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四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

2024-05-26 23:15赵省委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四史理想信念红色

■赵省委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蕴含着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实践资源,其政治方向鲜明、价值意蕴深刻,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途径和着力点[1]。新时代“四史”的融入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助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长远的理想信念。

一、新时代“四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在世界文化大交融的背景下,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承担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因此,高校应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认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他强调“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2]。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只有胸怀崇高理想才能接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新时代“四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价值

(一)新时代“四史”融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育人价值

“四史”之中蕴藏着丰厚的育人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的行为,鼓舞学生的志气[3]。新时代“四史”对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具有价值引导的作用,促进学生道德观的形成和民族性格的养成。“四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进程中通过不同的形式与课堂教学结合,能够增加思想课堂的生动性和渗透性,极大地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育人质量。“四史”里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成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食粮,为大学生树立榜样,了解先辈们的不易,从而树立坚定信念,抵挡错误思想浪潮的侵袭,助力理想信念教育,培育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

(二)“四史”融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政治价值

理想是指引高校前进的灯塔,它为高校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而信念则是高校内心的支柱,它支撑着高校的热血与激情,使高校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始终保持坚定不移的步伐。理想信念教育在思政教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通过这种教育,高校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而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拼搏基础。如果失去理想信念,人们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随波逐流,失去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四史是高校革命历史的见证,它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丰功伟绩和红色遗产。通过学习四史,高校可以生动地展现新时代四史的政治性,从而更好地了解党的初心和使命。在高校教育中,高校应该将四史政治性融入思政教学中。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统一起来,为国家和人民不懈奋斗[5]。

(三)新时代“四史”融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环境价值

高校生活在文化环境之中,这个环境对高校的影响深远。同时,高校也在不断地改变着这个环境。在“四史”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已经深深地融入“四史”的血液中,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大学生来说,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新时代“四史”的熏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习“四史”,学生们可以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更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新时代“四史”融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爱国主义色彩、洋溢着民族团结理想信念的文化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们能够潜移默化地接收到信念教育,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将新时代“四史”融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还能够为课程注入红色理想信念基因,营造崇尚科学、艰苦奋斗的文化环境。这种文化环境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品质。最重要的是,新时代“四史”拥有庞大的红色资源,这些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感素材和理想信念养料。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能够更好地树立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矢志奋斗[6]。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更能够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

三、“四史”融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认识困境

(一)历史淡化,理想信念流失

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本质上是一项“树人”活动。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重新泛起,妄想从所谓的历史根据上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动摇人民思想,试图弘扬西方价值观阻碍中国发展。面对“四史”的传承和发展问题,高校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文化传授上,而应该深入了解和传承其中的理想信念。当前,高校教育在教授“四史”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做到完整、系统地传授,导致学生对“四史”理想信念的认识不够全面。由于缺乏对“四史”发展历史的深刻理解,教师的教学无法生动、全面展开,学生的领悟和发扬也变得困难重重。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四史”,高校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二)环境复杂,面临冲击

处于价值观建立关键期的大学生较容易受到社会文化环境中错误思想的侵袭,错误的思潮会将学生正在建立的价值观打破,干扰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淡化情感和道德,使学生偏离正道,将学生引入歧途。所以,“四史”融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把稳方向,丰富内容,确保“四史”教育全面、精准、到位。坚决抵制以戏说式和娱乐化的形式传播和解构价值观,坚持以“四史”熏陶人、教育人、感化人。在复杂的文化环境中,四史的传播和认识受到很大的阻碍。这主要是因为各种文化观念、价值观和思想的交织,使得四史的正确解读和传播变得困难。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使得四史教育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坚持正确的四史教育方向显得尤为重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该把四史教育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

(三)理论了解不到位,严重边缘化

“四史”内容系统且理想信念深刻,但深入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概况,不易掌握,需要深入挖掘和学习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事迹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四史”所蕴含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同时,通过与现实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运用“四史”中的思想智慧来引导学生的理想信念。青年学生对“四史”的了解存在局限性,认识和理解停留在革命战争年代。如果不结合历史和时代背景,仅仅学习表面的理论知识,而不深入思考其与现实的联系,那么高校便无法真正体验到“四史”的情感,也无法正确认识其意义和作用。这种情况会导致“四史”教育活动的开展变得困难重重。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信息传递的速度大大加快,但“四史”的主题与新媒体主流传播的概念并不契合。这导致“四史”的传播被边缘化,使其在广大网民中的影响力大大降低。这种边缘化给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传播困境。学生们对“四史”教育持漠视态度,仅停留在表面认知,而无法深入了解其内涵。这使得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难以实现,也造成学生对“四史”认识和了解的。

四、“四史”融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路径

“四史”是历经时代风雨的见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文化,为推进“四史”的有效融入,针对现实教学中面临的各种困境,提出以下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达成融入目标的现实路径[7]。

(一)推进红色文化社会化,深化理想信念内涵认同

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中,主要是通过挖掘“四史”中的文化精神与思政教学相结合。对于在红色文化的“四史”教学中,要有效挖掘红色信息,传播红色精神,同时还可以结合当下的红色景点,开展实地教学。

首先是对“四史”中的红色要素的挖掘,从理想信念的角度,有效解读“四史”内容,教师可以通过短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理解四史的内容。教师可以将经典红色电影引入到“四史”的教学中,如《地道战》《智取华山》和《东风(1958)》等,通过让学生观看红色电影,并与“四史”中的党史相结合,除此之外,让学生从理想信念的角度,解读先辈们的理想信念,再通过迁移运用的方式,对比先辈与自身所处时代的不同,以及在树立理想信念方面有何区别,通过鼓励学生发言,表达想法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红色文化。

其次,对于学生理想信念的培养除了停留在理论上,更重要的是要将实际的红色思想与学生的理想信念进行进一步的延伸。高校可以通过挖掘红色遗址,红色博物馆,以及在图书馆显眼的地方摆放红色书籍,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了解到红色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此同时还可以开展实践活动,如“红色文化,我知道”“理想信念我践行”的读书活动,学生主动去阅读书籍。思政课还可以引导学生课下自己与同学参观红色遗址,并做好实践调查表的填写,让学生有目的性地了解红色遗址中的红色文化与理想信念。

(二)营造“四史”学习氛围,创新教育教学方式

积极自主的学习氛围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本身的政治性和教育性较强,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使学生感觉到枯燥和乏味,这时候教学氛围感和新鲜感的营造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在“四史”学习中也应如此。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实施启发性教学。融入历史元素,灵活运用“四史”资源,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材料和氛围。开展特色“四史”教育形式,如影视观赏、实践活动等教学活动。

例如,在学习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史实结合、案例教学的方式对建党历史进行详细讲述,绘制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时间脉络,运用时间轴梳理中国共产党各个阶段的组织路线和成就,以抗战为切入点,让学生深刻了解武装起来的人民群众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军同仇敌忾坚决抵抗日伪军侵犯家园的艰苦岁月。通过回顾经典战斗、追忆先烈风采、观看英雄人物传奇等活动,让学生在无形中感受“润物细无声”的“四史”熏陶,体会当代和平的来之不易。顺应教育发展的规律以及当前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以此为基础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生动展示“四史”,充分将党史、革命理想信念与家国情怀结合到一起,鼓励学生寻找身边的老党员,讲述抗日年代的故事,通过先辈的言传身教帮助学生了解课本理论内容。再如,讲授政府职能这一章节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政府旧址,去了解政府在革命年代和当今生活中的职能的区别,充分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学会自主研究和学习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避开学习内容单一、枯燥的缺点。

(三)拓展“四史”实践空间,建立评价制度体系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场所。在高校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四史”作为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更好地在高校中开展“四史”教育,高校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文化空间,如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等,通过展览、讲座等形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四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同时,高校还需要拓展社会空间,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为确保“四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高校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评价制度应该包括对教育教学的评估和对学生的考核两个方面。在教育教学方面,高校需要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以确保教学质量。在对学生的考核方面,高校需要注重对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的考查,避免学生仅仅是为应付考试而学习。

除此之外,“四史”融入思政教育需要完备的教育教学规划。这包括明确的教学目的、丰富的教学内容、科学的教学方法等。高校还需要注重理论内容与实际应用的结合,通过考试和实践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总的来说,高校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四史”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更好地在高校中开展“四史”教育,高校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文化空间和社会资源,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注重理论内容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四史”教育体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开展活动,传播理想信念

“四史”所蕴含的理想信念非常博大精深,对于学生来说,要将这些理论内化于心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因此,高校和社会应该多方协作,共同努力帮助学生了解消化这些理论。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应该不断拓展教学实践形式,不仅在课堂内教授理论知识,还要注重教授学生如何将这些理论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同时,高校应该结合生活实践,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这些理论的内涵和价值,从而更好地了解和消化。例如,高校可以与博物馆合作,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物,开展心得交流会,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和博大;还可以与旅游企业合作,开展“四史”之旅,让学生在游览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历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这些合作和实践活动,高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四史”所蕴含的理想信念,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坚定行动。

最后,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践行“四史”理想信念,高校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成为“四史”理想信念的主人。这些活动可以包括讲座、研讨会、学习会等,旨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四史”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信念和行动指南。高校作为知识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和资源,积极开展“四史”教育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和文化,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为使学生更好地将“四史”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高校可以定期开展“四史”实践活动,如宣讲、志愿服务等。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现实和人民需求,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投身社会建设。

猜你喜欢
四史理想信念红色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红色是什么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