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动员民众参与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伟大探索

2024-05-26 05:06刘爱新
党史文苑 2024年5期
关键词:群众监督中国共产党监督

刘爱新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敗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预防腐败工作的重要举措,是解决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薄弱环节的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在廉洁文化建设进程中,不仅强化了党员领导干部在廉洁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也重视动员和依靠具有主体性地位的广大民众参与廉洁文化建设。把“广大民众”作为研究视域,以期为新时代党发掘廉洁文化建设之民众伟力提供宝贵经验。

树牢正确权力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共产党宣言》旗帜鲜明提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它“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揭示了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正确权力观,明确权力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廉洁文化建设价值指向。

明确廉洁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群众利益。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把群众路线作为根本工作路线。党的一大纲领鲜明提出革命军队要与无产阶级在一起,要支援工人阶级;党的二大提出要把党建成一个大的“群众党”“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中更是突出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己任,以服务人民为宗旨,与一切官本位特权思想水火不相容,与以权谋私、贪污腐化行为势不两立。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至上也是始终不变的价值取向,心系人民成为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力量源泉。在新的历史征程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廉洁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

坚持廉洁文化建设紧紧依靠人民。廉洁文化建设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腐败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受害者就是广大人民群众,腐败越严重,公权力越多地被异化为权力掌握者的个人私利,人民群众必然会面临着升学、就业、晋级等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不平等。毛泽东早就认识到人民群众与廉洁政府之间的关联性。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鲜明指出“在土豪劣绅霸占权力的县,无论什么人去做知事,几乎都是贪官污吏”,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农民大众已经起来的县,无论什么人去,都是廉洁政府”。这种廉洁就是借助和依靠了农民的力量,通过农民协会的权力来限制土豪劣绅。项英在中央苏区时期就提出要依靠群众应对腐败,“号召工农群众起来,帮助政府,来反对各级政府浪费政府的钱,驱逐各级政府中的贪污分子出苏维埃”。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驱逐腐败分子的强有力的廉洁文化建设,从而使共产党成为清正廉洁的党,苏维埃政府和边区成为清正廉洁的政府,中国共产党才能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最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领导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也鼓励人民群众在报刊上对党和政府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进行公开批评,以促进党的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依靠人民群众开展廉洁文化建设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强化,邓小平提出要依靠人民的力量克服贪污、行贿、盗窃以及其他乌七八糟的东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不能关起门来搞自我革命,而要多听听人民群众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廉洁文化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发挥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坚持廉洁文化建设的成果造福人民。廉洁文化建设具有革除腐败的鲜明指向,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遏制公权力的异化,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和向往。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公平正义和良好政治生态的向往。为人民群众赢取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又不断赋予人民群众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的平等发展权利,使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共同享有国家发展壮大带来的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充分动员廉洁文化建设的人民力量

依靠人民群众进行权力监督是党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宝贵经验。群众监督权力是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后,马克思就充分肯定巴黎公社的“廉价政府”、普选制以及民众对权力的监督。同时强调一切公职人员必须“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这样就能“可靠地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和“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马克思突出强调“公众”对于监督权力和制约腐败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对此思想一以贯之,并实现创新发展,把群众监督作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路,认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一廉洁文化建设思想是党对廉洁文化建设实践的总结,又在不断深化中指导新的实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群众成为监督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的可靠力量。在党建立的早期阶段,中共中央就发出清洗贪污腐化分子以树立党在群众中威信的通告。在中央苏区,组织群众法庭对贪污腐败分子进行审判,以此号召全苏区群众一起,利用法庭形式清查揭发苏维埃机关中一切贪污腐化分子,肃清一切贪污腐化分子,以强健苏维埃政权组织,争取革命的更大胜利。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在1932年至1934年的许多报道也揭示,党充分动员广大群众在中央苏区建立突击队、轻骑队、巡视员、工农通信员以及群众法庭进行权力监督,以杜绝苏维埃机关、企业和合作社的官僚腐化、贪污受贿等各种腐败行为。中央工农检察部还发文指导群众运用正确方法检举贪污浪费行为。苏维埃政府由此成为“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在延安,陕甘宁边区政府也十分重视群众的监督作用,《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规定人民“有用无论何种方式控告任何公务人员非法行为之权利”。陕甘宁边区政府还发布《各县政府对人民控告干部的案件应及时认真负责处理》命令,强调对人民群众的控告要切实查办,绝不可敷衍,更不可偏袒政务人员。党以规定和命令形式将公务人员放置群众监督之中,把马克思的“廉价政府”和“公仆”思想落实于实践,人民群众成为权力监督的可靠力量。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群众监督作用日益凸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为实现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依靠社会各界群众,对党和国家机关开展“三反”斗争,对工商界开展“五反”运动,自上而下的检查与自下而上的工人群众监督相结合,有力推动新中国快速恢复和发展经济。人民群众的积极监督对国家公职人员树立廉洁俭朴的优良作风起到显著促进作用。群众参与权力监督也通过制度建设得以强化。政务院于1953年发布命令,明确要发挥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作用,要在人民机关及其所属企业和事业部门以及人民团体、城市街道和农村等地设置人民监察通讯员及意见箱,还对人民监察通讯员的工作程序、工作纪律、奖惩以及费用等做出明确规定,为人民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至1953年底,“全国配备专职和兼职监察干部18000个,聘任人民监察通讯员多达78190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群众监督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党进一步推进群众监督制度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前,群众监督制度化进程加快,人民群众参与权力监督的渠道进一步拓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影响党廉洁从政的风险和挑战增多,侵蚀共产党肌体的各种诱惑蜂拥而至,群众监督更具紧迫性,党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强化群众监督的作用。首先以国家根本大法形式赋予人民群众申诉、控告或检举国家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违法失职行为的权利。在此基础上,制定并颁布保障人民群众监督权的具体条例,如《关于聘请特邀监察员的几点意见》开创了群众监督的新形式,《监察机关举报工作办法》對举报、举报处理、保护和奖励作出详尽规定。群众监督也逐渐走向系统化,信访成为群众监督的又一重要渠道,信访工作的制度化水平在党的十四大之后显著提高。1995年《信访条例》颁布,2000年群众监督的依托机构国家信访局成立,2007《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出台。人民群众参与权力监督以更多元化的形式在实践中落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群众监督的理论与实践进一步深化。党更加重视发挥群众监督在整个权力监督体系中的作用。强调党内监督要同有关国家机关监督、民主党派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党以党内监督带动和促进其他监督,建立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的中国特色的权力监督体系。群众监督在我国整个权力监督体系中的作用得到继续强化。党又以“严”和“实”为基调促进群众监督的规范性,还在实践中落实更加多样化的群众监督模式以增强群众监督的有效性,并逐步完善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工作格局,促进巡视巡察与群众监督贯通融合。十九届中央纪委向党的二十大的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五年(2017-2022年)各级巡视巡察机构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424.6万次,群众监督有效强化党巡视巡察反腐利剑作用。

在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建设进程中,群众监督成为党紧密联系群众、保持初心使命、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强大推动力。党积累起动员和带领人民大众积极参与廉洁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

培育清廉社会风气,发掘来自广大民众的丰厚精神滋养

培育清廉社会风气是廉洁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清廉风气是滋养廉政道德和廉政行为的恒久力量,社会成员有关清廉的观念习俗、精神风貌等要素对廉洁文化建设成效具有深层影响力。因为,每个人都被“嵌入”社会网络之中,党员领导干部以及一切公职人员都不例外。社会网络中的民众“崇廉爱廉”,嵌入其中的公职人员就更可能清正廉洁,反之,如果民众以贪为荣,推崇“潜规则”,那么嵌入其中的领导干部则更易于滑向腐败的深渊。因此,只有动员和依靠人民群众培育清廉社会风气,才能发掘来自广大民众的丰厚精神滋养,推动党的廉洁文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以清廉党风政风引领清廉社会风气。中国共产党面对腐败,绝不手软,严惩不贷。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坚决惩治腐败的果敢行动锻造一支清正廉洁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营造风清气正的清廉党风政风。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政府工作人员身先垂范,毛泽东才敢于对外说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是全中国最进步的地方,是没有贪官污吏、没有土豪劣绅、没有赌博、没有娼妓、没有小老婆,也没有叫花子、结党营私之徒和萎靡不振之气等各种不良风气的地方。中国共产党的清廉党风和边区政府的清廉政风对社会风气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人民群众成为党和边区政府的支持者和拥护者,也成为良好社会风气的营造者,成为党廉洁文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积极抵制贪污腐化、奢侈浪费的行为,对党员和政府工作人员的廉洁从政进行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强调“各级党委应有决心将群众所痛恨的违法乱纪分子加以惩处和清除出党政组织,最严重者应处极刑,以平民愤,并借以教育干部和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更加坚定对廉政的信任、对共产党的信任,成为廉政价值观和廉洁行为的拥护者、追随者,清廉社会风气逐渐形成。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对人民群众关切的干部特殊化问题十分重视,认为这不只是党风问题,也是事关社会风气的社会问题,严厉批评一些党员干部搞特殊化脱离人民群众,上行下效,把社会风气带坏。江泽民也提出要搞好党风以促进社会风气进步。胡锦涛强调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要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要与普通群众交朋友,净化社交圈,始终保持共产党员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政治生态好,干部队伍就会风清气正、心齐气顺,社会风气就会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这些重要观点深刻揭示了党风政风与社会风气之间不可分割的密切关联性,也在实践中彰显了清廉党风政风引领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廉洁家风,推动清正廉洁价值理念蔚然成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家风建设方面做出了表率。毛泽东曾给湖南湘乡县石城乡党支部、乡政府写信,要求对自己的亲属放心管理,绝对不能搞特殊化。毛泽东以严格家风要求家人和亲属,以实际行动破除“一人当官鸡犬升天”的腐朽之风,树立中国共产党清廉为民新风尚。周恩来也是如此,制定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等“十条规定”,展现了共产党人淡泊名利、严于律己的高尚情操和磊落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引领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展清廉家风建设,以清廉家风带动和支撑全社会形成“尊廉崇廉”的良好社会风气。

加强对民众开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清廉社会风气。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就利用报刊揭露和批评苏维埃机关的贪污和浪费行为,以此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廉政教育,增强民众清廉意识。《红色中华》开宗明义,表明创刊目的是“组织苏区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积极参加苏维埃政权。这不但要引导工农群众对于自己的政权,尽了批评、监督、拥护的责任……要指导各级苏维埃的实际工作,纠正各级苏维埃在工作中的缺点与错误”。后来《新中华报》《解放日报》等党的新闻媒体继承和发扬对人民群众开展廉政教育、进行廉政宣传的优良传统。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经济取得可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邓小平指出,要加强对人民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提倡艰苦奋斗传统,才能扛住腐败现象。把廉洁文化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范畴之中,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成为廉政的支持者和拥护者,培育人民群众的廉政价值观。2010年3月,中央纪委等六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設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营造崇尚廉洁的社会风尚,增强广大群众参与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意识,注重廉政教育和廉政的舆论引导。党越来越重视教育和宣传人民群众,营造清廉社会环境,为党的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丰厚滋养。

2022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将实现社会清朗与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相统一,把清廉社会风气培育与党风廉政建设一体推进。如今,全党正凝聚起全体社会成员反腐倡廉的强大力量,在各行各业扎实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廉荣贪耻”的社会风尚正在逐渐形成,党的自我革命和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获取厚实支撑力。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必须一如既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动员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和智慧,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成为人民群众最坚强最可靠的主心骨,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162.

[2]《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二十二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535.

[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

[4]项英.反对浪费严惩贪污[4].红色中华,1932-3-2(6).

[5]陈金龙.《坚持人民至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57.

[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56.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8-102.

[8]《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22:6.

[9]黄炎培.《延安归来》[M].民国丛书:第五篇,79辑,上海:上海书店,1996:64-65.

[10]《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三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348.

[11]贪污腐化分子滚出去[J].红色中华,1933-5-2(3).

[12]怎样检举贪污浪费![J].红色中华,1934-1-4(4).

[13]江西黄安区给我们的教训[J].红色中华,1934-9-11(1).

[14]《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5.

[15]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九辑[M].西安:陕西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258.

[16]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159-165.

[17]各级人民政府人民监察机关设置人民监察通讯员通则[J].云南政报,1953(20).

[18]彭勃.关于建国以来监察体制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5(1).

[19]《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95.

[20]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295.

[2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18-720.

[22]《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5.

[2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6-218.

[24]《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22.

[25]《胡锦涛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557-558.

[26]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40.

[27]《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481.

[28]项玮,王小平.周总理的十条家规[J].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3-2(6).

[2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56.

[30]发刊词[J].红色中华,1931-12-11(1).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研究”(20BKS064)成果;广西中医药大学科研基金项目“广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传承路径研究(项目号2023BS002)”成果。

(作者系广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曾莎莎

猜你喜欢
群众监督中国共产党监督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
完善群众监督的价值指向和思路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中央苏区群众监督制度建设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