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静 刘娜
在焦化厂第一炼焦车间交换机主控室,一排电脑监控画面映入眼帘,一个戴着眼镜、梳着短马尾的女职工专注盯控画面,并不時来回切换画面、填写记录、电话沟通……语速铿锵有力,简短快速,给人一种干练印象,她就是焦化厂第一炼焦车间工艺丁班加热组组长贾亚丽。
贾亚丽所属的测温工岗位是车间的核心岗位,也是焦炉生产“心脏”岗位,在炼焦生产中至关重要,事关焦炉温度是否可控、焦炭成熟是否良好、焦炭质量是否合格等。
“当班期间要监控气体报警、出焦除尘焦炉加热及推焦连锁等8个控制系统,近200余个工艺指标;每四五分钟将监控画面切换一次,若有异常指标,需及时发布命令,组织应急处置。”贾亚丽熟练地介绍道。
此外,贾亚丽还要根据结焦时间、炉温变化,编排当班出炉计划;每隔4小时,走上焦炉炉顶测量204孔横排温度,确保炉温在合格范围内;每隔半小时,去地下室巡检1次,查看各项交换行程是否到位、各部位装置是否有异常、各项工艺指标是否在控制范围内等;如生产出现异常,就要组织现场排查处理……
了解炼焦生产性质的人都知道,它具有高温高压、多层交叉、连续作业的特点,可谓是工作繁杂。尤其是车间生产装置与第二、三炼焦车间相比,存在炉龄长、现场异常情况多发、地下室报警次数多等现象,这对岗位职工业务技能和处理问题能力来说,是挑战更是考验。
作为加热组组长,贾亚丽还兼职调火工岗位8小时之外工作,煤气量有波动,她就现场调节煤气;地下室有异常报警,她就手持便携式气体报警仪,前往焦炉地下室排查原因;设备有漏点,就采取密封措施封堵。为此,贾亚丽被大家公认为车间“多面手”。
当然,贾亚丽“多面手”的称号不是徒有虚名,她帮扶、指导其他班组解决、处理多起生产异常和难题,为炼焦系统安全环保生产贡献了才智。
“贾师傅,这个换向不能正常加热,这个该怎么处理呀?”有一天晚上18时,贾亚丽接到甲班班组长求助电话,详细询问得知是换向加热影响了正常炉温,不及时处理将会影响焦炉加热系统正常运行,焦炭产量质量也受到牵连。她急生产所急,快速判断,告知应急处置步骤,电话指导现场操作。同时,即将接班的她提前1小时来到现场,与当班职工一起排查解除异常。
像这种事,贾亚丽已习以为常。“其实,能接到班组同事求助电话,我觉得这是对我工作能力的认可,也是对我业务技能的肯定。”贾亚丽颇有感触地说。在她看来,无论是分内分外,只要是对公司生产有利的事,就值得去做、去付出。
1月21日,车间煤气行程拉杆突然断裂,由于连锁反应,造成煤气、废气混合气体无法排出,有限时间内若未处理,将面临爆炸危机。顿时,紧张气氛在班组萦绕。重大隐患面前,贾亚丽头脑清晰沉着应对,凭借丰富经验带领职工首先切断煤气后,又进行连锁应急处置,防止了事态升级。
还有一次,贾亚丽在交换机主控室监屏发现2#炉分烟道机侧、焦侧吸力分别突然降低115pa、246pa,这一数据预示着吸力异常会引发安全环保风险。关键时刻,她迅速跑到下层交换机操作台,经手动操作快速切断回炉煤气,仅用3分钟就组织完成系列处置,避免一起安全环保事故发生,为公司挽回经济损失,并受到焦化厂厂部嘉奖。
谈起贾亚丽,车间领导和职工不吝赞美之词:她技术上没得说,巡检发现问题多,问题原因判断准,解决问题能力强;生产计划如何编排,哪几炉焦炭温度不好,哪个炭化室有什么问题,她一清二楚……
工作20年来,贾亚丽没因环境艰辛止步,没因工作繁琐放弃,相反,她不断调整状态,并喜欢上这个岗位,在这片领域里深耕细作。今年,她带领班组职工努力提高焦炭质量k系数,优化加热工艺指标,降低煤气用量,保证了炉温的均匀性,生产产量稳居四个横大班之首。
高温大“烤”中,贾亚丽不断超越自我,练就真功夫,成为大家学习的标杆和榜样。