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艳,何嘉怡
(1.广东工业大学 经济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2.中国交通银行中山分行,广东 中山 528405)
超高清视频是指具有4K(3840×2160 像素)或8K(7680×4320 像素)分辨率,符合高帧率、高位深、宽色域、高动态范围等技术要求的新一代视频[1]。继视频数字化、高清化之后,超高清视频技术的突破,直接推进了集视频采集、制作、传输、呈现与应用各环节于一体的超高清视频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广电总局和中央广电总台联合印发的《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中,强调了发展超高清视频产业,对拉动中高端信息消费、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以及驱动行业智能化转型、提升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整体实力的重大意义。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白皮书(2023)》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规模已超过3 万亿元,基本完成各主要环节的产业化目标[2]。而超高清视频与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不但扩展出家庭视频系统、车载视频系统、会议视频系统、网络直播和商用显示系统等新应用场景,也为工业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医疗保健、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的数字化发展提供重要基础。
目前,国内外针对超高清视频产业的研究,多集中于技术层面的分析,经济视角下的理论研究成果比较少。例如,Tandon 等(2022)[3]提出通过构建高效视频编码(HEVC)标准,可将视频压缩到高速8K 超高清图像传输模式的范围内,并从编码时间、比特率等方面对该方案进行了验证。刘伟东等(2018)[4]基于超高清视频产业的产业链构成与热点技术,细分了超高清视频产业的技术结构,并利用全球和国内的专利数据分析,从技术层面揭示了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面临的问题。经济视角下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超高清视频产业的发展条件、发展趋势和发展战略。而事实上,利用产业经济学理论更能深入地分析超高清视频产业的内在发展逻辑。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 分析范式,为分析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综合超高清视频产业链的分析,则有助于进一步说明超高清视频产业的市场结构、相关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揭示该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SCP 分析范式源自20 世纪30 年代哈佛大学学者创立的产业组织理论,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按结构、行为、绩效对产业进行分析,从而形成系统化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分析框架(简称SCP 分析范式)[5]。一般认为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因素,且市场行为又决定市场绩效。而为了提升某一产业的市场绩效水平,就需要调整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及其市场行为。因此,在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传导过程分析中,能较为深入地揭示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故本文采用SCP 分析范式对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展开研究。
由于超高清视频产业是我国新兴的战略性产业,相关的统计资料并不完备,本文主要通过收集整理相关代表性上市公司的经济数据作为研究基础。选取的上市公司主要是从事超高清视频采集、制作、传输、呈现与应用等相关业务活动的企业,通过学习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和2023 年《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白皮书》、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4K/8K 超高清电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部分证券公司发布的超高清视频行业研究报告,以及笔者自己的梳理,共遴选出136 家相关上市公司,并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其中在2021 年总市值超过1 000 亿元的有9 家,在500 亿元~1 000 亿元的有6 家,300 亿元~500 亿元的有7 家,100 亿元~300 亿元的有29家,50 亿元~100 亿元的有28 家,小于50 亿元的有57 家,涉及超高清视频产业链三大层次(核心层、服务层和应用层)中核心元器件、视频生产设备、网络传输设备、终端呈现设备制造和平台服务、行业应用众多领域的代表性企业。
在产业组织理论中,主要基于规模经济、市场集中和进入壁垒三个因素,分析特定产业内市场主体(主要是企业)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即市场结构情况,而产品差异化等其他因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归入以上三个因素当中[6]。
我国视频技术从最初的模拟技术到数字技术、超高清视频技术的迭代,带动了超高清视频产业规模的迅速发展。2017 年,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规模为0.72 万亿元,截至2022 年底,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规模约3 万亿元,并预计2023 年的规模将达到4 万亿元的水平[7]。超高清视频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行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也比较明显。例如,在终端呈现环节的4K、8K 超高清电视机主要由海尔、TCL、长虹、海信、康佳、创维等传统制造企业生产,近年来小米、华为才逐步进入市场。2022年,海尔和TCL 的营业收入均超过1 500 亿元,在超高清电视、平板电视、激光电视、巨幕电视等产品上具有明显优势。总体上看,在国内上千家开展4K、8K超高清电视业务的企业中,行业龙头企业的地位非常显著[8]。在超高清视频产业的其他细分行业中,都有类似的特点,即在高端产品领域,由于产品的技术密集型特点,进入壁垒较高,相关企业数量并不多,而大量企业集中在中低端产品领域,使行业整体呈现的市场集中度较高。
通过收集到的136 家超高清视频上市企业的数据,计算超高清视频产业的集中度指数和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即HHI 指数),可以大体反映超高清视频产业整体的市场结构状况。经测算,超高清视频产业的前四位厂商占有的市场份额接近70%,CR4 指数的值为69.72%,前八位厂商占有市场份额接近80%,CR8 指数的值为78.68%。HHI 指数为2 341,表明目前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的市场集中度较高。较高的市场集中度,并不意味着国内超高清视频产业相关企业的产品差异度小。相反,随着超高清技术的发展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细分市场需求,多样化拓展产品的技术空间和市场需求,正成为超高清视频产业的一大特点。例如,终端显现环节的商业显示产品,就分为户外和室内两大系列,产品运用场景与功能定位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商业显示产品存在LCD 拼接屏、激光显示、小间距LED 等多种技术路线。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为在市场上赢得更大利润和更高市场占有率所采取的一系列策略性活动,包括价格行为和研发、广告等非价格行为。对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的市场行为分析就是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的。
从理论上讲,价格歧视行为实际上是对消费者福利的剥夺,必将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了解并预见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变化情况,才能保证价格行为的有效性。例如,在超高清视频内容服务的销售市场上,大部分中长视频平台进入了知识付费时代,消费者观看视频需要支付一定的知识产权费。目前该市场存在着具有一定垄断优势的平台,例如,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视频、芒果TV 和哔哩哔哩。虽然这些平台的促销和折价政策略有不同,但彼此不同期限的会员费几乎维持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是因为一家平台提高会员价格或采取折价促销政策后,其竞争对手会紧随其后立马调整战略,最终导致各平台的价格大体维持在同一水平线上。而这些平台企业对众多娱乐影视视频资源所拥有的垄断地位,使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平台的价格政策。目前,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的市场结构特征,决定了该产业的价格行为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福利。既保障产业发展,又减少消费效率损失的出路,就在于合理引入竞争机制,增强产业内的市场竞争程度。
在本次收集的136 家企业中,大部分超高清视频企业在2021 年的融资额都低于10 亿元,占调查企业的60.39%,融资额在100 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仅占10.29%。与此相对应的是投资规模小于10 亿元的企业数量占比最大,达到了48.53%;投资额在100 亿元以上的企业占比仅为6.4%。总体来看,占比较大的中小型超高清视频企业的投融资额都较低,而投融资规模较大的企业在数量占比上又较少。由于超高清视频产业的技术更新迭代快,对企业的投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要求较高。投融资规模较小的企业偏向于选择收益性比较稳定和风险性较小的项目,而大型企业更可能在关键技术突破、产业链建设、创新应用打造等领域取得成效。例如,广东拥有TCL 等链主企业,共同推动了TCL 华星t7 和t9、乐金显示8.5 代线、超视界10.5 代线、惠州TCL模组整机一体化等一批重大项目量产达产,初步形成覆盖视频采集、视频制作、网络传输、终端呈现、行业应用的全产业链[9]。
超高清视频产业的技术门槛一般较高,行业内的技术集中度较高。虽然超高清视频产业不同细分行业对高动态范围(HDR)、编解码、先进计算、三维声、超分技术、数字版权管理(DRM)和视频云等关键技术的依赖程度有所不同,但这些关键技术却对超高清视频产业的整体发展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目前,该产业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发、制定和推广多集中于个别国际组织和企业手中,我国在个别技术领域中有所突破,正在奋起直追。例如,在全球视频编解码等传统技术领域中,行业内的国际巨头公司凭借在传统技术领域的优势,早已形成垄断地位,并影响着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谷歌、Facebook、亚马逊、英特尔等发起的非营利组织AOM,组织开发AV1等一代视频编码格式已经进入推广阶段,从而与国际电联(ITU)、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等标准组织开发的H.26X 系列标准形成竞争①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 年)。。中国AVS 标准的研发与迭代更新,是中国科研机构和众多企业的集体创新成果,有助于推进国内编解码技术的持续发展,也为超高清视频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和新兴业态部署提供支撑。
除了标准体系建设外,超高清视频产业内的相关企业在关键核心元器件研发、终端产品制造、行业融合应用等领域积极实现技术突破与创新发展。例如,长光辰芯联合华睿、大疆等企业,于2021 年成功推出国产8K 超高清图像传感器芯片[10];海信于2022 年正式发布国内首颗自主设计的8K AI 画质芯片[11],众多企业的助力使得国产8K 超高清图像传感芯片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由超高清视频(北京)制作技术协同中心主导设计,联合联想、新奥特、捷成世纪、北京数码视讯等众多企业通过集群创新,成功推出全球首台“5G+8K”超高清视频全业务转播车,完成了包括北京冬奥会在内的多项转播任务[12]。
市场绩效一般是指在特定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产量、利润、产品质量及技术进步等方面实现的市场运行效率。结合超高清视频产业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超高清视频产业的盈利能力指标一般包括利润额、营业收入、净资产收益率ROE 等指标。从收集到的136 家超高清视频企业的数据看,2021 年营业收入总额为40 746.53 亿元,营业利润总额为5 969.95 亿元,总体利润率为14.65%。其中,利润率超过30%的有8 家,利润率在20%~30%的有13家,10%~20%之间的有30 家,0~10%的有61 家,利润率为负数的有24 家,占全部样本企业总数的17.65%。ROE 指标强调的是权益回报率,通过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在136家相关企业中,2021 年ROE 在0~10%的企业数量占比最多,为49.26%,ROE 为20%以上的企业数占10.29%,同时也有接近20%的企业为负净资产收益率。这就说明我国的超高清视频相关企业面临一定的盈利风险,尤其是超高清内容制作和网络传输环节缺少较好的盈利模式。这是因为超高清内容制作需要投入各类专用设备和专业人才,制作成本大,企业盈利压力也大。且国内的4K 频道长期通过广播电视网络传播,对IPTV 等网络平台的利用不足,导致用户数量受限。2021 年,国内两大主力视频平台——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开始上线HDR VIVID 格式的高品质影像内容,标志着超高清视频产业开始利用新的商业模式,推进超高清视频内容的分发与传输。
发展超高清视频产业是我国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提升新兴信息技术产业实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国家面向新发展阶段做出的积极产业部署。其具有的产业链长、涉及面宽的特点,有助于形成辐射带动作用,带动编解码芯片、显示面板等核心元器件,和生产设备、存储设备、传输设备、终端呈现设备等众多相关产品和技术的升级迭代,推进产业链的“增链”“补链”和“强链”建设。作为新兴的战略性主导产业,超高清视频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画面的需求,引领了消费需求升级,更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通过工业制造、文化教育、医疗保健、智能交通等多场景新的应用开发,为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从研发投入情况看,136 家超高清视频样本企业的总研发费用超过了2 500 亿元,其中研发费用超过10 亿元的有25 家,占企业总数的18.38%,这25 家企业的研发费用总额占全部样本企业研发费用的比重却高达92.19%。这说明超高清视频产业中的龙头企业、牵头企业对推进产业创新发展的作用十分重要。
从产业的地域分布情况看,136 家样本企业中大多数位于东南沿海,个别省份的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具有典型性。例如,2022 年,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规模突破3 万亿元,其中广东的超高清视频产业规模就超过6 000 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彩电产量、面板产能、4K 电视频道数、4K 用户数、5G 基站数、移动宽带用户数、5G 移动电话用户数均居全国首位。作为广东省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的超高清视频产业,主要集中于以广深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例如,2022 年,作为全国最大的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基地之一的广州,其产值规模就超2 000 亿元。因此,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的集群式发展特点明显。
第一,市场集中度与市场绩效之间的联系受产业技术创新特征的影响。从整体情况上看,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呈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特点,而在市场绩效的各个层面上,大企业表现得也更好。其主要原因并不仅仅是大企业的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大,更重要的原因是大企业积极的产业布局行为,以技术为核心,不断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拓展了价值链和利润来源。例如,作为老牌电视企业的海信视像,其主营业务中早已看不见“电视”两个字,通过打通底层技术、终端设备、场景应用、云端支撑到内容服务的全产业链条,海信视像在产业整机(完整系统)和上游器部件(软件)环节培育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13]。相比较之下,中小企业虽然有专、精、特、新的发展特点和优势,但需要有与上下游企业较为稳定的关联,才能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
第二,需要在传统的SCP 分析范式中引入产业链分析,才能更好地说明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的市场结构特点及其与市场行为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已经培育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但是超高清视频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的发展并不均衡。终端呈现、内容服务等环节综合实力较强,而上游的核心元器件和中游的关键设备生产、下游的应用场景开发等环节则仍然是产业的薄弱环节,头部企业的垄断地位因而也更明显。
资料显示,2022 年,我国4K/8K 电视机出货量占比超过70%,“5G+8K”内容制播能力在全球领先,超高清内容和频道不断充实[14],8K 电视、折叠屏手机、智能音箱、VR/AR、车载显示等新型智能终端增长潜力巨大[15]。但前端视频生产设备的制造能力仍有待提高。在2020 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大会上,业内专家曾指出国产4K/8K 摄像机、摄影机、采编播系统只是初步形成突破,而8K 监视器、图像画质测试仪器等方面还存在缺失[16]。《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中也明确指出,直到2022 年,我国摄像机等专业级设备虽逐步向8K 发展,但镜头技术仍是我国需要攻破的主要问题。而8K 监视器因技术门槛更高、产品尚不成熟等原因,仍未普及应用。此外,内容端供应不足的短板,仍然是目前公认的制约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一,持续完善超高清视频全产业生态链,通过增链、补链、强链,提前部署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强化薄弱环节的技术研发与市场应用,尤其是促进内容生产、网络传输、终端呈现和应用服务等全产业链环节的协调发展。以全产业生态链带动超高清视频产业内部不同环节、不同规模企业的发展,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才能逐步引入和强化正常市场竞争,增加消费者从超高清视频产品和服务中获得的消费者剩余。
第二,鼓励市场行为中的创新行为,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推进“政产研学用”合作。政府出台政策鼓励超高清视频产业链各环节的龙头企业,积极承担“链主”角色,引领各环节前沿技术的研发,助推关键核心标准的建设与推广应用,牵引带动企业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及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由此,超高清视频产业内部的创新行为、定价行为和非价格策略运用也将更加合理化。
第三,以产业集群建设和重点平台建设为重点,不断探索数字化条件下的超高清视频产业组织形式创新,全方位、全链条地打造超高清视频产业新的制造体系。通过构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最大化协同配置行业资源,合力攻关关键技术短板,共同解决行业共性痛点、难点,并为各类企业提供技术咨询、知识产权、检测检验等服务。根据超高清视频产业具有区域集中度较高的特点,打造专、精、特、新小企业群,并通过工业互联网建设,探索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园区建设。为超高清视频产业中不同产业链环节、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宏观发展环境,以逐步改善中小企业在市场结构中的地位和市场绩效水平,实现超高清视频产业的良性发展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