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复制在当代艺术传播中的应用

2024-05-27 16:53林诗琪李凡璠浙江理工大学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4年1期
关键词:复制品符号化当代艺术

林诗琪 李凡璠 浙江理工大学

0 前言

近年来,图像复制己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并且成为了很多学者讨论的焦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必将愈发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对此话题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讨论。

1 图像复制中对“灵韵”的再思考

1.1 灵韵的流变

随着工业文明尤其是信息文明的演进,早在20世纪30年代,瓦尔特·本雅明便敏锐地察觉到了机械复制对传统的巨大颠覆和对视觉文化的深刻影响,并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与波及范围。在《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本雅明提到了“灵韵”的概念。其是指“一定距离之外,但感觉上如此贴近之物的独一无二显现”[1]。本雅明认为,古典的传统艺术品中蕴藏的灵韵,在时空的双重维度上都有着无可替代的独一性,是复制时代制作出的大量复制品不可比拟的。而艺术品灵韵消失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复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传统艺术作品丧失权威的神性。艺术品神圣的庄严感与距离感逐渐消失,同时复制品使艺术品本身的独特性、膜拜性相继被瓦解。另一方面是艺术品本真性的缺失。本真性即当下特定的时间、地点及感受。当机械复制品脱离原境被无限量地重复放置在不同境地,原作的“此时此刻”得不到复原,自然不能重现其本身的灵韵,灵韵也就不可避免地被瓦解了。

复制技术将所复制出的产物从传统艺术中剥离,从此艺术接受的过程成为大众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机械复制让艺术更加贴近大众生活。艺术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资产,是一种符号化的视觉消费,每个人都可以在消费过程中对艺术进行自己的理解。人们心目中的艺术品也由崇拜对象转变为艺术市场上的消费品。从这个意义上说,大众的观赏意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这也是灵韵消失的因素。

1.2 灵韵在当代艺术中的传播形态

随着社交平台和智能网络的渐趋发达,如今我们接触到的艺术品大多数是清一色的流水线式的同质艺术复制品。这个现象使观者的视觉习惯发生了改变,观者会自觉地将艺术馆或展览区分开,潜意识里已经失去了对原作的尊敬,忽视了欣赏原作的追求,更无法领略其中的灵韵,即使人们知道自己看到的是复制品,也不会因为没看见原作而感到遗憾。这个现象也逐渐解构了原有传统的展览场域和艺术价值体系,机械复制使艺术品甚至可以被理解为在传播与使用价值层面超越了原作本身。

在当代艺术中,艺术工作者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让艺术走进大众以及如何让艺术融入大众文化生活,进而赋予灵韵新的解读。如今通过信息网络可以完整全面地了解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等信息资源,大众开始对艺术品背后的故事有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通过这种独特的艺术体验,能够领略到潜藏在艺术品中的庄严肃穆之感。此时,观者们出于佩服,反而与艺术品保持距离,自发地为艺术品蒙上了新的灵韵,使其灵韵复现。

2 复制当下的图像符号化传播

2.1 图像的符号化表达——波普艺术的美学阐释

波普艺术是以流行文化的形象和消费主义观念为基础,强调对图像等视觉符号的转换表达,是商业社会中最具影响力和最大传播力度的艺术流派。

安迪·沃霍尔被视为波普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他深谙市场需求和大众消费心理,敢于拓宽艺术的表现领域。在其创作的艺术品中,他对本身就是流行符号的图像进行二次创作,通过对文化现象的符号化处理,模糊艺术和非艺术之间的界限,大大增强了其符号性。作品如《可口可乐》《玛丽莲·梦露》和《金宝汤罐头》等,都是将素材进行平面化处理后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工艺进行复制后重复排列和重叠运用。正是这种单调无聊的重复和复制,消除了图像本身的特性和感情色彩,形成了简单直观而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和秩序感的平面视觉图式和符号。可以说,安迪·沃霍尔将复制玩到了极致,他用自己的创作行为打破了艺术和商业之间的界限,并以通俗的方式使之流行于大众当中,使得艺术成为大众的艺术,对世界当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 当代艺术的符号化特点

在如今的当代艺术中,符号化的创作模式变得愈加普遍,符号化的艺术也成为大众乐意接受的视觉体验。《新华字典》把符号解释为印记、标号。其是指用于区分某种特征的标识。这里所提到的符号化是一种图形样式[2]。艺术家们在千变万化的视觉元素中提取并凝练艺术符号,把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索注入作品的实践当中,继而通过特定艺术符号的强化表现来传达自身的艺术思想。当代艺术的符号化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特点。

2.2.1 机械化复制操控的生产

随着机械复制的发展,原作者和受众的身份在不断转换的过程中逐渐模糊,复制品的数量之大使其在大众间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复制品的无差别造就了一种“亲和感”,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欣赏的主动权。这个现象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中愈发普遍,快餐化的视觉呈现方式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机械化复制也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大众观看世界的方式。

2.2.2 艺术家个人的视觉符号

在当代艺术实践中,符号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使艺术作品的符号化特征愈加明显。艺术家们通过图像符号来传达的艺术理念与审美思想,使这种带有艺术家强烈主观情感的艺术符号在作品中呈现出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与精神内涵。借用索绪尔语言学中的概念,当代艺术的符号化,既是属于个人的“言语”,亦是群体的“语言”;既是个性化的创作行为,同时也是一种普遍性现象[3]。波普先锋罗伯特·劳森伯格在早期的艺术探索实践中,从达达主义运动中提取灵感,将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作为创作的来源,对实物进行剪裁重组后再用颜色拼合成艺术品,这些物件也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罗伊·利希滕斯坦则是率先把漫画、广告的元素与风格融入自己的创作,以漫画图示配台词的做法和标志性大圆点的手法来表达观念与思想的创意,这些都是他独特的视觉语言符号。

3 “复制时代”中当代艺术的大众化传播

3.1 依附于复制技术的大众文化

在智能化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复制本身就是艺术家进行创作时的重要表现形式。复制技术在不断革新着艺术的创作模式和生产模式。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成了不可争辩的事实。对于大众传播而言,复制技术打破了高雅艺术和大众的阶级关系,正如本雅明所言,机械复制的存在又使复制品能为接受者在其自身的环境中加以观赏,因而其就赋予了所复制对象以现实的活力。直接以复制为创作手段的电影艺术就是如此。本雅明认为,机械复制性并没有使电影艺术脱离艺术赖以存在的唯一的“美的外观”。电影展示了“异样的世界”和“视觉无意识”,丰富了大众的观照世界。机械复制是通过先进的机械手段表现现实,实现现实中非机械的方面,也就是现实中非异化的、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的活动与变化。由此带来的传统的大崩溃以及对传统价值的扫荡是不可避免的。对于这种机械复制艺术对传统价值的破坏性、宣泄性的一面,本雅明总的态度是肯定和支持的。大规模的机械复制使得艺术得以广泛传播,为更多的人所欣赏,并因此拥有了艺术。这种大众高度参与的艺术,在无形中大大提升了艺术作品的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使其具有了更高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人的审美极大可能趋向同质化,缺少个人审美的敏感度。面对艺术生产的技术转向和艺术作品的复制转向,艺术品经过大规模生产、制作、输出到最终的呈现,整个过程是对传统艺术创作的消解,但也必须承认这种现象是科学技术不断革新的必然结果。不管是传统时代里被神化了的艺术,还是机械复制时代里流行的大众文化,最好不要将二者区分来看,其相互之间交叉重叠的一部分不可能简单地归属于某一方,应带着整体性思维理智地思考其中更深层的意义。

3.2 艺术传播中的艺术品与大众文化商品

商业的生产促进了大众的消费水平,也把艺术推广到了大众生活中。时尚和艺术的有机结合使原本单一的物质消费变得多元化和趣味化。商业生产提高了大众的消费水平,展示了艺术与商业融合的无限可能性。

作为艺术衍生品的艺术商品,拉动了社会大众的消费,拓宽了艺术传播的渠道。在商业资本对艺术介入的过程中,创作的主要目的应是提升大众的审美能力和丰富大众的精神世界,更多的是一种审美价值和艺术内涵的体验,当然也要跟紧时代步伐,将经济因素考虑在内。

以草间弥生为例,她擅长用不断重复的圆点表达世界,无限繁衍和覆盖,以波点生成她宇宙里的万物。草间弥生不仅在艺术创作上是独树一帜的女王,在时尚方面也是女王。她将作品中那些色彩明丽的波点进行提取并复制到艺术商品中。这些艺术商品全都围绕着“波点”元素放射性发散,既提升了品牌文化,又在跨界合作中一次又一次引发轰动,开拓了新的艺术传播领域。

4 结束语

在视觉文化占主导的时代背景下,技术化图像生存是现当代艺术的大势所趋,人们越来越倚重于用图像和影像进行讯息的表达与传递。如何打破陈规俗套的机械化复制的禁锢,正确看待并运用好符号化的图像复制,是艺术家们在全球化语境下构建自身艺术特点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猜你喜欢
复制品符号化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看得懂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符号化”思想的实践研究
博物馆该不该使用复制品替代文物展出?(下)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关于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的思考
千万千万别复制自己
城市不应是复制品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
书画收藏,该如何对待高仿复制品与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