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桦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深化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公祭仪式等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强调,“各地各校围绕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校史资源,将伟大建党精神和抗疫精神、科学家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伟大精神,生动鲜活的实践成就,以及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等引入课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历史融入各学段各门思政课”。所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开发并丰富实现路径。
本文以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绪论第二节“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学为例,立足红色文化,以情景体验式教学打造红色“沉浸式”思政课堂,让红色文化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一、以情景体验式教学打造红色“沉浸式”高职思政课堂的价值意蕴
(一)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整合红色资源,树立“内外联动”的理念
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时代诉求,又是课程要求和现实要求。一方面,通过积极整合校内外红色文化资源,以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纪念设施、革命旧址等红色场馆为依托,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调研和现场专题教学,引导学生在红色场馆中参与实践、收获成长。另一方面,邀请校外专家来校讲授红色专题思政课,让学生们从多方位、多视角感悟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感悟其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在“内外联动”的理念下,以情景体验式教学打造红色“沉浸式”高职思政课堂,实现教学关系由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多元主体转变;教学形式由学生被动接受向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转变;教学环节由课堂教学为主向理论与实践结合、课上与课后交融互补转变;教学目的由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向重点提高思想政治素养转变;教学评价由单一结果性评价向注重过程性评价转变。
(二)创新教学模式:追求知行合一,形成红色场馆育人新模式
红色场馆作为记载与展示革命历史、宣传与传承红色文化的专业机构,在“大思政课”综合改革中发挥着思想引领、知识传递、情感共鸣、文化创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借助红色场馆,以情景体验式教学打造红色“沉浸式”高职思政课堂,形成红色场馆育人新模式。红色场馆育人新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依托红色场馆自身的资源与平台优势,协同社会各方育人主体,通过场馆展览、活动设计、课程参与、效果评价等途径和方式,以场域化氛围+情景式体验,打造“红色场馆里的思政课”和“行走的思政课”。这一模式切实增强了红色文化对学生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增强了新时代革命历史、红色文化的社会传播效力和育人实效。
(三)提升教学效果:通过情景体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通过学生自我演绎、互动交流、红色讲解员答疑等形式,提升课堂体验性,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与革命精神实现同频共振。思政课教师将课堂讲授与情景演绎巧妙融合,通过微型情景剧的倾情演绎,把红色文化融入课堂,增强课堂感染力;学生们通过深情的情景演绎,共同探讨问题,在情景体验课结束后,学生联络员通过班长收集课堂反馈评价,不断对课堂进行优化升级,增强课堂亲和力;红色讲解员现场答疑讲解,把传递红色文化、讲述红色故事、传播红色精神加在一起,变背诵为交流,变灌输为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二、以情景体验式教学打造红色“沉浸式”高职思政课堂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在授课内容上,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政治引领
在讲课过程中,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堂,将课本中“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内容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对新时代好青年要求相结合,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们深刻感悟新时代青年怎样才能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二)在课堂形式上,借助地方红色资源,把课堂搬到红色场馆
梧州是广西最先燃起革命火种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充分挖掘当地的红色资源,借助中共梧州地委·广西特委旧址陈列馆等场馆,把课堂搬到红色场馆,将红色场馆资源与思政课有机融合,打造“红色场馆里的思政课”,营造出强烈的氛围感,让讲课变得鲜活生动。
(三)在表现方法上,通过情景演绎,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
设计“林培斌、廖梦樵、李素秋情景独白”和 “穿越时空的对话”两个沉浸式互动情景,通过学生们与这些烈士穿越时空的深情对话,让他们沉浸融入课堂中,收获强烈的体验感,并趁势引导学生们正确认识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三、以情景体验式教学打造红色“沉浸式”高职思政课堂的教学实施过程
(一)以“疑”激趣,导入新课
00后的高职学生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喜欢寻求刺激,思维活跃,创新性强,求新求变,敢于尝试,勇于表达。针对00后高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你知道梧州有哪些革命英雄人物吗?”等问题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法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地回答问题,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带领学生走进中共梧州地委·广西特委旧址陈列馆开展现场教学,让学生初步感知梧州是广西红色革命的摇篮。192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梧州建立了广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梧州支部,从此点燃了广西红色革命的火种并迅速在广西发展为燎原之势。民主革命时期,无数舍生忘死的青年,用自己的理想信念与宝贵生命,在这片热土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让革命青年的英雄气概和伟大情怀滋润学生心田,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
(二)以“情”为线,互动教学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讲授新课部分设计四个情景,形成四个师生互动环节。
围绕情景,运用体验式教学法、问题导学法、分析归纳法等教学方法,设计解决策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情景1:场馆真实的情景
在教学的起始环节,教师首先提出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青年都勇担时代重任,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本节课的情感基调。在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后,教师发布第一项学习任务,即请同学们结合陈列馆展示的内容以及课前在智慧职教上传的资料,完成智慧职教上发布的“谈谈你感触最深的一张图片、一个场景或一个红色故事”的学习任务。在学生完成该项任务后,教师从中选择三名左右的同学分享他们的感悟。学生分享完感悟后,教师总结归纳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数像林培斌、廖梦樵、李素秋一样的中国青年为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接续奋斗、实干担当,涌现出大批先进模范个人。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吾辈青年面临怎样的使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
通过学生的实地参观,借助红色场馆的真实情景,学生可以重温往昔峥嵘岁月,真切体会革命事件的影响、感受革命青年的精神,进一步了解红色文化,引导学生从梧州革命青年的身上汲取奋进的力量,争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情景2:林培斌、廖梦樵、李素秋情景独白
课前通过师生共同研讨,设计“林培斌、廖梦樵、李素秋情景独白”,模拟情景中的林培斌、廖梦樵、李素秋三名烈士均由学生现场扮演,为了讲准三名烈士的故事,师生团队邀请红色文化研究专家对学生进行专门培训。通过学生声情并茂的演绎,将三名烈士的铮铮誓言生动展现出来。
学生体验了模拟情景后,教师提出问题:“聆听了林培斌、廖梦樵、李素秋三名烈士的铮铮誓言,大家感触最深的是什么?”随后让学生分享心得,根据学生分享的情况,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如,有的同学提到,他们有坚定的理想,林培斌的理想是推翻身上的三座大山;廖梦樵的理想是人民的解放、新中国的诞生,李素秋的理想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在坚定的理想的指引下,他们面对敌人残酷的屠杀无所畏惧、视死如归。针对这些同学的看法,教师适当引导,有理想信念,人生才有航向,奋斗才有目标;要向革命烈士学习,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立大志,就是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从而把握人生方向;明大德,就是要锤炼高尚品格,崇德修身,启润青春,从而擦亮青春底色。
由于学生演绎的情景独白,是在师生创作团队多次亲临中共梧州地委·广西特委旧址陈列馆、中共广西第一个农村支部纪念馆、中共广西特委旧址等红色场馆参观学习,充分查阅相关资料以及邀请专家指导的基础上设计的,所以学生能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将众多真实故事进行提炼、集中、再创作。通过学生的自导自演,更能提升课堂的感染力,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青年革命志士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壮志豪情,从而引导学生要立大志、明大德。
情景3:穿越时空的对话
通过历史的对话和现实的体验,讲述林培斌、廖梦樵、李素秋与学生的“穿越时空的对话”,体现了他们勇于担当、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以及他们对当代青年寄予的厚望。在情景剧表演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从刚刚与革命烈士的对话中,大家能从他们身上体会到什么精神呢?”接着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把学生回答的要点记录在陈列馆的白板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继而引导学生要从革命烈士的身上汲取奋进的力量,要练就过硬本领,勇挑时代重担,要成大才、担大任。
通过对话表现出两个时期的情景缩影和时光穿越相逢的意境,能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震撼,更能体会“这盛世,如你所愿”,从而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而激励学生不负先烈、不负韶华、奋勇前进,成为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情景4:师生共同演唱红色原创歌曲
教师组织学生来到结语部分的展板前,带领学生演唱原创红色歌曲,演唱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所学专业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学生回答后,教师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讓奋斗的青春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
师生共同演唱红色原创歌曲,能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直达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他们以启迪和教育,从而得到情感的升华,让学生形成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自觉意识。
(三)以“评”促教,教学相长
授课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登录智慧职教进行评教,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同时,教师同步登录智慧职教进行评学。对教师来说,学生对教师公正合理的评价,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创新,从而使教育可以更好地进行。对学生而言,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
通过师生互评,促进教师与学生不断根据双方的反馈意见,进行适当改进,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学质量。
四、结语
以情景体验式教学打造红色“沉浸式”高职思政课堂,是在“大思政课”理念下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高职思政课,体现了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创新,也进一步提升了教学效果,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助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17-02-27].
[3]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EB/OL].[2022-07-25].
[4]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EB/OL].[2023-05-16].
[5]陈倩,邱小云.习近平关于红色文化重要论述及其当代价值[J].红色文化学刊,2023(01):13-21.
【基金项目】2022年梧州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项目编号是WZJGWY202201,项目名称《基于地方红色文化的高职思政课示范课堂建设与研究》。
(作者系梧州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曾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