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作为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普及和传播已经成为中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反映着年轻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对年轻人的价值观、审美观和行为习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教育理念的深化,人们对中学音乐教育要求也越来越高,《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音乐、美术等整合为艺术教育,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然而,当前中学音乐教材中的课程内容与学生兴趣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必要对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通過分析流行音乐对中学音乐教育的影响,分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引入流行音乐的原则,并通过提出针对性对策,充分发挥流行音乐的积极影响,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以期为中学流行音乐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及借鉴。
一、流行音乐对中学音乐教育的影响
《新课标》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教育方向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将流行音乐融入中学音乐教育,对于强化学生对音乐教育理念的认知有着积极影响。
(一)坚持以美育人
《新课标》中强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活动,充分发挥艺术课程在培养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作为《新课标》五大课程内容中的传统课程内容之一,要求注重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音乐学习活动。流行音乐具有较强的娱乐性,通过将其引入中学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热情,同时还能为教师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借助与流行音乐相关的热门话题,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重视艺术体验
《新课标》中强调“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强调艺术课程的实践导向,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艺术素养与艺术创造都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积极促使学生掌握各类音乐形式的题材以及创作背景。流行音乐作为当前影响范围较大的音乐形式,其作品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进行辨别。在通过欣赏优质流行音乐作品提高学生艺术体验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把握流行音乐的体裁、形式及特点,进而更深入地了解流行音乐。另外,流行音乐的通俗性使学生能够通过简单的学习便可以演唱,学生在音乐课程中更容易获得自信心和满足感。同时,在不断的积累下,学生还能够根据自身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尝试创作流行音乐,这对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力与创作能力也具有积极影响。
(三)突出课程综合
《新课标》中强调,“以各艺术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流行音乐具有通俗性、节奏鲜明等特点,能够与舞蹈等艺术形式相结合。传统音乐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通常需要掌握扎实的舞蹈基本功才能将其文化底蕴充分予以展现;而流行音乐则不同,通过简单的肢体动作便可进行情感表达。因此,通过将流行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相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进而全面推动学生综合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流行音乐融入中学音乐教育的原则
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流行音乐对于提高学生对音乐教育理念的认知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其通俗性与娱乐性也会对中学音乐教育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将流行音乐引入中学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遵循适度性、指导性原则。
(一)适度性原则
当前的中学音乐教育以传统音乐为主,但仅仅依靠传统音乐无法满足学生对音乐课堂的期待,引入流行音乐能够满足学生喜好,帮助其了解更多的音乐体裁。但在引入流行音乐时需遵循适度性原则,即传统音乐仍是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适度引入流行音乐发挥其辅助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二)指导性原则
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认知能力还有待提高。当前流行音乐市场过于商业化,音乐作品模板化,品质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引入流行音乐时,需要遵循指导性原则,选择具备正确价值观、思想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作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认知观,能够正确辨别流行音乐的品质。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需要注重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对比,指导学生正确认知音乐的多元化,理解不同音乐的特点,培养辩证思维,以此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及鉴赏能力。
三、流行音乐对中学音乐教育影响的应用对策
(一)提高教师专业水平,适应学生音乐需求
一方面,中学音乐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提升音乐教学水平。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音乐教育成效。当前,部分学生在入学前便已经掌握一定的乐器演奏技巧,或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础,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受教学进度及课程安排的影响,教师可能并没有过多的精力或并未能重视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再学习,导致现阶段中学音乐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难以落实美育教育。因此,中学音乐教师需要转变自身观念,依据教学所需进行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与技能。
另一方面,学校需要重视音乐课程建设,发挥音乐课程的美育作用。首先,加强顶层设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需要从宏观层面对教育方针、目标和计划进行规划和设计,确保音乐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其次,推动学校音乐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学校可鼓励音乐教师继续深造,通过继续教育平台,促使中学音乐教师能够不断补充、吸收音乐知识。最后,注重音乐课程教学,反向推动音乐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与水平。学校应重视音乐教育质量与效果,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同时,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对音乐教学质量进行科学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通过上述举措,能够促使中学音乐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技能与水平,满足音乐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二)丰富教学内容,重视课外活动
《新课标》对音乐教学内容、目标、方式等都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中学音乐课程的开展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在这一要求下,中学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依托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流行音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与眼界。
在课前引导环节,教材内容需要对学生不熟悉的音乐体裁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不同体裁的理解与区分。教师通过引入流行歌曲,能够增强教学趣味性,例如,当教材中涉及古典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流行歌曲作为课前导入,选择歌曲旋律简单、被大众所熟知的音乐作品,能让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环节,传统音乐演唱需要具备较高的演唱技巧,在教学过程中带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通过选用贴近学生生活,与教材内容相近的流行歌曲,通过教唱与学生自我才艺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度。例如,在教授民族唱法时,教师可以选取具有民族特色的流行歌曲,如《月光下的凤尾竹》或《茉莉花》,这类歌曲不仅具有优美的旋律,还能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民族音乐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新课标》强调“艺术课程的实践导向”,音乐教育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体现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中学生的学业压力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提高自身艺术素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音乐偏好,鼓励学生开展一系列的音乐课外活动,如合唱、乐器弹唱、独唱等,还可以依托传统节日,选择适当的流行音乐曲目进行排练与表演。如国庆节、元旦,可以选择《爱我中华》《精忠报国》等主题积极向上的歌曲,也可以选择《追梦赤子心》《明天,你好》等阳光励志的曲目,激励学生的参与兴趣。通过丰富学生课外活动,不仅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与审美能力,落实美育教育目标,推动中学生全面发展。
(三)利用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方法
中学音乐教学活动应以教材内容为主,流行音乐为辅,教师需要结合中学生的特点,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提高音乐教育美育成效。当前常见的音乐教学方法为音乐欣赏教学、歌唱教学、器乐教学等,育人成效有限,教师可以对教学方法进行丰富,如引用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等。
奥尔夫教学法注重音乐的原始性和创造性,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创作简单的音乐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表现力。这一方法也适宜民谣、童谣等歌曲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选择世界杯主题曲《WAKA WAKA》,并为学生分发简单的打击伴奏乐器,引导学生进行打击乐合奏,进而体会音乐的节奏感与魅力。柯达伊教学法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和人文价值,通过学习民间音乐和合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小型合唱团。例如,在演唱《渴望春天》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唱歌曲,学生在合唱过程中,都能够获得表演机会,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音乐本身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当学生能在课堂上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时,便会更加投入和专注音乐的学习。
相较于传统的媒体形式,现代媒体技术具有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直观等优势。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通过多感官刺激,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感受音乐。另外,在音乐教学实践中,部分音乐体裁的教学无法通过传统手段完成,如轮唱、歌剧、交响曲、弦乐四重奏等,教师可以利用AR技术,将虚拟元素叠加在现实场景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积累音乐鉴赏经验。
(四)理性看待流行歌曲,体验多元音乐文化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而中学音乐教育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但从中学音乐教育成效来看,当前音乐教材中音乐作品范畴较广,包括中国传统民乐、戏曲、古琴曲,还有欧洲古典主义时期的经典作品等,虽然这些音乐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对于初中生而言,其无法对音乐的内涵与文化背景进行全面的理解与把握。因此,教师可以借助高质量的流行歌曲,从贴近生活的作品入手,找到流行音乐与经典音乐的共同点,以欣赏流行音乐助力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尽管流行音乐品质参差不齐,但不能完全否定流行音乐的艺术价值,文化底蕴丰富的流行音乐作品能够充分展现其艺术风格和人文精神,教师通过选择此类流行歌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多样性与包容性,进而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四、结语
综上所述,流行音乐对于中学音乐教育有着极大影响,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需要正确认识流行音乐对中学音乐教育的影响,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理性看待流行音乐、体验多元音乐文化等措施开展教学活动,利用流行音乐的通俗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中学美育教育的开展落实。
参考文献:
[1]张艳.浅谈“双减”实施后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4(02):66-68.
[2]任佩君.网络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J].黄河之声,2020(04):99.
[3]江海媚.流行音乐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艺术评鉴,2020(03):120-121.
[4]陈鑫,谢征.流行音乐进中学音乐课堂的几点思考[J].黄河之声,2019(18):102-104.
[5]巩冠凯,陈超.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课堂的应用研究[J].艺术评鉴,2019(15):92-93.
[6]刘昕.探究初中音乐课堂引入流行音乐元素的价值[J].中学课程辅导,2024(07):102-104.
[7]徐蕾.流行音樂融入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家长,2024(04):165-167.
(作者简介:石娟惠,女,本科,甘肃省卓尼县柳林初级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学)
(责任编辑 张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