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步云 丁肖
20世纪初,中华民族百废待兴、风雨飘摇之际,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犹如黑暗中的一束光挽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作为一名早期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李达深怀爱国情怀,顺应时代要求,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艰辛探索和不懈追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深远的时代价值。
一、李达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
李达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探索的过程中,通过撰写文章、编写著作、翻译原著等方式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蕴含的真理展示到中国大众面前,使马克思主义不断进入人民群众的视野。李达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众多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为后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一)批判无政府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减少思想阻碍
建党前夕,有无政府主义者发动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他们主张个人自由、个性解放,反对一切国家和权威,反对无产阶级专政,此类观点在信仰社会主义的青年中造成了很大的混乱,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严重阻碍。面对这种现象,李达等人发起了猛烈的抨击。他发表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目的》等文章对无政府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他首先对无政府主义进行了系统的剖析和辩论,并对现有的各类无政府派别的缺陷逐一进行批判。李达认为无政府主义总体来说对人性的研究太过乐观,而对于政治力量却显得悲观,通俗来讲就是不相信政治的力量,而是认为通过管理人的主观思维便可以推动社会发展。通过对无政府主义的批判和揭露,李达进而指出马克思主义所认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是一种经过了历史的考量,是凝结人类集体智慧而形成的一种合理的存在。李达对无政府主义的批判一针见血、论据充分、逻辑清晰,展现了其深厚的理论功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扫清了一次思想障碍。
(二)阐明无产阶级专政的问题,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随着实践的发展,李达等人看到要在中国社会建立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阐明领导权问题是首当其冲的。为了帮助建立一个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李达撰写了《马克思还原》《第三国际党(国际共产主义党)大会的缘起》等文章,阐明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系列问题。为了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李达还通过援引第二国际运动史的史实,指出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民主是根本对立的两个方面,无产阶级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使命是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时李达的这些理论研究观点对奠定党的思想基础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通过阐明革命的领导权问题,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工人运动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加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在中国的实践进程。
(三)阐述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
在湖南大学任教期间,李达为学生讲授唯物史观,完成了《现代社会学》一书,该书是一部系统地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著作。李达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学说,批判了“契约的社会说”“生物的社会说”“心理的社会说”等资产阶级学说,同时剖析了社会之构造、进化之原因,探讨了社会变革问题。李达还根据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出中国社会乃“国际的半殖民地”,革命的任务是“颠覆帝国主义”及“封建阶级或帝国主义之代表”,强调无产阶级要通过共产党掌握革命的领导权。随后,李达继续坚持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比如1929年发表的《社会之基础知识》《民族问题》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中国革命的问题。
二、李达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贡献
李达是一位理论功底深厚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不断奔走实践的实干家。从最初协助创建中国共产党开始,李达就注定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道路上一往无前。
(一)创办刊物,扩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阵地
中共一大召开后,李达正式开始负责党的宣传工作。他创办了党的第一个地下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在一年时间内就出版了《马克思全书》五种,《列宁全书》三种,其中包括《共产党宣言》《工钱劳动与资本》《资本论(入门)》《国家与革命》等包含了马克思主义三个部分的内容。在担任上海平民女校校长期间,为了促进妇女思想的解放,李达创办了《妇女声》半月刊,该刊物是党成立初期在妇女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在提高妇女思想觉悟和鼓励妇女为解放自身而斗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李达自成为一名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后便从未动摇,他创办刊物、发表文章,甚至对一切诋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开启反击战,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不断扩大。
(二)撰写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
一个成熟发展的理论必然有完备的体系作为支撑,而不断产出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的著作才是对一个理论的系统概括和深刻阐述。李达曾在《社会学大纲》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了独到的理解,他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就已经明确主张并且详细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实践的唯物论”,并构建了一个“实践的唯物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体系,仅此一点就足以表明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在《经济学大纲》和《货币学概论》这两部著作中,李达明确提出了“广义经济学”的主张,也被称为“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科书”和“中国第一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的专著。
李达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并不只限于研究理论本身,更是为了探寻中国的出路。纵观李达一生的著作,他的理论成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作出了一定贡献。
(三)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群众基础
李达曾先后在广西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任教。任教期间,李达坚持在学校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他在学生中有着很高的威望,他讲授的唯物辩证法也十分受学生的欢迎,课堂氛围浓厚。在湖南大学任教期间,他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特务的监视,不允许他讲授任何与马克思主义有关的内容,并对他实行了“三不准”,把李达当作随时可以逮捕的对象。即使受到反动派的迫害和压力,李达仍然不放弃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几十年中,李达先后担任了几所学校校长的职务,为党的教育事业奔走,无论是担任校长还是教师,他依然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
李达一生在教育事业方面的实践活动和贡献,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三、李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现实启示
李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漫长的,但也是如火如荼的。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研究,对当今时代继续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当以解决现实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李达的一生是不断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一生,他决定由一名理工科学者轉为马克思主义学者之时,一方面是因为实业救国梦想的破灭,另一方面是看到了马克思主义能够挽救中国。正是基于这样一种信念,无论时局如何变化,李达始终坚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建党初期,李达进行思想论战,批判无政府主义,阐述无产阶级专政,为党的创建奠定理论基础;大革命时期,李达撰写文章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阐述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问题;为了提高妇女的思想觉悟,李达创建报刊为妇女的思想解放贡献力量;和平年代社会需要发展之际,李达撰写著作研究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生产关系。李达知道中国共产党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的人民群众需要马克思主义,所以他就用一切力量将马克思主义带到中国,带给人民群众,他始终将解决中国现实问题当作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应当遵守的理念。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当坚持普遍与特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并且指明了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具体说明每一个国家的具体问题应该怎么解决。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都反对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或者模板,而是希望人们能够将理论灵活运用,将理论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根据具体国情来探寻属于各民族和自己国家的发展道路。因此,在新时代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要让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哲学,要避免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沦为一般意义上的研究,特别是在探索中国道路、回答我们这个时代“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上,仍然应该像李达那样坚持普遍与特殊相结合的方法,始终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际来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当保持持之以恒的信念和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
任何一种思想的形成或者传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不例外。其中也经历了许多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阻碍,特别是在建党初期,各类无政府主义、修正主义等思潮层出不穷,面对此种现象,李达等人毫不畏惧,坚持与其进行博弈。除此之外,在反动派统治国内社会时期,李达面对反动分子的迫害和残杀早期共产党人也毫不退缩。虽然在新时代的中国不会存在这些现象,但是当今学者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过程中,也不乏半途而废或学术倦怠甚至学术造假的现象存在,究其根本,实则是学者们已然缺少了对理论研究的敬畏之心和创新探索之心。而这种精神在李达的一生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亦是当今时代的现实启示。
李达作为一名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作出了十分卓越的历史贡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虽遇到过阻碍,但最终还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将其与中国国情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样的成就与像李达这样的早期共产党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作出的贡献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李达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黄梓根.论湖南大学时期李达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贡献[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5(05):1-6.DOI:10.16339/j.cnki.hdxbskb.2021.05.001.
[3]刘欢.李达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与贡献研究[D].华东师范学,2023.DOI:10.27149/d.cnki.ghdsu.2021.000215.
[4]郎廷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标志性成果——李达的《经济学大纲》探论[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68(02):13-19.DOI:10.14086/j.cnki.wujhs.2015.02.002.
[5]欧永宁,蔡思思.建党时期李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及地位[J].绥化学院学报,2020,40(02):49-51.
(作者侯步云系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丁肖系陕西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黄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