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梦梦 陈星
【摘 要】 文章对学校氛围及其在教师工作中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学校氛围被定义为学校内部环境的持久属性,包括物理环境和人际互动。教师对学校氛围的感知与其工作表现密切相关。通过对河南省四个县的初中教师的调查发现,学校氛围普遍处于中等水平,但存在不同地区、性别和职称之间的差异。在学校氛围的各个维度中,教师合作和教学创新氛围较为薄弱,尤其是在乡镇学校中。为此,建议学校加强教师参与决策的机会,提升对教学创新行为的认同与支持。同时,应重视年轻教师、未评职称教师和乡镇学校教师的需求,为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机会,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提高。
【关键词】 县域教育;初中教师;学校氛围
一、学校氛围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
真正优质的学校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和教师在校园中的感受——学生是否快乐,教师是否幸福。这涉及一个重要的概念,即学校氛围。学校氛围是学校这一组织内在环境中的一种持久的、独特的属性。它不仅包括学校结构、物理环境、设施与规则等静态表现,还包括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学校氛围影响着所有成员对共同感受到的学校外在环境、社会关系和心理感受的综合认知,同时又能反过来影响组织成员的态度和行为。不同学校的组织氛围存在差异,而教师对学校氛围的感知会对其教学行为、态度等方面产生影响。研究发现,教师对学校组织氛围的感知对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教学效能等都有显著影响。然而,现有研究大多关注学校氛围对学生的影响,较少以教师为主体进行调查。我国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县域教育的质量常常被作为整体参与教育评估,因此,选择县域作为研究范围更具有实践价值,将县域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其结果更具借鉴意义。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了河南省的四个县作为调查地点,并以该地区的初中教师为调查对象,使用问卷星平台进行了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在数据清洗后,共收集到662份有效问卷。调查样本中,乡镇初中的教师占比较多,约为70.24%,而县城初中的教师占比为29.76%。在性别方面,女性教师占比60.42%,男性教师占比39.58%。关于职称情况,中学二级和中学一级教师占总调查对象的63%,中学高级教师占比18.43%,未评职称的教师占比13.9%。此外,有编制的教师占比86.86%。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了Johnson等人修订的学校环境问卷作为学校氛围的量化工具,该问卷共包含21个题项,涵盖了教师合作、师生关系、教学资源、决策参与和教学创新等5个维度,使用了李克特5点式计分法。经过多位研究者的使用和验证,该量表显示出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县域内初中学校氛围整体现状
如表1所示,学校氛围的平均值为2.49,方差及标准差数值较小,表明河南省县域内初中学校的氛围处于中等水平,参与调查的教师对学校氛围的感知具有一致性,但评价不太高。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校氛围的情况,本调研进一步对各维度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决策参与方面的均值最高,其次依次为教学资源、教学创新、师生关系、教师合作。这表明教师在学校决策中拥有较高的参与权,学校营造了良好的民主管理氛围,尊重并保障了教师的权利。同时,国家近年来对教学资源的投入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整体教学资源得到了改善。然而,本研究也发现县城内初中学校需要加强教学创新氛围的营造、加强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以及更注重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形成和维护。
(二)影响县域内初中学校氛围的因素差异分析
1. 学校所在地差异
如表2所示,县城初中的学校氛围均值高于乡镇初中。在各维度之间的比较中,师生关系、教学资源、教学创新氛围的均值同样在县城高于乡镇,但是乡镇初中的教师合作氛围高于县城。
2. 性别差异
如表3所示,不同性别的教师对学校氛围的感知存在显著性差异,且男教师对学校氛围的总体感知高于女教师;教师性别在教师合作、师生关系、教学资源以及教学创新这四个维度也存在显著差异,且男教师的均值均高于女教师。
3. 在编教师差异
由表4可知,仅有决策参与维度在教师编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余维度差异均不显著,在编教师的决策参与均值高于非在编教师。
4. 教师职称差异
如表5所示,学校氛围总量表以及教师合作、决策参与、教学创新维度在教师职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正高级教师对总体学校氛围的评分最高,中学高级、中学一级以及中学二级职称处于中等水平,未评职称和中学三级的教师对学校氛围的评分最低。教师合作和教学创新维度,总体上都呈职称越高,均值越高的正相关关系,但中学三级职称的教师评分最低,其中教师合作均值仅为1.43,教学创新均值为1.70。决策参与维度,未评职称的教师均值最低,其余职称相差较小。
四、研究建议
由研究结果可知,县城初中的学校氛围高于农村初中,男教师对学校氛围的感知高于女教师,中学三级和未评职称的教师对学校氛围的评分最低,且均差异显著;在是否为在编教师和教龄上差异不显著,但在编教师学校氛围均值高于非在编教师。这一结果说明,县城內初中学校应该多给予女教师、刚入职教师、非在编教师关注。
(一)落实教师合作
学校环境中的人际互动是创造良好学校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体现,良好的同侪关系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提升。本研究得出,县域内初中教师合作维度均值最低,这一结果说明学校应重视并积极落实教师合作,借此增进教师间的交往,以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增强教师的归属感、集体荣誉感。根据方差分析结果可知,县城初中的教师合作氛围略低于农村初中,且具有显著差异。在调查访谈中,众多县城初中的教师也表示县城中学的工作任务重,对学生成绩要求高,学校的竞争管理体制导致工作压力大等。学校应该由此入手,优化教师竞争机制,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竞争合作观。
(二)重视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但较少有研究将其置于学校环境中进行分析探讨。良好的学校氛围是通过学校情境下成员之间的互动过程实现的,互动的质量是学校氛围形成的核心要素,教师和学生作为学校中的主要主体,师生关系的形成与表现也是学校氛围的重要体现。研究可知,师生关系维度均值为2.18,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县城初中的师生关系氛围高于农村初中,男教师的师生关系优于女教师。师生关系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受社会环境、群体文化、学生心理、教师角色认知等各方面的影响。学校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师生關系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保障教师决策
教师参与学校决策不仅是行使权利的主要方式,还是学校民主管理氛围的重要体现。参与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参加,而是真正投入了思想和感情,是实实在在的参与,而非形式上的参与。这种真正的参与极大地激发了参与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本研究发现教师参与决策氛围在是否为在编教师、职称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在编教师的参与程度高于非在编教师;未评职称的教师对决策参与氛围的感知最低,显著低于其他职称的教师。这一结果表明,学校应该更多地给予年轻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和话语权,尊重他们的建议和意愿,营造民主的学校氛围,从而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
(四)鼓励教学创新
学校创新氛围的营造取决于学校对教师创新行为的尊重、鼓励和支持程度。学校对教师教学创新行为的鼓励和认同,不仅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还能促进教师组织认同感的提升,从而使他们更愿意进行合作和知识共享。研究发现,与县城学校相比,乡镇学校的教学创新氛围较低;未评职称和中学三级的教师对学校创新氛围的感知也较低。因此,乡镇初中应该建立起教学创新机制,引导教师形成教学创新意识,以创新观念为先导,摒弃墨守成规的思维,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实践,推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同时,学校还应该为资历尚浅的教师提供平台和机会,鼓励并尊重每一位教师进行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 李小红,陈晨,李珍,等. 学校氛围对初中科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基于TALIS数据的跨层中介和调节模型[J]. 教师教育研究,2023,35(01):85-93.
[2] 李希贵. 学校氛围诊断[J]. 中小学管理,2013(04):41.
[3] 胡生泳. 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问题探讨[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08):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