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支出与盈余管理:综述及展望

2024-05-29 13:14:44英,夏梦,张
生产力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资本化盈余费用

彭 英,夏 梦,张 燕

(1.南京邮电大学 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3;2.南京邮电大学 国际电联经济和政策问题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3)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创新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企业也在研发活动中不断加大资金的投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更好地把科技力量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近年来,国家为了推进创新战略的实施,不断加强对创新的重视度,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创新的政策,提倡自主创新,在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的情况下,更加重视关键核心技术的短板问题。基于此背景,研发支出占企业经营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其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处理方式成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研发支出虽采用有条件资本化的处理方式,但对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标准并不准确,且开发费用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时点也易被操控,这使得部分企业利用此疏漏进行盈余管理,影响了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进而损害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对此,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研发支出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文献,分析研发支出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归纳其产生的经济后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启示。

二、概念界定

(一)研发支出的定义

研发(Research &Development,R&D),即研究开发,按新会计准则规定将研发活动划分为研究和开发两个阶段。研究阶段不确定性较大,基于谨慎性原则,相关支出应予以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是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生产环节。

在实际操作中,根据研发支出的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有三种。李慧(2021)[1]认为全部费用化在操作方面有优势,而且遵从谨慎性要求,不仅能降低风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研发活动质量。但张炳红(2018)[2]认为全部费用化的劣势更明显,它为资产支出计入研发费用提供了渠道,迷惑投资者对企业价值的判断,且当期收入的真实性也会降低;而全部资本化虽然可避免企业因盲目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削减研发费用的短视行为,但是也忽略了研发活动失败的可能性。如果研发成果没有达到全部资本化的预期,会对收益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使得这种方法不适合于稳健型企业。王妹禧(2018)[3]认为有条件资本化的优势在于,企业可以在符合相关条件的前提下,自主决定资本化的起点和收益年限,并清楚反映企业的当期收益,但劣势在于企业可能会利用选择权操控利润。

(二)盈余管理的定义

盈余管理一直是财务会计领域的热门课题。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Katherine Schipper)认为,在对外财务报告时,企业管理人员对其进行操控,所以盈余管理本质上是获取私利的“披露管理”。关于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研究表明,企业通过会计手段增加当期研发支出资本化水平,从而提高利润水平,主要是出于三种需求:Gaver 等(1995)[4]认为其动机是满足当前高管薪酬辩护需求;Trueman 和Titman(1988)[5]表明这是为了平抑业绩跨期波动,避免市场不良反应;Prencipe 等(2010)[6]提出债务契约动机,即避免违反债务契约,稳定与外部投资者关系。

对于盈余管理手段的研究,主要是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Jones(1991)[7]认为应计盈余管理是利用会计准则所给予的自由选择权操纵盈余,如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和累计折旧计提方法。应计盈余管理的重点是操纵不同会计期间的收益分布,所以它对企业的真实现金流没有影响,也不改变企业的长期决策。孙伟(2019)[8]认为应计盈余的操作成本较低,只需改变企业会计政策,而真实盈余管理需通过实际发生的交易达到操纵盈余目的。对于真实盈余管理的具体手段,主要包括虚增核心盈余、关联交易和股份回购。

三、研发支出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

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虽是有条件资本化,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仍存在困难,其主观性与灵活性为企业的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国内外学者对研发支出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较多,主要是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从加计扣除政策、政府研发补贴、信息披露位置变更和放松卖空管制四个方面分析外部因素,从执行董事占管理层比例、高管任期和股权质押三个方面分析内部因素。

(一)外部因素

1.加计扣除政策。为了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2018 年出台了力度较大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的研发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李香菊和贺娜(2019)[9]认为税收优惠政策会激励企业自主创新行为,特别是企业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

然而,加计扣除的认定是有条件的,其引发的成本高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促使企业进行研发支出盈余管理行为。陈海声和连敏超(2020)[10]将加计扣除政策和盈余管理联系起来,他们认为在政策实施后企业的研发投入虽然增加了,但研发效率的提升并不显著,企业可能进行了更隐蔽的盈余管理。贺亚楠等(2021)[11]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加计扣除比例与R&D 费用操纵程度有关联,前者的增加会导致后者的提升,即正相关。因此,加计扣除政策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企业进行创新行为,但是也会相应地诱发企业的研发支出盈余管理行为,对研发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2.政府研发补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政府越来越注重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作为一种直接针对企业研发活动的政府补助,夏清华和何丹(2020)[12]认为研发补贴推动了创新产出数量和质量的提升。

与此同时,研发补贴也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宋建波等(2020)[13]分析发现,政府研发补贴会加剧研发支出资本化,在企业盈利水平较低时最为明显,此时企业有增加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动机,且管理层也有能力操控会计处理方式。因此,相比于前文的税收优惠,研发补贴能直接促进创新投入,但实际对研发支出的投入可能并未增加,甚至会引发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盈余管理行为。

3.信息披露位置变更。2018 年财政部发布报表格式变更通知,新增“研发费用”科目,原来费用化支出的研发费用的披露是位于报表的管理费用附注,而现在转变为将研发费用化支出在报表中反映。

位置变更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外界的关注度。刘广生和滕辉辉(2021)[14]认为,将研发费用项目由附注变更到表内位置,会减少企业盈余管理的程度,这主要是因为外界监督的强度变大,投资者会对表内的研发费用投入更多的关注。研发支出资本化和费用化是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可能会降低外界的反应能力,为盈余管理提供便利,而在信息披露位置变更到报表之后,研发费用项目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能更直观地体现企业的研发产出效率,这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信息披露位置的变更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研发支出的盈余管理行为。

3.放松卖空管制。2010 年我国开始放松卖空管制,允许股票被部分卖空,此后融券交易更为活跃,融券卖空业务的迅速发展对企业的研发活动盈余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学者们对放松卖空管制因素的研究大多是关于卖空压力的变化。刘亭立和姜莹(2022)[15]通过对知识产权密集型公司的研究发现,卖空压力会影响经理人的决策,且在研发活动中表现为降低创新质量的不利影响。王蕾茜和邹辉文(2020)[16]认为,在放松卖空管制的情况下,企业的创新活动会受到限制,包括管理者减少研发投入进行盈余管理,主要原因是卖空引发的股价压力,通过削减研发支出,管理者能调控企业收益完成市场预期盈余的目标,从而防止做空带来的股价下跌,这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更为明显。综上,放松卖空管制后,卖空压力会对创新决策产生不利影响,引发企业的研发支出盈余管理行为。

(二)内部因素

1.执行董事占管理层比例。执行董事不同于董事的最大特征是,在管理层中兼任公司经理,这意味着执行董事不仅参与决策还涉及执行。执行董事需要从两种不同的角度考虑研发投入,一方面它是公司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的战略决策,但另一方面管理层可能通过削减研发支出调高短期盈余,这种短视机会主义的行为会影响企业的长期价值。

在这两种不同的视角下,王文慧和孙光国(2021)[17]通过对执行董事双重身份的研究发现,执行董事出于对董事身份的职责认同形成自我约束,并考虑到在管理层任职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影响监督短视行为,会更加注重公司的长期价值,从而有效抑制研发活动盈余管理行为。这表明执行董事会更加注重长期利益,因此,在管理层中提高执行董事的比例,使得管理层更注重公司长期发展,能够减少研发支出的盈余管理行为。

2.高管任期。在两权分离的所有制企业中,管理者作为企业的直接决策者,往往对重大投资决策起到关键作用,其风险偏好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是否进行高风险研发投资,而他们在不同的任职期会具有不同的认知和价值观。

而不同任职期的不同动机会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姜宝强和程炯梅(2021)[18]通过对高管任职不同阶段的特征分析,并且对其如何影响企业研发活动盈余管理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相比于其他任期,高管在任职的早期和晚期的动机更明显,表现为异常削减研发支出,早期旨在美化公司业绩并得到认可,晚期是为了获得更高的薪酬。因此,高管不但会在任职期满时或即将退休时通过研发支出管理企业的盈余,甚至可能会想要违反契约前一年虚增利润。此外,如果公司的盈余十分可观,特别是高于管理人员的奖金上限,他们也会倾向于用递延收益减少当期盈余。

3.股权质押。相比于传统的抵押贷款,股权质押是一种更好的融资方式,其是将股权抵押获得贷款,因此在不需要额外的抵押物的条件下,企业的运营资金需求得以满足,且股东未丧失控制权。同时,股权质押融资还有贷款成本低、适用对象广、放款时间短、公示效力明显等优点。

然而,股权质押也存在风险。廖湘岳和徐东晓(2022)[19]认为市值管理动机的重要影响因素是股价的不稳定性,它也会带来质押风险,甚至导致控制权的转移。而控股股东十分重视控制权带来的权力,会竭尽全力预防控制权转移风险以维护其控制权地位。股权质押对创新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李姝等(2020)[20]认为,控股股东在股权质押后,会更加关注股价的变化,导致他们选择短期利益,转变为机会主义下的市值管理,企业创新受到显著抑制。谢雪燕和朱晓阳(2020)[21]研究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研发创新投入的影响,发现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是影响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因素之一,会抑制创新研发投入。因此,股权质押虽是一种好的融资方式,但也会使控股股东因股价波动压力,采取研发支出盈余管理行为。

四、研发支出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

在影响因素的作用下,对研发支出进行盈余管理会产生一系列的经济后果,其作用程度也会随因素力度而变化,这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选取了现有相关研究中的一些热点话题进行分析,从创新绩效、信息不对称、公司价值和审计费用四个方面展开研究。

(一)削弱创新绩效

研发投入直接影响企业创新,而削减研发支出是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会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影响。郑烨和阎波(2019)[22]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研究发现,在改善创新绩效的各种因素中,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的R&D 投入是直接因素。

现今研发支出盈余管理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的研究,大多是基于真实盈余管理手段。贺亚楠等(2020)[23]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创新产出、质量和效率下降的影响因素,包括真实盈余管理动机下的R&D 削减。朱湘忆(2020)[24]也对此进行相关研究,认为创新产出减少现象的出现,真实盈余管理下研发投入的削减是主要原因,而且在不同产权性质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主要体现为非国企的抑制程度更大,但是股权激励可以有效抑制对其创新绩效的消极影响。

(二)加剧信息不对称

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具有信息优势,掌握着公司的内部信息,更清楚地知道研发活动的真实情况,但外部投资者只能通过企业披露的有限信息做出决策,而且研发活动盈余管理行为会加剧信息的不对称,特别是在定向增发股票时,这种信息不对称现象会对股价造成严重的影响。彭韶兵等(2018)[25]从政府补贴视角分析定向增发股票的定价机制,他们发现正向盈余管理带来的正向影响使投资者信心倍增,促使股价一定程度被高估,而负向盈余管理下的股价则被低估。因此,徐辉等(2021)[26]选择以研发支出会计政策为切入点分析其对定向增发的影响,他们认为大股东会选择研发支出费用化的处理,促使虚减当期利润,主要渠道是负向应计盈余管理,进而导致发行股价被低估,然后大股东再对其进行认购实现利益输送。

(三)减少公司价值

公司价值的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分为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财务因素方面有资本结构、盈利能力及其稳定性、资产流动性等;非财务因素包括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和公司治理等方面。段海艳和田亚星(2021)[27]通过模型研究企业未来盈利能力中研发投入的作用,发现其产生正向的影响,研发投入的增加能对企业盈利能力产生积极作用,这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益,但如果管理层并不重视创新活动,这些积极效应就会慢慢变弱。

研发支出资本化是对于会计政策的选择,但是其可能隐藏盈余管理的动机,现有研究发现研发支出资本化会对公司价值产生负面影响。宋军和刘曦漫(2021)[28]把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公司分类为信号释放者和机会主义者,前者是为了向投资者传递利好信号,而后者是为了进行盈余管理,这两种动机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利用效率,他们认为盈余管理下的研发支出资本化行为,并不会对研发成功概率产生影响,所以这会损害公司的价值。Landry 和Callimaci(2003)[29]认为盈余管理下的研发支出资本化处理对公司价值的传递没有正向作用,甚至会损害公司价值。

(四)增加审计费用

审计的收费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地区、财务复杂程度和资产等方面。如前所述,研发投资活动具有一定的风险,其复杂性、可操纵性以及其加剧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都会使得审计工作的难度上升,进而增加审计费用。

国外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DeFond 和Subramanyam(1998)[30]研究表明,增加审计费用的主要原因是应计项目的操控程度上升,因为这会增加审计单位的风险。我国学者聂晓(2022)[31]以沪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在创新规模变大的环境下,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也逐渐增加,管理层更可能用其谋取自身利益,所以审计师会收取溢价作为补偿,即增加审计费用。此外,何芹等(2020)[32]在研究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过程中,将目光放在研发支出资本化上,发现其暗藏盈余管理动机,对公司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被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从研发支出盈余管理活动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两个方面分别进行综述。学术界对研发支出盈余管理的研究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总体都认为研发支出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特别是研发支出资本化行为隐藏着盈余管理动机,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盈余管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发支出的真实性,且这种机会主义的短视行为会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

现有的相关文献为研发支出盈余管理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对其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的研究也较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会更加重视对创新的投入,研发投资活动也会变得更加复杂,因此本文认为未来的研究方向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影响因素可以从企业的生命周期进行研究,现有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研究大多是独立进行的,而企业的生命周期同时涉及外部和内部因素,能作为桥梁连接内外因素。在企业的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内外部环境变化会对公司的生命周期产生影响,引发企业对战略进行调整,特别是盈余管理的程度会有较大差别。比如在成熟期的企业的业务规模较为稳定,会更倾向于通过创新来进行战略转型,从而维持企业的竞争力,那么这一阶段的研发投入更多,也需要更加关注其会计处理背后隐藏的动机;另一方面,经济后果的研究大多是基于企业上市之后的,但企业上市前后业绩水平波动较为明显的企业也应受到关注。研发支出盈余管理行为虽可以提高短期利润,但对长期来看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会导致未来收益水平下降。如果上市前利用盈余管理较大程度地进行研发支出资本化处理,但上市后却没有相匹配的研发成果产出,使得各项财务能力指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导致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不足,进一步导致股价下跌,连续的亏损甚至可能导致企业退市,使得企业商誉受损,公司在市场上的地位下降,而且资金渠道也会受到限制,增加了资金紧张的风险。

猜你喜欢
资本化盈余费用
军工资产资本化现状及问题研究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中国外汇(2019年10期)2019-08-27 01:58:00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中国外汇(2019年21期)2019-05-21 03:04:22
监理费用支付与项目管理
中国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53
浅谈电视媒体广告经营的公司化与资本化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医疗费用 一匹脱缰的马
中国卫生(2015年11期)2015-11-10 03:17:14
医疗费用增长赶超GDP之忧
中国卫生(2015年5期)2015-11-08 12:09:56
浅议人力资源资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