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民族元素的艺术表现与运用

2024-05-28 10:01:47陈雯
艺术大观 2024年6期
关键词:中国钢琴作品运用方式民族元素

陈雯

摘 要:随着音乐艺术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音乐家与作曲家深刻地领悟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创作理念,并在此理念影响下愈发关注本土音乐文化。在此背景下,中国钢琴音乐家与作曲家逐渐将中国传统民族元素与钢琴音乐紧密结合,为中国钢琴音乐带来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艺术魅力。本文探讨了民族元素融入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意义,并重点阐述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民族元素的表现及运用方法,希望能够为钢琴音乐作品实现本土化与民族化提供帮助,推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走向世界。

关键词:中国钢琴作品;民族元素;表现形式;运用方式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06-00-03

当前我国的钢琴音乐在艺术创作、表演及教育方面展现出了旺盛的生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这种繁荣局面与钢琴艺术的本土化趋势以及钢琴音乐作品的民族化创作与实践密切相关。在钢琴音乐作品中融入民族元素,不仅能够展现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独特魅力,推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国际化,也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音乐艺术与文化精神,形成独树一帜的艺术特征。基于此,本文对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民族元素的表现与运用进行研究阐述,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民族元素融入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意义

(一)增加钢琴作品艺术多样性

融合民族元素于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不仅是一种创新的尝试,而且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这种融合不断拓宽了钢琴音乐的艺术边界,丰富了音乐作品的表现形式,为钢琴音乐的多样性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首先,民族元素的引入为钢琴音乐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中国的民族音乐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如五聲音阶、民族乐器的音色和民族音乐的节奏形态等。当这些元素与钢琴音乐相结合时,不仅能够产生新颖的听觉效果,还能够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魅力和艺术风貌。民族旋律的引入,为钢琴音乐提供了新的旋律线条和节奏结构,从而打破了传统和声与节奏的框架,创造出独特的音乐风格。如丁善德根据新疆地区民歌《马车夫之歌》主旋律,融合和声变奏所编创的《第一新疆舞曲》,展现出了新疆地区的独特民族文化艺术风格[1]。这种风格的多元化,使得钢琴音乐作品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吸引力。其次,民族元素的融入有助于提升钢琴音乐的艺术表现力。通过对民族音乐特有的旋律、节奏和音色的借鉴与改编,钢琴作品能够表达更加细腻的情感和更加丰富的意境。这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也拓展了钢琴音乐的表现范围,为钢琴音乐增添了新的听觉维度,丰富了音乐的情感表达,使得钢琴作品能够展现更加多元化的音乐风貌,更好地反映和传递中国的音乐美学和文化精神。例如,郭祖荣以中国传统剧目《西厢记》中的豫剧音调所创作的《小奏鸣曲》,在丰富音乐艺术形式的同时,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与特点[2]。

(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

将民族元素融入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的重要途径。这种融合不仅能够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艺术生命,而且有助于构建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文化桥梁,从而实现文化的创新发展和世代相传。首先,民族元素的引入能够使钢琴音乐作品更加贴近中国的文化根脉。中国的传统音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邃的哲学思想,其通过特有的旋律、节奏和音色等音乐语言得以体现。当这些元素与钢琴音乐相结合时,便能够在现代音乐语境中重现和传播传统音乐的精髓,使得古老的音乐遗产在当代社会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其次,民族元素的融入有助于加深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通过钢琴这一西方乐器演绎中国的民族音乐,可以使传统文化以一种新颖、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在公众面前,尤其是对年轻一代而言,这种形式更具吸引力。这样的文化传播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还能够增强其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促进中西方音乐融合发展

民族元素融入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不仅丰富了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且在促进中西方音乐融合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融合不仅展示了中国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世界音乐的多元化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首先,民族元素与钢琴音乐的结合,打破了传统音乐文化的边界,为中西方音乐的交流与互鉴提供了新的平台。钢琴,作为西方音乐的重要乐器,其音乐语言和表现技巧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当中国的民族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被引入钢琴音乐创作中时,便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语言,这种语言不仅能够被国内听众所接受,也能够吸引国际听众的兴趣,从而实现文化的交流和共鸣。其次,民族元素的融入有助于推动中国音乐的现代化进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音乐家通过将民族音乐元素与钢琴音乐相结合,探索出一条融合创新的音乐发展道路。这种融合不仅保留了民族音乐的传统特色,同时也赋予了其现代音乐的表现形式,使得中国音乐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能够与国际音乐接轨,推动中西方音乐的共同发展。

二、民族元素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表现

(一)在调式调性中的表现

调性与调式构成了音乐文化的显著特征,它们在中西音乐传统中呈现出鲜明的差异,承载着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理念。在以汉文化为核心的中国音乐传统中,五声调式的使用是其风格的核心元素之一[3]。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线条主要以线性的形态展开,因此五声调式的思维模式主要体现在旋律的基调及其横向结构中。五声调式是中国民族音乐调式的基础,其在钢琴创作中的融入也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同时促进了中西音乐文化的交融。在音乐创作的多个领域,包括合唱、声乐、室内乐以及钢琴曲创作中,民族调式调性的广泛应用成为作曲家表现作品民族特色的关键手段。特别是在钢琴音乐的创作实践中,作曲家通过巧妙地运用民族调式调性,成功地突出了作品的民族性,为中西方音乐的融合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例如,由黄虎威所创作的钢琴曲《巴蜀之画》,采用了多种民族调式调性:其第一首“晨歌”,采用了C宫羽的民族调式,而在第六首“阿坝夜会”中,则采用了F宫羽的民族调式,并采取断、连等多重组合旋律走法,配合断奏和弦的突强和弦,展示其热情奔放的曲风,体现出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热情奔放的性格。丁德善创作的《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则是运用了五声调式同宫系统转调的手法,乐曲开始处从A商调式转为G宫调式[4]。

(二)在旋律中的表现

旋律是音乐作品的基础,其具有独立的特性并能够表现出音乐作品的主题思想,是塑造音乐作品情感形象的关键路径,也是表现民族音乐魅力的重要手段。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民族元素的旋律特色尤为显著,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也为钢琴音乐的表现形式带来了新的生命力。这些旋律特色通常来源于中国的民歌、戏曲以及各类民族音乐,它们往往采用五声音阶或者变化的五声音阶,并融合了中国音乐语言文化中独特的平仄发声,这与西方传统的七声音阶体系形成了鲜明对比。

例如,由钢琴家储望华创作的钢琴独奏曲《二泉映月》,其改编自华彦钧(阿炳)所创作的同名二胡曲目,成功地将民族音乐元素与西方乐器相结合,展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旋律之美。在储望华的改编中,其巧妙地将原曲的旋律与钢琴的演奏技巧相融合,使得这部作品既保留了原曲的民族特色,又展现了钢琴音乐的独特魅力。在旋律上,储望华保留了《二泉映月》原曲的五声音阶结构,通过钢琴的宽广音域和丰富的音色,赋予了这个旋律全新的生命力。同时,他也巧妙地运用了钢琴的各种演奏技巧,如分解和弦、颤音、滑音等,来模拟二胡的演奏效果,通过“虚实并重”的演绎手法打造了音乐意境之美,使得钢琴版的《二泉映月》不仅忠实于原曲的精神,也充分展示了钢琴作为西方乐器的表现力。

(三)在节奏中的表现

在音乐作品中,节奏十分关键,是音乐作品的“骨骼”,发挥着音律与韵律的作用。在我国钢琴音乐作品中,节奏与韵律的民族元素表现通常源自各地区的民间音乐与戏曲,这些音乐形式往往具有独特的节奏感与韵律特点。我国钢琴家、作曲家在创作钢琴音乐作品时,借鉴了各地区民族音乐的节奏结构,赋予了钢琴作品独特的节奏活力与韵律美感。在我国传统音乐中,散板节奏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一节奏直观地显示了我国具有传统特色的“散”形结构以及自由的音乐风格,与西方音乐节奏整齐的律动、严格的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

(四)在和声中的表现

在音乐作品中,和聲服务于作品主题旋律,是多声部音乐实现纵向构建的重要方式之一。准确选择并应用和声能够显著提高钢琴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和声色彩的民族元素表现是通过特定的和声技法来实现的,这些技法往往与中国传统音乐的音响特性相联系。中国作曲家在创作钢琴音乐时,常常借鉴和运用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等传统音阶,以及模仿中国传统乐器的和声特点,从而创造出具有东方色彩的和声语言。同时,民族调试和声也较为常见常用,如二四度叠置、三度叠置、四五度叠置等。

(五)在复调技法中的表现

复调是一种以其多声部结构,将多条独立而相关的旋律线组合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丰富而复杂的音乐表现形式,技法主要有对比、模仿与支声(亦称衬腔复调)三种形式。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具有旋律优美流畅和谐的显著特点,这使得复调手法与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审美倾向及欣赏习惯相契合。在多声部音乐的创作中,复调手法的运用对于推动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以及创作出新颖且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复调写作,音乐作品不仅能够展现旋律的美感,还能够在结构上呈现出更为复杂的音乐思维,从而丰富中国音乐的艺术表现力。中国作曲家通常将中国复调思维与西方传统复调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了具有民族元素并融合了传统音乐的意象思维、群体思维、线性思维的中国化复调技法。

三、民族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运用方法

(一)运用传统民歌歌曲与旋律

民歌,作为中国音乐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与情感,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沟通与表达情感的作用,而且在音乐艺术的发展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中国的民歌种类繁多,历经数百年的演变,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歌曲牌体系,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歌风格和形式。在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实践中,民歌成为一种重要的创作资源。作曲家深入挖掘民歌的精髓,将民歌的旋律、节奏和音色特点转化为钢琴音乐的语言,从而赋予作品鲜明的民族特色。这种融合不仅体现了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展现了创新与探索的精神。

(二)采用民族五声音阶

在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中,采用民族五声音阶是一种常见的民族元素运用方法。五声音阶,又称为宫商角徵羽,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为基础的音阶体系之一,其特点在于缺少西方音乐中的半音步进,形成了独特的旋律色彩与和声特性。这种音阶不仅反映了中国音乐的审美观念,也为作曲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与灵感来源。通过将五声音阶融入钢琴作品中,作曲家能够在不同的音乐语境中探索和表现中国音乐的内在精神和情感表达[5]。

中国作曲家在钢琴作品中运用五声音阶,旨在将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与西方钢琴音乐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钢琴曲目。在运用五声音阶的过程中,作曲家通常会在旋律创作上采用五声音阶的音级,或者在和声处理上使用五声音阶所固有的和声结构,使钢琴作品在旋律线条、节奏形态及和声色彩上呈现出中国音乐的独有魅力。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保留民族音乐特性,还能够同时展现出与西方音乐不同的审美趣味。

(三)模仿传统民族乐器

中国民族乐器,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融合各种文化影响形成的独特乐器体系。这些乐器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也是中华传统音乐艺术表达的关键载体。在这些乐器中,音色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尤为显著,它们的音色差异和张力变化,展现了中国各民族乐器之间的丰富多彩和深厚韵味。因此,中国作曲家在创作钢琴音乐作品时,常常会尝试模仿这些民族乐器的音色特征,以此来赋予作品浓郁的中国风情和深邃的意境。

在钢琴这一西洋乐器上模仿民族乐器的音色,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创作手法。作曲家必须深入研究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和音色特点,然后巧妙地转化为钢琴的演奏语言。这种转化不仅涉及旋律的移植,还包括对演奏技巧的模仿,如运用钢琴的滑音、断音、颤音等技巧来模拟二胡的滑音、琵琶的轮指等特有表现形式。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演奏技巧,钢琴被赋予了类似中国民族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使得作品在保持钢琴本色的同时,又呈现出鲜明的中国音乐特征。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音乐艺术,尤其是钢琴音乐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民族元素逐渐融入钢琴音乐作品中,展现了中国钢琴音乐的独特民族风格与艺术魅力,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国际化。对于作曲家、钢琴演奏家而言,只有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将民族元素融入作品中,才能够推动钢琴作品民族化,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推动中国钢琴音乐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李若琳.从民族化视角探究“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的艺术特征[J].黄河之声,2022(22):60-62.

[2]曹静.论民族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创作中的应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0(04):133-136.

[3]陈静.浅谈中国钢琴作品创作中的民族元素[J].牡丹,2023(10):42-44.

[4]肖洁冰.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中民族元素运用分析[J].明日风尚,2022(21):25-28.

[5]张蕾.中国风格钢琴音乐作品创作中民族性的表现特征[J].黄河之声,2023(08):34-37.

猜你喜欢
中国钢琴作品运用方式民族元素
浅析艺术设计中民俗元素的应用
艺术评鉴(2016年19期)2016-12-24 09:12:23
谈谈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浅论中国钢琴作品演奏的音乐意象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6:06:17
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和戏曲音乐元素解析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7:23:09
浅谈中国钢琴作品中踏瓣的运用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3:50:12
民族元素在文创产品中运用的教学改革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微视频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1期)2016-08-06 18:34:55
小学语文高年级自主预习能力培养
艺术设计教学中民族元素的引入及渗透
戏剧之家(2016年8期)2016-05-23 12: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