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山杏作为生态防护林、退耕还林工程中主要的经济林树种,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苛,其抗寒、耐低温、耐旱、抗盐碱性都较强,在海拔200~2 200 m、绝对最低温底-40 ℃以上的丘陵、草原、荒山、沙荒地、水土流失地等造林地区均可栽植。为提高干旱区山杏育苗出圃率及造林成活率,从圃地准备、种子处理、播种、 播后管理、苗木出圃和有害生物防治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山杏的育苗技术,为山杏适生区的苗木种植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杏;育苗;技术
文章编号:2096-8108(2024)03-0079-03中圖分类号:S662.2文献标识码:B
Armeniaca Sibirica Seedling Raising Technique in Arid and Cold Area
YANG Xiumei
(Urban Landscaping Bureau of Gaotai County,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 Zhangye Gansu 734300,China)
Abstract: As the main economic tree in ecological protection forest and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project, Armeniaca sibirica has no strict requirements on soil conditions. It has strong cold resistance, low temperature resistance, drought resistance, salt and alkali resistance. It can be planted in hilly, grassland, barren hills, sandy wasteland, soil erosion and other afforestation areas with an altitude of 200~2 200 m and an absolute minimum temperature of-40 ℃ or mor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eedling emergence rate and afforestation survival rate of Armeniaca sibirica in arid area, the seedling raising technology of Armeniaca sibirica was introduced in detail from the aspects of nursery preparation, seed treatment, sowing, post-sowing management, seedling emergence and pest control,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eedling growers in suitable areas of Armeniaca sibirica.
Keywords:Armeniaca sibirica; seedling; technique
山杏,根系比较发达,大多数根群多集中分布在20~60 cm深土层内,在温暖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根系可延生到3~4.5 m,因此能很好的利用深层土壤中的水分,增加树体对干旱的抵抗力,所以山杏具有较强的固沙作用和抗旱能力。同时,山杏对低温抵抗力强,绝对最低温-40 ℃以上均可生长,因此,山杏是核果类中抗寒力最强的树种。山杏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高,但喜光,抗涝性差,喜干燥,在山区发展需要选择阳坡栽植。甘肃省张掖市属干旱冷凉地区,笔者经过多年山杏育苗繁育和试验,总结出了一套干旱冷凉区山杏育苗技术,供种植者参考。
1 圃地准备
1.1 苗圃地选择
山杏对圃地和土壤要求不高,一般选择地势平坦、阳光充足、灌水方便、透水良好的地段,山地选择避风向阳的阳坡,戈壁干旱区则选择灌水便利的地段。一般土层在80~100 cm 、pH值在6.5~8.5、土壤为沙壤土或壤土的地区均可建园。
1.2 整地、施肥
在建园前一年秋季9月中下旬进行整地,整地前将地面石块等杂物充分清理,耙磨整平,然后将腐熟有机肥按照每亩(667 m2)1 000~1 600 kg或微生物有机肥每亩(667 m2)800~1 200 kg均匀撒于地面,利用机械进行深翻,深度30~35 cm为宜,施肥深翻后进行大水漫灌,待5~7 d后旋耕松土,耙耱平整,镇压保墒。
2 种子处理
2.1 种子采集和筛选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结果盛期的山杏优良母树,于建园前一年8月上旬果实充分成熟时进行采集。将采集的成熟果实集中堆放5~7 d,待果肉充分软化腐烂后,将果肉从种子上脱离,再将种子放入清水中清洗干净,沥干水分放置阴凉处,然后将掺杂在种子中的果柄、果渣、石砾、坏种等充分挑除。挑选出的种子要求净度达到≥98%即可。当挑选后的种子含水率达到10%以下时,装入麻布袋置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室内备用。
2.2 种子消毒
将筛选好备用的种子在播种前90~100 d取出进行全面消毒,选择适当的容器将种子放入0.3%~0.5%KMnO4溶液中浸泡30 min捞出,再用清水洗净沥干水分备用。
2.3 种子催芽
经过山杏发芽试验总结得出,采用冻藏法山杏发芽率高于其他处理方法,所以本技术种子催芽选用冻藏处理法。具体操作为:将消毒后的种子用始温40~50 ℃的温水浸种48 h后捞出,与含水量60%~70%的湿沙按体积1∶5比例混合均匀,将种沙混合物装入麻布袋或透气的包装袋内,放置于室外5 ℃以下的环境下,上覆5 cm左右厚度的草帘,如冬季无下雪天,应适当泼水让种子充分冷冻。一般冻藏时间90~100 d为宜。播种前10 d左右将冻藏的种子搬运至温室,适时喷水保湿进行催芽,当50%种子裂口露白时,可准备播种。
3 繁育播种
3.1 播种时间
山杏播种时间一般选择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土壤表层解冻15~20 cm时进行。
3.2 播种量
播种量按照种子千粒重和种子质量为准,一般为每亩(667 m2)70~100 kg为宜。
3.3 播种方法
播种采用沟播法。沟行距30 cm,种子间距3~5 cm,沟深6~10 cm为宜,播种后覆3~4 cm的沙土,顺沟复平镇压,播种后立即灌水。
4 播后管理
4.1 间苗和补苗
苗高长至10~15 cm时进行第1次间苗,留大苗、壮苗去弱苗,如出苗稀疏的地方应及时进行补苗,全年间苗2~3次,留苗株距为5~10 cm,留苗量以每亩(667 m2)22 000~44 000株为宜。
4.2 灌水
从第1次灌水后,每间隔10~15 d灌水,连续灌水3~4次,以后视土壤墒情适时灌水。立秋后减少灌水,越冬前灌足冬水。每次灌水量可控制在1 200~1 500 m3/hm2。
4.3 追肥
苗高25~30 cm时,结合灌水追施尿素80~150 kg/hm2,间隔30~40 d再追施N-P-K含量18%-18%-18%的复合肥150~250 kg/hm2,全年共追肥2~3次,立秋后不再追肥。
4.4 中耕除草
每次灌水后2~3 d进行中耕,确保土壤疏松透气,也能很好的保持苗地水分,夏季中耕结合除草进行,秋季中耕结合追肥可深耕。除草本着“除早、除小、除尽”的原则及时进行,结合中耕除去杂草,年除草开展4~6次。
4.5 夏季管理
山杏实生幼苗当年不定干,但需要及时除萌,如管理得当,1年生苗木地径可达到0.8 cm左右。多年生幼苗,整形定干高度为40~50 cm,每株顶部留3~5个骨干枝,树高根据树木长势适当控制。整形修剪时在确保树冠美观成自然开心形的前提下,除骨干枝进行短截外,其他营养枝均可多截培育枝组。
4.6 冬季管理
山杏幼苗冬季管理主要以整形修剪为主,主要是剪除病弱枝、干枯枝、徒长枝,根据树木长势状况,使树形有利于光照通风即可。修剪结束后对树枝和落叶彻底进行清理和烧毁。
5 苗木出圃
山杏出圃后必须换茬,育苗不能连作,必须间隔5年以上再进行育苗,否则会造成苗木生长不良,产生病害导致育苗失败。
5.1 起苗及苗木分级
春季土壤解冻后至树液流动前起苗。在苗行一侧沿行起苗,保持苗木根系完整、不撕裂、不损伤根皮。做到随起苗、随分级,苗木分级按照《GB 6000主要造林树种林木质量分级标准》规定进行分级。
5.2 包装运输
苗木装运前将苗木按30株/捆或50株/捆捆绑,整捆根部蘸泥浆,并用包装袋将苗木根部或整捆包装。装车时车厢上下盖垫湿麻袋或湿草袋,装车后外包篷布。
6 造林及抚育管理
6.1 造林地选择
山杏适宜在海拔200~2 300 m、绝对最低温-40 ℃以上的丘陵、草原、荒山、沙荒地、水土流失地等造林地区栽植。选择净土层80~100 cm、有機质含量(%)≥1.0,土质疏松,pH值6.5~8.5的沙壤土或壤土地均可当做造林地。
6.2 整地
山地陡坡、水蚀和风蚀严重的地段选择穴状整地;山地缓坡、沙荒地、草原、丘陵等地段选择带状整地。按照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整地方式,具体方式符合GB/T 15776《造林技术规程(2016年版)》规定即可。
6.3 造林方式
选择人工植苗造林。按照纯林和混交林的模式进行造林,具体配置方式符合GB/T 15776《造林技术规程(2016年版)》规定即可。
6.4 造林密度
按照苗木规格大小,可选择株行距3 m×4 m或2 m×3 m规格进行梅花型栽植苗木,密度控制在800~1 000株/hm2。
6.5 造林时间
一般北方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宜,当土壤表层解冻15~20 cm时可组织造林。
6.6 造林苗木规格
选择圃地繁育多年生以上的实生苗,根据造林设计要求选择苗木地径和主干规格,造林苗选择确保根系保存完整,机械损伤不影响造林成活,检疫无病虫害的苗木为宜。生态防护林、退耕还林苗木选择应符合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规定的I、Ⅱ级苗木 ,优先使用优良种源、良种基地的种子培育的苗木以及优良无性系苗木;经济林苗木选择应符合 LY/T1557《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规定。
6.7 抚育及管护
山杏的抚育时间和抚育次数应根据造林地、苗木的具体生长发育状况及当地的环境、气候状况等确定。一般每年抚育1~3次为宜,山杏作为经济林地的抚育次数可根据经营管理强度确定。作为退耕还林的实行林农间作的,可以结合间作作业以耕代抚进行抚育。有冻害地区的造林地,第1年可以除草为主,减少松土次数。
6.7.1 修枝整形
通常采用自然圆头形整形法,主要修剪徒长枝、病虫枝、交叉枝、并生枝、下垂枝、扭伤枝、枯死枝、竞争枝及与公共设施有矛盾的枝条。单株修剪应以疏剪过密枝和短截过长枝为主,修剪使树形内高外低为宜。剪口应平滑,不劈裂。修剪直径3 cm以上大枝时,剪口应削平并涂防腐剂。幼年和成熟树木每年休眠期修剪1次,生长期不少于2~3次;老树2~3年修剪1次,起到回缩更新的目的。
6.7.2 肥水管理
施肥:已成林杏园初秋追施腐熟有机肥,按照15 000~24 000 kg/hm2或微生物有机肥12 000~18 000 kg/hm2均匀撒于树旁30~40 cm处进行深翻。开花前半个月可追施尿素促进开花,硬核期追施复合肥确保杏核营养充分饱满,用量均可参照追肥管理。
灌水:根据栽植立地条件和气候视墒情进行适时灌水,立秋后9月份减少灌水或不再灌水,越冬前灌足冬水保墒。每次灌水量可控制在 1 200~1 500 m3/hm2,冬灌视墒情可加量。
7 有害生物防治
7.1 蚜虫类
山杏新叶生长期和干旱时多发蚜虫,一般发生时间为5月中旬或8月初,主要防治方法:1)可将尿素、洗衣粉、水按4∶1∶100的比例进行充分混合后进行喷洒植株,每隔10 d喷洒1次,连续喷4~5次;2)可在苗体喷施10%氯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等灭蚜虫的药剂进行防治,每隔15 d可喷施1次防虫药剂,连续喷4~5次即可。
7.2 杏仁蜂
杏仁蜂主要为害山杏的果实和新梢,幼虫蛀食果仁后会造成果实干缩、僵果和落果,4月份幼虫在杏核内化蛹,蛹期10 d左右,杏花刚落时开始羽化。主要防治方法:1)对干缩果实、僵果和落果及时进行集中烧毁;2)4月份落花后树上喷施20%速灭杀丁乳油3 000倍液或20%中西杀灭菊酯乳油3 000倍液进行防治。
收稿日期:2023-12-12
第一作者简介:杨秀梅(1984-),女,林业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等工作。E-mial:178598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