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征胜
泰州,是氤氲在饼香里的城市。晨光熹微,大街小巷的烧饼铺便开始了忙碌。我隐约闻到了饼香,开启了一次特殊的骑行。
早上五点,小区烧饼铺的大伯已开始和面,一双粗粝的大手在面盆里来回揉搓。半个小时后,城中老字号烧饼店里,一老一少两双手翻来覆去地摆弄着酵面,碾棒有节奏地滚来滚去,发出一串串脆响,如节奏明快的打击乐。
又过半个小时后,城西“网红”烧饼店加工后的饼坯码放整齐,涂上黄油,撒上芝麻,推入烤箱,第一波买家已开始陆续扫码下单。早上六点半,我走在折回小区的路上,一家烧饼铺的头炉烧饼出炉了,围拢的人散去了一拨。在等待下一炉的当口儿,很快又聚拢上新一波的人。
小区内的烧饼铺热气袅袅,大妈笑意盈盈地打包好两个烧饼,且必须是我钟爱的“龙虎斗”和萝卜丝口味各一个,内用专用纸袋分装,外用塑料袋套装,将周到熨帖连同酥油麦香一并传递到我的手里。
我惬意地坐在自家餐桌前享用眼前的美味。圆圆的烧饼,表层薄薄的面壳沾满芝麻粒,焦黄油亮。内层是紧密、厚实的油酥和馅料。一口咬下去,焦脆、酥软、醇厚,满嘴溢香。食毕,擦擦嘴唇,上班去了。
路上途经城市的主干道,两侧的店招牌虽没有烧饼店的踪影,却能真真切切地看到沿路伯伯婶婶手里提的、年轻上班族嘴里嚼的,散发着阵阵热气,并弥漫着缕缕香气的烧饼。不用好奇它们从哪里来,这在小城早已司空见惯。
中午的饼香是在土特产售卖店里寻到的。我要为远方的挚友送上他亲点的百闻未能一尝的黄桥烧饼。
偌大的泰州城里,黄桥烧饼的旗舰店和连锁店有数十家之多,我径直来到了老字号店铺云集的泰州老街。
黄桥烧饼个头儿较一般烧饼要小不少,却格外敦实。有肉松、桂花、枣泥、豆沙等六种口味,每种六只,分两个牛皮袋子装。
老板慷慨,加送四只尝鲜。咬一口,撒一手,怎一个香字了得。行走在老街的麻石板路,仿佛走过曾经的峥嵘岁月。
在八十年前的黄桥决战中,吾邑民众冒着枪林弹雨,手担肩扛,把一筐筐热气腾腾的烧饼送到前线阵地,谱写了一曲军民鱼水共抗外侮的凯歌。《黄桥烧饼歌》随之传唱大江南北,为这一地方特产烙上了红色的印记。后来,黄桥烧饼入选国宴点心榜单。今天,我要将国宴佳品,连同经典永流传的轶事,一并惠赠远方的故友。
午后,冬日暖阳透过窗棂斜射在工位上,令人心生几许慵倦。
来杯下午茶提提神吧!事业部的“吃货们”开始蠢蠢欲动。下午茶的搭档是什么呢?一句“你懂的”,大家便心照不宣。
南城有卖斜角烧饼的,且支持外卖配送,这一发现令我欣喜若狂,当即就加入下午茶搭档的列表。
斜角烧饼因形状为菱形而得名,两斜边敞口,馅儿露于边角外。但品种不多,一般是内裹少量的韭菜花、葱花,也有椒盐和糖的,没有太多的油酥和芝麻。口感虽不比正统的早餐烧饼,但浓郁的麦香毫不逊色,且很有嚼劲。这种烧饼,能充饥,据说还有减脂的功效,在有老烧饼情怀和瘦身需求的人群中颇有市场。
夜晚是朋友邀约的饭局。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轮到主食登场了。
大麦粥搭小烧饼,似乎是这里的不二之選。椭圆形的精巧小烧饼规则地排布于宽敞的餐碟中等待分食。伴着麦粥香的烧饼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香味,内含馅料的层次感,立体而丰富,尝起来格外绵酥可口。
回家的路上经过朋友开的羊肉汤馆,里面弥漫着久违的油煎烧饼香,这是店里的招牌小点。
“给嫂子带上吧,刚出锅的,脆着呢!”正说着,取出打包盒。我正欲拂了店主的美意,但盛情难却。
妻有滋有味地咀嚼着烧饼,我枕着饼香沉沉睡去。在梦境里叩问自己:明天,继续烧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