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与荒诞之间
——以凯斯·哈林的涂鸦艺术为例

2024-05-27 16:53浙江理工大学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4年1期
关键词:哈林凯斯涂鸦

周 彤 浙江理工大学

0 前言

涂鸦起源于旧石器时代的岩石绘画。如今人们还能在罗马、希腊和埃及看到这样的图画。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和法国拉斯科洞的岩石绘画,都是用于记录当时人类的劳动场景。中国古代的文人,爱在墙壁上刻下诗词,那也是一种“涂鸦”。涂鸦以墙为主要的媒介,但到了20 世纪末,其媒介已经不再只是墙,创作形式和内容也变得越来越丰富。20世纪60年代,当代的涂鸦艺术开始出现,然而此时美国费城的现代涂鸦艺术因其严重的政治和文化原因被认为是反文化的社会行为。凯斯·哈林就是这样一位真实又荒诞的著名的涂鸦艺术家。

1 涂鸦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

20世纪80年代,美国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工业技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多样性增加,为涂鸦艺术的出现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出现,后工业化时期从以产品为基础的经济转向以服务为基础的经济,更加强调人类文化,更加注重满足人们差异化的需求。在后工业化的大潮中,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最初的创作法则和服务目标也发生了变化。许多意识觉醒的艺术家坚持认为艺术必须为大众服务,开始探索新的表现形式,而许多年轻的艺术家也走上了为大众服务的道路。当时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被压迫的人,也同样希望在他们的文化中表达自己。于是,一些新的边缘艺术形式被赋予了自由的空间,并得到了社会支持。

20世纪中叶,在布鲁克林等纽约贫民区,一群有失业或者辍学问题的年轻人以及处于社会边缘地位的人们以实际行动向社会发泄着自己的不满和愤怒情绪,逐渐形成了被称为“Hip-Hop”(嘻哈)的亚文化圈。嘻哈文化给涂鸦艺术的诞生提供了文化土壤。涂鸦艺术在嘻哈文化中几乎与街舞、说唱乐等同时兴起。涂鸦艺术与嘻哈文化的紧密关系不容否认,二者在精神层面相通,均为社会边缘人的呐喊,都具有叛逆精神,像野草般卑微却顽强旺盛。

2 凯斯·哈林涂鸦艺术的表现方式

凯斯·哈林被誉为“涂鸦之父”,他不但是一位著名的涂鸦画家,同时也是一位热心的慈善家。凯斯·哈林,1958年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1979年,哈林参加了一系列的绘画和雕塑课程,并于1980 年走上职业道路。哈林的第一个创意是用彩色粉笔在地铁上一幅没有用过的广告板上作画。哈林与那些对涂鸦有着浓厚兴趣的年轻人不同,他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所以他的涂鸦并不是胡乱涂鸦,而是采用独特而又神秘的符号,基于艺术史表达出自己对于文化、社会以及艺术家自身的思考。

凯斯·哈林的涂鸦艺术中有着动态的艺术符号,“爬行的光芒四射的婴儿”“狂吠的狗”等。22岁的凯斯·哈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个性,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凯斯·哈林深受他那漫画家父亲的影响,他的创作中常常用粗犷的线条来描绘空心的人物。凯斯·哈林最典型的“跳舞小人”就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图案形象,是以美国“工间舞”为基础创造出来的,在舞蹈中每一个舞者都有自己独特的外形,而那些跳舞的小人也都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凯斯·哈林的涂鸦画中,颜色的鲜明反差是另一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他的绘画中,始终保留着儿童般的天真。他喜欢在绘画中使用高纯度的色彩,通过鲜明的互补色对比,创造出一种夸张、热情的视觉效果。高纯度的色彩,让画面充满孩子气,而这种鲜明的互补色,又能让画面显得更有立体感和冲击力。在凯斯·哈林的代表作《用童心反应家庭暴力》中,利用橙红色和淡蓝色,黄色和蓝紫色这2对互补色形成对比。黄色的孩子是画面的主角,是整个画面中最显眼的部分,起飞的橙色的爱心在蓝紫色的背景上更加明显;橙色强烈地表达了对家暴的不满。这种强烈的色彩对比,不仅使画面立体清晰,而且让观众一眼就能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

3 真实与荒诞之间

3.1 凯斯·哈林作品中的真实——精神性的自我表达

凯斯·哈林是一个从传统绘画中走出来的人,他追求的是一种超越传统的艺术表现,寻求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这种观念下,哈林选择了采用简单易懂的平面化和抽象的图形来表现主题,摆脱写实绘画的束缚,继而在绘画中进行自我表达。

哈林认为以往的艺术是中产阶级的产物,是一种障碍,是用来区分普通社会和上流社会的工具。所以,他要做的就是打破这个隔阂,消除这种阶级划分的障碍,真正将艺术还给大众。因此,哈林坚持在地铁站里进行创作。地铁站里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给予了哈林创作的启发,哈林又用涂鸦的方式,将自己的灵感传达给了路人,让普通人也能感受到自己的艺术,让自己的作品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对于哈林而言,“艺术贵在自我的表达,因而艺术的价值并不是用金钱的多少来衡量,而是要看艺术家的自我精神有没有得到释放,有没有传递给公共大众,自我的表达才是凯斯·哈林最为关注的”[1]。在哈林的《凯斯·哈林和作品》中,他将自己和自己的家,都用黑白相间的线条勾勒了出来,所有的物体,甚至连哈林自己,都是用黑白相间的线条进行勾勒。哈林将这个三维空间,浓缩成了一个非常逼真,却又非常诡异的卡通空间。这种极端的表现方式,让哈林得到了一种心灵上的安慰和艺术上的满足。

3.2 凯斯·哈林作品中的荒诞——对主流传统的反叛

哲学家加谬认为荒诞首先是对一个存在状态的怀疑。“在审美形态上荒诞感是反传统、反形式的”[2]。这刚好与凯斯·哈林作品中对抗主流、解构精英文化以及揭示现实中的荒谬性是相对应的。凯斯·哈林认为,艺术的价值取决于社会大众,而非艺术家。哈林认为大众必须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体验艺术,他把对艺术的体验和解释的机会留给大众,这不仅是为了尊重大众及艺术的公众性,更是对资本主义市场对少数精英艺术的占有发起了挑战。

凯斯·哈林通过涂鸦,使得精英艺术和平民艺术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通过大众对艺术的参与扩大了艺术的存在范围,艺术不仅仅是存在于博物馆内,也存在于地铁隧道内。1980年,凯斯·哈林作为自己涂鸦艺术展览的策展人,秉承“艺术为众人存在”的观念,将艺术服务于大众,尊重大众内心对艺术的追求,采取“公众性策展”,呼吁艺术家关注大众的艺术需求。此外,凯斯·哈林在纽约和日本分别开了波普商店,在墙壁和地板上贴满了哈林的绘画,出售的T 恤衫、茶杯和钟表等物品都印制了他的涂鸦作品。这让大众可以更容易看到他的画,从而突破了人们只能在美术馆及博物馆里欣赏艺术品的传统。

3.3 真实与荒诞之间——表达不可表达的现实

20世纪80年代,由于资本主义的扩张,纽约成为了一个集吸毒、高失业及爱滋病等问题严重的城市,哈林以艺术回答了这一时代人们所面临的迫切问题,包括种族歧视、难民问题、霸权主义和艾滋病等,只要是这个世界上的尖锐话题,都会成为凯斯·哈林所表达的主题。凯斯·哈林是一位爱好和平,对社会有担当、有觉悟的当代画家。他将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不合理的现象转化为简单、直白及明亮的艺术形象。1986年,哈林以德国旗帜的色彩,绘制柏林城墙,试图以涂鸦的方式,来表达他对东德和西德统一的渴望。凯斯·哈林的涂鸦艺术壁画《Crack is Wack》利用口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反映了当时席卷纽约的快克可卡因流行病等毒品问题。1989年出版的《无知=恐惧》,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藉由自身的影像,让更多的人了解爱滋病的危害。

4 结束语

作为一种年轻的艺术,涂鸦就像一个叛逆的年轻人,既有叛逆的个性,也有青春的朝气。凯斯·哈林是20 世纪80 年代一位具有代表性的涂鸦艺术家,他对自我意识进行了一种诠释,同时也打破了传统主流观念,告诉全世界艺术并不是少数人才能拥有的。“80年代的美国笼罩在经济萧条的阴影之下,社会正被这些尖锐的社会问题所困扰,繁复的符号和空洞的意象并不能符合当时美国大众的审美习惯,他们更需要的是简洁易懂的符号,可快速观赏理解的形象”[3]。哈林创造了平面化的涂鸦风格,创作也从地铁涂鸦转向了商业化的时尚产品,侵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加速艺术的大众化。哈林也关注着社会问题,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暴力、毒品及种族主义的谴责,对同性恋的畏惧,以及呼吁大众防御艾滋病。凯斯·哈林的涂鸦艺术作品触及到了社会现实,表达了现实中不可描述的真实,哈林的自我意识和反叛精神在其作品中交相映衬,在真实和荒诞之间表达着现实。

猜你喜欢
哈林凯斯涂鸦
凯斯纽荷兰(中国)管理有限公司
创意涂鸦
创意涂鸦
你一定在别处
你一定在别处
凯斯甘蔗收割机试用的初步观察分析
伊能静再婚“重生”
涂鸦等
奇妙光涂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