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价值及其开发路径研究

2024-05-27 07:35李林王海蓉
中国市场 2024年13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

李林 王海蓉

摘 要:民族体育运动作为中华体育的一部分,在不断衍变、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集体主义、团结协作、公平竞争、拼搏向上的民族体育精神,对于各民族之间的互嵌式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坚实的和谐社会保障和思想文化保障。而将民族体育运动整合为一种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一方面能够更大程度地发挥民族体育的精神特质,在耳濡目染中逐渐感染直接参与者和间接参与者;另一方面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促进增收,缓和社会矛盾,等等。因此,为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促进民族地区的良性持续发展,民族体育运动发挥着“穿针引线”的作用。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体育运动;价值及路径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4)13-0065-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13.013

1 引言

民族体育运动通常是各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表现方式,其大多产生于一地的狩猎、祭祀、节日庆祝等活动,能够较好地反映当地风俗民情风貌。通过开展民族体育运动,不但能够磨练人的身心、促进经济发展,还能够增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有利于打造一个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

2 民族体育旅游的价值意义

2.1 打造健康身心,磨练强大意志

健全的精神,需要有一个健全的身体,有一个健康良好的身体状况才是一切活动的底子。在物质基础飞速进步的今天,社会生产力水平越来越高,信息网络化和数字化,科学与技术的不断革新,都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强。

以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人力、财力来完成的事情,现在只需要几步操作或者几个按钮就能完成,在方便大众的同时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渐渐患上了一种“文明病”“富贵病”。营养过剩、体能低下的身体素质,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的做事风格无时无刻不侵蚀着人们的身心。而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作为一种锻炼性和竞技性的活动,符合现在人们对于更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追求,再加上民族体育旅游的宣传,更多的民族体育活动便从民族地区逐渐蔓延到非民族地区。

一些民族体育活动如藏族的锅庄舞,因为耗氧量不大,不受地域、时间、人数的限制,但又需要在活动中承担一定的生理负荷,能最大限度地让更多的人参与;蒙古族的“搏克”——摔跤,在很早以前就用作军事和体育训练,要求参赛者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在比赛过程中,通过踢、绊、缠、挑、勾等动作的协调配合,能够很好地磨练个人的协调性和思维想法;土族的轮子秋,通过站或坐在两边的绳子上,随着惯性转动,通过对比谁转的时间长、头不晕来决定谁是胜者,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磨练了参与人员的平衡能力和顽强的意志力,同时,作为一种庆祝活动和表演项目,还能活跃现场气氛,丰富乡土生活文化,起到赏心悦目的功效。

总之,民族体育运动的长期开展,不仅能增强身体素质,磨练强大毅力,还能更好地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发展,由此获得一举多得的成效。

2.2 促进经济发展,巩固物质基础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若没有经济力量的蓬勃发展,就没有强大的物质基础来推动各民族之间的交融交往交流,也就会使得各民族在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上存在阻碍。

当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族人民特别是大城市中的居民,不再仅仅拘泥于生存型资料和发展型资料的满足,而是偏向于能够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如精神上的愉悦和享乐等方面所需的生活消费品,即享受型资料。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大城市的现代文化不再能够满足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转而对农村地区的农耕文化和传统文化产生了兴趣。

在这之中,因为大多民族地区的地理位置都相对较偏,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所以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外部影响较小,蕴涵丰富的农耕文化和传统文化。同时,许多外来游客,因为在内地很少直接接触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所以大多都是为了感受民族地区的生态以及传统民族文化而来,而在感受当地风俗民情、文化历史的熏陶过程中,服饰、食物、宗教信仰、民族体育运动等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一大批的乡村旅游、传统文化旅游等产业日渐兴起,在这其中,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如土族的轮子秋,其在2008年被选入北京奥运会进行开幕式表演,从此声名鹊起。在此之后,土族轮子秋表演便成了一种体育旅游模式,吸引了许多的游客慕名而来。除此之外,民族节日也是感受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而大多数的民族体育也正是在节日庆祝的过程中慢慢发展而来,如土族的“七月会”期间的“轮子秋”“安昭舞”;蒙古族七八月举行的“那达慕”,期间会有赛马、摔跤等民族体育运动;藏族的“望果节”,会举行赛马、斗牛等活动,为民族体育旅游吸引众多游客。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着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了各民族发展成果的共建共享,提高了各民族地区人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2.3 树立正确理念,构建和谐社会

能否有效、妥善地处理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矛盾,是保持社会和睦相处这一良好局面的关键。中华体育精神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体育救国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体育兴国精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体育报国精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体育强国精神”,使得内涵不断丰富[1]。它不仅包括“爱国主义”“顽强拼搏”“公平竞争”“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等精神,还包括“体育强国”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宽广胸怀。作为共体中的个体,民族传统体育精神也具有中华体育精神的特质。而通过民族体育运动的开展,能够较为有效地传播民族体育精神,使得各族人民深刻感受到民族体育运动过程中所蕴含的正确价值理念。在民族體育中所传递的“公平竞争”精神,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和公平意识,使得人们在面对利益的取舍与矛盾时,能够以一种公平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使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同时,一个社会是否文明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素质。在人的素质方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身心素质,另一方面是指思想道德素质。对于提高人们的素质,民族体育运动发挥着非同小可的作用。

在身心素质方面,民族体育总是以“我快乐,我健康”的理念来积极引导人们参与到运动中去,不断增强身体素质。研究表明,通过开展适量的运动,能够有效缓解疲惫感,对于心、肺等各种器官的功能都有着作用,还能降低肥胖率,增强人的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降低焦虑感,加速新陈代谢,使人越活越年轻,让人在变好看的同时变得更加健康有活力。一些简单又不需要大器材的民族体育运动就能发挥作用,在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的同时又能够很好地舒缓压力,放松心情。

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民族体育精神向来倡导集体主义、公平竞争、顽强拼搏、诚信友爱、互帮互助的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共通之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价值引领和文化资源。通过民族体育运动的开展,能够较好地在人们中间传递这些理念,让人们在参与过程中耳濡目染地受到这些价值理念的熏陶,由此在面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面对不同苦难挫折等都能正确处理,缓和矛盾,促进民族间的团结合作、公平公正等,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

2.4 加深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障。民族传统体育大多产生于民族地区的狩猎、祭祀、庆祝节日等活动,蕴含浓厚的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之一,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以突出的民族性、传统性特点,通过具体且生动的实践方式,表现出各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表现出来,展现各民族劳动、生活的技能和智慧,深刻体现各民族的丰富多彩。

开展民族体育运动,让各民族在竞技中展现自身的风俗民情、历史文化,从而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认同。比如,从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召开以来,少运会秉持的宗旨就一直是“发展民族体育、增强民族体质、促进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

从宗旨来看,历届少数民族运动会都是聚焦于民族团结这一宗旨,如1982年第二届的宗旨是“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开创民族体育的新局面”;1986年第三届的宗旨是“加强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建设伟大祖国”;2019年第十一届以“奋进新时代,中原更出彩”为主题,唱响民族团结的主旋律。

从会徽来看,第七届全国民运会的会徽整体造型是一个抽象的、奋力向前冲刺的运动员,预示着本届民族运动会将是展示各民族体育风采、促进各民族团结文明进步的盛会;第十一届的会徽由腾飞向上的龙、凤和两侧的色带组成,以龙凤相依相伴腾飞之势,突出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题。

可以说,民族传统体育架设了一座链接民族间文化交流与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交融,使其成为巩固民族情感、提高文化认同、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手段,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淀了浓厚的思想和文化基础。

3 民族体育旅游的开发路径

从国内来看,首先,民族地区大多深居内陆,与东部较发达地区联系不是很紧密,民族体育旅游等能走出省外的较少,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其次,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较东部较为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使得民族体育运动大规模有序整合更多人参与展开存在一定的物质阻碍;最后,由于各民族之间文化存在差异,甚至一些极端少数的人存在“大汉族主义”或“狭隘的民族主义”等,对开展民族体育运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滞碍。

在此背景下,要加快民族地区民族体育运动的发展,通过民族体育运动,在相互竞技与娱乐消遣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1 整合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加大宣传力度

民族地区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各有特色,对于人们来说有较强的吸引力。但是对于内地的朋友们来说知道并了解的还很有限,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对民族体育的宣传力度不够,这就要求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媒介,如微博、微信、抖音、报纸、书籍、电视等对民族体育进行宣传。同时,虽然当地的民族体育资源非常丰富,但很多都还处于涣散、零星的状态。所以,可以适当推出民族体育旅游的套餐,整合各种体育旅游资源,加大宣传力,让参与者来得开心、吃得放心、玩得舒心,不断增强参与者的满足感,使其通过参与者的一传十、十传百来扩大影响力。

3.2 完善相应基础设施建设,做到满分服务

要想产业搞得好,服务必须得做好。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服务水平是衡量一个产业水平的重要指标,而服务当中很看重的就是基础设施的建设。民族地区特别是西北民族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并且面积较大,各地区之间的距离较远。要发展民族体育运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与,首先就要发展当地的交通设施。其次,当游客来到民族地区时,要解决的首要是住的问题,所以,应该加快当地住宿条件的改善,特别是提高位于民族地区的乡、镇、村的住宿条件,这样才能使游客感到舒心、惬意。最后,对于民族体育运动相关的设施设备建设也十分重要,干净整洁的场地、完好的民族体育设备等都是树立好印象的基础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游客的舒适感,才能更好地促进民族体育运动的发展。

3.3 发挥高校教育的作用

现在的体育事业和教学明显还存在着一定不足之处,在体育课上常见到的就是足球、篮球、游泳,抑或铅球、跳高、跳远等国际上共有的运动项目,相对而言与自己本民族特色紧密相连的民族体育运动较少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民族体育运动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呈现其独特民族风采的机会。

首先,必須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一步引入课堂教学中去,这样不仅能够推进汉族与少数民族同胞的文化交流互动,还能满足汉族学生对于少数民族体育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对于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认可和积极性。

其次,作为高校教育中教学主体的老师,要多丰富自己的民族体育知识以及文化,通过主动了解与学习、深入实地、参与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等方式,深刻感受民族体育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由此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提升学生对民族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好奇,才能使民族体育的文化以及知识得到深化与发展。

最后,高校要善于发挥书本教材的作用,将民族体育运动融入高校教学教材课本中,通过教材的详细介绍和指导,使得民族体育运动能够更好地深入高校学生的认知体系中,从而为传扬民族体育运动事业培养一大批优秀建设者。基于上述,我们才能更好地完善少数民族体育教学的成果,实现高校教育功能。

3.4 加大财政支持,发挥政府作用

当今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深入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宣扬摒弃“大汉族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同时各项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物质基础的支持,当今政府要充分认识到民族体育发展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发挥牵头作用,组建专业人士对民族体育运动的发展展开研究,加大对民族体育运动的理论和实践支持,积极筹备相应民族运动会,提高全民对民族体育运动的认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使民族體育走向制度化、专业化、科学化、大众化。

4 结语

新时代的今天,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民族体育运动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的积淀产物,俨然已经成了现代世界中的一股清流,特别是在民族地区,受现代化的影响较小,更能保留更加优秀传统的民族体育文化。通过民族体育运动的开展,能够在增强本民族对自身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加强本民族与其他民族进行文化上的互嵌式的交流交往交融,由此增强各族人民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除此之外,民族体育运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意识层面的东西,那就是民族体育精神。因而,发展民族体育运动旅游,能够使更多的人在磨练身心的同时,在竞争中形成一种公平公正、互帮互助、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物质增收都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崔伟,李德显.党的百年奋斗进程中我国体育精神的历史演进及时代价值[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2(4):112-120.

[2]董伟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与发展路径[J].攀登,2019(2):40-45.

[3]董慧,王晓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现实挑战及铸牢路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21-30.

[4]刘少卓.中华体育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0(12):34-41.

[5]白锦秀,刘亚茸.刍议青海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J].新西部(理论版),2015(18):21-22.

[6]白晋湘,夏晨晨,李丽.我国全民健身与民族传统体育和谐互动发展研究[J].体育学研究,2022(3):1-7.

[7]郭娟,邢也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动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30-35.

[8]王春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8):192-194.

[9]李雪君.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分析[J].度假旅游,2019(4):381.

[10]牛欢,耿献伟,陈喆.民族体育铸牢民族院校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J].武术研究,2021(11):96-98,103.

[11]罗小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实现教育功能途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6).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论少数民族环境权保护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医用于治疗痢疾的黔产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道: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