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
【摘 要】 阅读是学生观察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滋养灵魂的有效方式。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世界的丰富多彩,拓宽视野,塑造高尚情操,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和社会整体文化修养。拓展阅读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具体的文章为起点向外延伸,提升学生阅读量的同时加深阅读涵养,为他们创造一个广阔的阅读空间,促使其在阅读中有所收获和成长。这符合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新目标。因此,本文围绕拓展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展开详细阐述,旨在引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走向更加广阔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拓展阅读;小学语文;教学应用;有效应用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现状
首先,许多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拓展阅读的学习目标缺乏明确认知,未能充分重视拓展阅读,导致教学设计与实际学习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学生可能仅将拓展阅读视为提高考试成绩的手段,这主要受到以备考为中心的学习理念影响。同时,语文教师在开展拓展阅读教学时可能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清晰的教学内容,因此无法全方位培养学生。其次,拓展阅读教学往往过于形式化。许多学生在进行拓展阅读时只是表面浏览,缺乏深度思考,导致无法将阅读知识运用到写作中。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教师未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入挖掘,并忽略了师生之间紧密情感关系的建立,因此拓展阅读仅停留于形式而无法实现学以致用。最后,拓展阅读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在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中难以保持专注。这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不符,也无法满足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和终身发展的需求。
二、拓展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选择故事类文本,提升学生阅读期待值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着重考虑如何通过选择适当的阅读形式和主题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小学生通常更容易被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吸引,因此,教师在选择拓展阅读文本时应以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为依据。通过故事类的拓展文本,教师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促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阅读文本所包含的思想和情感。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兴趣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成语故事或经典神话,并将其纳入拓展阅读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和视频,通过多感官体验将学生迅速带入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沉浸其中,并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故事文本的关键信息和整体脉络。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期待值,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小英雄雨来(节选)》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文字想象来理解每个部分的内容,并为每部分加上小标题,如“游泳本领高”“上夜校读书”“夜归后见闻”“掩护李大叔”“与鬼子斗争”和“雨来没有死”。这样的做法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充分感受雨来的勇敢和机智。在拓展阅读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详细阅读《小英雄雨来》的其他章节内容,并结合课本内容展开自主探究和感悟。学生在阅读中应该质疑,并得到充分的表达机会,从而深入体会雨来在与敌人斗争中所展现出的英雄形象。另外,教师还可以选择与《小英雄雨来》相似题材的拓展文本,如小说《小兵张嘎》,并在拓展阅读教学之前向學生播放相关资料和电影片段,以便学生能够与文本中的小雨来和张嘎子进行情感上的对话。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概括人物形象和特色,并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人物性格和精神品质,分析雨来和张嘎子有哪些共同的特征。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感受到两位小英雄的勇敢、乐于奉献,并激励他们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生活,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遴选文化类拓展资料,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
文化类书籍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知识的媒介,还是智慧的结晶,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价值。在教材中,有许多文化类的阅读素材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知识积累。在进行拓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素材作为起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文化视野。举例而言,在讲授与戏曲相关的教材文本时,教师可以收集戏曲种类、服装特色、唱腔等方面的知识作为拓展阅读的素材;又或者在讲授历史类的教材文本时,可以收集具体的历史事件或文章的背景资料作为拓展文本,这样学生在学习文章写作方法的同时,也能够开阔人文视野。这样的拓展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够促进他们对文化的更深层次理解。
例如,在教材中《圆明园的毁灭》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我国古代园林的优美景色,感受祖国灿烂的文化。然后向学生展示备课时整理好的文化背景资料:圆明园是中国清代大型的皇家园林,仿建了中国各地特别是江南许多名园胜景。在圆明园内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艺术品和图书,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遗产。在圆明园内有许多著名的景观。在阅读资料后有的学生会产生疑问:“圆明园长什么样子?它被谁毁灭的?它现在变成什么样了?”教师继续利用多媒体设备出示圆明园的动画还原图片和现在的图片,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电影片段,并介绍道:“在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成为历史文化史上的一大悲剧,这不仅是英法联军的残暴还有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如今我们看到的大多是后来重建的建筑和景观,但是依然能够感受到圆明园的雄伟和壮丽。”进一步向学生讲述火烧圆明园的历史知识。最后,有了这些拓展资料的辅助再进行课本中相关章节的阅读,使学生在了解圆明园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后,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依托多媒体技术,激发拓展阅读的兴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教育事业的深入改革,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义务教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拓展阅读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语文教师提供了更好的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学软件以打造丰富且高质量的教学过程为目标,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种教学模式的辅助工具。通过文字、模拟动画、音频、微课程、视频等多种形式的结合,多媒体教学软件能够带来多感官的真实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拓展阅读学习潜能。多媒体的教学功能不仅为学生提供全面和直观的补充和辅助功能,还能够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展示与阅读文本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将单一的文字呈现方式转变成多样化的直观呈现形式,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更加高效地理解阅读文本的内涵。
例如,在《观潮》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钱塘江大潮现场的视频和图片,帮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在接下来的课文阅读环节,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这篇文章作为一篇具有独特艺术表现的写景记事佳作。文章结构合理,语言简练,通过以海潮为线索,将景物描写与事件记述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让学生领略到人潮和水潮各自的魅力。随后,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关于钱塘江大潮成因、观潮风俗、观潮渊源、大潮的分类等相关资料,结合图片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教学。
(四)借助对比式拓展阅读,提升思维创新能力
阅读是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入对话的过程,促使他们进行分析、归纳、推理和判断。这种特殊的交流方式不仅能够培养阅读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对比式拓展阅读是指将内容或形式有一定联系的两篇文本或一组文本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和拓展阅读。叶圣陶曾说:“阅读时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因此,对比式拓展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更多的阅读文本中增加阅读知识的储备量,提升文学修养,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阅读素材,达到对阅读文本内在中心思想的精准把握。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所选文本素材的记叙方式,从语言特点、写作手法、情感表达等角度切入,创设对比式的问题和探究式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两个阅读文章的写作特点、表达方式、描述特点的不同详细记录在阅读记录本上,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和文学创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雨》一课时,教师可以选择老舍先生的《大明湖之春》作为拓展阅读的文本。在对比式拓展阅读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布置任务,“同学们,请认真品读这两篇文章,并在读书记录卡上写出文章的标题、好词好句、优美句子、情感、写作手法等关键信息。在阅读的过程中,记录两篇文章的相似点和不同点。”阅读完两篇文章后,教师可以展示读书记录卡上的内容:教材中《秋天的雨》一课将秋雨作为一条线索,体现了作者对秋天的深深热爱和强烈赞美之情;而《大明湖之春》通过对大明湖春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明湖春天之美的独到感受和独有情趣。文章语言幽默诙谐,写作顺序由远及近,颇具特色,文章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大明湖的细心观察并养成善于观察的品质。两篇文章的相同点是运用优美的语句和丰富的情感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详细分析两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秋天的雨》抓住秋天的特点,描写了秋雨后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以及深秋中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境。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极尽描写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秋天的快乐;而《大明湖之春》则运用了反衬、比拟等手法,以及独特稀奇的句子將“济南式”的春天变为“老舍式”的春天。
(五)推进家校联合,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层层渐进、缓慢渗透。在小学阶段进行拓展阅读教学活动时,家长的参与至关重要。他们的支持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时间里进行拓展阅读,从而在拓展阅读教学中形成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局面,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发挥作用,推动学生形成科学、高效的阅读习惯,为其终身阅读、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家校联合的优势,与家长共同推动拓展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然而,部分家长可能认为学生的学习重点应集中在课本知识上,认为拓展阅读会浪费学生的宝贵学习时间。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向家长阐明拓展阅读的相关知识和具体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通过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式,教师可以在学生的课外时间中充分运用拓展阅读教育方法,全力促进学生的拓展阅读学习。
例如,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包含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蝴蝶的家》等生物科普知识题材的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一粒种子的旅行》《昆虫记》等长篇作品。在家长的辅助下,学生可以逐步吸收这些作品,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阅读和理解能力。
三、结语
阅读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依靠教材中的阅读文本很难满足学生文学修养和综合能力提升的需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发展特点和教学大纲要求,积极拓展阅读文本,增加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和解决语言获取渠道单一的问题,在深化语文教材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拓展阅读的实践行动中,从而完成增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阅读储备量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苗. 浅析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的有效策略[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09):13-15.
[2] 齐珍.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设计策略[J]. 天津教育,2023(20):111-113.
[3] 何建军. 指向小学生阅读品质提升的课外拓展阅读指导[J]. 小学生:上旬刊,2023(07):100-102.
[4] 陈毕成. 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性阅读应用策略[J]. 家长,2023(19):179-181.
[5] 万应峰. 拓展阅读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