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势能的生成逻辑与提升策略

2024-05-28 00:10吴霞
江苏社会科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话语权

内容提要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势能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公信力、传播力、穿透力与影响力得以发挥的动能与状态。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过程,具有政治话语、学术话语与生活话语三重面向,只有不断挖掘与以上三重面向相匹配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政治势能”“理论势能”“生活势能”,才能形成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在国内与国际传播过程中凝聚国内受众、影响国际受众的话语势能。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势能蓄积与释放的过程面临受外部影响、转化能力不足等问题以及时代挑战,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必须建构自洽话语体系、变革话语传播方式、创新话语内容表达、确立话语优势地位,才能直面新时代的种种挑战,提升话语的公信力、传播力、穿透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 化话语体系 话语势能 话语权

吴霞,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

本文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全社会参与‘大思政课建设机制研究”(23JDSZKZ05)、浙江大学德育中心课题“新时代青年对‘中国式现代化系列话语的认知研究”(23dykt12)、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研究”(GZC20232308)的阶段性成果。

“势”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审时度势、因势而行、顺势而为,才能形成势不可当的能量,即“势能”[1]。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势能是指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如何在国际与国内新形势下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形成建构与传播的强大势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中国式现代化成为新时代中国發展的现实主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深入开展以及发挥其与西方式现代化的比较优势,必须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这反映了中国对自身发展以及话语建构与传播困境的现实思考。在当前国际舆论格局与传播场域中,西方式现代化凭借先发优势,以强势话语不断挤压其他现代化话语的空间,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尚未形成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就相匹配的话语权力,面临“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尴尬境地,因此要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势能转化为话语势能的路径与方法,建构“说得出、传得开、叫得响”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在权力与意识形态竞争凸显的背景下突破西方阻碍,提升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势能在国际话语塑造中的关键作用[1]。

一、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势能的三重面向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是随着以革命、建设、改革、强国为鲜明主题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而生成的革命话语、建设话语、改革话语和强国话语的总和,这些话语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实践价值与话语能量,基于这些话语内容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凸显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势能,才能更好地完善与传播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政治、学术、生活是我们建构话语的三个基本面向”[2],在中国情境下,要在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学术与生活的话语中不断挖掘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政治势能”“理论势能”“生活势能”。

1.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政治势能”

政治维度的话语势能是指“基于话语而在特定争论场域中所占据的有利位置,以及由此转化出的变革能力”[3],中国式现代化话语首先是一种政治话语,其“政治势能”表现为在与西方式话语争论过程中优势地位确立之“势”,也表现为中国共产党坚持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以及不断进行自我革命之“势”。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中国式逻辑前提决定了其不同于西方式现代化话语的政治性质。在仍由西方资本主义主导的现代化政治情境中,中国式现代化在建构过程中必须直面西方式现代化已经形成的“政治势能”,在凸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政治势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制度保障,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虽借鉴西方式现代化,但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为支撑,破除了西方式现代化必然发生的周期性经济危机,能以社会主义制度特有的新型举国体制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4]。在这一制度支撑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过程中,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制造业规模与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科技自立自强不断推进,核心技术与新兴产业取得重大突破;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等等[5]。“每个话语体系从形成到发展,都与物质世界的实践有着紧密的关系”[6],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成就充分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政治势能”。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建构主体的中国共产党为其建构与传播提供了不懈的政治动能。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一方面将改革贯穿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之中,使得中国式现代化获得了源源不竭的动能,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建构与传播提供方法创新势能。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改革一系列不利于现代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融入世界市场与国际交往。只有以全面深化改革之“势”建构中国式现代化“改革”与“发展”的话语体系,改变“现代化=西方化”的传统观念,才能更好地形成中国式现代化在国内和国际传播之势能。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以及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提供强大的引领力。政治主体是话语体系的塑造者,政治主体的先进性决定了话语体系的建构质量与传播态势,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政治主体,其先进性是通过不断自我革命实现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1]。中国共产党作为政治主体通过自我革命的魄力“造势”并“用势”,不断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向前发展,形成全体中国人民团结与凝聚在中国共产党周围的“政治势能”,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2.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理论势能”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理论势能”是指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形成的理论与文化成果具有举旗定向、凝心铸魂的功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别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建构的理论来源与根本底色,共同支撑着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理论势能”的获得与发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建构的理论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继承,在新的形势、新的条件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事实,具有明显的真理性。“当你把话语看作真理的表达时,你就必须尽量使之趋向对事实的客观反映”[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理性体现在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就的客观反映。“话语是从沉淀的历史出发,通过理论凝练达到认识升华,并反过去观照现实,为实践活动及其开展予以批判性的评思、规范性的矫正以及前瞻性的指导”[3],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叙事体系建构来源于对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凝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理性决定了其能成为一种价值信仰,而作为信仰主体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建构主体,因为只有其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定信仰,才能凝心聚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完善与传播提供不懈动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建构的根本底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历史上内容最丰富、传承最持久的文化样态,包含国家治理、民族融合、个体交往等一系列价值元素与行为法则,例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的社会理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正始》)的家国情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的执政理念、“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的伦理思想等等。这些关于“求大同”“尚和合”“重民本”“辨义利”的思想构筑了中国文化的心理因素,体现了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与中国特色,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建构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因,而且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表述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凸显中华文化深厚底蕴与民族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建构与传播,不仅显示出与西方式现代化话语表达的根本差异,而且起到强化中华儿女身份认同与凝聚中华民族价值共识的功效。在此意义上,我们认为建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现代化有深厚而又坚实的“文化势能”。

3.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生活势能”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生活势能”既是指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中,形成引领中国人民自主建设现代化社会的“话语势能”,也是指中国式现代化话语面向人民群众的生活世界,形成致力于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话语势能”。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来自人民生活实践。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与实践者,也应当是话语理论的生产者与传播者,“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1]。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同样离不开人民群众,在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既是“剧中人”,又是“剧作者”,人民群众生活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中华民族曾经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以及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都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就也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成就的概括与总结,作为社会精神财富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也必然来自人民群众。必须充分依靠人民群众、不断发动人民群众,凝聚人民群众的创造智慧、尊重人民群众的智慧成果,进一步调动人民群众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充分发挥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生产者、创造者与传播者的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服务于人民美好生活。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就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必须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世界,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才能成为引领人民群众奋斗的精神力量,进而凝聚社会共识,将精神力量转化为支撑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力量。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質要求,让人民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与满足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持人民就是江山的战略取向,深刻诠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将人民幸福作为国之大者,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通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系列惠民利民的有效举措,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2]。由此,获得广大人民群众支持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才能不断向前推进,也必然会形成强大的话语势能与发展势头。

二、提升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势能的挑战与应对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遵循现代化发展普遍规律基础上开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以中国的现代化实际为服务对象与创新土壤,扬弃了西方式现代化历史发展经验。此种基于中国发展问题建构的具有世界意义的文明叙事话语体系,其内容建构与传播实践既受到外部与内部的挑战,也面临时代转变带来的种种传播困境,可能弱化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势能。

1.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建构的外部影响

西方国家凭借经济、科技领域的优势建构资本逻辑主导下的西方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并以这种话语体系来影响整个外部世界。为遏制与其意识形态不同的中国的发展势头与影响力,西方必然利用其先发优势极力压缩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国际生存空间,使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在国际舆论中处于被动局面。

话语霸权是西方式现代化进程中想要谋取的经济与政治霸权的体现,既表现为资本主义国家力图在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方面占据全球主导地位,也表现为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文化等“软实力”方面的对外输出与意识形态入侵:一方面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掩盖侵略与殖民事实,把侵略和殖民美化成为落后国家带去先进文化与政治制度;另一方面助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他国,西方意识形态成为打入他国内部并颠覆其政权的锐利武器。此种文化价值观与政治意识形态被西方国家称为“普世价值”,把西方定义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价值观念标榜为全人类信奉的价值,以此诱导他国民众盲目崇拜西方国家,受控于西方文化霸权。西方式现代化向世界强硬灌输“现代化=西方化”的思维,以霸权行径要求其他国家必须遵循西方式现代化模式,极力阻止各种威胁其霸权的因素,企图垄断世界对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与认知。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之路,是一条没有任何对外侵略和殖民之路,因此是一条独立自主发展并惠及其他国家和人民的正义之路。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实践中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必然以一种不断蓄积的势能冲击西方式现代化话语霸权。随着中国势不可当地在世界民族之林中重新崛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警惕于中西方存在的意识形态差异,惊惧于中国发展速度,更忌惮中国以“弯道超车”之势威胁自身攫取利益。西方国家从宣扬“中国崩溃论”到炮制“中国威胁论”,污蔑中国是“专制国家”“极权政体”,妄图以强大舆论攻势抹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果,压制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国际影响扩大的势头。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势能的建构及其国际传播必然能有效打破西方国家编织的话语藩篱。

2.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建构的转化能力不足

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总结与道路建设多集中在理论与实践探索层面,话语建构与传播层面的考察相对薄弱。这种弱势地位主要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优势与实践优势尚待转化为话语优势,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建构问题导致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在面对一些国际国内的关键问题时存在失语现象。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优势尚待转化为话语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国际国内大局,提出一系列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与新战略。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从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基本特征、战略安排等方面进行详细阐释,形成了系统完备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但从转化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优势仍未有效转化为政治、学术与生活层面的话语优势,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建构困境仍然存在,国际影响势能未充分彰显。面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如果中国式现代化不能形成全方位应对挑战的话语体系,就必然严重影响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实践。国际上“失语”会造成两种结果:一是一些群众对中国式现代化盲目自信,拒绝对外交流,完全不接纳西方式现代化成果;二是一些群众对中国式现代化信心不足,主张全面西化,全盘照抄西方现代化模式。这两种结果会在现实层面弱化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势能。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优势尚待转化为话语优势。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使中国实现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跨越,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美好等方面取得了相较于西方的实践优势。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建构与发展态势仍不能有效同步,实践优势并未充分转化为话语优势,“当前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建构依然处于相对弱势地位,需要各界引起足够的重视”[1]。

3.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建构的时代挑战

数字化时代话语建构与传播具有个性化、趣味化、多主体性与互动性,而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作为一种具有特定政治性质与意识形态的话语形式受到数字化时代话语表达与传播方式的挑战,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势能在数字化时代有弱化的可能。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表达的单调性、抽象性在数字化时代存在话语建构困境。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推进及取得重大成就,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进入平稳期与发展期,但仍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多为复述治国理政的大政方针与政策,具有单调性;二是多为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挖掘或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视角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究,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学理性。数字化时代建构了趣味性、互动性、个性化的话语交往场域,形成了话语内容算法推荐机制。智能算法技术向网民推荐娱乐化、个性化、通俗化信息,导致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抽象化与学理化的内容无法与数字化时代话语表达相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单调的表达在算法精确推荐与价值分流机制中缺场,削弱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影响力与支配力,阻碍其话语势能发挥。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表达方式的灌输性、单向性在数字化时代存在话语传播困境。主流媒体与教育机构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传播的主渠道,其传播具有一定的灌输性、单向性,依赖于电视、报刊等传统传播媒介。数字化时代的传播方式则具有多主体性和互动性,以互联网中的新型媒体为主要传播媒介。传播方式与传播媒介的更新要求各类话语适应新型传播环境,提升话语受众参与度。但长期依赖于传统传播方式与媒介的中國式现代化话语体系遭遇数字化时代的挑战,其传播模式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转变,受传统传播方式影响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在数字化时代可能被削弱引导力、号召力。同时,资本主义国家主导数字化时代最核心的数字技术,并妄图将数字技术变成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工具,因此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与传播还受西方国家凭借先进技术输出其意识形态的挑战,这种挑战可能弱化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势能的发挥。

三、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势能的提升策略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在其发展与完善过程中始终面临国际、国内的及技术变迁带来的种种挑战。总结历史、面对现实、展望未来,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必须建构自洽话语体系、变革话语传播方式、创新话语内容表达、确立话语优势地位,才能直面种种挑战与威胁,不断提升话语公信力、传播力、穿透力与影响力。

1.建构自洽话语体系,提升话语公信力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2]既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总结、理论诠释,也是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强国叙事范式,不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对内对外的势能。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跳出西方式现代化的话语语境与叙事结构,打造文化自信的国内语境并营造合作共赢的国际语境。“中国话语建设问题,首先是从意识形态建设的问题场域中提出的”[1],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建构与传播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底色。当前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控制世界话语权。以马克思主义为底色建构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传播要让人民认清,现实差距绝非制度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时间较短、制度优势未完全彰显。马克思主义是以批判西方现代性为主要目标的科学理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走出西方式现代化模式的“窠臼”。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2],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只有融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更好地建构与完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提升其在引领民众行为、规范社会发展中的公信力。

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重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努力创新建构具有中国式现代化特色的话语风格、话语内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建构和传播的主体,承担着掌握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传播的主导权、主动权的重任:一要引领与规制多元传播主体。“互联网+”时代多元传播主体的存在是既定事实,不同个体会发出不同声音、发表不同见解,在网络上形成意见分歧乃至舆论冲突。对于意见分歧,要时常“潜水”、迅速摸排,通过网络信息溯源找准分歧源自何人、代表哪些群体;对于舆论冲突,要及时介入、精准排查,探寻冲突背后的深层缘由,查明有无境外敌对势力作祟,防止舆论冲突演变为有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大意识形态冲突。二要重视与抢占网络传播渠道。要在网络空间主动出击,建构适应网络传播的话语体系,让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声音更强劲、更响亮。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生成了全面小康、“四个自信”等目标导向性话语及“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等方法导向性话语,党和政府要利用新媒体平台,基于目标与方法导向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传播理路,主动设置议题、善于发声引导、掌控传播风向。

2.变革话语传播方式,提升话语传播力

当今人类已步入数字化时代,传播方式发生巨大变革,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要在数字化时代要提升影响力,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单向度的传播方式,坚持数字技术驱动,走向智能化、视觉化与符号化传播。

要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全媒体传播矩阵。中国式现代化话语要将储存在其体内的巨大能量向外释放,就必须加快融入全媒体发展大潮,构筑各方联动的全媒体传播矩阵:一要推进四级主流媒体融合发展。中央媒体在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传播中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构筑多点支撑、辐射面广的特色媒体矩阵。省级媒体要立足各省份实际和亮点特色,突出各省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地市级媒体要从媒体规模、目标定位、机制保障等方面补足短板,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传播实效。县级融媒体作为话语传播的“最后一公里”,要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与内容“飞入寻常百姓家”。二要加强内宣外宣同步联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向并举的传播链条:向中国人民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性和人类性为价值关怀的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的现代化,超越资本至上、利益至上的狭隘逻辑;向世界人民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是承认人类文明发展道路多元性、加强东西文明交流互鉴的兼容并蓄式现代化,超越“二元对立”的文明价值观,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崛起。

要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智能化传播模式。智能化传播是迭代更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向传播领域的扩展和延伸:一是利用大数据作为话语传播的生产资料。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传播要善于通过整体信息采集、海量数据存储、实时数据传输、多维数据分析为网络用户进行信息画像,加速“信息找人”步伐,链接起话语内容供给与受众多样需求的智能业态。利用数据符号架起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传播的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桥梁;善于挖掘海量数据背后隐藏的中国式现代化話语的传播走向和特点,全景式展现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传播现状,向受众精确输出信息。二是依靠智能算法为话语传播提供内核动力。通过智能算法传播“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体现爱好和平的原创性概念,推动符合巨量码流和储存条件的话语传播元素进行云端存储、分析与投送,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传播提供深度支持。将智能算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传输端与国内外受众需求端的中介,运用智能算法诊断传播问题、探寻传播规律、预测传播趋势,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传播的流量分配、态势感知和战略决策提供制胜武器。

3.创新话语内容表达,提升话语穿透力

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与学术话语表达方式由话语的内在结构决定,但此种话语表达的抽象性、理论性过强,与数字化时代智能化、个性化的表达方式相背离。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话语表达与传播的目的是获得国内与国际人民支持,这就要求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内容表达要通俗化、大众化、创新化、时代化,讲好烟火气里的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话语表达的创新化。当前各种信息与理论传播主要依赖于数字技术与网络空间,中国式现代化的表达方式存在艰深抽象的特征,与数字化时代视觉化、智能化与符号化表达方式有较大差异。只有创新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表达方式才能不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势能。数字化时代的视觉化、感性化与符号化正在取代文字化、理性化的表达方式[1],要有效利用数字化技术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内容进行视觉化、符号化表达,鼓励和支持“视频+内容”“符号+内容”的话语表达方式,建构世界人民感兴趣、看得懂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内容。例如,要充分重视TikTok等短视频平台在话语传播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创造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就与发展态势的精品视频,并为这些视频在各类平台上的传播提供更多渠道与资源[2]。

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话语表达的通俗化。生活话语是权威话语和学术话语的通俗化表达,直接面向广大受众尤其是基层受众,具有朴实性、形象化、易传播等特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将单调的表达转变为生活趣味盎然的话语,将深奥晦涩的理论转变为通俗易懂的话语,从而引人共鸣、激荡人心,让人民从内心深处认知和认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意涵,确信自己作为现代化目标实现者的主人翁身份,这是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生活话语的题中之义。“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撸起袖子加油干”等耳熟能详的话语表达,不仅被普通民众口耳相传,而且受到国内外舆论密切关注,有效联结了国家政治层面的宏大叙事与日常生活领域的微小诉求,促成了民众生活实际与国内发展实践、国际交往实践的深度融合。“理论话语越是贴近实际、反映真理,就越具有强大生命力,就越能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3],只有使中国式现代化从单调话语、学术话语转变为贴近人民、简单明了的生活话语,才能提升话语穿透力。

4.确立话语优势地位,提升话语影响力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作为上层建筑组成部分由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经济基础决定。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势能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发现、释放与传递价值的势能,其实现基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就,要以中国经济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优势地位的获得,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优势地位的巩固。

以经济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优势地位的获得。建构人民认同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离不开经济发展,“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1]。中国式现代化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改革方向,只有认同建构高质量和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夯实现代化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效用,重视资本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功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发挥资本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2],也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发展方向,以国家调控力量掌握和监控资本,避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在中国上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释放我国潜蕴的巨大发展优势,展现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式现代化的图景与样态并凸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比较优势,传播中国真实的大国形象,粉碎西方抹黑构陷的不良形象,让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的文明大国形象赫然挺立,从而更好地提升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说服力与影响力。

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优势地位的巩固。中国式现代化,是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的进程,也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的进程,因此是不断推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3]的进程。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只有不断满足人民对物质领域与精神领域美好生活的需求,才能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充分证实中国式现代化的优势,更好提升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势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理念和实践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国家”政策相比,前者面向全体人民,摒弃西方资本“与民争利”的发展目标与内在逻辑,实现让利于民、为民谋福的社会发展旨向。共同富裕的实现必须依靠全体人民,要“坚决防止落入‘福利主义养懒汉的陷阱”[4]。坚持以共同富裕为理论内核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必能引起人民共鸣与支持,从而提升自身号召力与影响力。

〔责任编辑:洪峰〕

[1]杨国荣:《说“势”》,《文史哲》2012年第4期。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1页。

[1][3]陈拯:《“话语势能”构建与国际话语塑造》,《中国社会科学》2023年第12期。

[2]代玉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三重维度及其系统构建》,《求索》2023年第1期。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73页。

[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7—8页。

[6]王磊:《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自主性建构路向探索》,《北京社会科学》2023年第11期。

[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12页。

[2]韩震:《论话语的内涵、实质及功能》,《哲学研究》2018年第12期。

[3]肖贵清、田桥:《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建构与演进》,《东岳论丛》2018年第9期。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19页。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66页。

[1]颜苗苗:《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建构的多维审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317页。

[1]韩庆祥:《“意识形态建设内功论”: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话语》,《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年第1期。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509頁。

[1]吴琼:《创新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话语表达方式》,《红旗文稿》2017年第10期。

[2]严松:《数字化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流失风险及其应对机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0期。

[3]闫志民:《形成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求是》2015年第8期。

[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4页。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219页。

[3]《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825页。

[4]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求是》2021年第20期。

猜你喜欢
话语权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演进及其现实启示
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耗材两票制来袭临床话语权或将受抑
县(市)级广电媒体如何在本地舆论中把握话语权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紧紧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
媒体话语权对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
中国不断提升国际宇航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