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地区传统村落活化路径探索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

2024-05-29 13:14刘亚蓉
生产力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泰州村落活化

刘亚蓉

(1.南京师范大学 泰州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2.泰州文化研究中心,江苏 泰州 225300)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统村落活化的“应有之义”

(一)泰州地区解决传统村落衰微问题的重大战略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是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2022 年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一次强调了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农村农业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进一步推动农村的产业、人才、生态的全面振兴。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在快速城镇化、工业化以及信息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乡村地区人口外流、文化消弥以及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对封闭的传统乡村社会形成巨大的冲击。乡村的人口、资金、土地等发展要素受改革开放之后的工业化发展进程影响,泰州地区出现乡村生态空间破碎、村落空心化等问题。泰州市政府和基层部门历来重视乡村工作,全面解决乡村衰微问题是延续泰州优秀传统文化与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

乡村衰微是目前传统村落实现活化最大的挑战。据统计,20 世纪80 年代前后,中国的行政村与自然村数量呈现下降趋势。1990—2013 年间,自然村的数量由377 万减少到265 万,到2017 年,自然村的数量为261.7 万个,现在这个数量还在不断减少,减少的背后是无数个家园的消失,以及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等的消失。这样的现状触目惊心,因此对泰州地区传统村落活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泰州地区村落传统文化实现活化是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

2017 年,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提出了“高质量”发展,为各地经济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指明方向,2020 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示各地,“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成为主题,2022 年,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当前我国将农村高质量发展作为战略要求,进入了全面加快农村现代化的阶段,继续补齐农村问题短板。泰州地区传统村落,是泰州区域传统文化和乡土记忆的重要载体,传统村落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价值,它的保护与发展受到泰州地区经济、文化、自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依据泰州村落的地位、经济、作用不同,保护与活化程度也不尽相同,以往“冻结式”的保护导致传统村落面临活力不足,造成传统村落逐渐没落等问题,是对现代村民发展与生活的基本诉求的违背。可见泰州地区的传统村落的活化与振兴,是坚定人民文化自信、实现地域文化繁荣的重要途径,可以说激发泰州地区传统村落活力是实现泰州市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泰州地区传统村落活化的“题中之意”

(一)传统村落活化的内涵与特征

“村落”,也指村庄,是农民聚居的地方。《三国志》中记载:“入魏郡届,村落齐整如一,民得财足用饶”[1]。口语中称之为“农村”“乡下”,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聚集单位,主要从事农业与手工业。“传统”一词,强调了一种延续性,即传统风貌完整性、选址和空间格局的地域特色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存的活态传承性。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传统村落可用于指称人类生产进程中能够传承下来的、有形与无形的内容和形式的载体。

活化是生物学、化学等自然科学范畴概念,指的是生物或者物质处于活动的状态或属性,也指生物或物质体内部发生的生理过程。人文学科用自然科学概念,活化被引入“文化活化”领域。在国内,台湾最早提出“古迹活化”的概念。香港地区在2007—2008 年度《施政报告》中提出“建筑物的活化定义为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的前提下,在政府的统筹规划和有效的指导下,将列入文物的建筑等适度利用,通过多元化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市场机制激活,在公共空间里活化起来,使得文化遗产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与文化传播中的特殊作用能得以充分发挥”[2]。

传统村落的活化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首先村落经济发展是传统村落活化实现的基础,激活传统村落的经济是实现农村生产与人文功能的修复、承续与创新,是实现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次,村落人口素质是传统村落活化实现的关键,村落是传统历史文化价值承载实体,历史文化价值的创造主体是人。这里的“人”包含:一类是现居住在村落里的居民,另一类是由原村落走出去的人。最后,组织制度是传统村落传统得以活化的保障。以制度的健全与管理长效为导向,以机制活化实现保驾护航,是实现村落传统文化活化的关键。

(二)泰州地区传统村落的资源

江苏省先后认定公布省级传统村落六批共502个,首次实现76 个涉农县(市、区)全覆盖。苏南地区252 个、苏中地区136 个、苏北地区114 个,分别占比50%、23%、27%。截至2023 年,泰州共有44 个村入选江苏省传统村落,总数位居江苏省第四。泰州还有4 个村被住建部命名为中国传统村落。泰州地区三市三区传统村落分六批被江苏省认定为省级村落。第一批共9 个村落,这9 个村落分别是高港区一个,许庄街道蔡庄村;姜堰区分别是溱潼镇湖南村、兴泰镇西陈庄村、俞垛镇仓场村、俞垛镇花庄村、淤溪镇杨庄村;兴化市两个,分别是大垛镇管阮村和千垛镇东罗村;靖江市一个,季市镇季东村。第二批为7 个村落。这7 个村落分别是海陵区的苏陈镇苏陈社区苏陈和苏陈镇张家院社区张家院;兴化市分布了5 个,分别是沙沟镇石梁村石梁、陶庄镇焦庄村焦庄、陈堡镇唐庄村唐堡、陈堡镇蒋庄村蒋庄、周庄镇边城村边城。第三批为9 个村落。这9 个村落分别是高港区的白马镇白马社区老庄;姜堰区的淤溪镇马庄村马庄、淤溪镇靳潭村靳潭、淤溪镇周庄村周庄、溱潼镇三里泽村兴东、三水街道小杨村;兴化市的安丰镇安东村王许、海南镇刘泽村刘泽、新垛镇施家桥村施家、千垛镇徐圩村圩岸、周庄镇东浒村胡官。第四批为4 个。这4 个村落分别是海陵区有城西街道渔行水村社区渔行和城东街道唐甸村;兴化市为昌荣镇朝阳新村刘桶和昌荣镇盐北村万昌。第五批为9 个村落。这9 个村落分别是海陵区的华港镇溪东村、华港镇溪西村、华港镇桑湾村;姜堰区的溱潼镇洲南村洲南庄、俞垛镇角墩村、俞垛镇叶甸村;兴化市沈伦镇薛鹏村薛鹏、陶庄镇南柯村南柯堡;泰兴市的滨江镇新星村母子圩。第六批次为6 个村落。这6 个村落分别是海陵区华港镇刘庄村;姜堰区大伦镇土山村土山三组、溱潼镇冯庄村冯庄一至十七组;兴化市陈堡镇宁村宁乡;陈堡镇校果村校庄;大营镇阵营村崔庄。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泰州地区传统村落活化的“实然之境”

(一)泰州地区部分传统村落活化的管理不足

首先,泰州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和管理体系不完善,各村落对本村历史文化资源大数据库建设不够充足。以往,泰州地区各级政府虽把众多村落列为保护名单,但由于传统村落的分布、种类远远大于现有泰州传统村落活化的覆盖实施,有很多类型的传统村落由于各种局限性,并未被实际入选保护活化名单之列。此外由于对传统村落各类资源的概念和范围的认识不同,致使数据库对各村特色的历史资源价值评估也不同[3]。

其次,泰州地区的传统村落管理的行政机制也有待改革。由于传统村落的管辖范围划分不够明确,有职能交叉或管理空位等负面现象,直接影响了传统村落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成效。这样的后果就是传统村落失去自身最大的特色,难以活化。

最后,传统村落保护管理在具体执行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在村落规划与重建、修补等相关问题上,村落建筑“重改造,轻管理”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泰州地区由于管理、规划不善出现了违规建筑重建现象,使得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氛围丧失殆尽。而且目前对村落内老房子的管理和修缮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可能会破坏传统村落特有的文化氛围。

(二)泰州地区部分传统村落资源挖掘不够

泰州地区村落拥有丰富繁荣的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但至今仍遗留着许多价值内涵丰富的村落传统资源尚未被充分挖掘。泰州地区历来航运发达,古时就留下了许多与盐运有关的村落文化遗存,它们与水运文化密切相关,是泰州地区传统文化实现活化独树一帜的遗产资源。盐税文化是泰州特有乡土文明的重要见证者,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泰州境内的多个村落,每个村落或多或少都有与盐税文化遗产相关的遗址或资源,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但现状是,泰州地区村落蕴含的特有盐税文化资源还未被泰州地区全部的村落所重视,并未深入发展和开发利用泰州特有的水系发达、古道航运文化遗产丰富来实现“水文化”与“盐文化”的互动研究。究其缘由,主要是缺乏将地区文化与村落特色文化联动的意识,缺乏将特色传统文化遗产资源向产业转化的创意和意识。

(三)泰州地区部分传统村落活化特色不明

泰州地区村落分布取决于地理位置和传统文化两方面。由于历史原因,行政区划会不断调整,容易出现独具村落特点的文化传统被生硬分割的态势。表现为各个村落在文化振兴、环境振兴以及经济振兴等各个维度的模式趋同、资源盲目利用和文化开发项目重复建设。这种行为导致了不同村落在活化内容和模式上大同小异。例如溱潼会船节与兴化茅山的会船活动,在“水上文化”的品牌建造上,两地出现民俗文化的“撞船”现象。泰州地区的村落中还散落着具有各村特色的诸如像盐税文化、哲学宗教文化、戏曲文化、革命文化等类型的传统文化资源,很容易出现各村孤立发展、恶性竞争、开发模式趋同的问题。从长远来看,既不利于泰州地区村落特色传统文化的深度活化,也给泰州地区乡村振兴造成了一定的阻力。

(四)泰州地区部分传统村落活化需要的人才不够全面

人才是传统村落活化的核心要素,肩负着为传统村落各种资源实现活化提供开发方案设计的重任。村落的活化发展离不开涉及多学科知识如历史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旅游学等的专业人才,以及农业、商业等发展的交叉专业的综合性人才,故而传统村落发展实现活化所需要的人才选拔不能局限于单学科发展,需要具有多专业背景和全方位的知识。目前,泰州地区就从业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上来看,其人才市场仍然缺乏全专业的中高层次的精英人才。归纳起来,人才匮乏的具体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留不住人才。尽管国家的方针政策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但是由于政策难以落地,以及农村狭窄的发展空间,让很多复合型人才选择外出寻求机会;二是引不进来人才,泰州市尽管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积极吸引乡村振兴人才,但是专业人才引进的具体细节、管理操作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泰州地区传统村落活化的“应然之策”

(一)推动泰州传统村落资源数据库平台的整合建设

泰州地区传统村落有特色各异、分布不均、数量可观的特点,资源数据库的建设非常必要。数据库要以现有被评为江苏省传统村落保护对象为基础,扩大整合两条平行的保护主题,即村落现有自然资源与文物、建筑等有形资源和村落特有的无形文化资源。有形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主题包含的子对象有村落特有的自然景观、村落街区、历史建筑以及其他资源类型。村落文化资源保护主体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宗族名人、民俗节庆等资源类型。但是数据资料庞大、细致的特性,需要泰州地区、各部门、各基层、各村的村民都加大对区域内的传统村落资源的普查和登记,防止因调查不严密而导致的对宝贵资源的遗漏。泰州传统村落资源数据库要打造成多样的、多平台信息资源共享的数据库,保证具备关于传统村落资源信息的及时查询和状态的功能。使之能够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为决策者活化村落、规划发展提供决策辅助,为其他村落资源的整体保护和活化,提供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支撑[4]。

(二)完善村落传统文化实现活化的组织规划与管理

科学组织机构是打破行政区划壁垒,科学合理激活传统村落特有文化资源、乡村旅游资源的重要步骤。首先,可由泰州市旅游部门和村落所属各乡镇从旅游局、规划局等部门中,抽派管理和专业人员,组织成立泰州地区传统村落活化规划小组。制定规划方案之时,要从时代特征着手,突出问题意识,依据泰州地区传统村落各具特色的资源禀赋、区位特点和市场需求,重点打造泰州地区传统村落乡村旅游名片。其次,泰州地区传统村落也应突破,将发展文化产业固定在行政体制内的僵化思维转向统筹旅游局、文物局、规划局等部门,建构各部门分工协作的机制,进而设计出有特色的乡村文化资源开发方案,最终最大程度地发挥乡土文化资源的综合效应。定点、定时地完善各村落的历史人文、生态地理、传统建筑,最终达到乡村资源合理地、科学地开发利用的效果。最后,泰州还要完善相关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通过建立市级统筹、区县镇负责、规划咨询、监督实施的工作格局,为泰州地区传统村落活化提供组织机制保障。

(三)优化“核心要素+”与传统村落融合的模式

1.构建“民俗节庆文化+传统村落”模式。传统村落具有完好的民俗节气体现的“活态”聚落,组织者与活动主题都应为村民,民俗节庆文化由于时空形式的广泛性和灵活性可以囊括许多历史、地理、文化,而传承者恰恰就是当地村民,因此要强化村落中公众的参与度,这是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中,将民俗文化“效力最大化”的关键所在。首先,加强对村落文化节庆的保护、分类、整合、筛选,选取部分节庆作为重点发展对象,挖掘节庆的乡村振兴内涵,同时在原有节庆的基础上,再创新打造一系列文化主题节庆。如村历史名人节、祭祀文化节、盐税文化节、红色革命文化节等。其次,建立临近村落联动机制。由于部分村落中的文化有相近的原因,实施乡村民俗节庆文化活动“轮流举办”“错峰举办”等举措,实现泰州区域内村落节庆资源活化的平衡开发。最后,泰州地区还需要跨市域交流,与江苏省沿江其他城市的村落加强合作,共同建立“传统村落群”,联动举办有关乡村文化旅游、交流主题系列活动。

2.塑造“空间优化+传统村落”可持续模式。对于已有的、现存的保护和保留较好的村落建筑以及其他农业生产所需的物质空间,保证在村庄综合整治过程中,保护而不僵化,腾挪而不破坏。在“二拆三化”中(拆违建、拆危房、美化、净化、绿化)提升村落的品味,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在空间优化过程中,不可一味过度保护,诚然要对于不可再生的,具有特殊意义的建筑、路标、桥梁等需要以保护为手段。但是如若出现传统村落的乱搭乱建、普通村舍影响整村规划、村民批宅基地困难等难题,必须要在提高空间利用率上做文章。村落要把“三化”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实现优化村落自然环境,提高农民积极性,使之积极加入美丽乡村建设中来。但是农村问题纷繁复杂,即使是工作经验丰富的村干部,也难以在整治过程中做到没有阻力和矛盾,这就需要对空间优化的原则、政策调整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安置村民住房问题上,各地的传统村落,面临的自建房需求压力不尽相同,空间富裕的村落,可以规划新区域,实施新规划,但是对于土地资源紧张的部分村落就要灵活处理。模式一:对于符合农村自建房条件的要按规定及时批建批基;模式二:对于土地紧张的村落可实施“多户批基联建”,简言之就是,两三户合建三层或四层,每户一层或二层的形式;模式三:村集体建老年公寓。针对少部分弱势群体,可采取建设老年公寓集体安置。

3.构建“实体企业+传统村落”模式。传统村落保护和活化是一项民生工程,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国家、省级还是市级都给予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但是在保护与活化的过程中,村庄的建筑保护、街道整治和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如何让各类资金产生1+1 大于2 的效应,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难题。这就需要村落建设实现开源节流,例如可以组建由本村农民组成的建筑修复、修建队伍,减少建设成本,同时由于本村村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此地,对传统建筑了解深入,所以在工作中可以更好地还原当地特色,同时也为村民增加就业收入提供机会。加强实体企业的引入,不仅局限于大型建设的综合投资性项目,小规模特色的投资也十分必要[5]。引入实体企业进行大型综合的投资,有利于盘活传统村落的现有管理模式,而小型实体企业的引入,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这是丰富业态、提升传统村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如引入住宿、服装等实体行业,将特色村落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以“传统村落乡土文化元素+住宿项目”的模式为例,是将旅游住宿的空间布局以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元素为主题,大致包含农家乐和乡村民宿两个大类。农家乐是指以村落极具体验性的农业生产、农业产品为卖点提供餐饮和住宿服务的经济模式,其最大特点是赋予了乡土生产文化的体验主题。民宿行业同样适用这种模式,但是有更特色化、精品化的特征。对民宿的建设是依据当地特色居住环境和人文特征,通过在空间装修设计方面打造内涵丰富的主题式住宿空间。民宿的建设与传统村落的充分结合,大大优化乡村旅游住宿市场产品内涵和结构,引领客源结构向高端市场转变。

(四)健全村落传统文化实现活化的人才引进机制

1.依托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当地高校要严格按照社会需要来培养设置相关专业,根据乡村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所需的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现状,实施人才建设工程。第一,依托高校的创新创业园区平台,为乡村振兴文旅人才引进和培训搭建平台,推动“乡村振兴+文旅人才”在传统村落的融合。第二,加强与当地文旅企业的合作,探索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培养,实现校企融合,积极为急需专业的学生实习提供岗位,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专业性。第三,积极推进高校与地方镇政府、传统村落负责人的对接。地方镇政府、传统村落负责人是实现激活传统村落主要的决策者和执行者,高校可在部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旅游管理、农业农村管理、公共管理等相关课程,定向培养。

2.塑造良好人才流动氛围。人才自由流动的良好氛围是将人才留在其适合的岗位的重要衡量条件,是促进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相关职能部门要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塑造良好的乡村工作人才流动氛围,完善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泰州传统村落所属地区的文化旅游网络人才库,为活化村落人才柔性流动机制的建立提供保障。同时,还要加强人才和上级管理部门与市场的紧密衔接,为人才就业和跨行业流动提供支持和保障。

3.培养本地人才的工匠精神。重视本地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至关重要。如传统建筑工匠的组建与培训、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间老艺人的保护,同时吸引和倡导青年加入建设队伍中,定期组织青年村民参与古建筑修复讨论,开展跨市、跨省的游学调研活动,开阔眼界,实现引进来走出去。激发部分老民间艺人收徒传授的积极性,让更多年轻人继承世代相传的技艺,新老一代形成的传帮带既可以解决部分农村青年的就业问题,增加收入,也可让全体村民不再旁观村落开发建设,与传统村落形成利益共同体。此外,可在村委会开设继续教育课堂,学习农学、技术、营销等专业知识,提升村民的综合素质,学习考核合格后,依据相关政策法规颁发《泰州市农村工匠培训证书》,建立市级传统建筑工匠名录库,为今后的传统村落修缮提供支撑,同时培养和表彰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民间艺人,让传统村落真正地从“人”的发展上活化。

猜你喜欢
泰州村落活化
林中村落
静谧村落
Taizhou Stinky Tofu泰州臭干
泰州行吟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幸福水天堂——泰州
生姜对亚硝胺合成及体内代谢活化的抑制作用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思考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