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新时代青年是思想最为活跃、思维最为敏捷的群体,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践行者。讲好中国故事是提高叙事能力、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国际认同、塑造国家形象的时代需要。本研究以井冈山革命老区的调研为例,系统梳理“一带一路”背景下新时代青年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价值、现实症结、实践路径,以期提供可行性建议。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新时代青年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价值
厚植文化自信。新时代青年讲好中国故事可以引起受众共鸣,增强其民族认同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出传承、发展、开放、包容的文化心理状态,从而厚植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同时,新时代青年传播好中国故事可以减少部分受众盲目认知西方文化,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引力,增强新时代青年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时空、突破地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也是各民族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
塑造国家形象。国家形象是人们对于一个国家客观存在的主观性认知。自身价值立场和媒体信息传播会对受众产生影响,做出符合个人利益的价值判断。新时代中国青年既要利用好中国故事这一载体加强文化输出影响力建设,也要创新形式促进传播矩阵建设、塑造正面的国家形象。向世界讲好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故事,有助于向全世界全方位展现中国历史底蕴深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阐述共同价值。中国故事是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核心的中国话语表述,包含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是中国在为全世界友好合作、共同进步而不懈努力的实践中凝练、萃取出的。凝聚价值共识、消除世界各国的敌对封闭及零和博弈、反对强权政治及霸权主义是新时代青年讲好中国故事的思想基础,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故事走向共建国家及地区并能真正引起共鸣,得以深入人心的情感基础。诠释好共同价值的科学内涵、增强共同价值的情感感召力,是新时代青年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要义。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新时代青年讲好中国故事的现实症结
“进”“出”逆差。其一是国际环境方面。“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发展更加融入世界,世界发展需要中国参与。随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世界格局加速演变,地缘政治风险与安全风险上升,为新时代青年讲好中国故事带来多重挑战。其二是话语体系方面。中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但中国仍习惯根据自身思维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与受众的接受程度并未完全匹配,与打造中外融通的跨文化交流的国际传播模式仍有差距,在建构自身完善的话语体系方面也仍有成长空间。其三是传播质量方面。目前的中国故事有精心设计、系统谋划,但针对特定群体的特异性传播仍有待加强。同时,讲述中国故事的叙事方式相对较为宏大,对细节的挖掘有待提升,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同质化传播。
“软”“硬”落差。其一是宣传理念方面。新时代青年讲好中国故事过程中过度关注“宣传”与“传播”的相似性探索,忽视了“宣传”与“传播”的差异性研究。同时,新时代青年在讲好中国故事过程中将“单向性”灌输传播作为重点,而鲜少探索“双向性”交互传播。其二是宣传覆盖方面。新时代青年在讲好中国故事过程中注重体系化构建,较难形成精准投放的集聚效应,关于内容和形式交相辉映的嵌入化传播也仍有成长空间,鲜有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年龄的精准化传播。
“东”“西”反差。其一是思维衔接方面。新时代青年在讲好中国故事过程中能做到站位高远、立意深刻、叙事严谨,但在话语切换、情境对换、表达转换等方面不能完全契合社交平台的生活化、个性化、微观化需求,从而影响了新时代青年讲好中国故事的实际效果。如何用受众习惯的思维方式去讲好中国故事是亟待新时代中国青年去深入思考的问题,并必须以扎实学习中国故事的文化内涵为前提。其二是语境转换方面。由于跨文化的影响会出现落差与缺憾,新时代中国青年在讲好故事过程中也积极在矫正与平复此类症结,但仍因为编码能力不足、解构能力不强、研究规律不深等实际情况影响中国故事的传播效果,出现不能深刻全面地理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变革及其对世界的积极影响等问题。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路径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岡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上海政法学院“以井冈山为例讲好中国故事,助力革命老区焕发活力”项目以入选2023年“井冈情·中国梦”大学生暑期实践季专项活动为契机,走进红色热土井冈山革命老区,挖掘井冈山精神的弘扬路径。
(一)坚持“四度”思维,弘扬井冈山精神
一是坚定执着追理想,成长导航“有精度”。上海政法学院“腾飞计划”学生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明确目标,围绕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设置主线,做好实践内容的顶层设计,实地考察井冈山具有代表性的红色站点,促进学生情感上共鸣、思想上升华、行动上自觉。通过动机激发、行动引领、思想启迪、巩固提升四个阶段,引导学生深刻认知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谋大局、成大事,都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信念。思政工作者要发挥实践育人重要作用,聚焦坚定理想信念、服务“国之大者”,引导新时代中国青年在自身与社会的同频共振中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致力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展现青年担当,为革命老区发展助力,为传播中国形象发声。
二是实事求是闯新路,提质增效“有力度”。实践团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绿色山水、生态、产业等深入调研,把目标具化为一项项任务,实现团队任务到组,组内任务到人,围绕理论学习、考察调研、成果输出,实行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走进红色站点观瞻文物史料,深入山林乡村探寻致富之路,采访典型人物了解背后故事,于潜移默化中升华认识、植入信仰。思政工作者要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实践大课堂深度融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是艰苦奋斗攻难关,宣传展示“有亮度”。实践团在井冈山自制红军餐、重走红军路,引导学生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精心筹划红色党课,展示中国形象,让井冈山精神感染更多青年。思政工作者在革命老区开展红色教育,引导新时代青年深刻认识到艰苦奋斗的意义,涵养勇于“自讨苦吃”、锐意开拓进取、始终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四是依靠群众求胜利,延展辐射“有广度”。实践团充分发挥“依靠群众”这一重要法宝,注重协同配合,实现师生之间良性互动、各组之间相互支持。带队教师承担宏观指导和精神支撑者的角色,引导学生高效有序、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创新。各小组在认真完成分配任务的基础上,做到分工不分家,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在操作时相互借鉴,在生活上相互帮助,展现了团队凝聚力。思政工作者可以利用理论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影响更多青年学子,让“行走的思政课”蕴涵的人文魅力影响更多青年学子。
(二)坚持“三圈”联动,展现中国形象
新时代青年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存在主动意识不强、讲述质量较弱、讲述效果一般等问题。思政工作者要坚持“三圈”联动,全过程促进实践与育人融通,全链条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引领青年锤炼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赓续精神谱系,展现中国形象。
一是“出圈”,强化主动意识,沉浸式互动体验让中国故事更鲜活。社会实践过程中将“学、讲、研”贯通。其一是“学”历史,知过往、晓未来。实现听与观、感与行的同频共振。其二是“讲”故事,颂初心、践使命,以身体力行绘就理想和信念的底色。其三是“研”文化,谈心得、说感悟,探索精神谱系的传承模式。实践团通过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足迹和深入乡村调研,见证了乡村振兴战略在革命老区结出的丰硕成果,坚定了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信心。思政工作者要引导学生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增强主动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坚持正确政治立场与鲜明价值导向,通过挖掘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涵,努力拓展中国故事宽度、挖掘中国故事的深度,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
二是“破圈”,注重讲述质量,年轻派青春表达让中国故事更有料。新时代青年是思想最为活跃、思维最为敏捷的群体,思政工作者要强化理论导航作用,做到学深悟透,发挥青年優势,用“青言青语”讲好中国故事。其一是在历史与现实之间自如切换,增强受众体验感。学会使用歌曲、文物、诗词等多样化方式增强中国故事感染力,帮助受众由单向向多向、由浅层向深层体悟中国故事。其二是实现人物与环境深度融合,彰显内容的真实感。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阵地,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综合呈现,使用青年人喜闻乐见形式增强中国故事吸引力。其三是考虑国内与国外文化差异,突出传播的联动感。要做好跨文化适应帮扶,针对不同群体探索定制化交流方式。
三是“拓圈”,提升讲述效果,国际化时代沃土让中国故事更精彩。中国历史文明悠久,思想底蕴深厚,民俗文化多彩,新时代青年要深刻领悟中国精神,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角度理解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阐明中国独特国情及中国发展对世界发展的意义。新时代青年要发挥多语种传播的文化传递功能,提炼中华文化具有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中国故事“想讲的”与受众“想听的”充分融合,增强中国故事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思政工作者既要在宣传展示方面突出广泛性,做到线上、线下统筹推进,线下将现场讲解与有声图册融合,线上依托校内外媒体矩阵,使用vlog、plog、视频等方式增强传播效果,让井冈山精神感染更多青年;也要结合重大时间节点策划思政精品活动,引导更多的中外青年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并且学习好传承好、领悟好实践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勇前行。
(三)坚持“四个导向”,创新实践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实践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必须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主体导向、效果导向,通过“有组织实践”的“大思政课”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实际成效,更好发挥社会实践在讲好中国故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要在问题导向下强化系统设计。讲好中国故事要立足现实、站位高远,围绕国家和社会需求、聚焦学生成长需要进行整体谋划、科学谋划,克服表面化、零散化、短视化的问题。要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把论文写在红色热土、乡村田野和工厂社区,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二是要在目标导向下强化任务落实。讲好中国故事要深入分析参与学生特点,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围绕社会实践主题进行全面论证,在此基础上提出有价值、可实现的实践目标,指明讲述方向。要把具体的工作目标融入具体任务,把任务分解到小组和个人,做到既分工负责又协同配合,通过一项项具体任务的落实,于潜移默化中促进目标的实现。
三是要在主体导向下强化有序推进。要深刻认识到,讲好中国故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思政工作者应想方设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大胆探索,将“看到的”“感受到的”转化为“理解到的”“做得到的”。教师要承担好指导者和支撑者的角色,不能越俎代庖,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是要在学生迷茫之际及时给出指导意见,在学生困难之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四是要在效果导向下强化资源整合。讲好中国故事重在实效,要统筹校内校外各种资源,用足用好各项政策,为学生开展相关社会实践提供有力保障。要努力争取各方面支持,切实丰富相关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要突出常态长效,抓好实践经验总结,巩固拓展实践成效,做到可复制、可推广,综合运用线上线下各种平台和路径,推出一批优秀成果、形成一项典型经验,依托“有组织的实践大课”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努力扩大中国故事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参考文献】
[1]韩升,段晋云.价值·内容·路径:习近平关于讲好中国故事重要论述的三维审视[J].贵州省党校学报,2022(4).
[2]王跃,陈金波.优势·起势·乘势:传播中国故事的三维审视[J].传媒观察,2022(11).
[3]张子荣.习近平关于讲好中国故事的方法论维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2).
[4]刘惠惠,刘晓哲.新时代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价值意蕴、时代内涵及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9(12).
[5]徐占忱.讲好中国故事的现实困难与破解之策[J].社会主义研究,2014(3).
[6]杨荣国.“一带一路”公共外交战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8.
[7]孙雪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好中国故事”重要论述的三重逻辑[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6).
[8]吴建章,曹云霞,吴强等.新时代高校向“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策略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6).
【基金项目】2023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课题(项目编号:ZZ202322028);上海团市委2023年“上海青年工作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23QYKTLX2-10);上海政法学院2022年度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22XJ24);上海政法学院“以红色场馆为载体,构建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的路径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Z202405)。
(作者系上海政法学院学生工作部助教)
责任编辑/曾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