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静仪,孙易娜,章程鹏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1
抑郁症是一种复发率高的神经精神疾病,主要以情绪低落伴思维迟缓、活动能力减弱和认知功能损害等为主要临床特征[1]。除情志活动异常外,约66%~93%的抑郁症患者可伴发复杂且多部位的躯体化症状,如睡眠障碍、疲劳和慢性疼痛等[2-4]。目前,全世界约有3.5亿人正在遭受抑郁症的困扰,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5]。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30年抑郁症将居全球疾病负担的首位[6],这将对国家公共卫生和经济造成沉重负担。中医学并无抑郁症之名,但根据其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可归属于“郁证”“脏躁”等范畴,近现代多按“郁证”诊治。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和机制较为复杂,至今尚无科学定论,以临床症状为重要依据的中医辨病诊断模式在抑郁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章程鹏教授通过总结古今文献中有关抑郁症的记载并结合多年临床诊疗经验,认为抑郁症属奇经、络脉同病,以奇阳亏乏,形神失和为发病之本,以络脉虚滞,心脑失养为病机关键。提出“通督安神”为抑郁症的基本治疗大法,以督脉为核心,注重奇络同治、身心共调。本研究结合抑郁症的基本病因病机、临床症状和体征,在奇经、络脉理论指导下,探讨运用“通督安神”针灸法治疗抑郁症的思路和方法。
1.1 奇经理论奇经指任、督、冲、带等8条分布于十二正经之间,别道奇行的经脉。《难经·二十八难》指出奇经与正经联络紧密,可如“深湖”一般通过统辖、调节并溢蓄十二正经中的气血以维持人体正常运转。章程鹏教授认为奇经八脉中督脉与抑郁症的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督脉总督诸阳,起于肾中,主干沿背部中线循行上通于脑,与人体诸阳经多次交会,统帅一身经脉的阳气,调节六阳经的阳气消长转化。督脉起于少腹的分支“上贯心入喉”,是心脏与外界联系沟通的重要路径。肾为督脉经气之源,脊柱与脑为督脉经气之流经的主要部位。督脉之阳气蒸腾气化肾中至阴之精,以督脉为通道,循脊柱上济于脑,下温心脉,并布散至全身脏腑经络。督脉功能正常发挥则五脏之气血充盛,“心神”与“元神”得安。
1.2 络脉理论络脉是人体经脉别出的分支,有立体的空间结构,络与络之间共同构成遍布周身的外(体表阳络)-中(肌肉经脉)-内(脏腑阴络)多层次网状生命内稳系统,以维持机体正常功能[7]。督脉亦有络脉,督络为督脉主干及其支别发出的细小网状分支,将督脉与筋脉肌肉、内在脏腑及四肢百骸相连接。《素问·骨空论篇》载:“督脉者……上入络脑……入循络膂肾……上贯心入喉”。在督络的构连下,督脉与脏腑形成了以督脉为核心,心、脑、肾相交的督-心-脑-肾轴,其间血脉相连、神明共主、经络相通[8]。同时,督络自身具有缓运气血、末端连通、面性弥散、双向流动的功能特点[9],为督脉经气布散、人体气血运行、营卫交会生化及营养代谢功能活动等提供了物质基础。督脉阳气充盛,督络通畅则心-脑-肾轴平衡,人体精神情志活动正常。
1.3 奇经与络脉关系经络系统中,奇经与络脉联系紧密,叶天士常以“奇络”并称。奇经自身既有经的特点,又兼备络脉的属性。裘沛然言:“奇经八脉起着与十二经脉同样重要的主导作用,具有‘经脉’的性质,同时,也起着沟通、灌溉的作用,具有‘络脉’的性质。”[10]结构上,奇经、络脉与十二经脉相互联系,共同组成人体的经络系统。生理功能方面,奇经主司全身气血的渗蓄,络脉起沟通经脉,联属输布气血营卫,交通内外的作用。二者在病理上亦相互影响,《临证指南医案》指出许多疾病的治疗皆因“奇经中不司宣畅流通之义,医不知络脉治法”而难以见效。奇经、络脉从结构到功能均关系密切,故临床常见奇经与络脉同病。
2.1 奇阳亏乏,形神失和为发病之本《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载:“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作为一身之气中具有温热、推动特性的部分,是生命活动的动力所在,有着濡养筋与神的功能。《灵枢·行针》篇载:“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阳主动而发散,阴主静而闭藏,阳气充盛时可见性喜而好动,阳气亏损可见精神萎顿、情绪低落,呈现一派阴象。郑钦安《医法圆通》中提到:“素秉阳衰……其人定见萎靡不振,气短神衰,时多烦躁”。抑郁症患者的阴阳盛衰变化主要表现为内在阳气不足,奇阳亏虚,督脉统率全身阳气的能力减弱,阳气无法布散周身,筋脉不得濡养而疼痛拘挛,五脏阳气不充、脑髓失养则神志失常。有学者[11]采用壮灸神阙穴治疗阳虚质抑郁症患者,总有效率达91.7%,试验组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抑郁自评量表、副反应量表等评分改善明显。另有研究[12]通过测试多维疲劳量表发现,我国抑郁症患者的疲乏程度与抑郁病情严重性呈正相关。应用金匮肾气丸可温补肾阳,缓解抑郁症患者疲劳感[13]。由此可见,奇阳亏乏,形神失和为抑郁症发病之根本。
2.2 络脉虚滞,心脑失养为病机关键络脉是对经脉中支横别出、逐层细分部分的总称,具有“行气血而营阴阳”的作用。督络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赖于督脉阳气的温养补充。当机体奇阳虚乏、督脉空虚时,络脉亦失于荣养,不荣则痛,出现局部肢体麻木不仕或疼痛。同时,督络分支细小而呈网状分布,具有易滞、易瘀、易入难出的特点,《素问·举痛论篇》载:“百病生于气也……思则气结”。抑郁症患者常因情志不遂、思虑过度,阻滞人体气机畅通。多种因素作用下,督络中气血亏少且流动缓慢,易郁而生热,转化为痰、瘀等病理产物,因虚而滞,如《医林改错》载:“血管无气则必停留而瘀。”一方面,痰瘀互结伏于督络,气机升降出入紊乱致使津液输布障碍,瘀血阻滞,痰瘀互结,不通而痛,如《血证论·瘀血》载:“瘀血存经络脏腑之间,则周身作痛。”[14]另一方面,心、脑以督脉为中介并通过督络构连,督络虚滞则心、脑失于濡养,神明之枢机不畅而变生抑郁诸症。
3.1 “通督”以补虚通滞,改善躯体化症状《说文解字》载:“通,达也”,“通”字本义为通达,可引申为联通而无阻塞之义。中医理论认为人体以通为常,若失其通达则易发而为疾。其中“通”有两重含义,一指精气血津液的运行和代谢畅通,二指脏腑经络功能的正常发挥。故临床常用通法疏调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之滞郁壅停,以达到调和阴阳的目的。现代医家将通法归为狭义及广义两类,狭义的通法和下法意义相近,是指以攻下等法通利二便,通滞祛邪;广义的通法则并非单指某种治法,凡可疏通瘀滞,调畅气血的疗法均属其范畴[15]。抑郁症患者奇阳亏乏,络脉因虚而滞,气机不通,如张景岳所言:“凡人之气血……少则壅滞,故气血不虚则不滞,虚则无有不滞者。”宜以“通督”之法疏通其中痰、瘀等病理产物的壅滞,扶助督脉之阳,恢复机体“通”之常态。
3.1.1 补通督脉之阳气:取大椎、身柱、神道、至阳、命门督脉主干循背行于正中,统帅一身经脉的阳气,调节全身气血的运行。奇阳亏乏,形神失和为抑郁症发病之根本,补通督脉可以起到沟通、激发阳气,疏通经脉,濡养筋、神的作用。大椎、身柱、神道、至阳、命门从上至下分布于脊柱颈段、胸段及腰段,均有补通督脉之效,共同施用可调督脉以平衡脊柱阴阳。大椎在人体颈部,与椎动脉相邻,穴下神经分布丰富,是阳脉会聚之处,《针灸申乙经》将其称作“三阳督脉之会”,针刺大椎可调节督脉之枢机,使六经阳气正常出入。有研究[16]表明,通过刺激大椎穴可影响相关神经递质的传递与表达水平,从而修复局部神经元损伤,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素问·气府论篇》载:“督脉气所发者二十八穴……大椎以下至尻尾及傍十五穴,至骶下凡二十一节,脊椎法也”。“脊椎法”是“取脊中各椎”以确定督脉腧穴的方法,从“第一椎上陷者中”的大椎开始计数,身柱、神道、至阳三穴分别位于第三、五、七椎间。而在《周易》象数理论中,阴阳之数,阳称之“九”,阴称之“六”,奇数为阳,偶数为阴[17]。章程鹏教授据此取阳数之穴同用,以增进督脉通阳与扶阳之效。命门穴是一身阳气的根源所在,为肾旁命门之气在体表输注与汇集的反应部位,通于肾气,刺之可激发肾中所藏元阳。督脉之阳气温煦与推动的能力增强,则筋骨关节得濡润而疼痛消,精神得濡养而情志调。
3.1.2 攻通督络之瘀阻:取夹脊穴北齐医家徐之才云:“通可去滞”,针对抑郁症患者督络虚滞的病机,取双侧夹脊穴配合刺络放血拔罐法以通络脉之滞。夹脊穴分布于脊柱两侧,为督脉主干及别支经气弥散的重要部位,也是督络所在的核心区域。一方面,背部膂筋的分布与夹脊穴基本重合,张志聪言:“膂筋者,附于脊膂之筋。”[18]膂筋为经筋的一种,其功能的正常发挥与阳气关系密切。而抑郁患者自身阳气亏虚,膂筋无所养而不固,易出现拘挛疼痛、活动受限表现。《灵枢·经筋》篇载:“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采用双手触诊法自上而下仔细感触患者压痛及产生筋结的部位,确定具体治疗部位,针刺相应节段的夹脊穴,可达到松解粘连、挛缩的软组织及解除膂筋挛急、疏通督络的目的。有学者[19]发现,针刺肌筋膜结点有缓解局部肌肉紧张,促进软组织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的作用。另一方面,夹脊穴是督络气血运行的关键部位,针刺可化解与疏通病理产物的郁结。若顽痰、瘀血等积聚凝结督络日久,患者脉络受阻征象较明显,可循督脉及夹脊穴附近青紫瘀暗之瘀络,以刺络放血疗法逐泻瘀血,祛除督络中痰瘀等有形之邪,起到畅通经络、加快机体自我恢复的作用。
3.2 “安神”以调养心脑之神明,安定畅达情志神志失常是抑郁症发病的关键,而心、脑均与人体之“神”密不可分。心为一身神明之主,可藏神任物,脑则为“元神之府”,是生命要害所在。张锡纯综合心、脑特性提出“心脑共主神明”主张,言:“人之神明,原在心与脑两处……心与脑,原彻上彻下,共为神明之府”。在人体中,脑之元神为体,心之识神为用,二者共同构成神明之“枢”,主导人的生命活动[20]。故调抑郁症患者心、脑以安其神,神得安则精神状态可恢复正常。
3.2.1 安心神:取内关、神门心主神明,《灵枢·邪客》篇载:“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作为五脏系统的核心,心有主宰人体生命活动和进行精神意识活动的功能。若七情太过或不及首先累及于心,心神受扰、神失所主则精神情志功能失常。故取心经及心包经穴位以宁心定志,恢复心主神明之职。神门为心经原穴,《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载:“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心病取神门有调节心神、补益心气之用。耿跃华等[21]研究发现,应用磁刺激神门穴可降低脑电信号的混沌程度,具有镇静和改善脑部功能的作用。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通于阴维脉,《针灸申乙经》载:“心惕惕不能动,失智,内关主之。”心包是心之门户,可代心受邪,故心经病取内关以祛邪气、安心神。神门、内关所在经脉的脏腑互为表里,二者同调能益气养心,使心有所主,神有所归。有试验[22]表明,针刺健康老年人的内关、神门穴,可引起额叶、颞叶和其他脑区的激活,促进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认知功能的恢复。
3.2.2 安脑神:取百会、神庭、四神聪脑为“精明之府”,内藏元神,是精神情志活动产生的物质基础。《灵枢·海论》篇载“脑为髓之海”,诸髓皆属于脑。督脉亦作为“精髓上下之通道”上行头部并入络脑,若督脉空虚或不通,则髓海失养,元神不藏,出现意识思维及情志等脑功能异常表现[23]。故取百会、四神聪、神庭,针刺直达病所,即“腧穴所在,主治所及”。三穴均有益智安神之效,为治脑要穴,同用可改善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24]。百会乃“三阳五会”,为手足三阳经、足厥阴肝经与督脉之交会穴,居于头巅顶部。《丹溪治法心要》言百会能治“久病气虚”,调百脉而补诸阳,有升阳解郁之用。杨继洲《针灸大成》中指出百会主要治疗心胸烦闷、惊悸健忘、精神恍惚、心力亏失等神志相关疾病,又与脑髓相通,有安元神、定情志之用,是临床治疗抑郁的要穴。四神聪位于巅顶百会四周,两者合用可增强振奋阳气之效。神庭穴位于头部,为神气之聚散变化之地,能总调全身气机[25],开窍醒神、协调阴阳,与百会同用可通经解郁以安脑之元神。
抑郁症作为心身疾病,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等综合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26-28]。中医以临床症状依据的辨病诊断模式在抑郁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优势。章程鹏教授根据古今文献记载并结合多年临床诊疗经验,认为抑郁症属奇经、络脉同病,以奇阳亏乏,形神失和为发病之本,络脉虚滞,心脑失养为病机关键。针对抑郁症病机特点提出“通督安神”针灸法,以督脉为核心着眼点,注重奇络同治、身心共调。治疗上“通督”与“安神”并举,通督以补虚通滞,改善躯体化症状,安神以调养心脑之神明,安定畅达情志。二者合用可有效缓解患者心身症状,可为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