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研讨式教学模式探讨

2024-05-27 05:58:30高定珠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曲线运动研讨式教学高中物理

高定珠

摘要:曲线运动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与动力学、电磁学等知识点相结合的题型更是高考的难点.鉴于此,借助研讨式教学模式,可指导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知识,并促使学生在主动研讨的过程中拓展解题思路,寻找到全新的解题视角.以曲线运动为例,针对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展开探究,旨在为相关学者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中物理;研讨式教学;曲线运动;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4)12-0080-03

在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中,曲线运动涉及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抛体运动、圆周运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等知识点,这些都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难点.同时,曲线运动还是高考考查的热点与重点,并对高中生的实际问题分析和解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一现状,可灵活融入研讨式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研究、讨论、实践、探索等途径来分析和解决题目.

1 高中物理研讨式教学概述

与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不同,研讨式教学模式主要是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通过自我学习、思维交流碰撞等方式,理解知识,发展思维,最终在探究中形成明确的解题思路,完成问题的解答.研讨式教学着眼于学生的解题过程,以及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所形成的解题思维,旨在通过学生的研讨、探索,培养其物理解题综合素养.

首先,在研讨式教学模式下,解题教学俨然变成了知识探究之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自行查阅和搜集资料,并通过一定的讨论活动,最终完成题目的解答.在这一过程中,整个物理解题过程变得更加有趣,最大限度唤醒学生的物理解题兴趣.

其次,利用研讨式教学模式优化物理解题教学,使物理解题教学不再局限于题目解答结果,更加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促使学生从解题过程中吸取营养,在学会解题的同时,实现自我全面发展.

最后,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思考、探究、验证等过程,不仅完成了题目的解答,也促使学生在自主解题探究中,逐渐掌握了自主学习技能,形成了一定的自主解题能力.

2 高中物理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

2.1 基于研讨式教学模式优化曲线运动实验教学

基于物理学科的特点,实验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在现行的鲁科版物理教材中,为了研究曲线运动的运动特点,设置了三个物理实验.实验1:为了对不同物体在不同时间段内的速度方向进行探究,设置了炽热微粒的圆周运动实验,并根据这一实验得出了曲线运动的第一個结论;实验2:为对小球脱离轨道时的运动状态进行判断,设置了“任意曲线轨道内小球脱轨实验”;实验3:聚焦实验1、实验2的结论,依据学生已有知识前概念,从平均和瞬时速度两个维度展开研讨,最终得出了曲线运动中的运动特点.在这三个实验中,实验1得出猜想,实验2则聚焦猜想开展验证,实验3则是转换研究视角,从公式推导的角度上进行研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教学,仅仅是利用圆周运动的理论进行了普遍的概述.这种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不仅效果不佳,也制约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物理思维发展.鉴于此,即可采用研讨式教学模式,先由学生围绕实验的结论展开讨论,然后按照学生的观点和结论进行分组,并利用物理实验的方式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促使学生在“实验结果讨论——提出猜想——验证猜想”的过程中,对曲线运动特点形成全面、深刻的理解.如此,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验学习效果,也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为其更好地解决物理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基于研讨式教学模式研讨向心加速度问题

向心加速度是由向心力产生的.在传统的物理教材中,也是遵循这一先后顺序,先给学生呈现了有关向心力的知识,接着又给学生呈现了有关向心加速度的知识.在这种教材的安排下,虽然关注了知识的梯度性,有助于学生开展学习,但常常导致学生忽视了向心加速度对物体速度的影响.新课程改革以来,物理教材内容也随之进行调整,首先将向心加速度的相关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接着又为学生介绍了向心力的相关知识.在这种新知识安排下,虽然避免了传统教材安排中存在的诸多弊端,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深刻理解向心加速度这一概念,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针对这一现状,在开展“向心加速度”教学时,即可融入研讨式教学模式,聚焦“速度变化量”的相关知识,指导学生通过作图的方式,对曲线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量的问题进行分析,最终在作图、交流和研讨的过程中,攻克本章节的重难点,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2.3 基于研讨式教学模式解决曲线运动实际问题

在开展曲线问题解题教学时,可借助研讨式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围绕相关的题目主动思考,并在探讨中形成全新的解题思路.

例1在恒力的作用下,物体从A到B做曲线运动,图1是物体曲线运动过程中的一段轨迹.已知物体在A、B的速度分别为vA、vB.由此回答问题:

(1)依据画图法,确定恒力F方向的范围?

(2)恒力F的方向是否可在A或者B点的切线上面?

(3)该物体从A到B做曲线运动时速度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

(4)物体在运动中运动速率的最小值出现位置为哪里?

这是一道典型的曲线运动问题.教师可融入研讨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思考,并经过小组讨论,先确定出本题目考查的内容,之后在此基础上形成明确的解题思路:思路一,从运动学的角度出发,围绕速度、加速度、运动轨迹关系进行解题;思路二,从动力学的角度出发,结合速度、合外力、运动轨迹关系进行解题[1].

(1)如图2所示,分别做A、B两点的切线和法线,平移B点的切线至A点.此时,即可得出恒力F方向的范围在①和③之间.

(2)假如恒力F恰好位于A的切线之上,也就是恒力F和vA同向,因为F是恒力,此时物体的运动为直线运动,与条件不相符,因此假设不成立;如果恒力F恰好位于B的切线之上,也就是恒力F和vB同向,那么恒力F在A点时vA在垂直F的方向有分量,而到了B点此分量也就随之消失.这一现象也与假设相矛盾.因此,恒力F位于B点的切线也是不成立的.

(3)结合图2分析得知,因为在A点力F和速度的夹角大于90°,而在B时力F和速度的夹角小于90°,由此即可判断出:物体从A到B做曲线运动时速度变化规律为:先减小后增加[2].

(4)该物体在做曲线运动的过程中,其速度的变化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规律,因此,运动速率有最小值,且这一现象出现在速度和外力垂直处[3].

例2如图3所示,力F作用于半径为R的转盘边缘上,已知F=10 N,R=1 m,力F的大小不变,力F的方向始终与作用点切线方向保持一致.力F转动一周

所做功的总和为().

A.0B.20π JC.10 JD.20 J

在这一圆周问题中,运动速度的方向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采用研讨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最终找到题目的突破口.

具体解题方法如下:可借助微元法,先将曲线运动轨迹进行分割,使其成为无限个小段.之后,取该运动轨迹中的一小段作为研究对象:在每一小段中力F所做的功ΔW=FΔs,而力F转动一圈所做功就等于力F在所有小段所做功的和.因此,W=∑ΔW=F·2πR=10×2π J=20π J,故该题目的正确的答案为B.

可见,在具体的物理解题中,研讨式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解题教学,学生掌握了解题的主动权.学生围绕相关的问题,通过自主思考、合作研讨等途径,逐渐形成了明确的解题思路.如此,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也提升了其物理综合素养.

2.4 基于研讨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开展总结

无论是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解题教学中,归纳总结都不可或缺.因此,在曲线运动教学中,当学生在完成研讨学习之后,教师必须及时引导学生对整个研讨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使学生在总结中巩固所学的知识、深化重难点.

例3如图4所示,有一个小铁球,已知其质量为m.现将它从30°倾角的斜坡顶点A处水平抛出.小球经过平抛运动之后,恰恰落在了斜坡B点处.已知小球在B点的速度为21 m/s,则其在抛出时的初速度为多少?

在研讨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经过题目研讨,确定出利用“平抛运动”中的相关结论进行解题的思路.待学生经过研讨、解答之后,教师就带领学生对整个解题过程展开回顾,围绕本题目考查的知识点,针对“平抛运动”的规律特点进行总结:①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任意位置或任意时刻,其末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α和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β的关系为tanα=2tanβ;②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其瞬时速度反向延长线一定会经过水平位移线的中点;③物体做平抛运动t时间之后,其位移和水平之间的夹角为β,则此时物体动能和初动能之间的关系为Ek1=Ek0(1+4tan2β)[4].如此,通过回顾和总结之后,学生真正掌握了这一规律,

在日后解题中可直接应用到相关题目中,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物理解题效率.

3 结束语

高中物理教師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领学生开展研讨式教学.在研讨中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习效率,逐渐形成明确的解题思路,最终完成题目的解答.

参考文献:

[1]张秀荣.高中物理的研讨式解题模式探讨:以曲线运动为例[J].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2019(Z1):73.

[2] 张家明.研讨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师,2019(18):83-84.

[3] 殷忠祥.研讨式解题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06):67-68.

[4] 赵静.高中物理研讨式解题模式探讨[J].新课程(下),2018(10):174.

[责任编辑:李璟]

猜你喜欢
曲线运动研讨式教学高中物理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研讨式”教学法在《景观设计原理》课程中的实践
研讨式教学模式在化学课程中的应用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20
中国梦教育在伦理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57期)2016-08-23 08:11:47
通信网络理论与应用多元化研讨教学探索
大学教育(2016年6期)2016-07-06 01:10:12
“曲线运动”知识点击
浅谈高中物理“曲线运动”教学中的策略优化
考试周刊(2016年18期)2016-04-14 01: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