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汀遗珠

2024-05-25 12:09万新华
文史知识 2024年4期

万新华

钱大昕( 1728—1804),字晓徵,号辛楣,又号竹汀,晚号潜研老人,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早年,他以诗赋闻名江南,乾隆十六年( 1751)因献赋被选为一等,后召试特赐举人,授内阁中书学习行走。乾隆十九年三月,他高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右春坊右赞善、武英殿纂修官、功臣馆纂修官、詹事府少詹事、广东学政等。乾隆四十年,他因父丧归里,遂引疾不仕,潜心学术课徒,历主钟山、婁东、紫阳书院讲席,桃李满天下,饮誉学界,被推崇为“一代儒宗”(图1)。

钱大昕擅长诗文,谈艺纪事,著述丰富,有《潜研堂文集》五十卷、《潜研堂诗集》十卷、《潜研堂续集》十卷,后汇入《潜研堂全书》。 2017年,凤凰出版社出版《嘉定钱大昕全集(增订本)》凡十一册,特别增补《潜研堂文集补编》,虽谓“全集”,然仅是相对而言。近年来,卞孝萱、潘建国、陈鸿森、徐雁平等人采摭群籍,对《潜研堂文集》又做辑补工作,惠泽学林。尽管如此,仍时有未入本集者出现,未免遗珠之憾。

近期,笔者整理南京博物院庋藏书画,搜得钱大昕题画诗十四首,再附新见拍场真迹题诗三首,对照《嘉定钱大昕全集(增订本)》与李经国《钱大昕年谱长编》(中华书局, 2020),确为新见钱氏集外佚诗,爰以写作时间次序录出,交代相关背景,稍做释读,以为补益。

一 题沈宗骞、明中合作《秋林独步图》七绝四首(1765—1770)

前身合是李青莲,寄兴偏宜水石边。不爱春山浓黛色,独从清净得真诠。神仙风骨宰官身,供养烟霞有夙因。独许此君堪共语,青葱峭蒨得其真。清白当官卅载情,冰壶秋月照分明。老来诗格逾冲澹,落叶声中妙句成。几日追陪湖上游,诸峰围绕碧波流。何当更倩传神手,貌出龙泓共访秋。(图2)

《秋林独步图》系乌程沈宗骞写真、桐乡释明中( 1717—1767)补景,为吴江李治运( 1710—1771)所绘肖像,作于乾隆二十九年四月。

李治运,字宁人,号漪亭。雍正八年( 1730)进士,授刑部主事,迁礼部郎中,主广西乡试,督山东学政,官至安徽、浙江按察使。工诗画,尤长墨兰,著《漪亭集》。

画面中,李治运着圆领深衣,左手拉提腰带,右手作微握状,目光凝视前方;左侧身后巨石崚嶒,树木围绕,间杂绿竹,刻画出闲适自在的人物形象,颇有白居易“秋景引闲步,山游不知疲”之诗意。

当时,李治运已卸官还乡,过着清闲自得的乡居生活。所以,钱大昕开篇即将李治运喻为“不爱春山浓黛”“独从清净真诠”的诗仙李白,沉湎于烟霞供养、冰壶秋月,一派神仙风骨,然毕竟是“宰官身”,他不忘强调“清白卅载情”,表达了对一个归隐文官的充分肯定,因此,所谓“仕”“隐”,所谓 “入世”“出世”,全在心灵。显然,“秋林”意象正好是像主寻求脱尘的人生希冀,也是钱大昕诗咏的思想来源。因为已喻青莲,钱大昕赞美了李治运冲澹的“老来诗格”,时有“妙句成”。

四首七绝层层递进,以烟霞、秋月、落叶、碧波、龙泓等一连串自然景物,将山间隐逸之趣刻画得淋漓尽致,描绘出李漪亭退官后“爱山嗜水”的真本色。

二 题沈宗骞《深柳读书图》七绝二首(1778)

鲈乡亭外柳如丝,摇曳春风碧玉枝。不独风流矜绝世,当年思曼本经师。撑肠文字五千多,秀绝江南孰与过。它日里居应共识,青杨萧春白杨何。(图3)

《深柳读书图》系沈宗骞为吴江蒯谦吉( 1746—1823后)所绘肖像,作于乾隆四十三年八月。

蒯谦吉,字青畬,号益堂,晚号守瓶老人。以商籍补钱塘诸生,后推归吴江,补增广生,援例贡成均。性冲淡,博通经史,训诲子弟循循有法度,编选《国朝文醇》为家塾课本,士林奉为楷模,著《益堂文稿》。

深柳读书,取自唐代刘昚虚(约 714—767)《阙题》“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句,柳荫匝地,落英缤纷,流水潺湲,应然是宜读的桃源佳境。作为山水、肖像兼擅的画家,沈宗骞以深柳读书诗意融入写真,展现了清雅曼妙的意境。画面中,水渚缓坡,垂柳吹拂,绿荫浓郁,书堂掩映其中,书案卷帙横陈,而像主伫立庭院岸边,作凝视深思状,一派清幽安闲,传递出淡泊适意的人生境界。

蒯谦吉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商贾之家,乃吴县(今属苏州)香山帮建筑大师蒯祥( 1398—1481)后裔,虽无功名,但耽于读书,故以深柳读书诗意写真。因为像主乃吴江黎里人氏,钱大昕拈出“鲈乡亭”之典引出浓墨重彩,着力于“深柳”意象,描绘了碧枝摇曳的江南春景,进而烘托出一位“文字五千”的风流经师形象,景境交融,最后以汉代古诗《驱车上东门》“白杨何萧萧”句结尾,反衬了浓郁的春柳之境,一派高古。

三 题李岩、觉铭合作《烟云供养图》七绝二首(1789)

上人工诗又善画,置身宜在林壑间。松风谡谡天外响,时有白云相往还。

十八高贤面目同,拈锤竖拂演宗风。它时拟约青门叟,共叩禅扉竹径中。(图 4)

《烟云供养图》系青浦李岩( 1691—?)写真,同为青浦人的觉铭( 1751— 1830前)自己补景,作于乾隆四十八年。

觉铭,字慧照,号静远,俗姓谢,自署云间方外画史。早年祝发金山,后回圆津禅院,受禅第八代住持本曜,乾隆四十九年接任第九代住持。擅诗工画,山水宗四王,行走于禅艺两界,与诸多江南名士交游。

觉铭以北宋惠崇“坐石云生袖,添泉月入瓶”之意补景,将自己融入林壑烟霞之间。坐于山石,迎着松风,看着浮云,听着泉声,一派翛然安闲之态,营造出自然清净的理想世界。

钱大昕由画面联结觉铭的人生,再观照图画揣想,着眼于松风、烟云等元素,描绘了一个清修禅意的隐逸情境。十八高贤,是对魏晋时期庐山东林寺结社慧远法师、道生法师等十八贤的敬称。所谓青门,意指退隐之处,表示相约高人“共叩禅扉竹径中”,别有一番趣味。作为长者,钱大昕赞誉觉铭诗情画艺,肯定觉铭禅馀的诗画追求,无疑是对觉铭的勉励与鼓舞。

四 次和王昶韵题觉铭《闲云归岫图》六言一首(1793)

白云舒卷无着,青山来往有情。舌根可淬刀剑,心地已翦棘荆。书画无非佛事,瓶钵即是前程。欲问清标谁似,前身慧远道生。(图 5)

觉铭善于诗画交游,热衷于图画题咏,广结善缘。乾隆五十八年,他以同为朱家角人的刑部右侍郎王昶( 1725—1806)题赠“闲云归岫”四字创作《闲云归岫图》,广邀名士题诗唱和,有效利用诗词唱和与绘画题跋,反复强调彼此之间的连带关系。嘉定王鸣盛( 1722—1797)、奉贤陈廷庆( 1754—1813)、武进王光燮( 1712—1780)、华亭汪鲲等名士纷纷咏诗致书响应,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期间,钱大昕也次和王昶韵唱和一首。他从“青山”“白云”入手,描绘“闲云归岫”之意象,重点强调了觉铭佛学慧心。他说明觉铭的书画也是佛事,在于清修齐心,提出了殷切勉励,视之为魏晋时期的佛学大师慧远与道生。

五 题华冠《磨镜图》七绝四首(1803)

负局何辞镇日忙,要令烦恼得清凉。携将天上大圆镜,照彻人间垣一方。眯目红尘亦可嗟,观心定处即菱花。打乖却笑伊川叟,击壤区区济自家。姹女黄婴悟自然,灵兰秘典有真诠。光明世界元无垢,试受先生镜听篇。万象元从一理误,扣槃扪烛枉疑猜。古方今病休分别,照胆何曾两样来。(图 6)

《磨镜图》系锡山华冠( 1740—?)以负局先生之典为吴县名医薛承基所绘肖像,作于嘉庆四年( 1799)。负局先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留名的磨镜客,仙风道骨,似以磨镜为业,实为患者送药治病,悬壶济世,宛若传说中的仙人。

薛承基,字公望,号性天。出生名医世家,尤精伤寒,著《伤寒百症歌》《伤寒经证附馀》,钻研八纲辨证、舌诊及诸杂症辨证,颇有心得。生性散淡,行医乡间,传承门风。

画面中,溪水潺潺,高树数株,茅舍几椽,芭蕉、绿竹掩映,薛承基骑于板凳上磨镜,全神贯注,目光炯炯,柴门敞开,妇人抱孩探望,极具生活情趣。华冠以墨线、墨晕为骨,并适度借鉴西法,精谨工细,辅以小写意,而配景则勾皴点染并用,具兼工带写之貌,也有清雅意境。

因为像主是杏林高手,钱大昕以刘向《列仙传》的负局先生开篇,回应写真画像。第一首说明负局先生的磨镜之义,重在“照彻人间”;第二首描述图画中的负局先生薛承基之神态,“眯目红尘”却“观心定处”,而以唐代李绅《重入洛阳东门》“伊川叟”之典刻画精神气质;第三首、第四首则重在强调薛氏的医术与医学,所谓“姹女黄婴”“灵兰秘典”皆有真诠要义,最后“照胆”之典寓意明镜可鉴,既回归“磨镜”之图,又诠释了医者仁心,妙笔生花,可谓诗画相宜。

附一 题陆灿《摄山玩松图》七律一首(约1782—1788)

栖霞山色郁然青,万壑松声取次听。白发卅年犹老健,杖头沽酒上支硎。(图7)

《摄山玩松图》是长洲陆灿为吴县刊刻名家穆孔成( 1723—1813)所绘肖像,作于乾隆三十二年( 1767)秋日。 2013年10月6日,该画现于保利香港 2013秋季拍卖会,是为第 618号。

穆孔成,字大展,号玩松子、玩松山人,原籍金陵。捐纳监生,少游大儒沈德潜( 1673—1769)之门。工诗文,擅篆刻,能鉴别,尤精碑版,以近文斋设局营业,躬任剞劂,所刻校写精审,风行海内,与汲古阁相埒,所交皆乾嘉学者名流。

画面中,穆孔成头戴斗笠而立,左侧侍一小童,手持竹杖,栩栩如生;二人身置大山之中,周围峰峦迭起,八株古松分列左右,飒然而立,古意盎然。因为穆氏原籍金陵,画家便以摄山入画。“摄山”,即南京栖霞山,被誉为“第一金陵明秀山”,林木茂密,巉石俊秀,为文人雅客所推崇。因号玩松山人,穆近文被巧妙地置于八松之间,而有九老长寿之意,但又不失清高之境。

显而易见,钱大昕从画面而来,描绘了万壑松风的栖霞山色,刻画了白发老健的人物形象。最后,他链接苏州西郊支硎山,一则完成地域上的呼应,二则以东晋高士支遁隐居之所传达隐逸之意,进而以“杖头沽酒”喻有“渊明沽酒”之气象,情景之间完成了像主形象的再塑造。

附二 题《五湖渔隐图》六绝二首(1803)

碧芙蓉开千朵,白鹭鸶散一群。不用绿蓑青蒻,此身自在烟云。

一竿聊复尔耳,万顷清且涟子。著书自署渔隐,风光大胜苕溪。(图 8)

2023年7月5日,诸家题咏《五湖渔隐图》卷现于北京保利 2023春季艺术品拍卖会,是为第 135号,乃钱大昕、孙星衍( 1753—1818)、石韫玉( 1756— 1837)、王芑孙( 1755—1817)、秦瀛( 1744—1821)等乾嘉时期文化名流数十人为“雪庐八兄”的写真所题,蔚为大观。当时,钱大昕还应邀题署引首“五湖渔隐”。

经检索古籍库,秦瀛《小岘山人集》卷二八《题王雪庐五湖渔隐图卷》显示,雪庐乃苏州东山人氏,姓王,又通过查阅王季烈纂《江苏苏州莫厘王氏家谱》卷五而知,雪庐,即王世登( 1763—1819),字升岳,号雪庐,又号云庵,江苏长洲人,候选布政司理问。行八,故有 “八兄”之谓。补充说明,王世登与王芑孙同族,属王芑孙叔祖辈。

虽然,《五湖渔隐图》已佚,但从各家题咏来判断,当是一幅渔父图式的肖像画,取意“泛舟五湖,渔隐终老”,表达了古代中国传统的渔隐趣味。钱大昕通过诗图互动的形式诠释了《五湖渔隐图》,以碧芙蓉、白鹭鸶、绿蓑、青蒻、烟云、独竿等一连串的图像元素引出唐代张志和( 730—810)《渔歌子》意象,刻画了“烟波独钓”的人物形象,俨然一派高古做派。所谓“烟波钓徒”,像主王世登是也。当然,“渔父”作为理想的隐者典范,有其接受与仿效的历史过程。文人们时以“渔父”隐喻人生,但张志和式的渔父被引入诗画,几乎无关世俗生活,在传统文人思维里仅是个精神符号而已。

钱大昕六绝二首,文字清新,意境超然,蕴含不露,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生动地描绘出一个烟波垂钓的静谧之境。补充说明,钱大昕题咏署款“雪庐八兄属题,竹汀钱大昕时年七十有六”,值嘉庆八年(1803)。

结语

钱大昕一生勤于作诗,达一千六百多首,规模巨大。他自少年时代即从父学诗,后客居吴门,在治学之馀与王鸣盛、王昶等人酬唱歌咏,并以诗赋被引荐入仕,拥有非同一般的才能。中年后,他在为宦之时,仍不忘诗词,或记录,或描述,或抒情,或书志,乐此不疲。归里后,他悠闲游乐,“抒情从容,构境清雅;严于用韵,勤于用典”“无论是性情的萧旷,还是议论的确核”,皆胜于少壮之时,开辟了新境界。

这里辑錄的佚诗十七首,为钱大昕中晚年所作,几乎多是题咏肖像之作,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酬应的色彩,或致仕文官、或商贾人士、或方外友好、或杏林妙手、或刻书大家,比较生动地补充钱氏的交游面目,彰显诗词在人情酬酢、游历交往中的作用。这些诗,最突出的特点在于紧扣像主身份的分寸感,其措辞、语体都依不同之人保持着比较贴切的差异性,也有情感上的主体性不同,言之有物,而不流于不见性情,尽量做到“中有自见处,言外无限感慨”。虽然,这些诗作对于一生作诗千馀的钱大昕来说不足为奇,也称不上典型之作,但若干能见用心,内容文字朴实,风格意境清新,值得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