协同育人过程中的难点

集全员、全程、全课程于一体的课程思政,构建了一种全新的育人格局,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这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回应新时代党和国家人才培养需求的必然选择。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思想政治理论与各类课程的同向同行,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形成综合教育理念。

从发展维度来看,课程思政代表着新时期教育事业的革新发展。在这一理念下,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了“育人”职责。思政教育、价值观引领等,不再仅仅是思政教师的基本任务,而是所有专业教师共同肩负的基本教育责任。这有助于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从理论维度来看,课程思政是新时期教育理念的创新和发展。它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提出要注重各门课程中思政教育元素的深度挖掘。通过与各类课程内容的相互融合,可以实现知识教育、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者统一的目标,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全面和有效的教育保障。

从实践维度来看,课程思政并非通过几门课程的开设或关停来实现,也不是对思政课内容纲要的“乔装打扮”,而是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地联动,对当下思政教育所开展的一次革新任务。这需要教师充分掌握“唯物辩证法”的精髓,从教育理论高度出发,把控全局,构建课程体系。从教学方法、教学原则、课程内容组织等多个方面入手,实行“高屋建瓴”,深度推动思政元素与各科教学的充分融合。这样才能达到“水乳交融”“如盐在水”的理想教育效果,有效规避“生搬硬套”等不良教学状况的出现。

课程思政是一种全面、系统、创新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人才。实施课程思政,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课程思政与学科专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策略

(一)严格遵循协同育人理念

立德树人是指培养有品德的发展人才,坚持德育为先、以人为本,通过正面的教育、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基于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遵循协同育人中“三全育人”这一基本理念,从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来促进协同育人目标实现。全员育人对专业课教师提出新的标准要求,使思政教育实现全方位、多元化的互动,加速思政教育输出方式的革新。改变以往由思政教师承担思政工作的基本观念与做法;全方位则促进教学方法的转变,使教学手段单一情况得到有效转变,加快思政教育输出方式革新,不再以单向、单方面形式为主,而是朝向全方位、多元化的互动方向模式转变;全过程则是重点强调思政教育活动的完整性、系统性,以此保证思政教育效果。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思政教育的参与者将更多,逐步构筑起宏大的育人格局,现代教育要坚持以此为方向,将该理念作为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的基本参考,促进多方主体关系协调与共识的实现。

(二)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思政课程内容繁杂、涉及面广,需要加大课程研发力度,形成学科群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各学科资源的调动,发挥协同效应,为思政教育的发展提供助力。首先,明确协同育人的目标,重点在于思政理论课和其他院系课程的有效结合;其次,要求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之间保持紧密沟通,以实现任务减轻和创新的双重效果。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共同做好备课工作,合理规划课程整体目标,对现行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统筹兼顾课程内容的优化建设。面对不同学科的学生,我们需要在教学内容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妥善把握思政课堂的课程容量,提供不同的视角以促进专业课堂教学。同时,深入挖掘思政要素,使之融入专业课堂,采取有效教学方法,便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关注并加以解决的关键问题。

此外,我们还应积极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形势与政策”等政治、德育课程。在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我们需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逐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全面性的工程。我们需要在加大课程研发、形成学科群意识的基础上,注重各学科资源的调动,发挥协同效应。同时,明确协同育人目标,保持思政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紧密沟通,优化课程体系,确保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和多样性。通过这些措施,有望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培养一代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差异化教学

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是一项较为繁杂的系统性任务,涉及多个专业课程领域,只有保证深度掌握不同学科的专业特点,才能为协同育人实现提供更多思路。对此,思政教育要与专业教师密切交流,结合不同专业学科的基本特点,深入挖掘课程内的人文气息、精神内涵以及思政要素,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价值引领,以此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物理、化学等实验教学中,思政元素是必不可少的。当实验失败时,思政元素可以引导学生如何看待成功和失败,如何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获取成长。此外,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覆盖面较广的通识课程之一。可以在英语课堂中适当开设“中国文化概况(英语)”等类似课程,逐步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有助于培养个人爱国主义情怀。组织开展“用英语讲中国故事”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为枯燥的课堂教学增添几分趣味性,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再如:对于建筑类专业学生,可结合实践教学项目,在“绿色环保、低碳节能、以人为本”等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导下,采取隐性课程的开展形式,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增强其团队意识,形成良好的环保观念、社会责任感等。

(四)根据教学规律构建协同育人规范机制

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活动,要准确掌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积极构建起完善的协同育人规范机制,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坚持“八个相统一”。“八个相统一”是新时代建设思政课的基础方法论,旨在进一步深化思政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等。各地区学校应以此为基础,深刻总结思政课历史发展规律与经验,以提高思政教育科学化水平为目标,与时俱进创新思路、方法与内容,这在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另一方面,坚持制度引导。将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作为行动指南,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贯通思政教育,逐步建立思政相关规章制度,明确人才培养标准与方向,逐步推动协同育人朝规范化方向发展。

(五)注重教师队伍的思政学习

协同育人理念重点强调,要打破以往模式下学科、人员二者限制,将思政教育融会贯通至各类学科中,作为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课程中的重要主体,教师要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注重自身的思政学习,深度探究协同育人理念的基本特征。在此期间,学校要定期对各科教师开展专业化的思政教育学习培训,强化其思政意识,在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协调配合、教学沟通下,便于各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此外,学校还需要优化思政协同育人机制,转变协同育人理念,科学借鉴国内外成熟的协同育人机制经验与成果,注重其全面性、连贯性的保证。在课程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作为基础导向,确保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贯彻落实思政协同育人,时刻关注、准确掌握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进而为协同育人提供可靠参考,不断完善教学模式与课程内容,加快协同育人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结束语

协同育人是现代教育事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对教育事业和思政课程教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课程思政的思想概念,深入探讨了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性,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构建课程思政与学科专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有效路径。这些路径包括树立协同育人理念、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实施学科特点差异化教学、制定教学规律协同育人规范机制以及加强教师思政学习等。这些措施旨在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机制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